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重要施政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91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重要施政纪略
分类号: D625
页数: 6
页码: 860-8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1991年至2010年重要施政纪略的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人民政府 施政纪略

内容

1991—2010年是三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20年,三亚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三亚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自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起,三亚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并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加大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积极构建旅游交通体系,创新推出高端旅游产品,继续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大力整治旅游发展环境,举办重大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旅游业在转型增效、结构优化中实现快速发展,成为三亚市国民经济中的龙头产业,三亚已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国
  际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不断提升。199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至2010年,亚龙湾已建设成为一个拥有滨海浴场、森林公园、高星级宾馆、会议中心、海底观光世界、海上运动中心、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度假设施的国际一流水准旅游度假区。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建设海棠湾,2007年,省政府正式批准将海棠湾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至2010年,完成投资突破100亿元,海棠湾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至2010年,三亚市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22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1家,四星级宾馆22家,三星级宾馆24家,待评五星级24家。拥有客房39607间,拥有床位70710张。三亚市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10个,其中国家AAAAA级景区2个,AAAA级景区3个。2010年,三亚市接待过夜游客人数882.7万人次,其中旅游饭店接待过夜游客751.1万人次,三亚市接待过夜入境游客41.5万人次。三亚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39.6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5亿美元。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1991年伊始,三亚市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符合三亚实际和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不断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完善旅游设施服务,旅游产业逐渐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农业内部实现由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型传统农业向农、牧、渔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转变。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和南繁育种等优势特色农业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至2010年,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达11333.33公顷,热带水果12533.33公顷,热带经济作物9666.67公顷,南繁育种1333.33公顷。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2元。积极壮大海洋产业,在继续发展外海远洋捕捞的同时,推动近海海洋牧场规划建设,推广优质品种养殖,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发展。
  创意产业园自2007年开始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项目招商顺利开展,至2010年底,创意产业园已签约24个项目,其中13个项目已入驻。商贸业方面,坚持以旅游业为依托,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和促进结构升级,不断改善购物环境,加快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加强旅游特色商业网点体系建设,2010年三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7亿元。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努力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和分时度假酒店、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等经营性房地产发展。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海棠湾梦幻娱乐不夜城、南中国海影视文化生态园等重点文化项目落户三亚市。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在三亚市成功举办,主要有1997年开始举办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2000年起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落户三亚市,2003—2005年世界小姐总决赛连续三年在三亚市举行,2005年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花落三亚,2006年开始举办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境内火炬首传活动,2007年、2010年世界小姐总决赛重返三亚,等等。
  随着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全面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快速提升,2010年三亚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4:21.3:65.3。
  三、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规划是发展思路的空间实现形式,三亚市找准三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立足点和突破口,积极主动调整和完善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目标和思路,并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和修编城市发展规划。1994年,总体规划侧重“发展与扩张”,强调建设海南南部中心城市。1999年,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国际专业化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并沿用至今,前瞻性提出三亚必须依托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实现其专业化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旅游城市的特征特色。2006年,版总规在坚持1999年总规定位的共识不变,启动海棠湾“国家海岸”等重大项目,新版的《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主要结合“三亚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研究”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要求,重点突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和民生发展要求,完善了城市的功能布局,提升了三亚文化要素水平,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必备条件等。
  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凤凰国际机场1994年7月正式通航,至2010年,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900万人次。
  2007年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正式建成通航,2008年绕城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东环铁路三亚站、亚龙湾站投入使用,城市道路、电网、给排水系统和天然气管网日趋完善。至2010年,三亚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88.7千米,日供水能力24万吨,城市发展的基础支撑力不断增强。
  2004年,三亚市被批准为全省第一个实行城市综合行政执法的试点城市,积极整合各有关部门城市管理职能。2005年,组建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10年,启动了数字城市综合监管项目和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建设,将部分城市管理权限委托给河东、河西、凤凰等区镇,强化了属地管理作用。持续开展道路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和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和市容市貌。
  四、推进农村建设发展
  2006年三亚市开始创建第一批33个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点,2008年大隆水利枢纽工程竣工,三亚加快水毁工程修复、渠道建设和清淤维护、田洋整治等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为农村生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农村文化教育卫生、道路建设、饮水安全、扶贫攻坚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通往行政村的主村道硬板化率达100%。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全面完成,通过林改放活了林木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规范了集体山林承包、流转,建立了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林权抵押贷款制度。
  至2010年,三亚市已建成文明生态村572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建文明生态村129个,已建成和在建文明生态村占三亚市村民小组总数890个的78.8%。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004年成立三亚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2006年,建立市镇财政统一预算集中支付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将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事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调控等方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经营性海域使用、土地出让和产权等要素市场交易机制,市场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在全省率先进行“镇财市管镇用”改革,建立反哺农村机制,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措施,全面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2010年,三亚市被确定为全国37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之一。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2010年1月1日起在三亚市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006年开始,开展城市名片和城市精神征集活动,“美丽三亚,浪漫天涯”“ForeverTropicalParadise-Sanya”的中英文城市名片和“极力争取”的城市精神2007年和2008年先后出炉,提升了三亚的城市知名度。充分利用“珠洽会”(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海世博会海南周活动、海南(香港)现代服务业推介会等平台,组织招商推介活动,寻求合作伙伴,引进境内外投资。扩大与国外城市的交往,至2010年,已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的阿尔汉布拉市等境外9个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加迪诺市等境外6个城市缔结国际友好交流关系城市;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哈巴罗夫斯克市结为准国际友好城市。
  六、推进生态环保工作
  三亚市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都围绕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而进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国际一流水平。污水处理厂、城市中水回用工程以及亚龙湾冰蓄冷区域供冷站示范项目等节能环保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产品,2007年关闭拆除了华盛天涯水泥厂,2010年在全省率先拆除了全部黏土实心砖生产线,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鼓励使用建筑节能技术。
  2007年,启动《三亚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2010年通过评审并实施。强化海洋环境监察、保护,积极推进三亚湾、鹿回头湾等海湾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推进受损山体绿化恢复、沿海基干林带恢复建设、退耕还林等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不断加强。同年,三亚市森林覆盖率达6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3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率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9.8%。
  七、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三亚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加大对民生方面的投入,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建成了三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校区、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至2010年,三亚市小学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5万人。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医疗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一期、市中医院整体搬迁(一期、二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和检验室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同心家园”系列保障性住房建设2008年开始启动,至2010年已经有一至六期6个项目开工,共计建设住房12372套。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1992年推行工伤保险制度,1998年实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年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1年推行生育保险制度,2004年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7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2009年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覆盖面日益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启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城乡居民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共发放26万多人,共计4680万元。
  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征询意见。认真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以及市政协委员提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方便群众办事,2010年10月正式运行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初期三亚市共有729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驻,至2010年底共受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5191件,按时办结率达到98%,提前办结率达到90.8%。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重要岗位和重点领域权力运行制度,重大项目实行了全程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