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81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
分类号:
F272.2
页数:
2
页码:
653-6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1991年至2010年计划体制改革的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计划
体制改革
内容
1990年初,三亚市委、市政府把计划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全社会经济活动预测、规划、指导和调控上,保持经济总量和平衡以及主要比例关系和结构的协调。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重要产品,一般实行指令性计划,计划一旦下达,生产企业必须完成。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三亚市按照全国计划体制改革总体部署,进一步缩小指令性计划,减少计划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不断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生产领域,农产品生产全面放开,农产品收购和调拨指令性计划以及工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全部取消。物质流通方面,由计划部门负责平衡的统配物资从1991年的20种减少至1994年的钢材、化肥、石油3种,直到1997年完全取消统配物资。投资方面,逐步扩大市场主体的投资决策权,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国有投资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建设。外贸方面,从1994年开始,完全取消指令性计划,扩大企业外贸自主权。
1994年起,计划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经济政策、经济杠杆和经济法规,计划职能进一步转变。从偏重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到用主要精力研究提出发展战略和重大经济决策;从偏重于运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转到主要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和经济法规进行间接管理;从偏重于实物和指标计划管理转到注重价值管理和政策性预测性计划管理。
1995年后,三亚市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计划方针政策,进一步更新计划内容和方法。结合制定三亚市“九五”(1996—2000年)计划和“十五”(2001—2005年)计划,改进中长期计划内容和制定方法,扩大计划制定的社会参与度,体现中长期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在五年计划发展思路指导制度下,进一步改进了年度计划的内容和制定方法。
1999年后,年度计划指标不再分解到部门、乡镇和企业,实施的重点放在对经济运行的跟踪、监测、预测、预警上,放在研究分析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上,以发挥年度计划的指导作用。基本取消社会事业方面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派遣计划,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同时,在户籍管理制度方面,取消农转非计划。
2001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强。计划管理方式转向预测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管理方式,对应由市场调节和企业决策的事项,完全交给市场和企业。2002年,三亚市计划部门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9项减少到12项)。
2004年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计划管理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计划部门“参谋、协调、监管、服务”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至2010年,三亚市这一改革尚在深化进行中。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