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嫂,椰子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105
颗粒名称: 我,军嫂,椰子树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106-1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的椰子树对于海南人民来说的重要意义,以及椰子树的生命力和美丽之处。同时,文章还讲述了作者第一次登岛海南的经历,以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勇气和力量。
关键词: 海南 经历 人物

内容

在亚热带的海南,有充足的阳光和水源,是植物生长的王国。热带雨林里蓬勃的灌木,珍贵的乔木,各种开得热烈而奇特的花朵,给海南岛穿上雍容华贵的礼服。岛上随处可见的椰子树,给环绕的大海增添了些许风韵,是海南弄潮儿坚韧不屈的标志。
  很多时候,我都沉浸在椰子树带给我的无限美好中。徜徉在海湾,观赏着椰子树面向大海,深情凝视的神韵;漫步在路边,常仰望着椰子树的高大挺秀,英姿飒爽的俊美;静坐在庭院里,享受着椰子树带来的静谧和安逸。你看它,笔直的树干,挺拔坚硬。由无数对称的叶片连成的镂空状的大树叶,像巨大的扇子,为我们挡着烈日、扇着清凉、遮着风雨。台风来了,哪怕是吹得披头散发也不屈膝弯腰。平日里,它从未乱掉叶子,也不撒下什么花絮,更不会突然掉下一个椰果。它生长的地方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乡村里的椰子树不仅仅是挡风遮雨添秀色,还是很多人赖以生存的财富来源。椰汁的清凉润泽,椰肉的醇香甜美,椰壳做成的新奇工艺品。椰树牌椰子汁,南国、春光的椰子制品都是家喻户晓的,这都是椰子树带给海南人的巨大财富。
  传说海南的椰子树是两千多年前从马来西亚而来,是熟透的椰子随风落入大海,在风浪中漂荡。过汪洋,破万浪,保存着不朽的生命力来到海南这个地方,并在海边的潮间带生根发芽了,长成海滩上士兵似的俊秀挺拔的椰子树。苦涩的盐碱地,潮起潮落的海水冲刷都没有让它屈服。有土便有根,有根便有生命的力量,然后再借助风和浪,把生命的种子在海南四处播撒。海南的椰子树,演绎着大自然的神话,它把生命带到了这儿,把顽强的生命力带到了这儿,把财富也带到这儿。
  椰子树的神奇与美丽,拉近了我与它的距离,萌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我总觉得我第一次登岛的经历与它有异曲同工的相似:我是1986年的暑假,第一次登上海南岛,一路的艰辛还历历在目。我们从湖南隆回出发,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到湖南邵阳,又从邵阳坐三个多小时的汽车到湖南的东安。再到东安挤上前往广东湛江的火车。坐上那哐噔作响的慢车,一坐就将近二十个小时。到湛江后坐七个小时的汽车到广东徐闻轮渡码头。然后坐三个多小时的渡轮到海口。再坐八个多小时的汽车到三亚。三天两晚,几十个小时在又热又挤的车里。其余时间在紧张的排队买票等待,忐忑地注视着一个个陌生的周转地。一路的颠簸带来的辛劳不说,汽车上与我们同挤在一起的还有鸡鸭鹅等家禽,占据空间的还有扁担箩筐。上上下下地起步停车,为一座位超大嗓门地争执叫嚷……难受的是才一岁多的孩子,在东安车站吃了点不太新鲜的西瓜,上了火车后拉肚子,整个人拉得毫无气力。第一次带着孩子出门探亲,本来心里就高度紧张,加上孩子在途中生病,只觉得这一路忐忑的心情从未停歇。幸亏在火车乘务员的帮助下,有一位从事医务工作的乘客拿着随身带的听诊器和血压计给孩子做了诊断,然后给了我几片药。还安慰我说:不用着急,孩子吃了药就好了。拒收任何费用,淡然一笑,只留下模糊而远去的背影。这位素未谋面的医生在火车上给了我永生难忘的感动!孩子吃了药,喝了点水,睡了一会,好了!此刻,我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后来的坐船经历更让我难忘!
  两天一夜的奔波,人累得像散了架似的。拖着沉重的脚步,背着凌乱的行囊,抱着幼小的孩子,一步一挨地上了船。茫然的无助,无奈的坚持,那情那景深深地烙印在记忆的深处。
  曾多少次设想着面朝大海时的春暖花开的美妙,此时变成茫然和困惑:这海峡有多宽?这船还要走多久?坐在船上有危险怎么办?这种在山村长大没见过世面的人的担忧,这种山里人的胆怯,这种受过惊吓后的后遗症等因素,一股脑儿在脑海翻腾,我就像惊弓之鸟惶恐地打量着从未见过的大海……船开动了,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心在汹涌。不到半个小时,只感觉到船上发动机的轰鸣,海浪的翻滚,都变成无形的手在翻动着我的五脏六腑,让我坐立难安。在煎熬中,一阵排江倒海的呕吐,把最后的苦水也吐干净了,心里稍稍好受一点。这时帮我扶着孩子的大姐给了我一张纸,让我擦去窘迫和酸楚。我泪眼婆娑地擦拭着,心里是五味杂陈。军嫂的身份让我感到沉甸甸的,压得我快要窒息。回头看看恹恹欲睡的孩子,一种生命的力量在心头升起。为了孩子,我不能这么脆弱!于是,抱紧孩子,期盼着希望的彼岸……
  隐隐约约,船上有了一些骚动。一打听,知道是船快到海口了。我极目远眺,夜幕下,隐隐约约的海岸线像一条飘带一般,平复着我的不安。这时我已经很清醒,也有了欣喜。虽然码头上没有接我们的亲人,但终于平安到了久违的海南岛却是最大的欣慰。这是风雨后的彩虹,让我精神为之一振!上岸时,已是深夜了,码头的人不太多,他们主要用的是海南话在交谈,让我有置身国外之感,是岸上的几棵椰子树的倒影向我们伸出了“双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梦中的椰子树,是我登岛时最先迎接我的。看着它,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第二天坐上了海口到三亚的班车。沿途到处可以看到椰子树的身影。一排排的椰子树,树影婆娑,枝叶交错,它们是大地忠诚的卫士,脚上的每一根“血管”都贯穿大地,编织生命的根。树上的每片叶子都向天空舒展。汲取阳光,给生命以力量。脚与大地亲密相连,手与阳光热情相拥的椰子树,它那蓬勃的绿色充满着生命的活力。途中,我们在以椰子树为梁搭建的简易草房里用餐。周围的山岗都是椰子树。椰子饭的香甜,吃椰肉长大的土鸡的浓香,空心菜的清香等萦绕在一起。这不可复制的椰树下的原生态的“农家乐”,现在还在味蕾中回荡。这样的一顿饭消除了旅途的疲劳,补充了生命的能量,增添了对海岛的喜爱。
  这是我军嫂生涯中第一次探亲,我不时地拿出来表达一番感慨,以示自己不可小觑的人生经历。可是当我生活在椰树林立的军嫂群时,聆听并感受着各自的传奇,我才发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大院里有一位军嫂,独自带着一岁多的孩子从山东来探亲,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快到湛江时,累了,囫囵地睡了。坐在火车窗口边的孩子看着窗外“奔跑”的树木花草心里高兴,小腿一蹦,跳出火车窗口……孩子没啦,这嫂子不要命地往窗口撞,她想随孩子而去,不想过海来海南了。而远在海南的丈夫却在出海执行任务,是丈夫的单位获悉这一情况后派人把她拽来海南。这生离死别的探亲,是谁都无法平复的痛!
  我的邻居嫂子,带着两个孩子,丈夫驻守在西沙岛上。有一天在厨房的一个趔趄,脚折了,脚肿得很大,无法下地。是另一位嫂子听到喊声用单车带着她去医院治疗。住在一起的嫂子有的负责为她买菜做饭,有的负责照顾她治疗,我在部队的子弟学校教书,担负着带孩子上学的任务。大家一做就是一个月。她的丈夫听到消息后过了一个月才回到家来照顾她,因为丈夫驻守在岛上没有返航的船,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啊!
  还有些来自北方的军嫂,这南北的路途不是三天两夜,而是五天四夜,远的地方甚至是一个礼拜。遇上台风,更是隔海相望,遥遥无期。他们一路奔波,漂洋过海,历尽艰险,来“伴军守天涯”。有的舍弃了城市的安逸和舒适,有的舍弃了自己的优越工作条件。来到海岛,只想给孩子一个家,给丈夫一份爱。她们在担负起家的重任的同时,还有自己从事的工作。
  我所在的这所子弟学校的八十多个员工,大约有六十个是军嫂。她们是唱着《十五的月亮》的军嫂,又是托起明天的太阳的老师,都用坚强和不屈来撑起自己的家,培育着自己的儿女。她们用真心和爱心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来自全国各地军人子弟,为三亚,为国家输送一批批人才。这所学校已小有名气,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嫂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是啊,这些军嫂,她们是军港码头的椰子树,守护着自己的家,宁静军港的夜,让远航归来的军人享受着生活的安宁。
  我觉得:每位生活工作在这岛上的人,都是岛上的一棵椰子树。都是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地方漂来的椰子树。他们担负着不同时代的使命。像苏东坡是宋代被漂来的椰子树,他在椰岛上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感,留下了“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的浓浓乡愁。海瑞是典型的椰子树,他是铮铮铁骨,宁折不弯,被誉为“海青天”,是不惧风浪的椰子树。红色娘子军,是坚强不屈的椰子树。为反抗压迫,争取平等而浴血奋战。特别是现在的海南引进一大批海南建设者,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椰子树。他们不仅仅是国内的精英,还有多少是来自海外的精英。他们带着新的理念,远渡重洋来到这里。为了这里的碧海港湾,为把海南岛打造成美丽的国际旅游岛,建成自由贸易港,都在用坚韧和智慧撑起海南的天空,用务实和进取来描绘椰岛大地。
  经历了与椰子树的邂逅,到现在的相知、相守,已有三十多年了。王阳明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同汝同归于寂;你既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是的,椰子树已植根在我的心里了!

知识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故事里的三亚》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本书从三亚历史文化、海洋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建国以来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角度切入,深入挖掘了三亚的历史底蕴,回顾了三亚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改革开放样本城市折射出来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春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