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92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军事
分类号: E289
页数: 6
页码: 883-8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1991年至2010年军事、驻军、人民武装部、人民防空的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军事政法 军事

内容

第一节 驻军
  1991—2010年,三亚市驻军有三亚警备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和预备役部队等。武装警察部队有武警海南省总队三亚市支队、武警三亚市边防支队、武警三亚市消防支队、武警海南省边防总队三亚边防检查站、三亚凤凰机场边防检查站、海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二支队等。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一、机构
  1986年,三亚市人民武装部移交地方建制,由军队和地方双重领导。1996年6月,三亚市人民武装部改归军队编制,定为正团级,隶属于海南军区建制,受三亚警备区和三亚市委的双重领导。
  1990年,三亚市设乡(镇)、农场、企业人民武装部,配备专职武装干部。2001年8月,合并育才乡、雅亮乡人民武装部为育才镇人民武装部;合并藤桥镇、林旺镇人民武装部为海棠湾镇人民武装部;合并荔枝沟镇、田独镇人民武装部为田独镇人民武装部;合并高峰乡、羊栏镇人民武装部为凤凰镇人民武装部。2008年,设立琼州学院人民武装部和三亚学院人民武装部。2009年,合并立才农场、南岛农场人民武装部为立才农场人民武装部。2010年,取消奥林匹克公司武装部,设立三亚理工职业学院人民武装部。至2010年,三亚市设立镇(区)、农场、企业人民武装部,配备专职武装干部。
  二、民兵工作
  1987年,三亚市民兵设置基干团、基干营、基干连。2010年,按照“紧贴任务、落实需求、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创新编组、提高质量”的要求,编组基干民兵、营连。
  按照布局合理、优化结构的原则,对民兵组织进行调整,突出抓好防空分队、应急分队和军兵种对口专业分队三支骨干队伍。2006年,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海南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三亚奥林匹克射击中心成立了武装部。2007年,在凤凰镇召开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为三亚市基层武装部的全面建设向“准军事化”方向发展提供示范,提高专武干部队伍的地位,2个区、6个镇人民武装部部长列入同级党委。
  在市海防口岸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市人民武装部及时修订完善了海防联防预案,主动配合警备区等单位加强近海管控。1991—2010年,有多名民兵参与海防事件的处理。组织各乡镇、农场、学校、企业武装部与当地公安和驻军进行5次《军警民联防方案》对接,组织民兵参与维稳、打击犯罪等行动80多次。
  三、军事工作
  三亚市民兵军事工作,坚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完善制度机制,调整优化组织,加强信息化、正规化建设和管理,突出抓好应急专业力量建设,落实军事训练,民兵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逐年提高。至2010年,组织应急队伍、支援保障队伍、储备队伍进行训练。出动民兵参加军警民联防、维稳和抗洪抢险等行动。
  四、政治工作
  1991—2010年,市人民武装部科学筹划,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紧贴中心任务,着力抓好基干民兵基本职能、战斗精神和使命教育。以民兵刊授读物为教材,抓民兵季课教育,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在教育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春节、“三月三”、民兵整组、集训等人员便于集中的时机进行教育;采取在位就近联片施教、企业民兵在岗施教、渔船和山上创业民兵分别送教的方法以及领导任教、听课监教、考评促教的措施,抓好民兵的课堂教育;以民兵政治教育课本为基本教材,普遍落实基干民兵四课、普通民兵两课的教育制度,受教育面达90%以上;并采取函授、广播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增强教育效果。1993年,三亚民兵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先后被广州军区和总部推广。1996年,三亚市人武部被广州军区评为“民兵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五、装备更新
  20世纪90年代起,三亚市民兵武器历经更新换代,实现从“万国”牌到国产化、杂式到制式、单一兵种到多兵种系列的转变,至2010年武器种类基本齐备,装备基本完整。
  1996年,投资修建民兵武器装备仓库。1997—2010年,整修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经过10多年的不断完善,库房达到要求。
  六、征兵工作
  1984年,国家颁布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义务兵与志愿兵、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998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1999年6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现役士兵按兵役性质分为义务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义务兵役制士兵称义务兵,志愿兵役制士兵称为士官。士官从服现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根据军队需要,也可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2008年的征兵令中,第一次明确将兵员征集的主体,由农村和城镇待业青年调整为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2009年7月,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并于同年底全面施行新的士官制度。
  三亚市征兵工作严格实行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依据《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和《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利用电视台、报社和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调动公民参军的积极性。从市人民医院抽调一批技术精、作风强、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体检队,实行封闭式体检。坚持三级联审、区域联审和岗位责任制度,确保兵员政治合格。1991—2010年,连续20年无责任退兵。
  第三节 人民防空
  一、机构
  1988年,成立三亚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简称“市人防办”),属市建设局内设副科级单位。2000年,调整为正科级,隶属关系不变。2001年7月,市人防办升为副处级单位,内设人防科,挂靠市建设局。2004年7月,成立人防通信站,属三亚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2006年6月,三亚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民防工作职能机构——三亚市民防办公室。2007年1月,三亚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人防机构单列,使三亚市人防工作职权更加明确、集中。2009年11月,市人防办升为正处级单位,为市议事协调常设机构,内设指通科、综合科。2010年12月,人防通信站更名为三亚市人防(民防)信息保障中心,为正科级单位。
  2005年10月28日,在全国第五次人民防空会议上,三亚市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评为“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市人防办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评为“人民防空先进单位”。2007年4月30日,三亚市被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评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11月30日,市人防办被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评为“全国准军事化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10月,三亚市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评为“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市人防办被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评为“人民防空先进单位”。
  二、信息保障和防空项目
  (一)信息保障
  1991—2010年,持续推进硬件建设,加强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并安装信息化设备设施,在三亚市区、镇、农场各级单位配合下,主城区人民防空警报覆盖率达到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和海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相关要求。
  (二)警报演练
  1998年12月29日上午9时,三亚市人防办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颁布实施2周年,组织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演练。
  2002年7月30日,制定颁发《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防空警报试鸣日的通知》,明确规定每年10月29日为三亚市警报试鸣日。
  2002—2010年,每年按照海南省人防办统一部署与全省同步进行了防空警报试鸣。
  (三)防空演习
  2001年开始,至2010年,三亚市组织人防抢险抢修专业队、医疗救护专业队、交通运输专业队、消防专业队、治安专业队等单位均参加演习。
  第四节 抢险救灾
  1993—1995年,三亚警备区共派出官兵82人次、高炮10门次、车辆10台次,分别前往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市(县),支援地方进行人工降雨。
  1995年10月13日上午10时,在接到三亚市政府关于梅山水库抢险救灾的求援通知后,三亚警备区紧急组织120名官兵,火速赶到梅山水库投入抢险工作。抢险工作从上午11时开始,至16时40分排除险情。
  1999年11月,藤桥等乡镇发生水灾,三亚警备区组织官兵、民兵参加抢险救灾,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2000年8月12日上午10时15分,一艘装有650吨化肥的地方运输船(温州6号)在三亚湾搁浅,情况危急。三亚警备区接到求援信号后,迅速派出船运分队抵进卸载支援,经过近20个小时的奋战,将船员和货物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域。同年9月10日,16号台风袭击三亚,在接到市委、市政府的求援通知后,警备区立即组织官兵、车辆,立即奔赴藤桥镇南田温泉至林旺一带进行灾后抢险,共清理路障7千米,清理因台风刮倒的树木150多棵。
  2001年8月10日,第10号热带风暴“天兔”在南海海面迅速生成,在三亚附近海域作业的52艘渔船在准备返回三亚港之际遭到袭击,5艘沉没,2艘失踪,12艘失去自航能力,73名渔民落入海中,34人失去联系。各有关部门接到渔民在海上遇险的求救信号后,纷纷出动舰船及直升机前往出事海域进行救援活动。10—14日,某部队先后出动多艘舰艇,进行外围搜救,共救起8名落水渔民;某部队派出直升机,多个机组轮流架机出海,先后救起10名落水渔民。至14日止,在各方的救援下,54名渔民获救,找回失踪人员26人。
  2002年9月26日凌晨4时30分至00时30分,三亚警备区出动干部6人、司机10人,牵引车5台支援三亚市政府到崖城镇、凤凰镇抗洪救灾,共运输快艇23艘,转移人员350人,行程2100千米。
  2005年9月26日,警备区派出人员和车辆,协助三亚市抗击18号强台风“达维”,奔赴崖城镇大隆水库、凤凰镇水源池水库抢险救灾,加固堤坝450米,搬运土沙800多立方米,使用编织袋2.09万多条,做好转移9个村庄2万多名群众的准备工作。市人武部组织兵参与抗击“达维”台风抢险救灾行动,抢救转移受灾群众3000多人,运送物资200多吨。
  2010年,三亚市出动民兵抗灾救灾,捐款2.23万元扶贫。
  第五节 国防教育
  1991—2010年,三亚市各军事单位依据《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参战支前准备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不断提高三亚市全民国防观念。加大对西岛女子民兵连、凤凰镇“启园”国防教育基地等单位的宣传力度,先后向《民兵生活》、《海南武装》、中央电视台等宣传媒体投寄稿件60篇、相片100张。为宣传20世纪70年代蜚声全国的西岛女子民兵连事迹,全力支持和配合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组完成对女子民兵连事迹的专题报道。为纪念“全民国防教育日”,组织各种演讲比赛、文艺会演和收看电视等,参加比赛和活动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达20万多人次,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第六节 军民共建
  1990年,三亚市下洋田居委会与某部某连确定共建关系。1991年“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下洋田居委会筹集近万元资金,为该连购买了一套设备齐全、功能良好的卡拉OK及灯光等设备,协助建起了“连队俱乐部”。1990—1995年,连队坚持每月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组织青少年、学生、治安人员到军营、观看军事表演接受国防教育;义务培训民兵和治安巡逻队员4期100多人次,教授队列、拳术、格斗、射击、追捕等基本军事技术知识;派出40多人次为河东学校军训学生2100人次。1995年8月,连队与居委会一起兴建了一条81米长、5米宽的“军民共建路”。
  1993年,三亚警备区教导队与港门村居委会建立军民共建关系,坚持以国防教育为前提,以双向服务、互办实事为宗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1996年分别被海南省、三亚市评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港门村居委会被海南省评为“文明单位标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7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文明示范村”,2000年又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称号。
  1997年,三亚警备区官兵出动150人,修建了雅林山区公路。
  1998年,三亚警备区在海南军区支援下,聚集资金160万元,为雅亮乡修建民房多套,创建三亚首个扶贫新村。
  2000年12月,三亚市文化体育局和某部,河东区下洋田居委会和某部分队,河东区港门村居委会和三亚警备区教导队一中队,市第一中学和三亚警备区某分队,市新华书店和某部分队,河西区红旗区居委会和武警海南省消防总队三亚支队河西中队,羊栏镇人民政府和武警海南省总队三亚支队机动大队,被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军区政治部、海南省文明办评为“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2002年,三亚警备区某海防连在三亚市一中文化拥军的促进下,连队建设有了全面创新发展,被广州军区授予“模范海防连”荣誉称号。
  2003年8月起,三亚警备区与三亚市委办、边防局、技术监督局、编委办等单位联手创建干沟文明生态村,支持驻地“两个文明”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同年10月至2004年1月,三亚警备区共出动官兵120多人次、车辆36台次,到干沟村铺设草皮和打扫环境卫生900多平方米,清理垃圾40多吨。2004年10月,参与干沟文明生态村的联创工作,共投入8万多元,出动车辆70多台次,兵力600多人次,奋战8天,完成250米的水泥路的铺路工作。
  2005年,三亚市共确定33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点,其中槟榔三村由三亚警备区和市交通局共同负责,并完成示范工作。
  2006—2010年,市人武部着力发挥连接军队和地方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驻军部队和组织发动民兵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建立法律服务站、扶贫帮困爱民小组、民兵服务队,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捐资助学、助民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共捐款2.23万元扶贫。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