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筑梦:长歌当哭后的美丽蝶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102
颗粒名称: 鹿城筑梦:长歌当哭后的美丽蝶变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89-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精蓉作为一名闯海者在海南创业的经历,其中包括在三亚推销防水材料、在亚龙湾开发区做样板工程、为了客户推迟开业而加班加点甚至爬上脚手架喷涂防水材料等坎坷历程。
关键词: 唐精蓉 海南 创业经历

内容

发髻高绾,蛾眉轻扫,眼眸深邃,一件杏色的旗袍将玲珑有致的身材勾勒得恰到好处,背景是俄罗斯“阿穆尔之秋国际电影节”的颁奖现场……
  唐精蓉手捧奖杯,笑意盈盈,因为她主持制作的影片《阿婆的槟榔》再次荣获大奖。这是她作为电影出品人和制片人斩获的第N个大奖。一路过关斩将,唐精蓉已记不清历经了多少荆棘与坎坷,受过多少委屈与磨难:融资的艰难,发行的无助,为维权长达三年十数次的诉讼……一幕幕不堪回首。此时的她并没有得到所期盼的轻松,反而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和落寞。扬眉吐气?高处不胜寒?孤独求败?
  唐精蓉点燃了一支烟,或许是想让往事随风而逝。然而,往事并不如烟……
  用泪水浇灌梦之花
  一声汽笛声,把唐精蓉载过琼州海峡,抛向她全然陌生的环境——海南岛。1988年海南建省,这个孤悬海外的岛屿,一夜之间,涌进了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带着各自的梦想,踏上海南这块热土。
  二十多岁的唐精蓉,扎着小辫,稚气未脱的眼里满是好奇。当时的她在湖南一所学校任教,可按部就班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希望活出自己,她不想在等待中耗费青春。海南建省给了她一个契机,她决定出来闯一闯。
  冬天的海岛依然阳光明媚,椰子树在蓝天下舒展腰姿,三角梅明艳艳地怒放着。街道上人们有的行色匆匆,有的茫然无措,有的索性摆上地摊,卖饺子,卖服装,卖报纸。还没作好准备的海南,一下子被蜂拥而至的闯海人挤得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唐精蓉幸运地应聘到海南一家公司做业务员。为开辟市场,她误打误撞只身到了三亚,在商品街落了脚。商品街是一代闯海人的记忆,很多闯海人都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那天天色已晚,人生地不熟的唐精蓉在商品街转悠一圈后,选择五巷一间低矮的出租屋安顿了下来。一床一桌一皮箱,唐精蓉开始了她的创业人生。
  “我推销的是新型防水膨胀剂,以前一直当语文老师,隔行如隔山,要在短时间掌握防水材料专业知识,并将其迅速推向市场,难度可想而知。白天走街串巷,晚上挑灯苦读,几个月后,硬是让自己成了半个防水专家。”说到这些,唐精蓉有一丝小得意。尽管如此,在业务拓展上还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
  为尽快占领防水市场,唐精蓉将目标锁定在当时在建的亚龙湾开发区做样板工程。她极力说服设计方修改设计图,数次往来三亚、海口作技术参数配合比,终于成功地让开发商接受了防水膨胀剂。当唐精蓉信心十足等待对方通知签订供货合同时,半路杀出了程咬金——施工方一个关系户捷足先登了……唐精蓉并未因此放弃。但该项目为抢工期急需快速凝固添加剂时,她不计前嫌火速从另一个工地调剂,并连夜亲自送往施工现场。卡车抵达工地时,天边已露晨曦。她的诚意感动了施工方,重新得到了供货权。
  为了一家餐厅及时开张,唐精蓉和工人们在工地同吃同住,饿了,扒几口盒饭;困了,和衣在楼梯间打个盹,为早日完工,甚至亲自爬上几十米高的脚手架喷涂防水材料,终于提前完成了施工并通过了验收。可结账时财大气粗的老板不仅无故拖欠工程款,还扬言:“老子想拖就拖,不想给怎么啦,你们就这命。”年轻气盛的她不甘受辱,痛快淋漓地怒斥了老板的无耻行径:“如果你这张脸就值这些钱,我买了!钱我不要了。”但回到出租屋,委屈的泪水恣意横流……
  因为诚信和产品的优良,唐精蓉销售的新型防水材料迅速占领了三亚防水市场。不到一年,她在三亚成立了自己的防水公司,还拓展了防水施工的业务,并在解放四路临街的一间小铺面上挂出了“天衣防水”的招牌,经营防水材料。
  正当唐精蓉准备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打击把她逼到了绝境。
  “这次让我元气大伤。”唐精蓉吸了一口烟,缓缓地讲起那次遭遇。“一个大型建筑基础出现了问题需整体加固,偌大的工程量吸引了岛内所有有实力的防水公司,最终我的公司凭借精准的施工方案中标。由于总包方关系户没有中标,对我公司百般刁难,还截留了甲方支付给我公司的款项。施工已进行到了一半,工程款分文未付。年底了,工人们等着拿钱回家,迫不得已,我借钱给工人发放了工资,解散了施工队。”
  面对无耻的奸商、无良的秩序,要强的唐精蓉一直在苦苦抗争,然而,无数次的打击,令她身心疲惫。在月华如水的夜晚,她常常依靠一把二胡排解自己的忧伤和无助,任泪水无声地滑落。
  这一年,唐精蓉父亲病故,她踏上了奔丧之途。
  用力量打造梦之果
  重返三亚的唐精蓉开始对自己重新定位,不安于现状的心和潜在的力量隐隐在向她呼唤。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那是一次“巾帼建功”演讲比赛,唐精蓉拿起荒废已久的笔,写出了行云流水的演讲稿。在这次比赛中,唐精蓉轻松摘桂,拿下了海南省和三亚市的双料冠军。这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唐精蓉,“原来,这才是我的优势所在。我,适合做文化!”
  于是,她开始了她的文化探索之旅。
  她应聘到海南海润珠宝有限公司担任副总兼企业总监,接触到了一些文化广告公司。具有商业敏感性的她意识到这个领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便产生成立文化公司的念头。“做自己,不仅是一种内心响应,更是力量。”唐精蓉如是说。
  机缘巧合,唐精蓉接触到三亚市电视台旅游栏目负责人,承包了该栏目,以她的精明能干,投放广告,组建摄制组,培养主持人,以及幕后策划和营销,把这个栏目经营得风生水起。其中,为两个景区制作的宣传片均入选“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前十名。不仅如此,她还通过地方台节目互换的方式将三亚企业的广告宣传辐射到了旅游客源地。
  正当唐精蓉准备大展拳脚之时,栏目组负责人见利忘义,不仅单方面中止了合同,还以体制内待遇的优势挖走了她苦心培养的团队成员。唐精蓉成了光杆司令。
  上帝关上一扇门,也为她打开一扇窗。她没料想到,这段经历为她日后转型影视创作奠定了基础。
  “电影拍摄和企业宣传片拍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不说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单就拍摄、制作、发行就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说实话,我是懵懵懂懂走上了影视制作行业。电影第一笔投资是剧本,没有足够的钱去买剧本,我便选择了自己一部长篇小说《锁里》进行改编;没钱请导演,从未执导过的朋友江流担任了导演的重任;没钱请演员,我豁出去了,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变卖了自己的汽车,一头扎进电影的世界,开始了自己的电影梦。”
  提及这些,唐精蓉至今还心有余悸:
  “2014年,电影《锁里》在安徽开机。提心吊胆完成拍摄任务后,是漫长的等待,等待审片,等待许可证发放,寻找发行商,等待公映……漫长的煎熬。就在自己撑不下去的时候,北京发行公司传来消息:电影《锁里》被央视收购,成为本土第一部在央视播出的电影作品。那一刻,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放声大哭了一场。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这对我意味着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电影《锁里》随后获得了两年一度、分别代表海南省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成就的“五个一工程奖”和“南海文艺奖”。“虽然历经艰辛,但拨云见日,终见曙光。”唐精蓉长舒一口气,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有了初次成功的尝试,唐精蓉一鼓作气,快马加鞭,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比一部精彩的作品:
  电影《请把你的窗帘打开》不仅登陆全国主流院线,还获得俄罗斯第二大电影节——阿穆尔之秋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成为中国大陆冲击奥斯卡候选片之一;
  电影《阿婆的槟榔》获得海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南海文艺奖”,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和海南省国产精品电影、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和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少数民族电影,荣获第3届少数民族电影最佳艺术贡献奖、第15届俄罗斯阿穆尔之秋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电影《陵水谣》荣获第7届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最佳美术奖、第17届俄罗斯阿穆尔之秋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第7届俄罗斯叶伊斯特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签约央视电影频道……
  获奖专业户,拿奖拿到手软。镁光灯下,光芒四射。外人只看到她光鲜亮丽的一面,手捧奖杯的瞬间,殊不知,红地毯上的二十几步,她走了艰辛的二十多年。人啊,有多少个二十多年?
  忘不了,初涉电影市场时,为了找发行商摔过多少跟斗,在网上联系到了一家北京发行公司,但发行条件十分苛刻,只问发行所得,而没有发行报酬;
  忘不了,资金匮乏时,通过民间融资来筹措资金,咬牙签下月息四分的高利贷,而远在英国留学的女儿等着交房租;
  忘不了,影片的拍摄素材被人盗取以勒索巨款,报案,取证,诉讼……近三年艰难的维权之路,近百万元的代价……
  所以,请不要只羡慕她开跑车的拉风、炫酷,要知道那双走街串巷的脚,有奔波留下的血泡老茧;
  请不要只留意她手捧奖杯的光环,很多时候,回到家找不到一碗热腾腾的晚饭;请不要只注重她谈笑风生,有时候泪水和汗水只能往肚里咽……
  苦难是一所学校,吞下委屈,才能有大格局。
  用情怀编织梦之巢
  赤诚所向,必结硕果。在2017年三亚文化产业十大精英人物评选中,唐精蓉从众多极具影响力的大型企业掌舵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影视行业的唯一代表。在掌声、鲜花、荣誉的面前,唐精蓉异常地冷静。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怎样去做。票房和经济效益不是衡量一部影片的唯一标准,只有人文情怀、艺术情怀才是终极目标。她的梦想是有一天能让海南影视人站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她期待有影响力的作品横空出世。
  唐精蓉的突出贡献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2019年作家协会换届,唐精蓉被提名为主席,在换届大会上,高票当选为三亚市作协主席。
  拥有自己的公司,具有一定知名度,资金扭亏为盈,积累已是丰沣,为什么还要在作协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地方来“混”?好些人不理解,她当初也没想透,苦苦思索很久后,有一天,她茅塞顿开,为了那个遥远却不时来叩击她心扉的“精灵”,它的名字叫“情怀”。
  在作协换届大会上,唐精蓉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也找准了作协发展的方向。她曾这样说道:“对作家来说,创作出好作品才是王道。什么是好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筋骨是文人的灵魂支撑,温度是人性的光辉。有大格局,才有高屋建瓴的大视野;有大情怀,才能有传世之作。作协的管理从来不是去束缚大家,而是团结、引导、联系、协调,一句话,就是为作家们服务。所以说,作协主席不是官,而是为会员牵绳引缰的马倌,是为大伙跑堂的店小二。有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没有理由不做事,没有理由不好好讲故事,讲中国故事,讲海南故事,讲三亚故事。”
  唐精蓉走马上任后,作协这个大家庭出现了和谐温馨、奋发向上的繁荣局面。
  于是,有了第一次主题活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实践活动。五十多位作家走进吉阳,走进天涯,走进崖城。玫瑰花海、福万水库、骑楼老街无不留下作家们的身影。他们或拍照,或采访,或交流,笑语声喧。创作实践稿件评选出优秀作品和结集出版。新一届作协成立以来的创作成果《海南之南》问世。
  于是,有了第二次主题活动——“梳理鹿城文脉,讲好三亚故事”创作实践活动。挖掘历史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走进闯海人、普通劳动者身边,听他们讲述或普通或激昂的奋斗史。
  于是,有了《诗颂天涯》诗歌创作邀请赛。陵水、保亭、三亚学院、海洋学院、三亚作协五支代表队齐聚三亚学院礼堂,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现场命题、现场写作、现场颁奖的创作赛。
  于是,有了为协会会员出个人作品丛书的举措……
  于是,有了对未来工作的计划和构想……
  作协这艘大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这个瘦小女人的肩膀。
  “作协的工作不比私企,它是没有酬劳的,为什么要担起这份重担?”
  唐精蓉不假思索地回答:“为了感恩,为了回报社会。”
  “此话怎讲?”
  “在我做电影的路上,一直得到市里有关部门的支持,尤其在我的电影获奖后,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嘉奖,政府的肯定是我努力的动力。”
  “现在你也是功成名就了,有没有想过停下来,纯粹休闲享受生活?”
  “没有想过,我觉得我目前状态正好,一点不受年龄困扰,相反,正是因为经历丰富了,学习能力空前提升,比如,我把丢下多年的英语又捡起来了,而且成绩突飞猛进,日常对话不成问题了,我自己都没料到。”唐精蓉笑着,带着孩子气的俏皮和纯真。
  抽烟、文身,戴一大串印第安风格的手镯,提着小竹篮,长裙曳地……这似乎不太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作协主席形象,但这并不影响她成为一个合格的作协主席。是的,我们遇到一个好时代。
  2018年9月1日,三亚作协遇到了唐精蓉。她还是那个她,风情万种又特立独行。分明羽化成蝶可以翩然若飞,却又踏实地走在大地上。
  她在筑梦,不是做梦。因为每一个蝶变背后,一定经历了飞蛾扑火的勇毅。
  如今,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做一个温暖的人,哪怕身居高处也能云淡风轻。

知识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故事里的三亚》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本书从三亚历史文化、海洋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建国以来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角度切入,深入挖掘了三亚的历史底蕴,回顾了三亚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改革开放样本城市折射出来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莉
责任者
唐精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