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八章 口岸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860
颗粒名称:
第八章 口岸管理
分类号:
F752.5
页数:
20
页码:
718-7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1991年至2010年口岸管理的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综合管理
口岸管理
内容
第一节 口岸建设与管理
一、口岸规划建设
三亚市口岸有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南山港和凤凰岛国际邮轮客运港。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位于三亚市羊栏镇凤凰村以北,东距三亚市中心11.4千米,西距天涯海角游览区5公里,北靠凤凰山,南邻海榆西线。1990年5月始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1994年6月建成,同年7月1日国内正式通航。
1994年规划南山深水货运港即南山港,2000年由三亚港务局立项,2006年开工建设,至2010年底,该码头一期工程仍在建设中。
2002年开始动工修建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客运港一期工程8万吨级泊位,2004年建成,2006年11月正式投入试航。邮轮客运港位于三亚市三亚湾内,光明路和三亚湾路交叉口附近,距三亚河口约1000米的凤凰岛南侧岸线。三亚凤凰岛邮轮码头是三亚凤凰岛发展有限公司(原三亚众城国际客运旅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专业性国际邮轮码头。码头一期工程是从大海礁盘基础上围海吹填出来的人工岛,全长1250米,宽350~375米,通过宽17米、长394多米的观光大桥与三亚市中心相连,项目总投资50亿元。
二、口岸开放与管理
(一)口岸开放
1990年3月17日,经海南省口岸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三亚内港、红沙港设立二类口岸鲜活海产品起运点,将三亚市投养的石斑鱼,使用海南省交通厅批准航行港、澳线的船只运往香港、澳门市场销售。同年8月29日,又经海南省口岸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三亚市铁炉港设立二类口岸鲜活海产品起运点,只允许国内经批准航行港澳地区的船舶进出和停靠,不对外国籍船舶开放。
1994年11月15日,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对外开放,批准为三亚空港口岸一类口岸。
1999年,海南省人民政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二类口岸的通知》精神,对管理不规范、监管设施不配套、经济效益差,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二类口岸进行清理整顿。1999年5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顿二类口岸,决定把三亚内港、红沙港和铁炉港3个二类口岸并入三亚港口岸监管,作为三亚港口岸的海上交货点。
2009年7月16日起,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客运港正式对外启用。
2010年9月19日起,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码头正式对外启用。
(二)口岸管理
1991年,三亚市口岸管理委员会为正处级单位,内设办公室、国家口岸管理科、地方口岸管理科。1995年,三亚市口岸管理委员会改为三亚市口岸管理办公室(正处级),内设秘书科、航空口岸管理科、海港口岸管理科、法规科。2001年,三亚市口岸管理办公室改为三亚市口岸办公室(副处级),内设综合科、海港口岸管理科。2007年,三亚市口岸办公室改为三亚市海防与口岸办公室(副处级),内设综合科、空港口岸管理科、海港口岸管理科。2009年,三亚市海防与口岸办公室增设海防打私管理科。至2010年底,单位名称、内设机构未变。
1991—2010年,三亚海港口岸共进出船舶3447航次,其中货运船舶3190航次,货运量1963656吨,货物总值156252.02万美元;客运船舶进出共612航次,进出境旅客591677人次;海上交货点及海上养殖区进出船舶共1260航次,出口鱼苗5684.1万尾,创汇总值5431.35万美元。
2003—2010年,三亚空港口岸共进出交通运输工具(飞机)18756架次,出入境旅客2019596人次,货运量670.4吨。
第二节 海关监管
一、机构
1991年,三亚海关内设6个科室:办公室、业务科、调查科、政工科、行政科、财务科。
1995年,增设旅检科、技术科,业务科分为业务一科、业务二科。
2000年,内设办公室、监管科、综合业务科、调查科、政工科、财务科、行政科、技术科,增设驻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办事处(副处级,内设综合科、旅检一科、旅检二科)。
2004年,撤销调查科。
2007年,改监管科为监管通关科,改综合业务科为稽查风险综合科,改政工科为政工监审科,改财务科为财务装备科。
2009年,三亚海关设驻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办事处、办公室、监管通关科、稽查风险综合科、政工监审科、财务科、关务保障科等7个科室。至2010年,单位名称、机构设置未变。
二、征收税费
(一)税种与税费征收
三亚海关根据国家税收政策所征收的税种主要有关税、进口环节代征税(增值税及消费税)。
(二)审价
国家海关为了征收关税(或其他目的),根据统一的估价标准(估价准则),审定并确定某一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过程。在税率一定的条件下,完税价格直接影响税款的多少。三亚海关1991—2004年审价总量较少,2005—2010年审价约79票,补征税款约150.39万元。
(三)税收减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56条、57条和58条的规定,三亚海关税收减免可分为三大类,即法定减免、特定减免和临时减免。
1.法定减免
三亚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进出口税则》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减免税。法定减免税多属国际通行规则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除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和我国履行国际条约规定进口的物资需要办理审批手续外,其他属于法定减免范围的进出口货物,进出口纳税义务人无须事先向海关提出申请办理减免税审批手续,三亚海关均按照规定直接在进出口环节给予减免税。截至2010年,三亚海关无法定减免税款。
2.特定减免
三亚海关减免税管理涉及特定减免的项目较多,主要有特区优惠政策、外商投资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鼓励项目、科教用品等项目。1995年,三亚海关为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亚龙湾中心广场项目减免税。1998年,为海南南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减免税。1998—2010年,三亚海关共办理减免税审批158宗,货值7.39亿美元,减免关税及进口环节代征税攻击12.15亿元。
3.临时减免
临时减免是指法定减免和特定减免以外的,根据某个单位、某类商品、某个时期或某批进出口货物的特殊情况,需要对其进出口应税货物特案予以的关税减免,由国务院决定,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批准临时性减免税。1991—1994年,三亚市进出口货物主要是棕榈油、汽车、钢材等,不涉及临时减免。自1995年1月1日起,国家停止了临时减免税的审批,各级海关也不受理或转报。
三、查缉走私
1991年后,三亚海关查获多起走私大案。1992年2月25日和3月3日,三亚海关在广西北海港白虎头海面一举缉获了越南籍“归仁2号”船走私进口的日本、美国产压缩机9000多台和走私进口印度产腰果的大案,案值1000多万元。1995年,“10·17”特大香烟案查获香烟3900多箱,铁壳船1艘,案值1500多万元。1992—1995年,共查获走私违规案件193宗,价值8256万元,罚没收入3267万元。
1997年9月4日,三亚海关查获一起走私出口大蒜案,查扣大蒜1600吨。这是三亚海关建关以来查获的一宗最大货运渠道走私案。
1999年11月,三亚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支局成立。2003年1月,三亚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支局更名为三亚海关缉私分局。1999—2009年,共查办走私案件41宗,其中刑事案件7宗,刑事拘留36人,执行逮捕20人,起诉判决20人,案值1212.46万元;行政案件34宗,案值127.36万元,直接罚没收入27.5万元,其中2006年审查刑事案件1宗,移送审查起诉1宗,案值30万元,对2名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移送起诉1人,行政立案6宗,案值40.5万元,罚金49750元。2007年,行政立案2宗,案值16.5万元,罚金1.85万元,全部调查终结并已执行处罚,取保候审1人。2008年,全年行政立案2宗,案值114560元,罚没13760元(其中拍卖香烟2560元),全部调查终结并执行完毕,解除取保候审1人。2009年,办理行政案件1宗,案值8万元,罚没4000元。
2010年,行政立案7宗,案值62.072万元,罚金117.284万元,全部调查终结并执行处罚,刑事案件1宗,案值89.657万元,执行逮捕2人,取保候审2人。
四、进出境货物监管
(一)货物监管基本制度
1998年前,三亚海关采取传统的手工填写报关单方式进行申报。1999年1月1日起,三亚海关开始执行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并实现申报电子化。
2000年前,三亚海关的审单工作设初审和复审岗位,实行双人审单工作制度。2001年,海口海关实行了通关作业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审核程序和内容,实现电子审单、专业审单和现场交单审核相结合的审单作业模式。专业审单在海口海关审单部门进行,三亚海关主要负责现场接单审核。
三亚海关对进出口货物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对货物实施查验。2000年以前,三亚海关报关单数量不多,进出口货物品种构成比较单一,查验率达90%以上。2001年,通关制度改革,三亚海关的货物查验率逐步下降,给货物合法进出口提供便利,加快货物通关速度。三亚海关的货物查获率(指查获报关单份数占总查验报关单份数的百分比)得到提升。2001—2005年,三亚海关查验比率平均约为5%。2005—2010年,查验比率平均约为3%。
(二)主要进出口商品和进出口总值
三亚海关进口商品主要有航空煤油、淡水处理设备、海上石油开采设备、钻井平台、仪器设备、挖掘机、电瓶充电器、洗衣设备、空集装箱、自酿啤酒设备、民用飞机零件、卫星定位导航鱼探仪、沙滩摩托车、双体帆船、滑浪板、游乐艇、汽艇、石油沥青、无烟煤、电缆、摄像器材、CD光盘、电池配件、景区模型、舞台设备、未锻造黄金、运动帽、T恤衫、文具、佛教用品、干扇贝、工艺品、兰花种苗、牛肉、调味品、巧克力、冻面包屑、海鲡鱼卵、鱼饲料、南美白对虾、鱼虾苗。
出口商品主要有气态天然气、民用飞机零件、电机零件、生物显微镜、五金及机械零配件、电源配件、游乐艇、汽艇、船用修理工具、摄像头、电脑配件、服装及配件、皮靴、花岗岩荒料、盐、黄金首饰、厨房木质菜板、食品添加剂、海南原盐、茶多酚、冰鲜带鱼、章雄鱼苗、活鱼、菠萝苗、活龙虾、活沙蚕、活小蟹、冷对虾、活军曹鱼苗、温泉小鱼、鲜杧果、菊花等。
1991年,三亚海关进出口总额3840万美元,其中进口1943万元,出口1897万美元。2000年,三亚海关进出口总额24143万美元,其中进口1099万美元,出口23044万美元。2010年,三亚海关进出口总额118557万美元,其中进口43528万元,出口75029万美元。
(三)船舶监管
1.对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的监管
1991—1996年,进出三亚监管区来往港澳的小型船舶,主要装卸货物为农产品、活鱼和家电产品。装卸港为三亚港和铁炉港。三亚港以装载农产品为主,卸下的货物多为家电产品,每年约有25艘次。三亚海关对每次装卸货物监管,并验放船员所携带的物品,平均每年查获走私电器3~4次。1996—2000年,出口活石斑鱼都在铁炉港装船,农产品出口极少。从2005年起,来往港澳的小型船舶已经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海关对来往港澳小型船舶进行了全方位监控。2005—2010年,进出三亚监管区的来往港澳小型船舶每年只有2~3次。
2.对国际航行船舶的监管
进出三亚监管区的国际航行船舶主要是客船和货船。1991—1992年,每周一班的客船“马兰号”来往三亚和香港,三亚海关进行驻船监管。进出旅客每次只有几十人,检查场所设立在三亚港码头。1992年后,该定期航班船停航。1993—2000年,监管船舶采取了巡查的监管方式。2000年后,又有了香港—三亚—越南的定期游船“狮子星号”等豪华游船,每次载客量约有1000人。
1991—2000年,进出三亚的国际航行船舶每年约有30艘次。三亚监管区由主要出口章雄鱼苗转变为无烟煤、沥青、水泥、水泥熟料等。2000年后,每年进出的国际航行船舶有所增加,每年约有120艘次,监管方式为视频监控。2010年,受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带动,全年共有40艘次游艇进出境。
(四)监管场所监管
海关监管场所是指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活动,依法办理监管手续的规定区域。
海关对监管场所的管理是海关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关加强物流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1991—2008年,三亚海关对监管场所制定了巡视办法,实行24小时巡视制度,并对巡视的人员、时间、地点和巡视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对监管场所实行年审制度。根据年审结果和有关经营单位平时的守法情况,实施分类管理。监管场所的经营单位不按海关规定要求或违反有关规定事实发生的,海关将给予限期整改、暂停或取消存放海关货物资格的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08年3月1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场所管理办法》,对监管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年起,三亚海关每年对三亚港码头、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货运监管仓、三亚汉莎航空食品保税仓这3家监管场所按总署的要求进行验收,基本合格。
截至2010年,三亚关区各类海关监管场所的数量有10个,分别为三亚港、三亚鸿洲游艇码头、新村港、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货运监管仓、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免税店、三亚汉莎航空食品保税仓、三亚市内免税店、三亚红沙港、三亚铁炉港、三亚南山码头。
第三节 海事监督
一、机构
1987年10月,三亚海事局(原称三亚港务监督)正式从三亚港务局划出,仍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亚港务监督的涉外名称,正式机构名称为海南海上安全监督局三亚监督站,隶属海南海上安全监督局,为副处级单位。1994年,中央同地方港航监督部门合并机制开始实施,海南省港航监督局三亚内港监督所(科级单位)并入三亚港务监督,正式机构名称为海南水上安全监督局三亚分局,开始分管内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1998年,国务院决定改革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实行“一水一监,一港一监”的管理机制,港监局与船检局合并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设置20个交通部直属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亚海事局作为海南海事局分支机构,2000年9月15日正式挂牌运行,为正处级单位。三亚海事局管辖区域为海南省南部五市县:三亚市、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所辖区域海岸线为452.5千米,辖区码头8个,渡口6个。至2010年,三亚海事局设有政务中心、指挥中心、监管处、督察处、财务处、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新村海事处及海岸电台等部门,在岗职工81人。
二、海上搜救
三亚市管辖的通航海区广,码头分散,加之辖区船舶以小型船舶和渔业船舶为主,海上搜救工作面广量大。1991年后,三亚海上搜救力度不断加强,成功救助一大批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2000—2010年,三亚海上搜救力量得到进一步整合,搜救实力显著提升。
2005—2010年,三亚市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亚海事局、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共协调和组织海上救助行动98起,其中组织救助渔船46起,参与协调或组织搜救遇险人员660人,获救人员645人,其中渔民384人,平均救助成功率98%。
三、海上监督
1991—2010年,三亚海上安全监管部门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了有力保障。2000年三亚海事局正式挂牌运行后,三亚海上安全监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002—2010年,三亚海事局共举办45期培训班,培训船员1000多人,签发适任证书1359本、船员服务簿及各类专业培训证书1436本,共办理船舶安全进出港3300222艘次,办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受理1281艘次,完成国轮安全检查373艘次,办理船舶登记1836项。以港区航道、邮轮码头、危险品码头、旅游客运水域为重点,加强通航环境治理整顿,清除港区碍航物近90万平方米,保障水域安全畅通。对重要水域进行巡航检查4362航次,现场纠正3656起违章事例,维护水域通航秩序。共办理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审批1675艘次,危险品货物2961753吨,对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现场监督检查率达到100%。
第四节 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
一、机构
1991年,三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有3个,分别为三亚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正处级),内设办公室、检务科、第一检验管理科、第二检验管理科;三亚卫生检疫局(正处级),内设办公室、检疫查验科、卫生监督科、进口食品卫生监督科;三亚动植物检疫所(副处级),内设办公室、业务科。1992年4月23日,三亚动植物检疫所更名为三亚动植物检疫局(正处级),内设办公室、动检科、植检科。
1994年11月,成立海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三亚凤凰机场办事处(正处级),由三亚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代管,业务由三亚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业务科负责。
1995年2月,成立三亚凤凰机场动植物检疫局(正处级),与三亚动植物检疫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内部管理体制。
1997年11月,设立三亚卫生检疫局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办事处(副处级),隶属三亚卫生检疫局。
1999年11月,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简称“三亚检验检疫局”),为正处级,担负原“三检”(三亚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三亚卫生检疫局、三亚动植物检疫所)机构在三亚的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进出口商品检验任务,内设办公室、综合业务科、卫生检验检疫科、动植物检验检疫科、商品检验鉴定科。同时设立三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亚凤凰机场办事处,负责原“三检”机构在三亚凤凰机场的检验检疫工作,内设综合科、旅检科、货检科。
2006年7月27日,三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设机构职能岗位和人员编制调整,内设:办公室、法制与综合业务科、检验检疫一科、检验检疫二科;临时内设三亚局项目办公室(2009年被撤销);所属分支机构为三亚凤凰机场办事处;挂靠海南保健中心三亚分中心、海南机关服务中心三亚分中心、海南技术中心三亚食品检测分中心。至2010年未变。
二、进出口商品检验
1991—1999年,共完成检验进出口商品2347批,货值45927万美元,其中进口商品1630批,货值40122万美元;出口商品717批,货值5805万美元。经检验发现不合格或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进出口商品163批(进口156批,出口7批),货值9766.946万美元(进口9526.589万美元,出口240.357万美元)。
2000—2010年,三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完成检验进出口商品7809批,货值69361万美元,其中进口商品592批,货值17682万美元;出口商品7211批,货值51679万美元。经检验发现不合格或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进出口商品178批(进口78批,出口100批),货值3547.07万美元(进口2473.57万美元,出口1073.5万美元)。
三、出入境卫生检疫
(一)空港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
199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对外开放,1995年8月31日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正式开通国际航班。2009年,为防止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从三亚口岸出入国门,三亚检验检疫局加强空港口岸的防控工作,共完成出入境飞机卫生检疫2063架次,查验出入境人员237209人次,并从115773人次入境旅客中检出24例发热患者,经有关部门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例4例。2000—2010年,检疫查验空港出入境人员2699164人次。
(二)海港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
1991—1999年,检疫查验三亚口岸出入境人员87262人次。2006年11月,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试航后,从海上入境三亚的旅客也明显增加。2009年和2010年,受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的影响,出入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的邮轮有所减少,出入境人员也相应减少。2000—2010年,检疫查验海港出入境人员1529523人次。
(三)出入境运输工具卫生检疫
1991年,出入境船舶检疫216艘次,集装箱检疫13箱次。1995年8月,开始对出入境飞机实施卫生检疫。出入境飞机主要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班机。集装箱的检疫大部分来由中国香港转口。同年,出入境船舶检疫354艘次,较1991年增加138艘次,增长63.89%;出入境飞机检疫18架次;集装箱检疫293箱次,较1991年增加280箱次,增长21.54倍。2000年,出入境船舶检疫201艘次,出入境飞机检疫1884架次,是1995年的104.67倍。2010年,出入境船舶检疫156艘次,较2000年减少45艘次,降低22.39%;出入境飞机检疫2372架次,较2000年增加488架次,增长25.9%。
(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
为保障国际旅行者的身心健康,三亚检验检疫局挂靠单位海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三亚分中心开设疾病监测门诊,对出入境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同时为国际旅行者提供旅行健康咨询服务,对口岸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对口岸区传染病进行监测。2005年4月,海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三亚分中心艾滋病实验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卫检司的验收,同年6月正式对外开展艾滋病检测业务,自开检至2010年5年间,共检出艾滋病感染者7人(经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1991—2010年,预防接种8959人次,监测体检24745人次,发现各种疾病、异常1797人次。
四、出口产品源头监管
1991—1999年,三亚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主要是对进出境人员的携带物、交通工具及进出口动植物进行检验检疫查验。由于机构分立,经常出现一批货物多家检验检疫的现象。“三检”机构合并后,多家检验检疫合并为一家,企业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工作流程明显缩短。自2000年起,国家对出口动植物产品的养殖企业、种植企业实施卫生注册和基地备案制度。为了帮助企业获得卫生注册和基地备案,检验检疫人员深入出口企业,主动帮扶企业,加强对出口动植物检疫监管,严防疫病有害生物输出。
(一)出口水产品企业监督管理
2002年,三亚养虾业快速发展,养虾面积761.67公顷,年产量达到7940吨,品种以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为主。2003年,三亚检验检疫局加强对企业的扶持,鼓励企业走卫生注册之路,经检企双方共同努力,三亚东吉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三亚远跳水产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家企业获得卫生注册证及HACCP验证证书。同年,还有6家企业正式提出注册或验证申请。2009年,经备案的养殖基地有9家,养殖面积150.33公顷,主要品种是南美白对虾、金鲳鱼、巴町鱼、罗非鱼。2010年,支持企业率先实现海南省养殖水产品首批向韩国出口,共出口765批、1.59万吨,创汇6080万美元。
(二)出口种植基地监督管理
2005年始,三亚检验检疫局开展种植基地备案,管辖(辖区有三亚市、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种植基地经备案有26家,2309.13公顷,其中蔬菜基地有11家,面积共计1263.8公顷;水果基地有15家,面积共计1045.33公顷;水果加工厂备案有2家。出口的植物及其产品主要有鲜荔枝、鲜菊花和冬季瓜菜。
2009年,开展禁用农药专项“飞行检查”行动,查出6家基地禁用农药超标,取消备案资格。
2010年,三亚检验检疫局管辖种植基地经备案的有21家,1484.2公顷,其中蔬菜种植基地有3家,473.33公顷;菊花种植基地有4家,22.73公顷;水果种植基地有14家,988.13公顷;水果加工厂备案有2家。
五、动植物检疫
(一)入境动植物检疫查验
2000—2010年,三亚检验检疫局在查验2083362人次入境旅客的行李中,截获入境旅客携带国家禁止的动植物及产品2284批,共3172公斤,主要动植物及产品有苹果、杧果、梨、辣椒、葡萄、香肠、肉罐头、牛肉干、鱼干、肉松、种子、种苗及其繁殖材料等。
(二)入境动植物检疫监管
2001年7月25日,三亚边防在三亚港南边海码头侦破一宗从越南入境的特大走私野生动物案件,有巨蜥566条,蟒蛇259条,穿山甲5只,眼镜蛇23笼、127公斤,滑鼠蛇941笼、4440公斤,货值975万元,并依法移交三亚检验检疫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条款的规定,三亚检验检疫局及时将该批野生动物安全转移到三亚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站进行隔离救护和检疫,并对动物的堆放场地、垃圾及废弃物进行无害化消毒处理,对已经死亡动物的尸体、网袋、蛇笼进行深埋销毁处理。
2004年,三亚检验检疫局在三亚某有限公司从泰国进口的4批、1万条鳄鱼的木质包装中,检出国家二类危险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并监督将入境的8200个木箱全部进行
焚烧处理。
2009年,三亚检验检疫局在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检验检疫工作中,在来自泰国的兰花植株上发现有栉杖琥珀螺和螨类2种害虫。博览会后,监督主办方对所有参展兰花进行了烧毁处理。
2010年1月,共检入境兰花13批次、14703株,货值10014美元。从1批来自菲律宾的参展凤梨科植物上检出外来有害生物5种。对截留11株凤梨科植物作销毁处理,不允许其参展,并督促承办方对同批其他品种的兰花进行了防疫处理。
(三)专项疫情监测
2009年2—3月,三亚检验检疫局在对辖区3个进境兰花种植基地进行调查时,发现三亚市某生态观光园周边园区种植的扶桑上有疑似扶桑绵粉蚧危害状,经采集样本,送海南检验检疫局隔检中心鉴定并经北京林业大学介壳虫分类专家确认为扶桑绵粉蚧。海南检验检疫局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和海南省政府报告疫情,三亚检验检疫局也向三亚市政府和陵水黎族自治县政府通报了有关情况。三亚市政府及陵水黎族自治县政府非常重视,在该区域内开展大规模的疫情普查,并对病虫进行扑杀。因防控及时,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2000—2010年,三亚检验检疫局每年都开展实蝇专项监测,共布点1120个,诱捕到实蝇142230头。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