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民族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015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民族宗教
分类号: D562;B928.1
页数: 12
页码: 1027-10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1991年至2010年民族宗教、贫困状况、扶贫决策的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综合政务 民族宗教

内容

第一节 贫困状况
  三亚市的贫困村庄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有雅亮、育才、高峰、梅山、藤桥、林旺、田独等乡镇。1998年,三亚市有贫困人口3.19万人,有7000多人居住在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里,有260个自然村59860人照明难,88个自然村25670人饮水难,20个自然村6430人行路难。2010年,三亚市有扶贫人口11662人。
  第二节 扶贫决策
  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关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三亚市的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市加大对“三区”(山区、老区、少数民族区)贫困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扶助“三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1994年2月,在三亚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长王永春要求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发展“老、少、山”区经济。同年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万人脱贫,组织力量抓好“三区”茅草房改造。同年12月,三亚市政府出台6条扶贫措施解决梅山、藤桥、林旺、田独等老区群众的住房、上学、照明、看病、交通、饮水等“六难”问题。从三个方面扶持“三区”经济发展。一、注重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乡镇企业;二、抓好老区农田基本建设,搞好扶贫开发;三、从资金上支持发展种养业。1995年2月,在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王永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三区”发展继续实行倾斜政策,从1995年起,每年从农业开发资金中安排300万元,作为扶持民族地区创办商品基地的转款,帮助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开发性项目和乡镇企业,提高“三区”的造血功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1998年4月,市委书记王富玉在中共三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把老区、贫困山区的发展作为主体战役,为贫困地区办实事,要在3年内,使三亚市3.19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基本改造完茅草房,并做到村村通水、通电、通路,户户有致富人才,家家有致富门路。1998年召开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代市长陈孙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好扶贫攻坚战,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组织市直机关单位的干部到贫困地区蹲点包村,实行扶贫责任制。
  2002年,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由市扶贫办牵头,做好三亚市新时期的扶贫开发规划,初步确定扶贫开发规划的行政村是雅亮、育才、高峰以及崖城的三更、抱古,田独的落笔、罗蓬村等19个行政村。
  2005—2007年,三亚市制定《三亚市“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三亚市2008—2010年扶贫攻坚计划》,指导扶贫攻坚工作,市扶贫办负责督办、协调和指导。
  第三节 扶贫措施
  一、综合扶贫
  对贫困地区进行农业开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多方筹集资金对贫困地区进行茅草房改造,解决当地群众“六难”(住房难、上学难、用电难、看病难、交通难、饮水难)问题。
  1993—1994年,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建设梅山岭落水库和藤桥赤田水库,解决老区发展农业缺水的困难。
  1995年,三亚市共投入扶贫资金1120.76万元,种植杧果267.53公顷,种植玉兰笋竹213.33公顷,养牛2550头,修建公路13.5千米,解决了梅山、林旺、雅亮等贫困乡镇长期未能解决的通电问题,贫困地区年人均收入644元。
  1998年,三亚市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共投入扶贫资金1700多万元,其中各部门筹资1204万元,社会赞助200多万元,职工捐助150多万元,省扶贫专款120万元。通过扶贫投资,全年共修乡村道路87千米,打井69口,建水坝24座,维修渠道760千米,修山塘水库2宗,铺水管6千米,拉电150千米,其中,种养业投资逾1000万元,主要种植椰子266.67公顷,槟榔250公顷,橡胶林200公顷,菠萝233.33公顷,番荔枝280公顷。养羊4500只,养牛85头,养猪2108头,“三鸟”26307只,全年改造民房2150间、建厕所8195间,农村26448人的饮水和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解决24810人的用电难问题,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同比提高200多元,脱贫15000人。
  2001—2005年,为贫困地区新建、改建水坝16座。维修渠道和硬板化320千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00公顷;引山泉水41宗,打井135口,解决2458人饮水难问题。新建、改建乡村道路812千米,建桥涵192座,解决34116人行路难问题。扶持贫困地区种植槟榔251.33公顷、粉蕉145.33公顷、椰子656.67公顷、橡胶543.93公顷、龙眼68公顷、番荔枝41.07公顷、木瓜114.4公顷、杧果534.6公顷、阳桃54.4公顷等。养牛7413头、猪41808头、羊9648只、兔2910只、“三鸟”163919只、青蛙7906只、淡水鱼11.8万尾等。共建“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沼气池7350个,培训沼气技工2500人次。
  2006—2010年,为贫困乡村新建改建村组道路4938千米,缓解6万人的交通难问题。建设基本农田557.2公顷,解决饮水工程80宗,解决16622人饮水困难。贫困村建沼气池2900多座,修建了一大批人畜饮水工程,累计受益人口达6万多人。完成民房改造5633户,人均居住面积50平方米。新建改建校舍约4万平方米,贫困村小学危房基本改造完毕。新建镇卫生室48间,改造15间,改善了6万人的就医条件。农电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城乡用电同价。重点村广播和有线电视建设步伐加快,有线电话到村到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7%。扶持贫困地区种植橡胶2333.33公顷、槟榔4400公顷、粉蕉933.33公顷、椰子1600公顷、龙眼120公顷、番荔枝393.33公顷、木瓜220公顷、杧果386.67公顷、阳桃146.67公顷、波罗蜜446.67公顷、红藤333.33公顷、益智253.33公顷、牛大力133.33公顷、花梨100公顷、青瓜3333.33公顷、茄子6666.67公顷、豆角1000公顷等,养牛1万头、猪9万头、羊3万只、“三鸟”25万只、青蛙1万只、养淡水鱼22万尾等。初步形成了橡胶、槟榔、瓜果菜、养猪、养家禽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为贫困农户增收奠定了基础。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累计200多期,培训学员1万多人,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综合技能水平。
  1991—2010年,三亚市整合各部门涉农扶贫资金达3.55亿元(其中2006—2010年整合各部门涉农扶贫资金约1.5亿元)集中用于贫困村扶贫开发建设,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和贫困农户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二、机关干部下乡扶贫
  1998年5月,市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组织近千名行政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地区扶贫帮困,争取在2000年三亚市贫困地区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2500元。同月,916名机关干部赴13个乡镇392个村庄,深入农村驻点扶贫,开展扶贫攻坚。1999年5月,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王富玉、陈孙文、许俊、符桂花分别到贫困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的雅亮、育才、高峰、天涯等乡镇挂点包片扶贫。711名机关干部到三亚市218个自然村扶贫。2000年,制定《三亚市2000年扶贫工作方案》,要求同年农民人均收入要比上年提高300元,力争人均达到1800元以上;民房改造增加3000户,基本消灭茅草房。2000年5月,第三批机关干部千余人下乡扶贫。
  下乡扶贫工作队采取多种形式扶贫,以工作队员所在的机关单位优势,开展“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以及“公司+农民”“机关+农民”“干部+农民”“攀穷亲”“结对子”“一帮一”等办法。市国土局驻高峰乡那拉村的扶贫工作队试种1.33公顷毛叶枣示范,成功后把这种优质水果在山区推广种植;市水电局、市对台办工作队组织驻地贫困农民学习生产管理技术。2002年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企事业单位扶贫捐助大会,宣读三亚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发起的《扶贫捐助倡议书》,会上,市旅游投资公司、南山实业发展公司、西岛八海里旅业公司等31个企业单位共捐助扶贫款222万元。
  三、部队官兵参与扶贫
  1994年,三亚市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三亚警备区等部队分别以雅亮、育才、高峰3个贫困乡作为扶贫挂钩点。 《三亚警备区扶贫济困计划》规定每1个营队负责1个村,每1个连队负责6户特困户,计划在2000年前协助雅亮乡100户贫困户脱贫。从1997年11月起,部队官兵在雅亮乡搭起帐篷,帮助村民种植冬季瓜菜、生姜、木薯20公顷、橡胶23.33公顷、槟榔20公顷。1997年6月,部队官兵、山区群众一起开挖育才乡至雅亮乡8千米光缆沟,为2个偏僻山乡开通程控电话。1998—1999年,部队共派出车辆1300台次帮助育才乡运送扶贫物资200多吨,和市扶贫工作队一起帮助育才乡建新瓦房4万平方米,使450户人家住进新房。武警、凤凰边检站等共300多名官兵在高峰乡扎南坡村,开发种植266.67公顷橡胶。三亚警备区把雅亮乡明善四村茅草房改造作为海南军区的扶贫示范工程,海南军区首长,三亚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多次到扶贫乡村现场办公,制定措施,使扶贫工作扎实开展。1999年元旦,黎族同胞乔迁新居,村民感谢部队扶贫,在村口立下石碑,镌刻“脱贫不忘共产党,世代感谢解放军”。
  第四节 扶贫成效
  1994年1月,三亚市打响扶贫攻坚战,至年底,三亚市老区建成造林基地62个,造林面积375.55公顷;杧果基地48个,种植杧果270.4公顷;椰子基地27个,种植椰子29.31公顷;瓜菜基地41个,种植瓜菜933.33公顷;鱼塘虾池62个,养殖鱼虾89.33公顷,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养殖专业户。1995年,三亚市共投入资金1120.76万元,种植杧果267.53公顷,种植玉兰竹213.33公顷,养牛2550头,修建公路13.5千米,解决了梅山、林旺、雅亮等贫困乡镇长期未能解决的通电问题,贫困地区年人均收入644元,贫困乡镇从原来的9个减少至5个。1996年,解决6个少数民族村庄2000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少数民族民房改造1976户。1997年,三亚市588个自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道路,累计有1.4万户8.6万人告别茅草房,有4万多人解决饮水、用电难问题。
  1998—2001年、成效最大的3年。三亚市共筹集扶贫资金10089万元,帮助农民打井427口,拉电线265千米,修路300千米,修水坝48座,修渠道596千米,解决460公顷“望天田”的灌溉问题,其中雅亮乡3年中仅修建硬板化渠道就达21千米。至2001年,三亚市基本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三亚市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747元增加至2001年的1650元,至2001年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2001—2005年,三亚市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24800人减至2005年底19660人。新建、修缮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小流域治理、过水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民房改造,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条件改善。
  2006—2010年,三亚市贫困人口逐年递减,贫困人口由19660人,减少到11662人。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完成民房改造5633户,人均居住面积50平方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较好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办学条件、就医条件得到改善。
  第八章 民族宗教
  第一节 机构
  1988年6月,撤销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三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为市政府主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的政府工作部门,属正处级行政单位。1988年10月,成立中共三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支部委员会,隶属中共三亚市直属机关委员会。1996年2月,成立中共三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2001年9月,三亚市进行机构改革,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民族经济发展科、宗教事务科。2009年11月,三亚市部分机构调整改革,单位名称变更为三亚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织机构名称相应变更,内设机构增加政策法规宣传文化教育科(行政审批办公室)。
  第二节 民族工作
  一、少数民族民房改造
  1991年,海南省下拨给三亚13万元民房改造补助款,拨给各乡镇的少数民族地区居住茅草房的少数民族群众兴建瓦房。
  从1992年起,三亚市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房改造工作力度,在组织领导上,成立民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民族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资金投放上,以省政府专项民房改造资金为主,结合市财政专项配套资金加大投入;在措施方法上,把农村民房改造与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结合起来,从发动和组织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思想教育宣传,采取“先建先补、后建后补”补助方式,建红砖厂发放建房实物材料补助,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等各种方法。1992—2010年,三亚市共投入农村少数民族民房改造资金共13124.6万元,完成民房改造30820户,受益人口178049人,建筑面积266.26万平方米。
  从1992年起,市财政每年拨款20万元民房改造配套资金,截至1997年,三亚市少数民族民房改造13827户,已住瓦房人数89376人,居住面积1253417平方米,但仍有茅草房6293户、35282人。
  1998年,省下拨民房改造款共240万元,市财政民房改造拨款100万元。1999年,省下拨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少数民族群众的改厕建设。1998—1999年,采取先运料后建房的民房改造办法,建房农户先后在安立、大兵、和平、福祥、立才等砖厂及天涯水泥厂拉红砖和水泥。共计拉红砖1954.27万块、水泥60吨,两项材料折款共计319.1226万元。
  2003年,发放的建材有红砖518.75万块、钢筋128.6吨、水泥1038.6吨,折合资金共计204.5万元,把民房改造和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结合起来。建好一间80平方米的文化室,购置一批桌椅和一部电视机,安装卫星接收台一座、排场球一个、宣传栏一个、沼气池10套、村道硬化长150米、村公路2000多米、公路排水沟4000多米。发动和组织群众整治村容村貌,发动群众种植杧果3500株、槟榔4000株、育槟榔苗一万株。
  2006年完成民房改造任务810户,2007年完成市民房改造804户。2006—2007年,三亚市投入少数民族民房改造资金共计1400万元,完成民房改造1612户,受益人数9682人,居住面积13.35万平方米。
  2010年,民房改造工作确定以镇区为中心,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户一户地突破、一村一村地攻坚”为工作思路,把民房改造工作纳入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定任务落实到各镇。三亚市共投入民房改造资金5035万元(其中省下达资金35万元,市配套资金4500万元,扶贫攻坚民房改造资金500万元),共完成民房改造1500户,居住面积11.25万平方米,受益人口6450人。
  二、扶贫开发
  1991年,打井41口,引山泉水安装水管10宗,解决13896人的饮水难问题。1992年,田独镇六盘管区兴办椰子基地。解决民族地区农村饮水困难人数2015人。对三亚市清真西寺和清真北寺进行维修。1991—1993年,省、市下拨民族地区的补助及边境建设费用款项累计182.65万元。下拨资金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乡镇干部民族工作业务培训、解决人畜饮水、民族教育以及全国重点寺观教堂维修。
  1997—2000年,共投入资金637.188万元用于建设民族地区道路,改水改厕,改善卫生、照明、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先后修建拦水石坝、过滤池及拉水管25.1千米,引山泉水解决高峰、育才、雅亮等农村少数民族219户、1913人的饮水难问题。支持育才乡马脚村委会那门村民改厕23户、138人。
  2001—2005年,累计投入资金844.1万元,修建雅亮乡明善小学教学楼、雅亮乡雅林中心小学饮水工程、育才中学女生宿舍及学生食堂、市民族中学学生食堂、羊栏镇新联小学教室、天涯镇布甫小学教学楼、荔枝沟红花小学水井等,解决学生上课难、师生饮水难、住校师生无食堂等问题。建高峰乡三用一村、二村,崖城镇抱古白河七队,天涯镇那介、龙塔村、龙密马独村等饮水工程,解决当地群众饮水难问题。建高峰乡扎南至加跃公路、崖城镇雅亮抱安村和雅林红旗村公路,解决该地区群众交通难问题。维修、加固崖城镇雅亮水坝建设,解决了农田灌溉面积23.33公顷和1500多人的吃饭难问题。
  2006—2010年,省市两级下拨少数民族项目发展资金共计1053.6万元,修建崖城镇北岭郎典一村、二村、三村,育才镇那受村委会冲顺、保月村,天涯镇过岭村,海棠湾北山等村公路12条,总长20.6千米,解决少数民族地区9055人的行路难问题。建育才镇那受村委会冲顺村等少数民族地区灌溉用水及饮水工程八宗,解决3014人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举办民族地区茅草房改造工程抗震设防技术培训班3期共600人;举办农村少数民族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1期,共2500人受训。
  三、民族成分证明和变更
  三亚市少数民族学生中考、高考享受加分的优惠政策,少数民族群众享受计划生育优惠政策。2003年,对办理高、中招考生的民族成分证明审查工作中,采取集中上门、统一办理或随来随办的做法,共审批少数民族高、中招考生民族成分证明628人;经审查批准计划生育第二胎民族成分36人,变更民族成分15人。2004年,共审批少数民族中,高招考生民族成分证明816人,少数民族民族成分证明81人,变更民族成分17人。2005年,审批少数民族中,高考生民族成分证明1150人,少数民族民族成分证明87人,变更民族成分24人。
  2007年9月,工作人员深入育才、雅亮、高峰等教学中心点,当天为少数民族考生办理民族成分证明。对于居住市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办理民族成分证明,手续齐全,随到随办,当天审批。对于计划生育民族成分证明和变更民族成分审批,按照审批程序,集中讨论,1个月审批2次,审批情况张榜公布。全年共讨论审批中招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分证明1909人、高招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分证明489人、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民族成分证明146人、变更民族成分40人。2008年,共讨论审批少数民族中、高招考生民族成分证明2935人(其中审批中招考生2173人、高招考生762人),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第二胎民族成分证明共审批117人,变更民族成分32人。2009年,审批少数民族中、高考生民族成分证明2832人(其中中招2087人、高招745人),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民族成分证明113人,审核变更民族成分13人。2010年,共为2998人(中考2240人、高考758人)少数民族考生及时办理中、高考民族成分证明,审批通过计划生育民族成分证明190人,审核变更民族成分30人,做好考取重点大学获奖励少数民族学生的推荐工作。推荐26名参加2010年高考并考取“211”重点大学的少数民族学子,获省民宗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拨发的每人一次性2000元奖励。
  四、民族文化体育活动
  2006年,“三月三”节庆活动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活动期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组织民俗美食活动及黎苗族服饰展活动,共收集黎苗族服饰、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器乐表及图片等共计300多件,搭建展棚300平方米,设有黎族服饰、苗族服饰、黎苗族生产生活用具、黎苗族生产生活艺术品图片展四大展厅。2010年“三月三”节庆活动期间,组织了社会各界共计88人的代表队参加了全省主会场的民族传统体育、民歌对唱、苗绣技艺等8个大项的竞赛活动,取得“板鞋竞速”4项第一,1项第二,珍珠球、篮球、射弩等7项第三,苗绣优秀奖等共计13个奖项的好成绩,是全省获得奖项 最多的县市之一。1991—2010年,三亚市每年都组织开展“三月三”庆祝活动。
  三亚市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全省各类文艺、体育比赛,多次获得奖项。同时,民族文 化工作者还挖掘、整理了黎族《唱山歌》、苗族《三元舞》等多项民族优秀歌舞节目。 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5年1—5月,市民宗局先后会同市统计局、卫生局等部门,深入各镇、区,对2004年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和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16类大项582个小项指标调查统计,完成“2004年度三亚市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情况调查统计报表”“2004年度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表”“2005年三亚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年报表”“2005年三亚市民族关系情况材料”上报工作。2001—2005年,市民宗局每年派员深入到各镇、区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生产生活等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系统的调查研究,完成调查统计任务,填好每年的“三亚市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情况调查统计年报表”“民族自治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报表”,并上报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厅。
  2006年,填报“民族自治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报表”19类大项605个小项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2006—2010年,每年召开三亚市各镇、区民族助理员工作会议,对统计报表的填报进行工作布置和业务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各镇区,调查统计、审核报表数据,完成同年三亚市民族地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情况调查统计年报表的上报工作。
  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1991年后,三亚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至2009年,三亚市民族地区基本实现“水、电、路”三通。
  1992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印发《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知》,加大民族地区民房改造、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少数民族企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推进本市民族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1999年后,三亚市委、市政府抓好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2010年 海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500米竞速、女子个人陀螺、男子100米板鞋竞速、押加61千克级、押加85千克以上级等5项第一,射弩混合团体、射弩女子立姿、射弩男子跪姿、陀螺女子团体、陀螺女子个人、板鞋竞速200米混合接力、押加55千克级、押加85千克以上级等8项第二,龙舟250米竞速、珍珠球等2项第三美化农村民族地区村容村貌,倡导文明风气,2008年,三亚市凤凰镇黎族村寨槟榔村成为全国知名的农村旅游型文明生态示范村,建成一年多接待国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
  2000年以来,积极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传承工作,申报和传承了黎族打柴舞、苗族三圆舞、回族婚礼等一批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项目。2007—2008年,搜集、整理、创作《可奥美温》《奔胆馁》《鹿回头的传说》等节目,多次获得海南省和国家级的文艺奖项,并广泛地引入旅游景点进行展示和表演。
  2005年起,市政府各部门联合开展财政、科教扶贫,培养技术骨干,发展特色经济,建立公司加农户的农业合作组织,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至2009年,共投入3亿元用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落实中小学免费教育等各项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开办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中小学民族班给予“三免一补”(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等,实现少数民族大中专生逐年增多、中小学基础教育开展扎实、各类人才梯次结构合理的目标;投入近3亿元用于少数民族群众医疗卫生事业,三亚市少数民族村庄村村都有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99.78%o
  2006年后,连续举办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着力打造“三月三”节庆文化品牌,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和市民,提升本土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三月三”节庆活动成为海南文化旅游的一大品牌。
  1991-2010年,三亚市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抓住新时期民族工作特点,创新开展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综合事务管理
  1991-2000年,市民宗局每年均组织举办2次以上的宗教教职人员学习培训班。在此期间,从基督教的红沙教堂、南边海渔村教堂选送了2名基督教徒到中南神学院学习,学制2年,毕业后返回原教堂进行讲道。2000年,市民宗局从三亚市伊斯兰教信徒中,给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推荐甫小豪到沙特阿拉伯国家留学,为三亚市宗教事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2年,三亚市有三大宗教,即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有宗教团体1个,即市伊斯兰教协会。三亚市有宗教信徒7932人,教职人员45人,其中佛教中有信徒500人、僧人29人、居士471人、教职人员7人;伊斯兰教中有信徒6232人、神职人员31人(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阿訇24人);基督教中有信徒1200人,经洗礼的教徒550人,幕道友650人,教职人员7人(其中牧师1人)。已经政府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共9处,即佛教的南山寺,伊斯兰教的清真南寺、南开寺、古寺、北大寺、西寺、东寺,红沙教堂、南边海渔村教堂。同年3月1日,市民宗局联合凤凰镇人民政府,向市委、市政府申请《关于请求规划建造穆斯林公墓的请示》,申请面积为53.3公顷,并于同年12月2日予以通过。
  2003年,组织三亚市9处宗教活动场所的神职人员和宗教工作人员,学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海南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以及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组织三亚市三大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神职人员及市伊斯兰教协会领导成员共25人,到9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相互参观、学习考察。
  2004年2—3月,召开三亚市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工作动员会,组织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学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和《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方法》以及党的有关宗教政策,以创建“五好”(独立自办好、遵纪守法好、民主管理好、团结和谐好、安全环境好)宗教活动场所为目标,按照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内容对三亚市三大宗教9处宗教场所进行检查验收。经年度检查验收,三亚市9处宗教活动场所都按照党的有关宗教政策、年检规定,依法管理好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合格率达100%。
  2005年9—11月,共出动15次300人次,投入近1万元对各宗教活动场所和各民族风情园进行调查摸底,对非法宗教场所乱摆卖香蜡、设功德箱的行为和一些风情园的低俗文化及歪曲少数民族文化现象进行整治和清理。
  2006年11月,举办一期主题为《如何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关于当前三亚市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宗教教职人员学习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有市伊协、南山寺、各清真寺、各教堂的教职人员等44人。
  2007年,三亚市有宗教私设聚会点20个,其中基督教私设聚会点19个,信徒581人;佛教私设聚会点1个,信徒30人;私建庙宇、宗教祠堂6处。市民宗局还根据南岛农场基督教活动点报来的《关于成立南岛农场基督教临时活动点的请示》,依据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同意批准登记南岛农场基督教聚会点为临时基督教活动合法堂点。
  2009年,市民宗委会同市委政法委、田独镇政府等单位举办宗教政策和三亚市宗教状况的学习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共500人次。
  2010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在开展宗教工作中,坚持一手抓合法宗教的保护与支持,一手抓对非法宗教聚会活动的取缔。定期掌握和排查情况,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对涉及宗教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向省委统战部提交《新时期做好宗教工作的思考》调研成果。帮助宗教场所排忧解难。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慰问、看望各宗教场所宗教人士,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化解南山功德基金会与海上观音公司之间的矛盾,为市伊斯兰教协会和红沙基督教堂解决办公设施等。
  二、佛教
  1991年,三亚市并无经政府批准登记的寺庙。20世纪90年代起,三亚市建设南山佛教文化苑,1998年建成对外开放;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区,主要佛教活动场所有南山寺、南山海上观音、金玉观音阁。
  南山寺是1993年经省、市政府同意并上报国家宗教局批准,三亚市政府无偿划出26.7公顷的土地兴建三亚市第一座佛教寺庙三亚南山寺,项目共分3期工程。1995年11月11日三亚南山寺奠基,1998年4月12日一期工程竣工对外开放,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建有仁王殿、大雄宝殿(金堂)、东西配殿、钟鼓楼、转轮藏、法堂、观音院、悲田院等。三亚南山寺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50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
  南山海上观音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2005年建成,同年4月24日举办了隆重的开光大典,海内外佛教界108位高僧大德齐聚诵经祈福。南山海上观音圣像被设计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三尊观音手中分别持珠、持莲、持箧,各有不同寓意:正面为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右边为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左边为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
  金玉观音阁于1997年建成,1998年农历九月十九迎请供奉国宝“金玉观世音”塑像并对外开放。这尊观世音雕像由观音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木雕须弥底座四部分组成,上有黄金、钻石、红蓝宝石、翠玉等奇珍异宝,采用中国传统“宫廷金细工”手工艺制造而成。
  2000年,市民宗局组织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到南山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寺管会人员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宗教法律法规,与寺管会人员共同探讨研究南山寺之后的发展和宗教场所的管理等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成立海南三亚南山功德基金会,制定《海南省三亚南山功德基金会章程》。
  2004年,对南山园区内外非法宗教活动进行整治。依法取缔非法设庙宇1个、乱设功德箱14个、非法摆香炉和出售香蜡等宗教用品12处,没收香烛7500多把。依法取缔外来设立商业销售点3个。同年5月,南山寺捐资118万元兴建崖城镇凤岭小学、天涯镇华丽小学2幢教学大楼和海棠湾镇升昌村、凤凰镇新联村乡村公路。同年9月初,4个项目工程建设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解决了1200多名学生就学难和6000多名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2005年4月23日,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领袖在三亚举办了“世界佛教论坛筹备会”和“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形成“三亚共识”,确定定期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确定三亚、舟山、西安、无锡四地为世界佛教论坛共同会址之一。
  2006年,南山寺做好108米观音原身像的迎请法会工作,筹办“华夏龙情、慈悲济学”大型佛教音乐演唱会,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同年,在依法对南山园区非法出售香蜡行为整治期间,收缴非法宗教香蜡2万多支,扣押长期向南山园区外围村庄供应香蜡的货车,没收香蜡28箱,并集中进行烧毁。
  2008年,三亚南山寺举行2次捐赠活动,共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67万元。
  2010年,崖城镇委、镇政府出动50多人,对违规拜佛烧香点进行了整治清理,将烧香点的土堆、观音像、拜佛台进行了拆除。同年,召开三亚市佛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成立了三亚市佛教协会,选出了第一届佛教协会领导班子,释新成法师担任会长,明生法师担任常务副会长,智法、昌厚、光秀法师担任副会长,昌厚兼任秘书长,王服役、光泽担任副秘书长。
  三、伊斯兰教
  1991年,三亚市有清真寺6座,即清真古寺、清真西寺、清真北大寺、清真东寺、清真南寺、南开清真寺,为三亚市回新、回辉2个村庄的穆斯林群众建造。6座清真寺由各寺管会自行管理(包括宗教活动、财务管理、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同年11月,三亚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设会长1人,副会长2人,秘书长1人,委员19人。协会设常务委员9人,由协会委员以投票方式选举产生。
  1996年,市伊斯兰教协会向市民宗局提出批准补办兴建伊斯兰教6座清真寺的手续,同年11月通过批复,同意设立伊斯兰教已有的6座清真寺。
  1997年,以江青全阿訇为首创办1所阿拉伯语学校,学制2年,同年有学生46人。
  2003年,三亚市共有6232名伊斯兰教信徒。市民宗局组织人员深入到信徒聚居区的凤凰镇回新、回辉2个村庄做信徒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多次组织各清真寺神职人员、伊协领导成员共30多人次召开宗教会议,注意做好宗教工作。
  2006年,三亚市伊斯兰教信徒6900多人,其中神职人员31人、阿訇24人。同年,经过市伊协的推荐,市民宗局审查,向省民宗厅申报朝觐人员38人,国家宗教局批准给海南省30个名额,省宗教厅将30个名额全部分配给三亚市。
  2009年5月初,完成三亚市伊斯兰教第四届委员会的选举工作。2010年8月,召开三亚市伊斯兰教协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调整新的班子成员。2008—2010年,三亚市共有128人出国朝觐,市民宗局每年均对朝觐人员进行培训。
  四、基督教
  1991年,三亚市基督教堂教徒达700多人,教徒中有汉族、黎族、苗族、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传教至南岛农场、立才农场、南田农场、南滨农场及梅山、林旺等乡镇。每年都有各界人士到教堂参观和拜访。2000年,红沙基督教堂和南边海渔村基督教堂教徒共1300多人。红沙基督教堂管委会设置7人,南边海渔村基督教堂管委会设置6人。
  2000年后,三亚市基督教私设集会点不断增加,市民宗局积极组织对非法基督教聚会点进行整顿,将非法自封传教人、召集人移交司法机关查处。耐心做好信徒的疏导工作,引导他们到政府开放的宗教场所活动,促进基督教活动的健康合法发展。
  2006年,三亚市基督教信徒1600多人。其中经洗礼的信徒550人,幕道友600多人,神职人员7人。基督教教堂有2处,即红沙教堂、南边海渔村教堂。2009年,市民宗委会同市委统战部深入各镇、区、农场和各高等院校以及各涉外宾馆、酒店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2010年,三亚市基督教信徒增多、私设聚会点不断增加、基督教徒聚会频繁。市民宗委组织人员深入宗教活动场所、宾馆、酒店、社区、乡村开展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宗教事务条例》200册,发放《宗教法律法规和政策汇编》500册,发放和编印有关宗教政策资料3000份,重点宣传《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宗教法律法规。市民宗委会同市委统战部、市公安局组成调查小组,加大对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管理工作。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