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091
颗粒名称: 文峰塔祭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27-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崖州文峰塔的建造及其遭遇的毁灭,以及相关的传说和历史背景。作者反思了传说对人们的误导和影响,呼吁人们要清醒地对待历史和传说。
关键词: 海南崖州 文峰塔 历史背景

内容

这一天是九九重阳,文峰塔在沉雷似的一声巨响中灰飞烟灭,从此神游八极,灵荡九荒,了却其与崖州风风雨雨的一段缘分。重阳好登高,而文峰塔高踞于海拔七百米的深沟营岭之巅,览天摩云,独得秋气秋韵,何故遭此大难?
  秋声传恨。
  海南岛古塔不多,像文峰塔这样备受古建筑专家青睐的古塔,更是独一无二。故宫博物院一位研究员曾告诉我,文峰塔的构格源于中州,而又有异于中州的同类古塔,是海南古塔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峰塔历千百次台风、暴雨、狂雷的袭击,安安稳稳、完完整整地度过了两个世纪,它还可以活下去,至少还要活上三个世纪。作为古塔,文峰塔尚未进入苍龄,它是英年早逝的。于此,我有不解的忧愤。
  造塔,崖州人也;毁塔,亦崖州人也。
  文明与愚昧并行。诗书礼义之乡却有此鲁蠢与荒唐之举。
  崖州人上了沉重的传说的当。
  传说之一:乾隆年间,有人表告朝廷,说琼南崖州山奇水秀,藏龙卧虎,不日将出起义造反的英雄,出真龙天子。于是,乾隆皇帝指派风水高师,千里迢迢到崖州勘山访水。高师们一番跋涉,算定崖州东路第一关隘的深沟营岭为通天点位,在此建塔,可使崖州天柱崩、地轴裂、气脉断。果不其然,塔成,崖州连年内乱外患,恶疾流行,山瘦水寒,人才衰竭。
  传说之二:咸丰六年,崖州人方大彻大悟,议定毁塔。有几个工匠自告奋勇上山拆塔,刚爬上塔腰,就被一阵黑风卷了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不久,崖州人捐银献物,在宁远河畔修建了一座七层高塔,号弥“迎旺塔”,与文峰塔遥遥对峙,相抗相衡。无奈迎旺塔的凌霄之蜃,不敌文峰塔的射斗之光,州民仍于水火,人才仍故寂寥。
  传说之三:七十年代末,托塔李天王见梦于崖州人,言其手中之塔年深月久魔力已尽,欲窃文峰塔为己有,也正是为崖州人做件好事,上合天心,下顺民愿。
  旧传新说,纷纷扬扬了二百余年,因此在崖州人的心眼中,文峰塔是一座邪塔,它远比磐在孙行者身上五百年的五行山更可憎,远比镇住白蛇娘娘使之不得与许仙相会的西湖雷峰塔更可恨。憎恨弥深,久蓄而发,终于导致杀身之祸。
  塔去山空。
  如今,也许人们已经淡忘,而我也只有苍白无力的追念。
  记得昔时,我曾随人入深沟营岭伐薪烧炭,穿山径越危崖,诚惶诚恐地来到塔前。山下望塔,远如笔杆,近如大柱。塔下看塔,庞然大物也。塔六面三级,逐级收尖,高七八竿,顶端入天三尺。一级塔身,须七八人方可合抱。塔根长满青苔,塔墙一色苍青。三级四面各开券门,券门上下左右有题刻,有对联,有图案,雕刻藻饰,斑斑驳驳。手触砖石,坚而不蚀。自塔基至塔刹,貌旧而不损。由券门可入塔,无梯,借塔坎和横木可以攀缘。塔下四望,三山一海,山雄且丽,海伟则奇。群山如百骖奔来眼底,海湾似九龙驾波而归。山高塔更高,一塔独撑南天,镇山威海,辉哉煌哉,何邪之有?从那时起,我否弃了沉重的传说。
  悲剧是不该上演的。
  考史籍,文峰塔系乾隆四十三年崖州知州陈新槐为新学宫拱向而建造的一座风水文塔,建文塔旨在风教兴学,造就人才。在如此高的山顶上建塔,费功耗资自不必说,可想其用心之良苦。陈新槐率先捐银两,“士民争先恐后,共捐银六千有余”。崖州人为建塔“庀材鸠工”,春破土,秋落成。“工峻,观者如堵,莫不手额相庆。”
  崖州人狂信,人才兹后将如文峰塔一样兀然崛起,令九州刮目。在皇天后土之间,崖州人是很虔诚的。可是塔成之后,崖州的景气却一年不如一年——盗匪攻城,倭寇犯疆,水旱无常,四时灾异,民无宁日,哀声蒿艾。读书若何?乡绅们扳着指头,从乾隆数到嘉庆,从道光数到咸丰,数来数去,只数出几个不成器的秀才,尤其是嘉庆二十一年一场地震和道光三年一场雨雹之后,彗星两度见于东南,崖州人认命了,地灵人杰之梦终于在阴森的塔影下破灭。于是,关于文峰塔的纷纷扬扬的传说便由此而生,当日知州陈新槐为四百里苍生造福的血诚也化为乌有。到了清末,一些吸鸦片的读书人将传说油头醋尾,骇人诱人,三坊四厢五都,一时童叟皆知。
  文峰塔流下了屈辱的泪水。
  崖州兴学,肇于宋之淳熙,功在郡守毛奎,其后中原文化落地生根,大放异彩。世风靡纯,民俗质悫。明正德、嘉靖年间,出了个大贤钟芳,被尊为“岭南巨儒”,自此崖州崇尚儒学,相沿了三百余年。南极海陬之地,弦诵之声不辍。陈新槐继毛奎之功,迁学宫建文塔,实指望“神雾蒸而豹文炳,海风发而鹏翼振”,此心耿耿,安有邪举?而文炳失色,鹏翼不振,咎归一塔,有悖常理。塔若能语,当慨叹万千。崖州人为何不怨世怨道怨国怨朝,而去怨天怨地怨山怨水呢?至于文峰塔和迎旺塔,一儒一佛,两不相关,孔子不识舍利颜渊不读华严,所谓“相抗相衡”,毕竟太玄奥了。
  文峰塔抱恨终天。
  又是一年秋风起。今年九九重阳,我有缘重上深沟营岭。巉岩封道,旧路破废,欲登山顶,移步不得。我想,炸药和雷管早已使文峰塔形骸无存,即便登上山顶,也无物可睹,
  只好作罢。小憩半山,听山风依旧在呼啸,只是如泣如诉。
  没有高香醴酒,没有牛羊牺牲,唯有心语一曲,祭奠你文峰塔的冤魂。今日崖州大地,已不是蛮荒之域,人才辈出,民物丰饶,珍异聚集,商贾并辏。崖州人如果再聪明一些,清醒一些,你,可以放心地走了。
  哀哉,尚飨!

知识出处

故事里的三亚

《故事里的三亚》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本书从三亚历史文化、海洋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建国以来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角度切入,深入挖掘了三亚的历史底蕴,回顾了三亚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改革开放样本城市折射出来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游师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