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7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经济结构
分类号: F019.8
页数: 3
页码: 452-4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商贸经济结构的情况。其中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等。
关键词: 三亚市 商贸 经济结构

内容

一、产业结构
  三亚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主导地位增强。“八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在稳定发展农业、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培植新兴产业。至1995年,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7.0∶32.9∶40.1,与1990年相比,其增加值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4%,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8.5个百分点、15.9个百分点。“九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稳定发展第一产业,调整、改造第二产业,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至2000年,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3.1%、20.3%、46.6%,与1995年相比,其增加值第一产业比重下降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6.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确立发展“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战略,即全面提升旅游业,巩固提高热带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新型工业,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创造条件发展文体健康产业。至2005年,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5.9%、22.8%、51.3%,与2000年相比,其增加值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三亚市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符合三亚实际和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三亚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4∶21.3∶65.3。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1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1995—2010年,三亚市呈现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产业机构变化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快速转移。2010年,三亚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39.3%,较1990年下降1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4.6%,上升2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三亚市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乡村就业人员占三亚市就业总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31.8%上升至2010年的47.9%。私营、城镇个体、农村集体以及农村个体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从1991年的61.2%提高至2010年的77%。
  二、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基本实现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1992年,国有工业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5%,集体工业占9.1%。2010年,国有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8.9%,三亚市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4969户,私营企业11350家,分别比1990年的6314户和140家分别增长2.95倍和80.1倍,年均增长5.6%和24.5%,规模以上非公有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占比重为95.0%。
  三、投资结构
  “八五”时期三亚市投资经历了平稳增长—投资高峰—平缓下降过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5.56亿元,比“七五”期间增加49.51亿元。1991年,三亚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7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2.78亿元,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1330万元,城乡私人投资2597万元。1993年,三亚市多方筹集资金,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继续加强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2.04亿元。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3亿元,完成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有大东海路、南边海西段、滨海路、三亚大桥、金鸡岭桥等。1994年,由于凤凰国际机场、东线高速公路三亚段、南山港等一批大的重点工程项目的上马,使得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扩张,三亚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91亿元,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3.5亿元,完成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有月川路、新风路、二环路、亚龙湾大道、金鸡岭路、南山寺路、月川桥、临春桥等。完成的产业项目有年产8万平方米凝胶镀膜玻璃生产线、椰纤维材料项目、金杯客车项目等。1995年,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紧缩投资规模的形势下,三亚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1995年,三亚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1亿元,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76亿元,完成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有亚龙湾中心广场、三亚国际高尔夫球场、南都国际大酒店、中亚大酒店、明珠海景大酒店、南中国休闲会馆、珠江花园酒店、台亚航空广场等一批高档酒店;完成的产业项目有投资6.4亿元建成的崖13-1天然气田海南基地、15万吨水泥生产线等项目。
  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缩小,但投资结构有所改善,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效益相对好的项目倾斜,对农业的投资相对提高,房地产投资继续降温,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1亿元,三亚市完成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有西河西路延长段、月川西路、东河西路、大东海雨水排海管道等。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总量增加,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2亿元,完成的重点旅游项目有亚龙湾蝴蝶谷、贝壳馆、仙人掌大酒店、金海大酒店、天涯海角黎族风情村、大东海潜艇观光等一批高档酒店和旅游项目。完成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有旧日机场路改造工程、市内公交车候车亭、路灯工程425医院路段、三亚湾工程425医院路段、西河西路团结路正南路段、水南路改造工程、西线高速公路三亚段等。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缩小,投资总量下降,但结构明显得到改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8亿元,完成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有正南路、三亚湾扩建工程、市委至田独路面改造、二环路至田独出口路、跃进路西段修建工程、建港路修建工程、渔港路修建工程、解放路人行道改造工程等。1999年,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5亿元,完成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有投资5120万元的市排污管网工程、投资794万元的红沙污水处理厂工程、外贸路改造工程、商品街8条巷道路等;完成的产业项目有海富弹性椰纤维厂项目、三亚“菜篮子”工程等。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1亿元。
  “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8.9亿元。2001年,三亚市完成16.37亿元,基础设施项目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大东海广场二期工程、凤凰机场出口路至三亚湾路扩建工程等。2002年,三亚市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推动了基本建设项目“半拉子”工程的复建,同时,加大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以房地产投资为主导,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2亿元。完成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有三亚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等;完成的产业项目有白排国际客运港、民用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等项目。2003年,三亚市出台《三亚市政府投资项目暂行管理规定》《三亚市一会五库管理规定》《三亚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三亚市政府投资项目设计变更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同年,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城市改造和房地产投资的带动下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8亿元。完成的重大项目有市“两河三岸四桥八路”改造工程、三亚美丽之冠会展中心工程等。2004年,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下,呈现了强势增长的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7亿元。2005年,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大隆水库、南山海上观音、三亚学院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的拉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势增长的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95亿元。
  “十一五”时期是三亚市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投资总量先后突破100亿、200亿,站在300亿元的台阶上。2006年,三亚市有9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65亿元。完成的重点项目与基础设施项目有天涯海角至南山道路改造、爱心大世界等,完成的产业项目有东吉水产品加工厂、海润珍珠科技园等。2007年,受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三亚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71亿元,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51.37亿元,占三亚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一半。2008年,三亚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21亿元;完成的重点项目有三亚悦榕庄、金茂(三亚)思丽卡尔顿酒店、国光滨海花园等;完成的基础设施项目有凤凰机场出口路及过境路一期工程等。2009年,三亚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39亿元。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向重点领域和社会民生领域倾斜,三亚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24亿元。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