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镇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63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镇村建设
分类号: F291
页数: 5
页码: 245-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城镇建设镇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海棠湾开发建设等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镇村建设 城镇建设

内容

第一节 文明生态村创建
  2002年,三亚市开始建设文明生态村,对农村的环境脏乱、封建迷信、聚众赌博、乱建乱葬、抢生超生等突出问题,引导群众更新观念、勤劳致富,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市委、市政府结合三亚的实际,制定《三亚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八年工作规划》,确定自2002年开始到2009年,每年创建40个文明生态村,计划用8年时间,把三亚市62%以上的自然村(市内自然村539个)建成文明生态村。
  2004年,加大文明生态村建设力度。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区别标准、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采取两种模式抓创建,一是以市直机关为主,中央、省驻三亚单位(驻市军警)和区镇联手创建文明生态村11个;二是由市直机关直接挂钩创建文明生态村29个。第一种模式创建标准为省级,第二种模式的创建标准为市级。同年,三亚市投入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1427.9万元,建成文化室27间、球场31个、宣传栏40个,平整村道27975米,硬化村道10847米,绿化24399平方米。联手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25个,挂钩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8个,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工作者55人。2005年,三亚市共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民房改造80户,建成沼气池464个、文化室31间、篮排球场27个、硬化村道6847米,绿化面积14399平方米,建成文明生态村27个。共有13个单位分获“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旅游景区”“省级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文明生态示范村”称号。
  2006年,三亚市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803万元,其中政府投入资金5706万元,责任单位自筹资金750万元,帮扶单位投入资金1263万元,各区、镇扶持资金1084万元,建成文明生态村33个,其中连片建设3个片区;建设主村道31.61千米、环村道38.94千米;建成沼气池1600户;文化室和篮排球场也配套建成,10多个村7000多人用上自来水。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投入发展生产资金达2686万元,以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为切入点,采取“农户+科技”“政府+种植大户”“政府+企业+农户”等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养猪村、养孔雀村、养鸭村、槟榔村、兰花村等特色村,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文明生态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300元,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
  2008年,三亚创建文明生态村68个,重点打造十大乡村特色旅游片区。即凤凰镇槟榔AAAAA级热带黎家风情乡村旅游景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示范基地、天涯镇文门农家乐片区、育才镇马亮青法民俗文化和乡村探险游片区、凤凰镇新联水蛟小鱼温泉旅游片区、天涯镇过岭华丽乡村风光旅游片区、育才镇龙密休闲游片区、田独镇落笔洞遗址文化旅游片区、田独镇榆红都市农业游片区和崖城镇梅东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片区。2009年,三亚市安排资金近3亿元建设文明生态村,其中扶持新农村道路建设资金2.3095亿元,发展生产资金800万元,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100万元,巩固提高资金1860万元。共创建成168个文明生态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修建道路418千米,文化室90间,篮球场130个,休闲广场137个,配套文化设施55套,修建多功能服务中心12个,涉及50个村委会,共15668户80228人。2010年,三亚市建设文明生态村572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建文明生态村129个,己建成和在建文明生态村占三亚市村民小组总数890个的78.8%。三亚市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社会治安稳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三亚市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平台,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和资源,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多方保障,4月27日,三亚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在凤凰镇鹅仔槟榔村正式启动。
  2006年,共完成33个新农村规划,为新农村示范点修建36条主村道和33条环村道,33个示范点安全用水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总额9410.98万元,其中,建房投资2172.39万元,修路投资2108.59万元。完成建房996间,修路46301米,建设文化室29间,球场29个。同年,海棠湾镇在市驻点单位以及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先后投入330多万元,建设村主道以及环村道路硬板化建设、文体配套设施建设等。年内把江林、龙楼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点打造成为三亚市的亮点和特色。
  2007年,三亚市全年用于“三农”方面的财政性投入达2.8亿元,安排5340万元用于55个文明生态村建设,投入5000万元发展设施农业,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8项89千米,完成43条新农村干道共54千米,“一池三改”完成3600户,建设36宗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民房800多户。编制槟榔河沿岸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开通了新农村公交线路。
  2009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三亚市2009年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通知,充分发挥金融业对三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和服务作用,推进三亚市金融系统支持“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同年,天涯镇完成新增中央及地方配套投资计划新农村道路建设,修建74条总长91.095千米的农村公路。田独镇新农村建设道路全面铺盖,共涉及15个村(居)委会,86个村民小组,投资4734万元新增建设混凝土路面66条79.072千米,配合市交通局完成48千米畅通工程,基本达到村组通硬板化公路。凤凰镇共完成新农村道路改建106.3千米,其中中央投资项目97.145千米,镇改造项目9.25千米。全年共创建3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建设文化室19间,多功能行政服务中心1幢,篮(排)球场25个,休闲广场31个,宣传栏20个,入户道6300米,修建排水沟3500米,民房改造12户,厨房改造21间。扶持农户发展经济,安排生产发展资金120万元,扶持农民青瓜嫁接苗近300万株。
  2010年,三亚市政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三亚槟榔河乡村文化旅游区作为三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同年,崖城镇累计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4200多万元,完成23个村50个创建点的村道建设,总里程69.7千米;新建村文化室10间、多功能服务中心6栋、篮(排)球场14个、休闲广场30个。投入75万元完成“一池三改”沼气池230个。田独镇继续申报新农村道路10.45千米。在摸清全镇城边村现状及充分的招商引资洽谈情况下,引入5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镇南丁村委会封塘村,田独村委会一、二村小组,上抱坡村,干沟村委会高园村小组,中廖村委会上、下牛两村小组的城边村改造建设,同时盈湾公司投资500亿在吉阳镇打造风情小镇的征地工作已开展,企业参与农村改造建设成为吉阳镇建设新农村的又一亮点。
  第三节 海棠湾开发建设
  2004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开始启动海棠湾规划。规划总用地面积98.78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1.6平方千米,规划居住人口为25万人。2006年,经海南省委、省政府审批通过,按照总体规划,将海棠湾建设成为国家海岸新城和国际性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区。
  2007年,海棠湾被定位为国家海岸,以建设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承载着国家高端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形象。同年5月,海棠湾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完成了海棠湾开发一期、二期及东环铁路867万多平方米和文尖、沙姜园公墓安置区等项目用地征地任务。2008年2月,发放补偿款近3亿元,与400多户农民签订征地拆迁安置协议书,完成一期开发用地上2300多座坟墓的搬迁工作。年内已有开维集团、红树林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海棠湾。2008年,海棠湾完成投资10.2亿元,三纵九横的路网结构已初具雏形,林旺安置区一期、二期工程和沙姜园公墓安置区一期、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2009年,进入海棠湾的酒店项目计划总投资15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计划的26.57%。已有16家超五星级酒店陆续进场、开工建设,分别是海棠之星酒店、朗豪大酒店、红树林费尔蒙酒店、索菲特大酒店、康莱德酒店、希尔顿逸林酒店、高胜酒店、威斯汀酒店、喜来登度假酒店、豪华精选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丽酒店、蜈支洲岛珊瑚酒店、皇冠假日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凯莱酒店(海棠湾9号)。其中,凯宾斯基度假酒店完成投资4.4亿元,占总投资的49.15%;逸林希尔顿、康莱德酒店完成投资5.7亿元,占总投资的39.22%;万丽酒店完成投资2.8亿元,占总投资的41.4%;蜈支洲岛珊瑚酒店完成投资0.77亿元,占总投资的13.1%;喜来登度假酒店完成投资3亿元,占总投资的20.6%。年内,海棠湾镇已批准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共计37个,完成投资23.96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完成投资9.79亿元,征地拆迁补偿费14.17亿元。海棠湾高速公路出口路AC段、D路、E路市政道路已建成通车;林旺安置区一期工程已建成910套安置房、340套出租房及68套临时过渡房,林旺安置区三期已建120套临时过渡房;文尖、沙姜园、龙楼岭公墓建成投入使用;10条市政道路、1个枢纽互通立交、1个片区路网工程、1条施工便道、1个东部供水厂、2个污水处理厂、1条水系、7个临时安置区和林旺、龙海2个特色风情小镇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中。
  2010年,发放征地补偿款28.26亿元,完成征地面积634.33公顷。海棠湾G路、6号路和海棠湾广场提前建成投入使用。海棠湾C10片区及四横路网、海棠湾环湖路东段、海棠大道二标段、海棠湾6号路南侧绿地及海防林改造、海棠湾南区水系、海棠湾4号污水排污泵站项目正加紧推进中。海棠湾3~5号路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海棠湾东部供水厂、海棠湾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线项目已具备营运条件,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配套项目也陆续先后投入使用,海棠湾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呈现雏形。同年12月28日,海棠湾康莱德、希尔顿逸林2家超五星级酒店已率先开业,实现海棠湾滨海地带高星级酒店建设营业零的突破。其他滨海带14家已动工的超五星级酒店正在加快建设步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疗养区、医疗区、服务保障区主体结构工程已全部封顶,医疗区、服务保障区正在加快内外装修。奥林匹克湾已奠基,梦幻娱乐不夜城、海南国际免税城、惠普云计算动漫产业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海棠湾,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中。
  第四节 特色乡镇建设
  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崖城镇
  崖城是古崖州所在地,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有多位朝廷名相名臣谪居此地,传播中原文化,留下多处遗存。崖城古迹甚多,共有65处。
  1994年,南山文化旅游区开工建设,1996年投入使用,2007年8月荣获国家AAAAA级景区称号。1997年,大小洞天旅游区重新开工建设,同年投入使用,2007年8月荣获国家AAAAA级景区称号。1999年,华能集团南山火电厂开工建设,2000年投入使用并入海南电网。2006年,南山货运港开工建设。2007年,南山货运港码头的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三亚创意新城工业园区开始前期的征地工作。2009年,崖城镇大隆水库西干渠、
  西部供水工程、过境公路及旧日桥连接路、崖城火车站货运中转站、南山智天慧海项目征地工作稳步推进,并全力配合创意新城征地工作。2010年,总投资10.6亿元的崖州中心渔港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等前期工作,征地准备工作已全面就绪。
  2007年5月31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崖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荣誉称号。2009年,国家、市、镇总投资约1.3亿元进行古城保护和修复,主要项目有崖城至保港骑楼街道路改造(一期)、古城文化街区道路改造、保平文化名村改造(道路)、古城南门前广场(一期)、万代桥修复工程、东关民国骑楼街区修缮(一期)工程、崖州古城墙修复(一期)工程和盛德堂修缮工程等8个项目。此外,做好保平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对崖城、城东、水南、城西、拱北、保平、保港7个片区500多处历史建筑进行调查登记,建立起历史文化名镇动态监管信息系统。2010年,各项改造项目在建设中。
  二、兰花基地——吉阳(田独)镇
  田独镇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发展热带花卉特别是兰花的理想之地。2003年,田独镇一些村民利用自家庭院的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兰花。由于村民掌握的种植水平有限,寻找市场能力不足,农户面对市场缺乏应变能力,之后,兰花种植趋于沉寂。2006年,政府引导调整结构,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兰花产业化经营。2007年,全镇有3000多人从事兰花种植业,种植品种主要有大花蕙兰、千代兰、蝴蝶兰、卡特兰、文心兰、石斛兰等,种植面积43.87公顷,其中已经落户田独的5个兰花种植企业(1家韩资企业)种植面积34公顷,约510万株,年产值达9000多万元;干沟和龙坡2个兰花专业合作社共建立了4.53公顷兰花种植基地,种植数量为68万株;田独村、新红、大茅等村集体和榆红、田独、中廖、大茅和龙坡等村村民种植了5.33公顷、80多万株的兰花;大茅和龙坡村扶持设施农业资金125万元,农户自种3.33公顷的兰花,田独镇兰花种植专业户种植兰花植株的数量从23万株增加到600多万株,产值为1亿多元。田独镇已成为海南南部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2010年,花卉种植面积约86.67公顷,以兰花和玫瑰花种植为主。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有13.33公顷。投资1.3亿元,面积达183.67公顷的玫瑰花基地种植有约40公顷的玫瑰花。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