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林场·森林公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706
颗粒名称: 第九节 林场·森林公园
分类号: S757.4+2;TU986.5+2
页数: 4
页码: 417-4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林场森林公园的情况。其中包括三亚林场、抱龙林场、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等。
关键词: 三亚市 林场 森林公园

内容

一、三亚林场
  海南省三亚林场位于三亚市城东区东北的海棠湾镇内,距三亚市城区28千米,下设林旺、榆林、南山、琼南岭4个工区。全场公益林面积为671.4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1.01%;海防林面积201.5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5.31%;商品林面积644.8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8.99%。全场总蓄积为22636.52立方米。三亚林场所属林地,全部为国有林地。全场森林覆盖率为90.61%,林木绿化率为90.61%。土地总面积1329.16公顷,其中林地1316.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03%;非林地面积12.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97%。1991年,全场共有干部职工87人。2010年,全场共有干部职工112人。累计共修建16个永久性森林防火碑,埋设公益林界碑4个,界桩15个。林场设南山工区护林防火队,有1辆护林防火巡逻车,6辆护林防火摩托车,4台风力灭火机和6瓶干粉灭火器。每年在林区张贴宣传单300多份。
  (一)造林
  1991—1993年,三亚市造林784.67公顷,其中1991年种植桉树204.67公顷,1992年种植加勒比松446.67公顷,1993年种椰子133.33公顷。1994—1998年,种植木麻黄114.73公顷。1999—2000年,种高效椰子133.33公顷。2001—2002年,海防林套种椰子树104公顷。2003年,三亚市坚持退耕还林,种椰子、木麻黄、杧果24.67公顷。2005—2008年,造林、补植木麻黄共154.66公顷,其中2007年补植面积最大,达43.33公顷,此后至2010年无造林。
  (二)育苗
  1991年,育苗50万株,树种为桉树。1992—1997年,育苗18万株,树种为加勒比松。1998—2003年,育苗10万株,树种为椰子苗。2004—2007年,共育苗115.1万株,树种均为木麻黄苗,其中2004年50万株,为最多的年份,2005年17.1万株,为最少的年份。2008—2009年,育苗80万株,其中木麻黄苗70万株,马古相思苗10万株。2010年无育苗情况。
  二、抱龙林场
  海南省抱龙林场地处三亚市北部,距三亚市市区40千米。北与毛庆岭和乐东黎族自治县的马咀岭卡法林场交界;南至宁远河林鼻岭、猪岭和高峰区的台楼管区,与国营(有)南岛农场、立才农场相连;东至南介岭、尖岭,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毛感镇、新政镇、千龙林场接壤;西至抱文岭、任政岭、保卡岭,与乐东黎族自治县境的国营保显、保国农场毗邻。场部位于凤凰镇高峰。辖有抱文、白石岭、新岛、高峰、尖岭、接爹、三角枫、南改等8个管护区。1991年,全场共有干部职工106人。
  抱龙林场林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是三亚市现保存最大的一块天然热带雨林,有热带珍贵树种十多种,如子京、母生、柚木、酸荔枝、坡垒、青梅、花梨、沉香等。此外,还有著名南药如益智、砂仁等。林区内有各类野生动物500多种,如蟒蛇、圆鼻巨蜥、猕猴、黑熊、云豹、果子狸、穿山甲、眼镜蛇等。蝴蝶种类多达55种。林区有三亚市最大的河流——宁远河,有大小河流6条,终年水流不断,是三亚市主要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源头。
  1993年前,抱龙林场主要从事天然林木采伐,销售木材为主要经济收入。由于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未经营其他项目,经济相对落后。1994年省政府下达禁止采伐天然林后,全面实行封山护林和封山育林。
  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林场工作以护林为主,禁止砍伐天然林。2000年正式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场以保护天然林、护林防火、人工造林为主要工作,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
  2010年,抱龙林场共有正式职工56人,临时职工30人。林场承担3.12万公顷森林管护重任,其中重点管护区面积为1.86万公顷,共管区面积为1.26万公顷。完成全场界桩、界碑工作。完成林区人工造林2666.67公顷,天然林抚育666.67公顷。建成标准护林站5个。
  三、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
  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位于三亚市东南部亚龙湾北部东西两侧山区,距市区25千米。把公园分为东园和西园,总面积1506公顷,其中东园面积758.67公顷,西园面积747.33公顷。
  公园山脉分东西2支,大小山峰10多座,绵亘亚龙湾东北和西南,地势上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公园东区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西区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区最高峰为红霞岭,海拔309米,地形呈丘陵状。西区最高峰为六道岭,海拔420.9米,地形呈长条形脊背状。公园内沿山体形成较大的4条溪流,即大龙溪、小龙溪、飞龙溪和双龙溪。公园所属自然区系,范围属于亚龙湾风景林带,主要树种有厚皮树、高山榕等。植物呈现多层交汇,南北兼容的特性,属于华南植物区系。森林植被类型为热带常绿性雨林和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以天然次生林为主,伴有少数人工林。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达85.8%。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33科553属1500多种。森林结构层次复杂,主要由龙脑香科、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蝶形花科、梧桐科、无患子科、番荔枝科、棕榈科、桑科等热带树种组成。公园内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孕育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有哺乳类30多种,两栖爬行类60种,鸟类100多种,其中有蟒蛇、海南图、野猪、小灵猫、猕猴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公园沟谷中分布着20多种色彩缤纷的蝴蝶,如金班丽凤蝶、紫光环蝶、粉蝶等。遵循“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优在服务”的建园理念,加上合理的科学规划和创新,公园内建设大量具有特色行程模式的旅游设施。至2010年,已建成规划旅游设施有鸟巢度假村、过江龙索桥、烟波亭、集结地、兰花谷、中餐厅、西餐厅、泰餐厅、山顶天池、山顶公园、天街、沧海楼、龙雕广场、热带雨林展览馆等。
  1999年,海南省提出建设生态省,并由省人大二届二次会议通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2002年,三亚市林业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优化生态环境,努力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精神,与三亚市飞帆实业有限公司确定在亚龙湾龙塘岭、六道岭合作建设森林公园。拟把区域内的灌木林、落叶次生林改造为风景林、观赏林等,使其成为集生态、科研、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园区和集森林保护与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森林旅游项目;同年,三亚市林业局成立三亚亚龙湾森林公园筹建领导小组。2003年,三亚市林业局与三亚市飞帆实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三亚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保护建设经营合作合同书》。7月,建立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10月21日,三亚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同意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批复》。2008年10月11日,三亚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发出《关于对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问题审议决定的通知》。2009年6月5日,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出《关于推荐亚龙湾热带旅游区为我省重点旅游项目的批复》,同年10月,亚龙湾云天热带森林公园建成。2010年4月30日,设立三亚市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管理处。同年,冯小刚执导的《非诚勿扰II》在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中拍摄,带动公园旅游人数飞跃上升,至同年12月底,游客达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200万元。
  四、甘什岭自然保护区
  海南甘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亚市东北部,是以海南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无翼坡垒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18°21′18.98〞~18º26′59.37〞,东经109º34′43.34〞~109º42′37.03〞。东以海棠湾镇万树山为界,南接林旺北山岭北坡,西至海榆中线国道,北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界毗邻,总面积为1715.46公顷。
  甘什岭保护区地貌属低山丘陵地,为五指山脉南麓的延伸部分。海拔为50~371.3米,自南向北依次升高,由大小10多座丘峰形成一开口向南的弯弓型地貌,累计有大小山头123座,峰峦起伏,山清水秀,四季常青。登高眺望,东可见10千米外的南海疆,西南依稀可遥望三亚市区。区内有3条小溪流分别流入东北面的沙牛坡水库、东面的仲田水库和西南面保护区内的三浓水库,3个水库均为三亚农业重要灌溉水源。
  甘什岭植物区系属热带雨林区系,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根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共统计维管植物181科744属1435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177科718属1334种(包括变种)(哈钦松系统),包括蕨类植物30科64属96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144科650属1233种。在植物区系组成上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并且拥有代表东南亚热带雨林特征的龙脑香科、棕榈科、兰科、天南星科、芭蕉科、茜草科、大戟科、无患子科、橄榄科等雨林区系成分,带有典型热带雨林区系性质,是海南热带植物区系的重要代表之一。此外,区内除海南岛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无翼坡垒外,还有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其中,野生珍稀濒危植物107种,属于49科93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6种,CITES公约收录植物36种,海南特有植物22种。
  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成就了良好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根据调查统计,甘什岭保护区记录的陆栖脊椎动物有22目56科154种,其中两栖纲1目4科14种,爬行纲2目11科26种,鸟纲13目30科96种,哺乳纲6目11科18种。拥有圆鼻巨蜥、蟒蛇、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海南坡鹿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虎纹蛙、(黑)鸢、褐耳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凤头鹰、雀鹰、蛇雕、游隼、原鸡、厚嘴绿鸠、褐翅鸦鹃、小鸦鹃、猕猴、巨松鼠、海南水鹿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海南省级保护动物35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上的物种有29种,CITES公约附录收录21种。
  1991年1月,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为事业单位。1996年5月,三亚市四套班子领导考察甘什岭,中共三亚市委办公室印发《建立甘什岭森林公园策划工作座谈会议纪要》,要求推动甘什岭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同年9月,三亚市公安局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派出所成立。同时,海南省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也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挂牌成立。1997年1月,海南省林业局批准《关于同意成立三亚市甘什岭森林公园的批复》。同年5月,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坡鹿落户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成为海南省第四个海南坡鹿迁地保护驯养繁殖基地。
  2001年7月,在海南省特大野生动物走私案中,所没收的野生动物,放养于甘什岭保护区海南省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2005年1月,海南省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被确认为重点公益林,实行重点公益林管护。2007年6月,海南甘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省林业局批复。8月,三亚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文尖岭和芭蕉岭公益林交由甘什岭保护区共管并纳入甘什岭森林公园规划。9月,省林业局批复三亚甘什岭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8年9月,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启动保护区及其周边科学考察活动,并开启数字化保护区建设工作。
  2010年8月,为摸底保护区资源状况,保护区管理站积极组织专家开展保护区及周边范围50米×50米样方共31个的调查工作,计划于2011年底完成《海南甘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和《海南省甘什岭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