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872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组织工作
分类号: D622
页数: 10
页码: 760-7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1991年至2010年组织工作、机构、基层组织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中国共产党 组织工作

内容

一、机构
  1991年,三亚市委组织部内设办公室、组织科、干部科、培训科、调研科、干部监督审查科等6个科室。
  1993年,增设电化教育科。2005年,成立三亚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增设人才工作科(加挂三亚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牌子)。2006年,成立干部信息管理办公室,与干部科合署办公。2008年,在干部科加挂公务员管理科牌子。
  2010年,三亚市委组织部内设办公室(信访办公室)、研究室、组织科、干部一科(公务员管理科)、干部二科、干部监督科(举报中心)、干部培训科、人才工作科(三亚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等8个科级职能机构,下辖2个事业单位:干部信息管理办公室、党员电化教育中心,设挂靠机构三亚市党建工作巡回检查办公室。
  二、基层组织建设
  (一)党员队伍建设
  1991年,抓好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的工作,全年共发展党员331人。1995年,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培养和发展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专门档案,发放流动党员证,建立流动党支部3个。2000年,严把入口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安排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到社区支部过组织生活。
  1991—2000年,共发展党员5416人,党员参与民主评议平均参评率达92.8%,评议出优秀党员占参评党员11.4%,不合格党员占参评党员0.2%。
  2005年,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先进性教育和培训,严格考察,谨慎发展;规范改制企业党员的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接收省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50多人的组织关系转移到党员居住地社区或村党组织。2006年,创新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以“一对一”“一对多”结对方式加强联系引导。2007年,注重在大专院校及中学、妇女、少数民族、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新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三亚市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率达97%。2010年,发展新党员437人,其中35岁及以下的311人;高中(中技)以上文化程度的341人。女党员142人。少数民族党员151人。完成轻工业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等11家改制企业党员的党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由党员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接收。
  2001—2010年,共发展党员6181人,党员参与民主评议平均参评率达93%,评议出优秀党员占参评党员4.8%,不合格党员占参评党员0.09%。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
  1991年,组织三亚市21个党委、3个区(街道)工委、27个党总支、550个党支部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1995年,完成“撤区建村”(撤销管理区,建立村委会)工作,共撤销95个管理区,设立9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每届任期3年,农村党支部书记大部分兼任村(居)委会主任,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1991—1995年,制定《基层党委党建目标责任制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明确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目标和任务,整顿治理后进党支部。加强“三资”企业党建工
  作,在市经济合作局设立党委,统一管理“三资”企业和内引外联企业党组织;在市安全局和三亚港集团公司设立党委。
  1996年,调整设置基层党委24个,直属党总支8个,直属党支部27个,党支部208个。1998年,三亚市112个村(居)党支部,109个完成换届选举,共配备党支部班子成员495人。2000年,将水业集团公司、港务集团公司和旅游投资公司等3家骨干企业的党组织划归市委管理,建立9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996—2000年,开展创建“五好”(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活动开展好、制度建设好、作用发挥好)村党支部和“六好”(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带出一支好的干部队伍、选出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保持一种好的工作作风、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格局)乡镇党委活动,大力整顿后进党支部;成立中共三亚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撤销中共三亚市直属机关委员会,调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设置,在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市直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设立46个党组;成立三亚市企业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派出机构,统一领导和管理22家市属重点企业、市政府控股企业、被授权代表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公司的党组织。
  2001年,全面推广“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办法,完成128个村(居)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筹建市旅游投资公司党委,新组建1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按照“双向交叉任职”的办法,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2002年,三亚市5个镇率先在全省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2004年,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推行村(居)书记和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模式;将原市直属单位工委管理的67家国有企业党组织划归市国资委党委管理。2001—2005年,继续开展创建“五好”村党支部和“六好”乡镇党委活动。
  2007年完成村(居)换届选举,三亚市135个村(居)共选举产生“两委”班子成员808人,实行“一肩挑”村(居)115人,有57名大学生选入村(居)“两委”班子,三亚被评为全省村(居)换届工作先进市县。2008年,市委先后批准成立了海棠湾工委、市高校工委、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在河东区、河西区、市人才资源市场分别设立三亚市流动党员协管服务中心、流动党员联络站和出租车公司党支部。2010年,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有32个村(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724名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中,妇女干部147人,占20.3%,基本实现“一村一妇女干部”;党组织书记中新任的43人,占33.1%,群众参选率为97.3%。2006—2010年,把创建党建示范点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加强党建示范点建设。
  三、培训教育工作
  (一)干部培训
  1991—1992年,共举办9期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1345人次。1994年,选送245名青年干部参加党校函授,选送38名领导干部赴中国香港地区和国外考察学习,选送40名干部赴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和大专院校学习。1991—1995年,对三亚市副科级以上
  干部进行办班培训,指导市直机关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以乡镇为单位培训农村干部,给农民发放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共选派干部131人次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中国企业培训中心、农业部及华南农学院等学习培训;选送青年干部报考干部专修科,20多名干部被高校录取,选送领导干部赴省外、香港和国外考察学习。
  1996年,举办副科以上干部理论培训班8期,培训3655人次;举办组织人事干部、党组书记、农村支部书记、组织员、电教员等培训班,培训337人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作专题讲课,选派领导干部参加各级党校及国内外各类培训班和考察学习70多人次。1998年,组织“三亚市农村科技扶贫讲师团”,深入13个乡镇为农民讲授养殖实用技术,有1081人次参加培训。1996—2000年,采取办班培训、举办专题报告会、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强干部培训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种(养)殖技术。
  2001年,举办“领导干部论坛”,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003年,选派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18人参加全省领导干部电子政务知识培训。2004年,共举办了6期处级干部培训班,对现有350名处级干部进行轮训,并将参训学员撰写的论文编印成书《实践与探索——三亚市处级干部培训班论文汇编》。2001—2005年,对三亚市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普遍培训,有300多人次赴国外及浙江、上海等国内发达地区考察学习。
  2007年,在新加坡举办1期城市建设与管理专题培训班,组织20名领导干部赴韩国学习新农村建设,在澳大利亚举办1期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培训班,选派6名副处级年轻干部到上海浦东区、长宁区挂职。2008年,在清华大学举办处级干部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和妇女干部培训班。2010年,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举办了三亚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9个专题培训。2006—2010年,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积极与长三角地区培训机构和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班;选派领导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下达的调训任务,选派领导干部出境考察学习以及参加各种国内、省内培训学习。
  (二)党员教育
  1.党员教育活动
  1991年,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忆传统、做贡献,做大特区合格共产党员”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奉献日”“党员奉献月”活动。
  1995年,在党员中开展学习孔繁森和“共筑热血丰碑”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在各个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机关党员中开展“读党章和学特色理论”活动,对2300名党员进行测试,合格率达96.3%。
  1999—2000年,三亚在三亚市各级领导班子、处级干部中开展“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市级领导班子以及三亚市67个领导班子和336名处级干部参加活动。
  2001,开展“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三亚市乡镇机关干部,村(居)组织班子及其成员,市级机关部门、市属企业、副处级事业单位没有参加“三讲”教育的干部(重点为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活动。
  2005年,相继开展第一批、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亚市83个单位,9395名党员参与活动。结合三亚市实际,提出“八个一”(精读一本书、观看一系列党员电教片、上好一堂党课、联系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一次学习交流会、开辟一个学习专栏、举办一系列报告会、组织一次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活动)自选动作,并组织策划了“春节黄金周期间千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服务”等“党员先进性见行动”活动。
  2006年,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9年,开展第一、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三亚市参加单位432个,党组织905个,党员20419人。活动中共查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3092个,解决突出问题2290个,为民办好事实事2464件,出台制度837项,修改完善制度1338项,废止制度294项。中央学习实践活动简报(第621期、第1084期)、人民网、新华网等对三亚市开展活动经验和情况进行了介绍,河西区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海南省唯一被中央活动办列为全国6个宣传先进典型之一。2010年,在三亚市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55个党委(工委),43个党总支,850个党支部,21458名党员参加活动。
  2.党员电化教育
  1993年,市委组织部成立电教科,在三亚市开展电化教育工作。此后在乡镇建立了党员电教站,每个电教站配备电视机和放像机。田独镇所管辖的9个管区均设立电教点,成为首个建立二级电教网络的乡镇。截至1996年,三亚市累计投入20万元建设农村三级电教网络,建成有“二机一室”(电视机、放像机,电教播放室)的农村党支部有78个,三亚市共有专兼职电教人员217人,拥有录(放)像机、电视机192部。而后电化教育工作从乡镇扩展到村级组织和机关企业党组织,到1999年,村级电教网点普及率达到92%,三亚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建立70个电教播放点。
  2004年,创建三亚党建信息网,开辟了党建宣传和党员教育新阵地。2005—2006年,在三亚市电视台创办《天涯先锋》《“双示”教育之窗》和《保持先进性,建设新三亚》等党建宣传栏目。2008年,出台《关于在三亚市农村党员干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电信模式、卫星模式、有线电视模式,全面铺开农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同时逐步更新相关电教设备等。2010年,协调电信公司、市财政、各镇共投入453万元,新建及完善三亚市115个站点的建设,其中在6个镇分别建立远程教育工作站,在三亚市所有村委会(共92个)、5个村民小组和河东、河西12个社区分别建立了终端站点。
  自1994年首次摄制了电教片《希望之路——记榆港居委会党支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事迹》后,至2010年,还摄制了《天涯头雁》 《天涯潮》 《赔本官郑亚六》等20多部电教片。其中,2003年摄制的电教片《小岛》在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0年,与市纪委、市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创先争优活动系列报道》《廉政文化建设》系列片被收录为全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教材,其中《槟榔河创先争优事迹》被中组部选为全国创先争优活动教材。
  四、干部监督管理
  1991年,受理案件75宗,结案31宗计64人。1993年,受理审查干部历史遗留案件36宗82人,收回改办离休1人,重新确定参加革命工作时间3人,已查清待结案53人。1991—1995年,注重解决干部历史遗留问题,并逐步从单纯审查历史遗留案件、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向审查现实问题转化,共解决干部历史遗留问题240宗,依照政策解决干部的改办离休、恢复待遇、安排工作等问题;加强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三种人”(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和犯有严重错误干部的管理教育工作,纠正市直单位各类违反干部任免程序提拔干部行为,贯彻执行省委组织部有关干部回避制度。
  1996年,对1956年参加工作的47名山区会计全部收回并办理退休,1997年,共审查批复科级备案干部121人,调查核实3名副科级干部不按程序办理提拔并予以取消。1998年,制定《三亚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和《三亚市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暂行规定》。1996—2000年,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干审联络员机制。共受理来信来访380多件次,先后对22名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2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建立干部申报收入制度,严查干部假学历、假民族、假年龄问题。
  2002年,收到反映干部问题的信件35件,涉及23人,调查核实16件11人,给市纪委提供线索和联系办理13件7人,移交其他部门办理3件。2004年,出台《三亚市直属机关领导干部回复函询暂行办法》。2005年,制定《三亚市党政领导干部和市管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谈话制度》,设立“12380”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录音。2001—2005年,把举报工作作为监督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重点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共受理来信来访139件次,先后对49名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建立党内监督和干部监督巡视制度,对三亚市科级干部任免工作进行巡视检查,纠正和查处各类违
  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任干部行为,对三亚市正科以上干部通过在职学习取得的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在职研究生学习进行核查认证,核查处级干部66人。
  2006年,制定《三亚市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意见》。2008年,制定《三亚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三亚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9年,制定《关于科级干部破格越级提拔若干暂行规定》,下发《科级干部任免权限调整的通知》,全面下放组织人事科长、办公室主任任免备案。2010年,出台《市委组织部防止用人上不正之风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三亚市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办法(试行)》,对市管理干部选任进行全程纪实。2006—2010年,建立党内监督和干部监督巡视制度,每年组织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市管企业班子成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共受理来信来访454件次,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其中妥善解决了5名上访干部的离退休待遇问题,先后对52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被审计人员进行集中谈话。
  五、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
  1993年完成市、乡镇两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1994年在企业中推行领导干部聘任制。1991—1995年,按照“相对稳定、充实加强、完善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按程序提拔任用干部,重视培养任用青年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共提拔调整干部759人次,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82人,妇女干部6人;选派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230人次;办理干部退休93人;组织对三亚市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年度考核。
  1997年,给11个市直机关单位下放科级干部任免权限,次年增至48个,并下放158家企业干部任免权限。1997年、1999年、2000年,先后在三亚市公开选拔(选聘)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副处级领导干部9人。1998年,完成市级五套班子换届选举工作;1996年、1999年分别开展乡镇换届选举工作。2000年,选拔1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1996—2000年,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和选拔任用工作,推进市直机关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共提拔调整干部561人次,选派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129人次,办理退休156人。
  2001年,在三亚市公开选拔市直机关单位7个副处级领导岗位。2002年,完成撤乡并镇后海棠湾镇、田独镇、凤凰镇、天涯镇、崖城镇领导班子选举工作。2003年,完成市四套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和市委委员、纪委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主推荐工作。2001—2005年,加强市直机关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制定《三亚市处级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三亚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的通知》《三亚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提高干部选任工作水平,先后选派64名干部到中央企业、省外发达地区和本市镇、村、企业挂职锻炼。
  2006年,完成海棠湾镇、田独镇、凤凰镇、天涯镇、崖城镇、育才镇等6个镇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减少镇党委副书记5人,班子成员职数减少26个。2007年,完成市四套班子换届工作,面向全省公开选拔7名副处级领导干部。2008年,将各镇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常务副镇长由副科提为正科,将海棠湾工委、管委和海棠湾镇党委、镇政府实行四块牌子、一套机构,交叉任职,避免机构职能重叠。2010年,首次试行在市委全委会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产生6名区镇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人选,面向全国公开选拔5名领导干部,并首次试行市委常委会任用干部差额票决制产生人选。2006—20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一报告两评议”(一报告即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两评议即评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选拔出来的干部)等制度,抓好年度考核工作,共提拔调整干部894人次,先后选派40名干部赴上海、云南及本市各镇、市管企业挂职锻炼。
  六、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
  1991—1995年,落实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召开三亚市知识分子工作会议,表彰32个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和9名优秀知识分子。赴全国各地考察引进急需人才3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选拔28名知识分子担任部、委、办、局的领导,31名知识分子担任乡镇领导,15名知识分子担任企业领导;选送137名专业技术干部赴国内的北京、杭州和国外的新加坡、泰国等地考察学习。
  1998年出台《三亚市优秀专家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落实第六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有关补贴事项的审批工作。2000年,创办《知识分子直通车》,及时向市领导反映知识分子工作情况和建议。1996—2000年,将300名拔尖和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归口由市委组织部直接管理。
  2001年,制定《三亚市知识分子工作“十五”规划》,开展评选市优专家活动。2004年,落实人才引进各项优惠措施,2003—2004年,引进的人才,具有博士学位的每月享受1000元生活补贴费,未达到副处待遇的给予享受副处待遇;硕士每月享受500元生活补贴费,未达到正科待遇的给予享受正科待遇;给予住房补贴和一次性安家费。2005年,成立三亚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与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合署办公。2001—2005年,从全国重点名牌大学等引进博士生、硕士研究生等44人,充实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2007年、2008年、2009年共招录109名硕士以上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等紧缺急需人才到三亚市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协调教育、卫生和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引进各类高级人才。2010年,召开三亚市人才工作会议,表彰重奖73名优秀人才,市财政划拨500万元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培养和选拔优秀青年人才。2006—2010年,落实中央和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及项目工作,制定《三亚市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三亚市领导直接联系专家暂行办法》《三亚市人才
  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三亚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编制三亚市紧缺急需人才指导目录,出台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七、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1993年,坚持“周五”学习制度。1994年,开展“创模范组织部争当先进组织工作者”活动。1991—1995年,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开展纠正组织人事工作中不正之风活动,清理干部建私房行为;建立完善文书制度、催办制度、考勤制度、党费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等一批内部制度。
  1997年,鼓励干部参加党校函授学习,有5名干部参加中央党校本科班学习。1998年,在开展“创模争先”活动和整治机关作风专项工作中,市委组织部被评为三亚市“十佳”单位。1996—2000年,组织干部开展学习和调查研究,在各科室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组工干部自觉按《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规范》办事。
  2001年,成立组织部机关党委,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同年,市委组织部被评为全省组工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和组工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有2个重要调研课题被评为全省组工调研课题一等奖和三等奖。2004年,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重用1名干部到副部长岗位,提拔一批干部到科级岗位,内部调整和交流4名干部,引进2名研究生。2000—2005年,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班子和干部的政治及业务学习,紧抓班子廉政建设和组工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并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2008年,安排部机关4个党支部分别与天涯、崖城、育才、田独等镇4个贫困农村支部50多名农村贫困党员“结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009年,动员三亚市组织人事干部55人分别与企业、农村的困难党员和困难户结成对子,部班子成员和机关4个党支部把田独镇中廖村4个最困难的村民小组作为联系点,部机关党员与该村困难党员和困难户结成32个帮扶对子,筹措资金600万元,帮助农村和党员发展生产。2010年,市委组织部被评为三亚市创建“五星级服务机关”活动先进单位。2006—2010年,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先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整改查摆出来的问题,制定完善制度。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