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82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统计
分类号:
C829.2
页数:
9
页码:
661-6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1991年至2010年经济综合管理统计的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综合管理
统计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1987年11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后,设三亚市经济计划局,局内设统计综合科、统计农业科、统计工交科。1995年7月,三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三亚市统计局(副处级行政机构),内设办公室、综合科、统计一科、统计二科、统计三科。
2001年10月19日,三亚市统计局升格为正处级行政部门,内设办公室(挂政策法规科的牌子)、综合科、工业交通投资科、农业社会贸易科。2001年,批准设立三亚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为参公事业单位,2003年下半年组建完成并开展工作。
2007年4月,省总队和省局联合印发《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海南省统计局关于设立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的通知》,标志着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前身为农调队)正式成立。该队为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同年9月,市编委印发《关于成立三亚市统计局普查中心的通知》,市统计局普查中心成立。
2009年11月3日,三亚市统计局内设办公室、综合科、工业交通能源投资科、农业贸易科,社会科技服务科。
2010年3月,市统计局普查中心等11个事业单位上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参照公务员管理。同年4月,聘请临时镇区统计员20人。
第二节 统计调查
一、专项普查
2004年公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2006年公布的《全国农业普查条例》、2010年公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将2004年以前实行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人口普查、投入产出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整合为3次重大普查,即逢6年份每10年开展一次农业普查,逢0年份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逢3、8年份每5年开展一次经济普查。
(一)人口普查
1990年、2000年、2010年三亚市共开展3次人口普查工作,结果见“人口”章。
(二)人口抽样调查
1995年,三亚市开展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
(三)第三产业普查
1992年,三亚市范围内开展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主要调查对象为服务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四)工业普查
1995年7月21日,三亚市发出《关于进行第三次三亚市工业普查的通告》,开展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普查的目的是摸清全国工业资产底数,特别是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全面调查中国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主要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及利用状况,主要生产设备数量及其技术状况。凡是三亚市境内1995年底前已投产、试产、停产、半停产和筹建的工业企业都属普查对象。普查有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劳动情况,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总值,主要工业产、销、存,附营工业单位生产情况,工业企业原材料能源消费与库存、能源加工转换、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及其质量,主要生产设备(己安装)新旧程度及其技术状况,工业企业部分(即某车间)合资基本经济情况等方面。此后,工业普查取消。
(五)基本单位普查
1996年,三亚市开展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普查的时点标准为1996年12月31日。普查目的是查清全国各行业的单位底数,为观察和分析中国基本单位的地区、行业、经济类型分布与发展变化情况提供基本的统计信息。普查对象为所有的法人单位及法人单位所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其中包括各类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团法人和其他法人,以及这些法人所附属的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产业活动单位。普查内容主要有单位的经济类型、所属行业、从业人员、企业规模、营业状态等各类单位的基本属性和主要标识。
2001年,进行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普查的时点标准为2001年12月31日。目的是摸清全国各类单位的底数,掌握全国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构成、规模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备以及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部门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信息共享且能动态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管、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规划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并为开展其他普查和各类抽样调查奠定基础。普查的范围和对象是三亚境内的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台、港、澳除外)。根据地方需要,个体工商户也被列入普查范围之内。
(六)农业普查
1996年,三亚市范围内开展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的时点标准是1996年12月31日。普查的目的是为党委和政府研究农村发展战略、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分类指导农村经济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农业普查的范围和对象。三亚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单位(包括所有农户、集体、国有和其他经济类型的单位)、全部行政村和乡及乡建制镇(所在地)。
2006年,三亚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的时点标准为2006年12月31日,调查时期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普查对象主要是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无论其住户成员的户籍是否在本地,也无论是否农业户籍;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指在城镇地域经营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指住户以外经营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基本符合法人单位条件的未注册单位,既包括主营农业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农户合作经营单位,也包括工矿企业、机关、团体、学校等附属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指所有行政村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指所有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普查的主要内容: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以及乡镇、村委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普查结果:三亚市共有镇6个,村委会92个,住户44721户,其中农村常住户44628户。2006年末,三亚市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42178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125个。三亚市共有农业从业人员126136人,其中男性占53.27%,女性占46.73%;农业技术人员654人,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52%。三亚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144台,小型拖拉机3029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91套,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279套,联合收割机42台。全部镇地域内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全部镇距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千米之内;全部镇有邮电所,全部镇有储蓄所,33.33%的镇有公园、66.67%的镇有综合市场、50%的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33.33%的镇有广播、电视站,全部镇有医院、卫生院,66.67%的镇有敬老院。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46220人,其中男劳动力占52.79%。农村从业人员13173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09%。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6224人,其中男劳动力占47.65%,外出劳动力中有83.63%的人从事第三产业。三亚市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01.89平方米,99.96%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21.17%的住户使用管道水,85.29%的住户炊事能源以柴草为主,30.57%的家庭有水冲式厕所。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74.08台,固定电话30.89部,手机56.05部,电脑0.43台,摩托车70.43辆,生活用汽车2.35辆。
(七)经济普查
2004年,三亚市范围内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含编码)及其数据库系统。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对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普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代表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标志、从业人员、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以及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科技开发的投入等。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普查结果:2004年末,三亚市共有产业活动单位1874个。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349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884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253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5个,其他法人单位197个。个体经营户15780户,其中第二产业663户,第三产业15117户。2004年末,三亚市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为100342人,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为14059人,占14%;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86283人,占86%。在就业人员中,单位就业人员67643人,占就业人员的67.4%;个体经营人员32699人,占32.6%。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26796人,占39.6%。2004年末,三亚市第二、三产业884个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总额为118.10亿元。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总额中,由国家投入的资本44.29亿元,占37.5%;集体投入的资本15.94亿元,占13.5%;个人投入的资本19.6亿元,占16.6%;中国港澳台地区投入的资本13.11亿元,占11.1%;外商投入的资本25.16亿元,占21.3%。
2008年,三亚市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全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全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此次普查的对象是在三亚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普查结果:2008年末,三亚市共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451个;产业活动单位3353个;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12320户。2008年末,企业法人单位1943个,其中国有企业101个,集体企业49个,股份合作企业34个,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855个,私营企业779个,其他内资企业74个(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4个),外商投资企业51个。2008年末,三亚市第二、第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为13.62万人。在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9.54万人,占70%,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61万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7.93万人,增加2.39万人,其中有证照的个体经营人员4.08万人。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3.75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39.4%。
二、投入产出调查、文化产业调查
2006年,三亚市启动文化产业调查,每年一次,调查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06年,三亚市开展文化产业调查,调查目的为准确、及时、全面反映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布局,为党委和政府制定与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24时。调查结果:2006年,三亚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181个,产业活动单位数99个,个体经营户871户。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169个,占93.4%;事业法人8个,占4.4%;民办非企业4个,占2.2%。三亚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4300人,产业活动从业人员数6609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2594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从业人员3983人,占92.63%;事业法人从业人员307人,占7.14%;民办非企业从业人员10人,占0.23%。2006年,三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33671万元,占三亚市GDP的4.13%。2007年,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文化产业调查。文化产业调查包括文化、体育两个产业,调查范围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科学研究等行业门类。具体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文化体育用品印刷、设备及相关产品生产,文化体育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销售等行业。文化产业调查对象为三亚市范围内所有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个体经营户,即三亚市行政区划范围内从事文化体育产品生产、经营和提供文化体育服务的法人单位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调查内容包括从事文化产业的单位数、企业业务活动、资产情况、财务收支情况、从业人员等。对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对个体经营户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进行。
附:普查获奖情况
1996年,三亚市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其中三亚市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被授予“省级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三亚市范围内开展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三亚市人口普查办公室被授予“省级先进集体”称号。
2004年,三亚市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三亚市经济普查办公室、凤凰镇经济普查办公室、河西区经济普查办公室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2006年,三亚市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在此次农业普查工作中,三亚市农业普查办公室被授予“省级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三亚市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三亚市经济普查办公室、河东区经济普查办公室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张利、陈富、陈运通、冯春、申品芬、羊志才、王爽、杨大伟、张俊康、梁鑫鸳等10人被评为“国家级先进个人”。2010年,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三亚市人口普查办公室被评为“国家级先进集体”,河东区、天涯镇人普办、丹州社区、榆港社区、干沟村委会立才农场场部等18个单位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
第三节 统计服务
一、统计资料发布
(一)《三亚市统计年鉴》
从1989年开始,市统计局每年都编撰一本《三亚市统计年鉴》。《三亚市统计年鉴》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反映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每年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编目。2010年《三亚市统计年鉴》共分15个部分:综合、人口与劳动力、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物资消费、国内商业、物价、对外经济和旅游、财政·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民生活、环境保护·市政建设·司法、农垦系统。
(二)统计及调查刊物
主要有《统计报告》《统计提要》《统计月报》《统计快报》《城市调查》等刊物。《统计报告》主要刊发统计分析、调研报告等,发行周期为每月;《统计提要》简单报告一年来的统计数据,发行周期为每年;《统计月报》报告当月的统计数据,发行周期为每月;《城市调查》由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编撰,主要就城市居民的收入、开支情况进行分析,每季度一次。
(三)新闻发布会
2008年2月3日,三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三亚市统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利介绍2007年三亚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这是三亚市政府新闻办首次举行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通报的新闻发布会。《海南日报》、《三亚晨报》、新华社三亚记者站等10多家新闻媒体20多名记者参加发布会。此后,每半年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四)普查资料汇编
1993年,《三亚市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出版。普查结果:三亚市人口合计370244人,其中男192106人,女178138人,性别比为107.84。该书为开展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研究工作,为三亚市各级领导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2002年6月,《海南省三亚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出版。普查结果:三亚市人口合计482296人,其中男254293人,女228003人,性别比为111.53。2007年底,编撰了《三亚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年鉴》,普查结果显示:三亚市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349个,产业活动单位1874个。2010年2月,编撰了《三亚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年鉴》,普查结果显示:三亚市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451个,产业活动单位3353个,个体经营户23426户。三亚市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为1107.32亿元。2008年,编撰了《三亚市第二次农业普查综合资料年鉴》,普查结果显示:三亚市共有镇6个,村委会92个,住户44721户。三亚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144台,小型拖拉机3029台,联合收割机42台,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46220人。每百户拥有彩电74.08台,固定电话30.89部,手机56.05部,电脑0.43台,摩托车70.43辆。
(五)其他资料
主要有《三亚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目标管理》《透过数字看三亚——2002—2007年三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图表》《科学发展结硕果,和谐建设谱华章——从数字变化看建省升格20周年三亚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绩》,对三亚经济和社会大发展进行了汇报。
二、信息化建设
1995年,三亚市统计局开始配备微型计算机(电脑)。2004年,市统计局建成计算机局域网,并与省统计局局域网联网。2007年底,市统计局借用海口市统计局的数据平台,采集、上报数据。
2009年3月,三亚统计信息网全面改版工作顺利完成并发布使用。网站添加了三亚经济、组织机构、工作动态、教育培训、单位风采等若干新的模块。同年,三亚市统计局组织了3批网上直报培训,并编制了网上直报工作手册,参加培训达400多人次。联网直报工作已取得明显突破,实现区、镇农业统计报表拨号联网直报,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贸易住宿餐饮及服务企业以及各相关企事业单位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统计部门联网,实行联网直报。网络化工作方式已成为统计部门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主要途径。
2010年初,市统计局着手准备三亚统计报表联网直报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功能包括:报表管理、专业管理、数据上报、回执管理、数据审核、用户管理、指标管理、字典管理、图章管理、日志管理、信息管理、清册信息等12个模块,是集指标体系、报表定义、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漏报催报、执法审计等功能为一体的统计信息处理软件系统。同年,又增加局长信箱、网上直报、行政审批、数据速览等栏目,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节 统计质量检查
一、基层统计组织建设
2006年起,市统计局以规范统计业务工作流程为重点,以实现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工作程序化、统计手段电子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为目标,促进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建立基层单位统计员信息库;制定统计员管理规定,规定要求基层必须配备统计员,写明了基层统计员的职责,并要求任何单位不得随意更换统计员;统计资料档案管理井然有序,在2008年年度档案检查评比中,市统计局被评为“三亚市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先进单位”;实行统计报表报送电子化,至2010年对镇级统计报表上报采用计算机传送,在年报工作中以劳动工资报表为突破口,实施网上直报工作。
2007—2010年,完成镇一级统计站组建工作,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5%。其间,2007年初,经请示市委、市政府同意,三亚市配备村居委会统计员,为乡镇共配备摩托车6辆、电脑8台、打印机10台,对村(居)委会统计员实行100元每月的补助,2009年增加至200元每月的补助,改善了农村统计工作环境。市统计局每年都组织村(居)委会统计培训,提高统计员业务素质。
2009年,天涯镇实行村级统计入户登记制度,设立村小组统计员。村小组统计员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收集村小组的农业生产情况,每个季度到农户家中逐户把农业生产情况登记到农村统计台账上,汇总后上报村委会,从源头上确保了数据质量。
二、制度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基层统计工作制度
2007—2010年,三亚市各镇先后制定了《村级统计员的工作职责》《统计台账原始资料记录制度》《统计报表资料报送制度》《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等统计工作制度,使镇、村级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强化数据管理制度
2009年9月23日,市统计局印发了《三亚市统计局统计数据质量审核与管理办法》《三亚市统计局统计数据和资料保密制度》《三亚市统计局统计保密信息和新闻发布管理若干规定》3个制度,对统计数据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2010年1月,市统计局和市委宣传部联合颁发《关于加强我市统计新闻发布管理的意见》,强调统一管理三亚市统计新闻发布;重要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由市统计局负责对外统一公布;有关单位的主要统计数据、自行采编的统计新闻稿件应经市统计局核准后才能对外公布。
(三)规范部门统计工作
逐步实现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整合统计资源,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2008年10月30日,市政府出台《三亚市部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共分七章三十二条,主要就部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部门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信息化、监督和检查等方面进行具体规范。办法自2008年11月5日起施行。
三、执法检查
三亚市统计局每年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统计法制宣传。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海南省统计管理规定》,对三亚市统计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执法检查。
1995—2003年,均有例行检查,但没有处罚案件。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期间,主要对在各区、镇经济普查办普查登记中不配合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催报和检查。这次检查共对126个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发出《三亚市统计局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其中在三亚晨报上集中催报的单位有71个。为达到以执法检查,促进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市统计局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主要条款,特别是处罚条款,编印成宣传单,发给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对催报后仍未上报的三亚新世纪家电城,处罚2000元并给予警告。2007年7月,省、市联合检查组对三亚大东海区域某水产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2006年工业总产值是9663万元,实报7151万元,瞒报2512万元;2007年上半年销售产值是6081万元,实报2320万元,瞒报3761万元;2007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同年价)是5873万元,实报5285万元,瞒报588万元。经立案调查取证,决定给予该单位警告,并罚款2000元。该卷宗作为全省案卷评查培训会上的范例,并代表全省参加国家的案卷评比。2009年,查处一家拒报统计资料的房地产企业。2010年,在三亚市范围内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市统计局联合市监察局、市司法局和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采取听、查、看的方法,对各镇(区)、国有农场、相关部门、企业等40多家单位进行检查。此次检查发现,主要存在任用无证人员上岗、迟报统计资料、未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报表填报数据不完整、用铅笔填报年报表等问题。为了维护统计法的权威,市统计局向2个单位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3个单位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