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亚彩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111
颗粒名称:
三亚彩雕
分类号:
J329
页数:
6
页码:
141-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对彩雕画的第一印象以及认识彩雕画的经历,通过对彩雕画制作的介绍,解释了彩雕画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
彩雕画
印象
制作
内容
第一次见到彩雕画是在2017年三亚市文博会上,记得当时展出的是一幅立体感很强很大的海南风光山水图画,当时被它艳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吸引了目光,开始以为是木版画,但看了简介大概知道了是一种新型材质制作的装饰画;时隔一年,陪朋友去天涯海角景区游玩,在旅游礼品区又见到了很多小幅的黎族特色的彩雕画摆件。这些小摆件同样色彩艳丽,做工精美,以海南岛特有的风物人情为主题,既有黎族服饰和纹面的挂画,也有海螺帆船造型的摆件。朋友问我彩雕画是什么,我当时只是知道这是近年来三亚的一个特色产品,当年在文博会上看过介绍,是使用纸泥做原材料制作的一种装饰画,其他的倒也说不出所以然。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叫雅静的女孩,无意的闲聊中又谈到了彩雕画。雅静毕业于三亚技工学院,在上学期间她曾经到学校的彩雕工作室实习过,亲自参与过彩雕画制作。我立马来了兴趣,请她介绍了情况,并要来了彩雕制作人吴老师的电话,但当时临近年底,去看彩雕的事情又暂时搁置了下来。转年在网上关于三亚特色产品的介绍中又看到了三亚彩雕画的身影,便拿起电话打通了彩雕吴老师的电话,约定去彩雕工作室拜访。
在三亚技工学校内的一排红房子内我见到了吴老师,吴老师本名遇桢,中等身材,微胖,是一位略显内向而沉稳的中年男子。一进入工作室我的目光就被四周墙上挂着的壁画和桌子上五颜六色的装着颜料的瓶瓶罐罐吸引了,桌子上摆放着一些刚刚做好的半成品,一个女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往半成品上面涂颜料。吴老师介绍墙上挂着的很多学生和他自己制作的作品,有黎族面具,有山水风情,有花卉草木,也有碧海鱼龙,题材非常丰富,规格大小不一,每幅画都有独特的味道。
什么是“彩雕”
通过吴遇桢老师的介绍,我对彩雕画有了全面的认识。
“彩雕”全称“彩绘雕饰画”是一种创新型艺术,主要以废弃纸张为主要材料,搅拌成纸泥后加入泥粉、乳胶等物质混合成纸黏土,用这个黏土先雕出作品的雏形,待黏土风干后有了一定的硬度时,再用丙烯颜料着色彩绘,最后整饰装裱成品,是真正的纯手工制作,可批量生产,并具有环保节能、携带轻便、适合收藏的特点。
彩雕画成品一般用于作室内装饰画、摆件、花瓶、屏风等,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同市场上的木版画,铜版画、陶瓷制品等艺术形式相比较,雕饰画成本低,不需要去采集特殊泥土、矿物质做原材料,不需要烧制抛光等复杂的工艺制作环节,没有铜铁等金属或木材等特殊材质那么昂贵,既节省成本,又轻便易于携带;艺术表现上不像金属、玻璃、陶瓷制品那么光滑细腻、有光泽,而是更接近自然,不张扬、不高冷,天然的质感触手温暖而亲切,瞬间拉近了人与艺术品的距离,具有手工制作原生态的独特、淳朴的美。
最初彩雕画的主题多以黎族民俗元素为主弘扬海南本土文化,黎锦、纹面、婚礼节庆、劳动等黎族生活场景都一一记录在案。随着旅游市场的拓展和海南大环境的影响,从事彩雕的老师们逐渐觉得应该在作品上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于是尝试把海南地域文化和现代艺术元素融入创作中,比如,海洋、海洋生物和现代抽象艺术元素等的结合,这样也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点。
这种原创的艺术形式被创始人,吴遇桢的母亲陈玉湘老师命名为“彩绘雕饰画”。
“彩雕”的诞生
陈玉湘,1945年生于广东省潮州市,三亚市二轻工艺厂退休职工,三亚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1990年代研制出一批用干枯植物制作画面肌理的油画。1996年3月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同年5月4日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星期版时尚航班播放采访节目“用枯枝干也能创造美丽图画”。
1996年8月参展“中国艺术博览会”并获“新人新作奖”。1998年油画作品“秋韵”入展由中国文联、美协、影协、书协、联合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全国产业系统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大展”。从2005年开始致力研发新型雕塑材料,并潜心研究黎族传统文化,用新材料、新形式、新视觉,制作一批表现出黎族文化的民间彩塑艺术作品。2013被评选为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现今陈老师年过七十,健康状况不是很好,于是退居幕后,把事业全权交给儿子吴遇桢打理,不过仍会经常做些指导性工作。
说起当年创业的历程,吴老师淡淡一笑,陷入沉思。
在吴遇桢的眼里,妈妈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充满了艺术气息,爱好广泛,思维敏捷又爱琢磨,经常有新奇的想法。当年陈玉湘老师在三亚市二轻工艺厂做工艺师,具有超强的绘画和造型设计功底,她画过国画、画i过油画、设计制作做过玻璃画、树叶画、还烧过陶器,获得过不少奖项。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创作工作为她积累了很多素材,但她总想做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这个念头一直在她心底萌动。烧陶的时候,要上山去寻找采集合适的陶泥,做成一件艺术品还要找专门的窑来烧制,烧窑要有专业的场地、专业的窑;并且烧窑是个特殊专业工种,对技术要求很高,从原材料的采集选用到温度控制都需要由专业的人来操作,一般都要烧上好几天,如果稍有误差就会毁了整个窑的作品,那么无形中就会增加成本。成品出窑后虽然可以领略窑变的魅力,但作品分量不轻,很容易打碎,也不方便携带运输,于是她整天琢磨怎么能用一种简便又实用的方法来做成一种反映本土特色、低成本且便于携带的艺术品呢?不停的奔波实践中,终于有一天,她突发奇想把几张废报纸揉碎了泡在水里,然后又去用手把纸揉烂成纸泥,纸泥太软就加点泥土和胶水增加黏度,经过数十次的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地制作了环保、轻便又低成本的雕饰画原材料。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做就是十几年。十几年中经历的风风雨雨都成了宝贵的财富,生活的烙印是彩色的,即便伴随着困苦,他们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梦想已经越来越近。
陈老师说:“别人60岁的时候都开始安享晚年,我却从60岁开始把彩绘雕饰变成自己的职业,现在慢慢发展成产业,这过程的艰难全靠当年下乡时培养的毅力和对黎族文化的热爱。”她把几十年采集后封存在脑海里的黎族民俗素材,完美地呈现展示在了彩雕作品上。五指山女神、黎人颂、丰谷之歌、黎族服饰等,一幅幅作品惊艳亮相,映入人们眼帘,走进人们心里。
艰难创业
当年陈老师开始做彩雕画的时候需要人手,于是全家总动员,儿子吴遇桢和儿媳一起加入了她的队伍。出生在三亚的吴遇桢原本在海洋研究所学习水产养殖,毕业后从事过很多种工作,但是那些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许骨子里继承了母亲的艺术细胞和不服输的个性,喜欢新奇、喜欢探索与众不同的东西,喜欢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对艺术创作有着梦想。经过慎重考虑,他放下一切,加入母亲的创业团队,成为陈玉湘老师最得力的助手,一起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他们完全靠手工操作,制作了一些图腾面具,玩偶一类的便于携带的小东西。过不多久陈老师开始着手设计以黎族民俗为主要元素的大型作品,这就需要场地陈列作品,于是她和儿子商议在家附近的村里租了三间民房。不知不觉,时光随着辛勤的劳作在他们的指尖流逝,由于没有营销经验,租来的民房已经堆满了作品,而家里的积蓄基本上都用在了彩雕画的创作中,再卖不出作品生活都要成了问题。那段时间吴遇桢思想波动很大,他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自己是家里的独子,人到中年,家庭事业应该稳步向上发展,但现在事业却进入了瓶颈期,生计都成了问题。现实是残酷的,产品大量积压造成资金短缺,而且租来的民房设备简陋,海南多雨潮湿,有些作品因保管不慎已经损失了,这让他们很是心痛,他曾经一度产生过放弃的想法。每到这时,陈玉湘老师就给他打气,说我们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付出了那么多的辛勤劳动,而且,现在作品无论从创意到制作上都已经日臻成熟,有了很大突破,现在需要的就是坚持,早晚有一天会得到人们的认可的;看到满屋子的作品,他咬咬牙又埋头走进了工作室。在机关单位工作的父亲也没有半句怨言,一直无私地鼓励支持他们的事业,经常向朋友们介绍他们的作品。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终于迎来了转机。
2012年,正在陈玉湘老师和吴遇桢筹备作品展的时候,槟榔谷景区的一位负责人来到了展厅,他看了作品后很激动,觉得这些具有浓厚的黎族风情的作品很适合在景区陈列推广,这是三亚的特色艺术品的代表,于是当场拍板购买他们的全部作品,展览一结束这些作品直接被接入槟榔谷。随后他们的作品进驻三亚千古风景区和天涯海角景区,这些艺术品记载着三亚的三千年民俗文化的历史,成为游客了解三亚民俗风情文化的一个窗口。
传承与希望
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加,他们开始扩大规模,用机器搅拌纸张制作原材料,并亲自改良制作雕刻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设计创意上也更多地融进了现代元素。不久文体局、文化市场产业办、宣传部、民盟民宗委的目光也被吸引了过来,有关领导对他们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宣传本地文化旅游的一个特色项目给予了政策扶持。
2012年5月24日,他们成立了以挖掘、弘扬传承海南本土文化为宗旨的“三亚新时尚艺术品有限公司”,公司集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经过政府和朋友搭桥牵线,公司和三亚技工学校展开了校企合作模式,技工学校提供场地开办工作室和作品展厅,学生们报名兴趣班来亲自体验制作,作品验收合格后会给学生们相应的报酬,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艺术修养、也让孩子们在制作中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海南的本土文化和历史,更为孩子们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实验基地。忙的时候工作室里有20多人在这里参加设计制作,甚至有些孩子节假日都不回家或者出去玩,而是来到工作室一待就是一天。
吴遇桢老师说,当初他真的没有想到彩色雕饰画会这么受欢迎,更没想到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他计划以后继续研发高端艺术品,争取做到每幅作品都精良独特;同时开拓市场打开销路,宣传推广海南文化特色,打造三亚特色文化品牌,以此作为文化载体更好地弘扬本土文化。我们期待着吴老师和他的彩色雕饰画走进万户千家,也期待着承载着海南风情的彩雕画处处安家,让世界了解海南的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资添彩。
知识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本书从三亚历史文化、海洋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建国以来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角度切入,深入挖掘了三亚的历史底蕴,回顾了三亚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改革开放样本城市折射出来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杜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