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族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01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族工作
分类号: D562;B928.1
页数: 8
页码: 1027-10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1991年至2010年民族宗教、民族工作的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

内容

一、少数民族民房改造
  1991年,海南省下拨给三亚13万元民房改造补助款,拨给各乡镇的少数民族地区居住茅草房的少数民族群众兴建瓦房。
  从1992年起,三亚市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房改造工作力度,在组织领导上,成立民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民族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资金投放上,以省政府专项民房改造资金为主,结合市财政专项配套资金加大投入;在措施方法上,把农村民房改造与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结合起来,从发动和组织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思想教育宣传,采取“先建先补、后建后补”补助方式,建红砖厂发放建房实物材料补助,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等各种方法。1992—2010年,三亚市共投入农村少数民族民房改造资金共13124.6万元,完成民房改造30820户,受益人口178049人,建筑面积266.26万平方米。
  从1992年起,市财政每年拨款20万元民房改造配套资金,截至1997年,三亚市少数民族民房改造13827户,已住瓦房人数89376人,居住面积1253417平方米,但仍有茅草房6293户、35282人。
  1998年,省下拨民房改造款共240万元,市财政民房改造拨款100万元。1999年,省下拨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少数民族群众的改厕建设。1998—1999年,采取先运料后建房的民房改造办法,建房农户先后在安立、大兵、和平、福祥、立才等砖厂及天涯水泥厂拉红砖和水泥。共计拉红砖1954.27万块、水泥60吨,两项材料折款共计319.1226万元。
  2003年,发放的建材有红砖518.75万块、钢筋128.6吨、水泥1038.6吨,折合资金共计204.5万元,把民房改造和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结合起来。建好一间80平方米的文化室,购置一批桌椅和一部电视机,安装卫星接收台一座、排场球一个、宣传栏一个、沼气池10套、村道硬化长150米、村公路2000多米、公路排水沟4000多米。发动和组织群众整治村容村貌,发动群众种植杧果3500株、槟榔4000株、育槟榔苗一万株。
  2006年完成民房改造任务810户,2007年完成市民房改造804户。2006—2007年,三亚市投入少数民族民房改造资金共计1400万元,完成民房改造1612户,受益人数9682人,居住面积13.35万平方米。
  2010年,民房改造工作确定以镇区为中心,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户一户地突破、一村一村地攻坚”为工作思路,把民房改造工作纳入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定任务落实到各镇。三亚市共投入民房改造资金5035万元(其中省下达资金35万元,市配套资金4500万元,扶贫攻坚民房改造资金500万元),共完成民房改造1500户,居住面积11.25万平方米,受益人口6450人。
  二、扶贫开发
  1991年,打井41口,引山泉水安装水管10宗,解决13896人的饮水难问题。1992年,田独镇六盘管区兴办椰子基地。解决民族地区农村饮水困难人数2015人。对三亚市清真西寺和清真北寺进行维修。1991—1993年,省、市下拨民族地区的补助及边境建设费用款项累计182.65万元。下拨资金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乡镇干部民族工作业务培训、解决人畜饮水、民族教育以及全国重点寺观教堂维修。
  1997—2000年,共投入资金637.188万元用于建设民族地区道路,改水改厕,改善卫生、照明、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先后修建拦水石坝、过滤池及拉水管25.1千米,引山泉水解决高峰、育才、雅亮等农村少数民族219户、1913人的饮水难问题。支持育才乡马脚村委会那门村民改厕23户、138人。
  2001—2005年,累计投入资金844.1万元,修建雅亮乡明善小学教学楼、雅亮乡雅林中心小学饮水工程、育才中学女生宿舍及学生食堂、市民族中学学生食堂、羊栏镇新联小学教室、天涯镇布甫小学教学楼、荔枝沟红花小学水井等,解决学生上课难、师生饮水难、住校师生无食堂等问题。建高峰乡三用一村、二村,崖城镇抱古白河七队,天涯镇那介、龙塔村、龙密马独村等饮水工程,解决当地群众饮水难问题。建高峰乡扎南至加跃公路、崖城镇雅亮抱安村和雅林红旗村公路,解决该地区群众交通难问题。维修、加固崖城镇雅亮水坝建设,解决了农田灌溉面积23.33公顷和1500多人的吃饭难问题。
  2006—2010年,省市两级下拨少数民族项目发展资金共计1053.6万元,修建崖城镇北岭郎典一村、二村、三村,育才镇那受村委会冲顺、保月村,天涯镇过岭村,海棠湾北山等村公路12条,总长20.6千米,解决少数民族地区9055人的行路难问题。建育才镇那受村委会冲顺村等少数民族地区灌溉用水及饮水工程八宗,解决3014人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举办民族地区茅草房改造工程抗震设防技术培训班3期共600人;举办农村少数民族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1期,共2500人受训。
  三、民族成分证明和变更
  三亚市少数民族学生中考、高考享受加分的优惠政策,少数民族群众享受计划生育优惠政策。2003年,对办理高、中招考生的民族成分证明审查工作中,采取集中上门、统一办理或随来随办的做法,共审批少数民族高、中招考生民族成分证明628人;经审查批准计划生育第二胎民族成分36人,变更民族成分15人。2004年,共审批少数民族中,高招考生民族成分证明816人,少数民族民族成分证明81人,变更民族成分17人。2005年,审批少数民族中,高考生民族成分证明1150人,少数民族民族成分证明87人,变更民族成分24人。
  2007年9月,工作人员深入育才、雅亮、高峰等教学中心点,当天为少数民族考生办理民族成分证明。对于居住市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办理民族成分证明,手续齐全,随到随办,当天审批。对于计划生育民族成分证明和变更民族成分审批,按照审批程序,集中讨论,1个月审批2次,审批情况张榜公布。全年共讨论审批中招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分证明1909人、高招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分证明489人、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民族成分证明146人、变更民族成分40人。2008年,共讨论审批少数民族中、高招考生民族成分证明2935人(其中审批中招考生2173人、高招考生762人),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第二胎民族成分证明共审批117人,变更民族成分32人。2009年,审批少数民族中、高考生民族成分证明2832人(其中中招2087人、高招745人),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民族成分证明113人,审核变更民族成分13人。2010年,共为2998人(中考2240人、高考758人)少数民族考生及时办理中、高考民族成分证明,审批通过计划生育民族成分证明190人,审核变更民族成分30人,做好考取重点大学获奖励少数民族学生的推荐工作。推荐26名参加2010年高考并考取“211”重点大学的少数民族学子,获省民宗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拨发的每人一次性2000元奖励。
  四、民族文化体育活动
  2006年,“三月三”节庆活动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活动期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组织民俗美食活动及黎苗族服饰展活动,共收集黎苗族服饰、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器乐表及图片等共计300多件,搭建展棚300平方米,设有黎族服饰、苗族服饰、黎苗族生产生活用具、黎苗族生产生活艺术品图片展四大展厅。2010年“三月三”节庆活动期间,组织了社会各界共计88人的代表队参加了全省主会场的民族传统体育、民歌对唱、苗绣技艺等8个大项的竞赛活动,取得“板鞋竞速”4项第一,1项第二,珍珠球、篮球、射弩等7项第三,苗绣优秀奖等共计13个奖项的好成绩,是全省获得奖项 最多的县市之一。1991—2010年,三亚市每年都组织开展“三月三”庆祝活动。
  三亚市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全省各类文艺、体育比赛,多次获得奖项。同时,民族文化工作者还挖掘、整理了黎族《唱山歌》、苗族《三元舞》等多项民族优秀歌舞节目。 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5年1—5月,市民宗局先后会同市统计局、卫生局等部门,深入各镇、区,对2004年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和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16类大项582个小项指标调查统计,完成“2004年度三亚市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情况调查统计报表”“2004年度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表”“2005年三亚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年报表”“2005年三亚市民族关系情况材料”上报工作。2001—2005年,市民宗局每年派员深入到各镇、区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生产生活等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系统的调查研究,完成调查统计任务,填好每年的“三亚市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情况调查统计年报表”“民族自治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报表”,并上报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厅。
  2006年,填报“民族自治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报表”19类大项605个小项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2006—2010年,每年召开三亚市各镇、区民族助理员工作会议,对统计报表的填报进行工作布置和业务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各镇区,调查统计、审核报表数据,完成同年三亚市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情况调查统计年报表的上报工作。
  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1991年后,三亚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至2009年,三亚市民族地区基本实现“水、电、路”三通。
  1992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印发《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知》,加大民族地区民房改造、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少数民族企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推进本市民族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1999年后,三亚市委、市政府抓好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2010年 海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龙舟500米竞速、女子个人陀螺、男子100米板鞋竞速、押加61千克级、押加85千克以上级等5项第一,射弩混合团体、射弩女子立姿、射弩男子跪姿、陀螺女子团体、陀螺女子个人、板鞋竞速200米混合接力、押加55千克级、押加85千克以上级等8项第二,龙舟250米竞速、珍珠球等2项第三美化农村民族地区村容村貌,倡导文明风气,2008年,三亚市凤凰镇黎族村寨槟榔村成为全国知名的农村旅游型文明生态示范村,建成一年多接待国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
  2000年以来,积极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传承工作,申报和传承了黎族打柴舞、苗族三圆舞、回族婚礼等一批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项目。2007—2008年,搜集、整理、创作《可奥美温》《奔胆馁》《鹿回头的传说》等节目,多次获得海南省和国家级的文艺奖项,并广泛地引入旅游景点进行展示和表演。
  2005年起,市政府各部门联合开展财政、科教扶贫,培养技术骨干,发展特色经济,建立公司加农户的农业合作组织,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至2009年,共投入3亿元用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落实中小学免费教育等各项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开办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中小学民族班给予“三免一补”(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等,实现少数民族大中专生逐年增多、中小学基础教育开展扎实、各类人才梯次结构合理的目标;投入近3亿元用于少数民族群众医疗卫生事业,三亚市少数民族村庄村村都有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99.78%o
  2006年后,连续举办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着力打造“三月三”节庆文化品牌,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和市民,提升本土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三月三”节庆活动成为海南文化旅游的一大品牌。
  1991-2010年,三亚市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抓住新时期民族工作特点,创新开展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