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60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
分类号: DF438
页数: 6
页码: 193-1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城镇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市政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城乡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内容

一、城市总体规划
  1988年开始修编《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年底完成,1990年3月15日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1990年初,由于三亚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对三亚市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992年,三亚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第二次《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简称“规划”)修编工作,1994年完成。由于受当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影响,规划没有正式经过批准。
  1994年,三亚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着手修编。1998年建设部对规划提出的城市规模进行核定,1999年9月经三亚市人民政府和海南省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分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近期为10年(1995—2005年),远期为5年(2006—2010年),远景即2010年以后,规划明确三亚市的城市性质是重点发展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规划首次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主城区3个层次。辖区范围为南部沿海的1155平方千米(不包括梅山地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三亚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9.6平方千米。滨海地区范围:东起藤桥,西至梅山沿海各滨海乡镇行政辖区,面积1250平方千米,包括城市建设及重要基础设施用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及近海水域。主城区范围:西起海坡,北接高速公路规划线,东至田独和榆林湾,面积172.76平方千米。根据规划,预测近期20万人(常住和暂住人口),远期30万人。主城区远期25万人,远景控制在5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50~60平方千米,人均用地规划指标为140~160平方米,其中主城区人均170.85平方米。城市的发展以三亚主城区为中心,东起藤桥、林旺,西到崖城,共包括6个相对独立的组团构成的带状多点式布局结构形式。
  1999年后,三亚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4年,三亚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从观光为主向度假为主转型,旅游对城市发展的空间规模和设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开发海棠湾的战略决策。海棠湾等旅游发展备用地的提前启用成为本次总体规划调整的主要原因。2005年8月,三亚市政府向海南省政府提交《关于对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重大调整问题的请示》,经省政府同意后,三亚市政府委托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进行重大调整。2006年,总体规划重大调整纲要形成,7月26日经三亚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原则通过;12月22日,海南省建设厅与三亚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重大调整(1995—2006)》方案专家评审会,获得专家评审通过。2007年4月,三亚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5月2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重大调整(1995—2006)》。此次规划的期限为1995—2010年。将城市发展定性为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城市布局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主城区三个区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面积为1919.6平方千米。滨海地区范围:东起藤桥,西至梅山沿海各滨海乡镇行政辖区,面积为1250平方千米,包括城市建设及重要基础设施用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及近海水域。主城区范围:西起海坡,北接高速公路规划线,东至田独和榆林湾,面积为188.03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2.41平方千米。根据规划,预测2005年主城区人口25万人,2010年主城区居住人口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05年规划近期城市建设用地25.7平方千米,人均102.7平方米。2005年末,城市建设用地实际为23.95平方千米,人均104.13平方米。三亚市市域城镇总体布局采用“一城六镇”(三亚主城区,海棠湾镇、田独镇、凤凰镇、天涯镇、育才镇、崖城镇)的城镇体系结构。以主城区为核心,交通干线为依托,引导和培育沿海带状城镇群的发展,形成“组团规划、片区发展”的空间格局。增强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和服务功能,加强中心城区与镇区的沟通协作,强化地域分工,更好地发挥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远期根据未来主城区的发展情况,可将凤凰、田独两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并入三亚市区,形成“一城、两区、四镇”(三亚主城区,河西区、河东区,海棠湾镇、天涯镇、育才镇、崖城镇)的城镇结构体系。
  2008年3月,三亚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了启动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报告。5月,省政府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先进行前期研究和论证,并提出专题研究报告。2009年2月,海南省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就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报告进行审查。3月,海南省委、省政府批准重新编制《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亚市政府、三亚市规划局经过2年时间的共同努力,完成《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编制工作。此次总体规划以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加编制规划的人数和规划的规模是三亚市历年来最多和最大的一次。规划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2008—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城市发展性质确定为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预测:期末2020年三亚市中心城区人口约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为西进、北拓。滨海一线以沿三亚湾向西发展为主,滨海二线以向北拓展为主。重点发展城市活力中心和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片区。榆林湾、吉阳等地区建设用地集约有序地向外适当拓展。城市建设用地约74.7平方千米。规划在规划区内明确规定建设许可分区,包括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其中禁建区面积1434.2平方千米,限建区面积约200.8平方千米,适建区面积约284.7平方千米。规划对居住用地做了安排。规划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河西片区北部、河东片区、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片区、海坡片区滨海二线地带、吉阳组团等区域。该规划首次提出以推动旅游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一城三湾、三脊五镇”格局。“一城三湾”,即中心城区(包括凤凰镇区、吉阳镇区),大三亚湾、海棠湾、崖州湾;“三个一线”,即天涯镇经育才镇(立才农场)至乐东一线,凤凰镇经高峰(南岛农场)至保亭、五指山一线,吉阳镇沿海榆中线至保亭一线,崖城镇、天涯镇、育才镇、高峰乡、海棠湾镇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规划对亚龙湾景区、天涯海角景区、大小洞天景区、鹿回头、落笔洞、崖州古城、椰子洲等三亚主要风景名胜区景点提出协调要求,对市区各片区提出规划定位要求,对城市交通也提出发展骨架。
  二、市政规划
  (一)三亚市中心城区与滨海地区停车专项规划(2010—2020)2010年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和三亚市规划局编制完成。规划范围分为滨海地区、中心城区、河西片区三个层面。
  滨海地区层面:统筹规划。总面积1250平方千米。计划开展停车发展策略,停车需求分析,设施布局原则要求,管控和引导策略等规划统筹工作,以对下一步的制定停车政策,开展下位规划提出指导和要求为目标。
  中心城区层面:详细设计。总面积188平方千米。包括崖城、天涯、吉阳、海棠湾等镇区及下属的南山、红塘湾、天涯海角、蓝田等风景旅游区。计划开展停车发展策略、设施布局、配套政策、管理措施等一系列规划设计工作,最终以设施落地为目标。
  河西片区层面:近期改善。总面积4.15平方千米。包括金鸡岭路以南,三亚河以西的三亚市区,以及凤凰岛。计划针对现状停车矛盾突出的若干典型片区做出具体可行的停车改善措施。
  三亚市停车体系布局规划:中心城区配建停车泊位总量10.5万个,中心城区社会公共停车场泊位1.66万个。停车场规模以100个泊位为宜。路侧停车:中心城区社会公共停车场泊位停车供给共0.64万个。
  (二)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2010年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和三亚市规划局编制完成。
  规划遵循设施为重、规划先行原则,按照先主后次、先易后难的实施策略,重点解决城市交通的关键通道和瓶颈节点、主要拥堵路段、涉及景观形象的重要道路,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建设(干路、支路、节点)、交通配套设施改造、公共交通、对外交通设施、市域路网改造五个中类共42项。
  规划建议开展的规划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线网布局及实施规划、滨海旅游公交专线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机场发展战略规划、凤凰机场枢纽地区整体交通规划设计、邮轮母港发展规划、亚龙湾片区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海棠湾片区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规划活力中心片区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中心城区停车实施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及旅游区重点片区交通详细规划等。
  交通配套设施项目有公交港湾站、停车设施、道路监控设施、交通暨旅游标识标牌等。
  公共交通项目有旅游公交专线、现代有轨电车、对外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等。此外还有机场、汽车站、铁路、港口等。
  市域公路网建设项目有高速公路、国道、省县乡道等。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三美湾规划
  三美湾地处三亚西部的南山与红塘湾之间,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小海湾,紧依佛教圣地南山。
  为加强和规范规划建设管理,有效控制度假区内用地的建设与开发,把三美湾建设成为高端主题度假区域,制定三美湾发展规划。规划区范围为:场地位于南山旅游度假区东侧,北临海榆西线,南至海岸线,总占地面积1.84平方千米。场地由南部四个连接一体的小海湾和北面宽阔的腹地组成,南面是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有约640米长的沙滩带、2100米长的礁石带。北部沙滩洁白宽阔与周边山体形成一个整体。场地南面地形呈环抱状,加上山体蜿蜒曲折的变化给海岸线带来层次多样的变化,比较容易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点。场地北面腹地平坦宽阔,南北之间连绵的山脉把南北两个区域自然的分割开来,形成两片相对独立的区域。规划总用地为183.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57.63公顷,人口规模4000人(为游人和服务人员)。总建筑面积约20.57万平方米。
  (二)落笔洞片区规划
  落笔洞地处三亚市区东北14千米的荔枝沟良坑坡。落笔洞遗址是海南岛已知的一万多年前人类活动遗址,也是中国已发现的陆地最南端的一处史前文化洞穴遗存,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开发落笔洞文化与旅游资源,特制定《三亚落笔洞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将落笔洞片区规划用地范围确定位于三亚市荔枝沟东北方向,距三亚市区6千米,距三亚机场12千米。规划中的环岛高速公路东线与西线的连接线从落笔洞区域南侧东西方向通过。规划用地总面积约898.96公顷(含落笔洞遗址保护区用地50公顷),南北长约4650米,东西宽约2750米。
  规划区内已形成初步路网结构,道路可分为主干道、县级道路和山间小路和支路等四个等级。县道从落笔洞片区域中部由西至东穿过,向西经由落笔村、荔枝沟镇与国道相接,向东经红花村、罗蓬镇与海榆东线相接,是对外交通的主干道。
  (三)红沙棕榈滩规划
  红沙棕榈滩规划区位于吉阳镇榆林湾区域,毗邻亚龙湾旅游度假区,处于主城区、大东海、亚龙湾三者的几何中心,是通往主城区、大东海、亚龙湾、海棠湾及铁炉湾的必经之路,是三亚市的“东大门”。
  2006年3月,三亚盈湾旅业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对红沙棕榈滩项目进行初步城市设计。
  设计在项目的总体定位、功能结构等方面略有不足,因而需要进一步的规划研究。规划区域紧邻榆亚大道、海榆东线、海榆中线、东线高速路等对外交通道路,距三亚市区及亚龙湾均仅10千米。周边聚集三亚港、榆林港及六道港等多处港口。距凤凰机场约20千米。按照城市远期发展规划,从市区至亚龙湾的轻轨将在此设停靠站。红沙区域是三亚市东部交通枢纽,交通极为便利。区域北部紧邻田独镇镇区,城镇建设己初具规模,具备良好的建设基础。
  规划范围:三亚市田独镇南榆林湾区域,即北靠田独镇,南达红沙镇,西至榆亚大道,东依大安岭(以25米等高线为界)。
  规划范围约8.09平方千米,其中河湾水域面积约1.6平方千米,盐田、鱼塘等水体面积约2.2平方千米。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