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城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604
颗粒名称: 第三编 城镇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95
页码: 191-285
摘要: 本文文记述了三亚市城镇建设、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管理、镇村建设、建筑业、住房与房地产等情况。
关键词: 三亚市 城镇 建设

内容

三亚市城乡建设围绕三亚市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实际编制规划,大体形成“一城三湾、三线五镇”(一城即中心城区,包括凤凰镇、吉阳镇,三湾即大三亚湾、崖州湾、海棠湾,三线即市区至乐东、保亭、五指山三条公路沿线,五镇即崖城镇、天涯镇、育才镇、高峰镇、海棠湾镇)的格局。城区范围面积172.76平方千米。以城区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多个组团式空间结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旧城区改造,市区建设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现代化建筑群增加,高层建筑上百栋,新标志性建筑向世人展示了三亚市的滨海风情。至2010年,三亚市已建成主要住宅小区30多处,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中村改造成绩显著,市政建设、公共建设、乡村建设飞快发展。新建市区道路100多条(段),新建市内桥梁7座,桥梁设计新颖,各具特色,成为三亚市区的靓丽风景之一。“国家海岸”海棠湾以建设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已初具规模。崖城古镇、三亚河槟榔河乡村文化旅游区、吉阳风情小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第一章 城乡规划
  第一节 机构
  1992年7月,成立三亚市城市规划局。
  1995年9月,更名为三亚市规划局,内设办公室、规划管理科、建设管理科、用地管理科、市政管理科、监管科、村镇规划建设科、档案科8个职能科室。
  2007年3月,市规划局与市建设局合并,成立三亚市规划建设局,内设办公室、法规教育科、规划技术科、规划管理科、建设管理科、用地管理科、市政管理科、建筑业管理科、公用建设管理科、村镇规划建设科10个职能科室。
  2009年11月30日,市规划局与市建设局分开,恢复三亚市规划局,内设办公室、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业务办公室、法规教育科、规划技术科、用地规划科、建设规划科(行政审批办公室)、市政规划科、村镇规划建设科8个职能科室。
  2010年4月30日,设立三亚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为市规划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
  1988年开始修编《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年底完成,1990年3月15日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1990年初,由于三亚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对三亚市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992年,三亚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第二次《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简称“规划”)修编工作,1994年完成。由于受当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影响,规划没有正式经过批准。
  1994年,三亚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着手修编。1998年建设部对规划提出的城市规模进行核定,1999年9月经三亚市人民政府和海南省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分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近期为10年(1995—2005年),远期为5年(2006—2010年),远景即2010年以后,规划明确三亚市的城市性质是重点发展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规划首次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主城区3个层次。辖区范围为南部沿海的1155平方千米(不包括梅山地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三亚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9.6平方千米。滨海地区范围:东起藤桥,西至梅山沿海各滨海乡镇行政辖区,面积1250平方千米,包括城市建设及重要基础设施用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及近海水域。主城区范围:西起海坡,北接高速公路规划线,东至田独和榆林湾,面积172.76平方千米。根据规划,预测近期20万人(常住和暂住人口),远期30万人。主城区远期25万人,远景控制在5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50~60平方千米,人均用地规划指标为140~160平方米,其中主城区人均170.85平方米。城市的发展以三亚主城区为中心,东起藤桥、林旺,西到崖城,共包括6个相对独立的组团构成的带状多点式布局结构形式。
  1999年后,三亚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4年,三亚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从观光为主向度假为主转型,旅游对城市发展的空间规模和设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开发海棠湾的战略决策。海棠湾等旅游发展备用地的提前启用成为本次总体规划调整的主要原因。2005年8月,三亚市政府向海南省政府提交《关于对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重大调整问题的请示》,经省政府同意后,三亚市政府委托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进行重大调整。2006年,总体规划重大调整纲要形成,7月26日经三亚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原则通过;12月22日,海南省建设厅与三亚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重大调整(1995—2006)》方案专家评审会,获得专家评审通过。2007年4月,三亚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5月2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重大调整(1995—2006)》。此次规划的期限为1995—2010年。将城市发展定性为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城市布局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主城区三个区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面积为1919.6平方千米。滨海地区范围:东起藤桥,西至梅山沿海各滨海乡镇行政辖区,面积为1250平方千米,包括城市建设及重要基础设施用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及近海水域。主城区范围:西起海坡,北接高速公路规划线,东至田独和榆林湾,面积为188.03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2.41平方千米。根据规划,预测2005年主城区人口25万人,2010年主城区居住人口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05年规划近期城市建设用地25.7平方千米,人均102.7平方米。2005年末,城市建设用地实际为23.95平方千米,人均104.13平方米。三亚市市域城镇总体布局采用“一城六镇”(三亚主城区,海棠湾镇、田独镇、凤凰镇、天涯镇、育才镇、崖城镇)的城镇体系结构。以主城区为核心,交通干线为依托,引导和培育沿海带状城镇群的发展,形成“组团规划、片区发展”的空间格局。增强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和服务功能,加强中心城区与镇区的沟通协作,强化地域分工,更好地发挥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远期根据未来主城区的发展情况,可将凤凰、田独两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并入三亚市区,形成“一城、两区、四镇”(三亚主城区,河西区、河东区,海棠湾镇、天涯镇、育才镇、崖城镇)的城镇结构体系。
  2008年3月,三亚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了启动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报告。5月,省政府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先进行前期研究和论证,并提出专题研究报告。2009年2月,海南省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就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报告进行审查。3月,海南省委、省政府批准重新编制《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亚市政府、三亚市规划局经过2年时间的共同努力,完成《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编制工作。此次总体规划以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加编制规划的人数和规划的规模是三亚市历年来最多和最大的一次。规划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2008—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城市发展性质确定为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预测:期末2020年三亚市中心城区人口约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为西进、北拓。滨海一线以沿三亚湾向西发展为主,滨海二线以向北拓展为主。重点发展城市活力中心和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片区。榆林湾、吉阳等地区建设用地集约有序地向外适当拓展。城市建设用地约74.7平方千米。规划在规划区内明确规定建设许可分区,包括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其中禁建区面积1434.2平方千米,限建区面积约200.8平方千米,适建区面积约284.7平方千米。规划对居住用地做了安排。规划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河西片区北部、河东片区、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片区、海坡片区滨海二线地带、吉阳组团等区域。该规划首次提出以推动旅游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一城三湾、三脊五镇”格局。“一城三湾”,即中心城区(包括凤凰镇区、吉阳镇区),大三亚湾、海棠湾、崖州湾;“三个一线”,即天涯镇经育才镇(立才农场)至乐东一线,凤凰镇经高峰(南岛农场)至保亭、五指山一线,吉阳镇沿海榆中线至保亭一线,崖城镇、天涯镇、育才镇、高峰乡、海棠湾镇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规划对亚龙湾景区、天涯海角景区、大小洞天景区、鹿回头、落笔洞、崖州古城、椰子洲等三亚主要风景名胜区景点提出协调要求,对市区各片区提出规划定位要求,对城市交通也提出发展骨架。
  二、市政规划
  (一)三亚市中心城区与滨海地区停车专项规划(2010—2020)2010年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和三亚市规划局编制完成。规划范围分为滨海地区、中心城区、河西片区三个层面。
  滨海地区层面:统筹规划。总面积1250平方千米。计划开展停车发展策略,停车需求分析,设施布局原则要求,管控和引导策略等规划统筹工作,以对下一步的制定停车政策,开展下位规划提出指导和要求为目标。
  中心城区层面:详细设计。总面积188平方千米。包括崖城、天涯、吉阳、海棠湾等镇区及下属的南山、红塘湾、天涯海角、蓝田等风景旅游区。计划开展停车发展策略、设施布局、配套政策、管理措施等一系列规划设计工作,最终以设施落地为目标。
  河西片区层面:近期改善。总面积4.15平方千米。包括金鸡岭路以南,三亚河以西的三亚市区,以及凤凰岛。计划针对现状停车矛盾突出的若干典型片区做出具体可行的停车改善措施。
  三亚市停车体系布局规划:中心城区配建停车泊位总量10.5万个,中心城区社会公共停车场泊位1.66万个。停车场规模以100个泊位为宜。路侧停车:中心城区社会公共停车场泊位停车供给共0.64万个。
  (二)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
  2010年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和三亚市规划局编制完成。
  规划遵循设施为重、规划先行原则,按照先主后次、先易后难的实施策略,重点解决城市交通的关键通道和瓶颈节点、主要拥堵路段、涉及景观形象的重要道路,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建设(干路、支路、节点)、交通配套设施改造、公共交通、对外交通设施、市域路网改造五个中类共42项。
  规划建议开展的规划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线网布局及实施规划、滨海旅游公交专线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机场发展战略规划、凤凰机场枢纽地区整体交通规划设计、邮轮母港发展规划、亚龙湾片区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海棠湾片区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规划活力中心片区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中心城区停车实施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及旅游区重点片区交通详细规划等。
  交通配套设施项目有公交港湾站、停车设施、道路监控设施、交通暨旅游标识标牌等。
  公共交通项目有旅游公交专线、现代有轨电车、对外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等。此外还有机场、汽车站、铁路、港口等。
  市域公路网建设项目有高速公路、国道、省县乡道等。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三美湾规划
  三美湾地处三亚西部的南山与红塘湾之间,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小海湾,紧依佛教圣地南山。
  为加强和规范规划建设管理,有效控制度假区内用地的建设与开发,把三美湾建设成为高端主题度假区域,制定三美湾发展规划。规划区范围为:场地位于南山旅游度假区东侧,北临海榆西线,南至海岸线,总占地面积1.84平方千米。场地由南部四个连接一体的小海湾和北面宽阔的腹地组成,南面是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有约640米长的沙滩带、2100米长的礁石带。北部沙滩洁白宽阔与周边山体形成一个整体。场地南面地形呈环抱状,加上山体蜿蜒曲折的变化给海岸线带来层次多样的变化,比较容易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点。场地北面腹地平坦宽阔,南北之间连绵的山脉把南北两个区域自然的分割开来,形成两片相对独立的区域。规划总用地为183.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57.63公顷,人口规模4000人(为游人和服务人员)。总建筑面积约20.57万平方米。
  (二)落笔洞片区规划
  落笔洞地处三亚市区东北14千米的荔枝沟良坑坡。落笔洞遗址是海南岛已知的一万多年前人类活动遗址,也是中国已发现的陆地最南端的一处史前文化洞穴遗存,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开发落笔洞文化与旅游资源,特制定《三亚落笔洞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将落笔洞片区规划用地范围确定位于三亚市荔枝沟东北方向,距三亚市区6千米,距三亚机场12千米。规划中的环岛高速公路东线与西线的连接线从落笔洞区域南侧东西方向通过。规划用地总面积约898.96公顷(含落笔洞遗址保护区用地50公顷),南北长约4650米,东西宽约2750米。
  规划区内已形成初步路网结构,道路可分为主干道、县级道路和山间小路和支路等四个等级。县道从落笔洞片区域中部由西至东穿过,向西经由落笔村、荔枝沟镇与国道相接,向东经红花村、罗蓬镇与海榆东线相接,是对外交通的主干道。
  (三)红沙棕榈滩规划
  红沙棕榈滩规划区位于吉阳镇榆林湾区域,毗邻亚龙湾旅游度假区,处于主城区、大东海、亚龙湾三者的几何中心,是通往主城区、大东海、亚龙湾、海棠湾及铁炉湾的必经之路,是三亚市的“东大门”。
  2006年3月,三亚盈湾旅业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对红沙棕榈滩项目进行初步城市设计。
  设计在项目的总体定位、功能结构等方面略有不足,因而需要进一步的规划研究。规划区域紧邻榆亚大道、海榆东线、海榆中线、东线高速路等对外交通道路,距三亚市区及亚龙湾均仅10千米。周边聚集三亚港、榆林港及六道港等多处港口。距凤凰机场约20千米。按照城市远期发展规划,从市区至亚龙湾的轻轨将在此设停靠站。红沙区域是三亚市东部交通枢纽,交通极为便利。区域北部紧邻田独镇镇区,城镇建设己初具规模,具备良好的建设基础。
  规划范围:三亚市田独镇南榆林湾区域,即北靠田独镇,南达红沙镇,西至榆亚大道,东依大安岭(以25米等高线为界)。
  规划范围约8.09平方千米,其中河湾水域面积约1.6平方千米,盐田、鱼塘等水体面积约2.2平方千米。
  一、乡镇总体规划
  第三节 乡镇规划
  2001年,三亚市完成市域范围内各乡镇区域调整工作,由13个乡镇合并调整为5个镇,即凤凰镇、田独镇、天涯镇、崖城镇和海棠湾镇。
  2003年,三亚市规划局组织海南农垦设计院、三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五镇编制了镇域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00—2020年。2003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规划。
  (一)凤凰镇总体规划
  依据《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编制规划。规划内容包含凤凰镇总体规划和凤凰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村镇总体规划对凤凰镇域的村镇体系和重要建设项目进行整体布局,凤凰镇区建设依据凤凰镇总体规划,对凤凰镇区建设用地进行了适当调整布置,规划对各项建设进行了具体安排。
  凤凰镇为三亚市多民族聚居地。规划定位为发展以旅游服务、商贸为主的综合城镇。综合考虑凤凰镇的实际情况,规划预测:至2020年,全镇人口为6.4万人,城镇常住人口3.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7.8%。
  规划适用于凤凰镇整个行政辖区,镇区建设规划适用于规划后的镇区建设用地范围。镇区有建设用地130公顷,人均100.34平方米;规划目标年建设用地控制在263.0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14.4平方米。
  规划立足当地区资源,围绕旅游发展城镇经济为经济发展的总思路,对凤凰镇实行三产结合,将凤凰镇划分为4个区域经济片,即北部生态保育区,中部热作、水果经济区,南部瓜、菜、粮经济区和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区。
  (二)田独镇总体规划
  规划编制依据《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规划内容包含田独镇总体规划和田独镇镇区建设规划两个层次。田独镇总体规划对田独镇域的村镇体系和重要建设项目进行整体布局,田独镇区建设依据田独镇总体规划,对田独镇区域建设用地进行适当调整布置,对各项建设进行具体安排。田独镇镇区为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规划将田独镇建设定位为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后勤服务基地、三亚市的新兴工业基地。
  规划预测:2020年,全镇人口为8.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5.75万人,城镇化水平67%。田独镇总体规划,适用于田独镇整个行政辖区;田独镇区建设规划适用于规划后的镇区建设用地范围。规划目标年建设用地控制在469.64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17.4平方米。
  田独镇是城乡接合部的村镇,受三亚市区张力的影响较大。规划田独镇区将发展为全镇域的中心镇,荔枝沟、六道、中寮将发展为三亚城市的卫星城镇。规划立足本地区资源,面向市场为发展思路,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热带水果、花卉、海洋捕捞及海洋养殖业,推动医药等高新技术工业产业的发展。镇区依托亚龙湾发展旅游及旅游综合后勤服务业,实现三产合理、协调发展。将田独镇分为五个区,即北部热带高效农业经济区,西部花卉、园艺经济区,中部综合经济区,东南部旅游经济区和南部渔港经济区。
  (三)天涯镇总体规划
  依据《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编制天涯镇总体规划。规划主要包括天涯镇域总体规划和天涯镇区建设规划两个层次内容。天涯镇总体规划对镇域的村镇体系和重要建设项目进行了整体安排,天涯镇区建设规划依据天涯村镇总体规划,对天涯镇区的建设用地进行了适当调整布局,对各项建设进行了具体安排和规定。
  规划将该镇性质定位为三亚城市西部旅游服务基地,热带滨海风光旅游城镇。
  镇区常住总人口:近期8000人。规划预测:2020年达到1.2万人。
  用地规模:天涯镇总体规划,适用于2003年度执行的天涯镇整个辖区,陆域面积262.73平方千米;天涯镇区建设规划适用于该规划调整后的新镇区用地范围,土地总面积129公顷。镇区近期建设用地65公顷。
  镇域道路交通:保持已有道路网络系统,逐步实现村村通公路。中心镇至中心村的公路逐步实现硬质路面。
  规划要求立足本地资源,参与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建设,发掘自身开发建设特色,强调科技投入,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将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专业化明显的四个经济区片,即东北部山地丘陵生态保育区,中西部丘陵台地热作、水果经济区,南部台阶地粮菜园艺经济区,南缘滨海滩地旅游服务综合经济区。
  (四)崖城镇总体规划
  依据《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编制崖城镇总体规划。规划主要包括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两个层次内容。镇域总体规划,在全面分析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镇域的村镇体系和重要建设项目进行总体安排。镇区的建设规划,则是依据总体规划,对范围的建设用地进行适当调整和布局,对各类项目建设进行具体安排和规定。
  规划定位:崖城片区依托历史文化古迹,以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旅游、商贸为主的综合性中心城镇;保港片区以发展渔业加工、海水养殖、旅游业为主的功能片区;雅亮片区以发展热带农业、林业为主的功能片区;梅山片区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功能片区,同时也是三亚市重要的后备工业基地。重点工业区——南山工业区,以发展临港型工业为主;重点风景区——南山大小洞天风景名胜区。
  2008年近期镇区人口为6.5万人。规划预测:2020年规划期末镇区人口为8万人。
  用地规模:此次规划范围为2003年度的崖城镇整个行政辖区,陆域面积514平方千米。规划认为作为三亚市西大门,镇区地处宁远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带,位于宁远河出海口段,现状生态环境质量恶劣。崖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景观条件的改善,按照生态镇的要求进行城镇的规划和管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地处三亚市域的区域发展优势,在区域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的框架下,努力发掘自身开发建设特色,强调科技投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推进城镇化建设。
  (五)海棠湾镇总体规划
  依据《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三亚城市总体规划》《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规定编制。规划主要包括海棠湾镇域总体规划和藤桥镇区建设规划两个层次内容。镇域总体规划,在全面分析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镇域的村镇体系和重要建设项目进行了总体安排。藤桥集镇区的建设规划,则依据海棠湾镇总体规划,对藤桥镇区的范围、建设用地进行适当调整和布局,对各类项目建设进行具体安排和规定。
  根据该镇的地理位置,规划定位:以“海棠湾”海湾为核心的滨海地区,作为三亚市未来旅游产业发展最具优势的资源带之一。
  规划预测:2020年镇域人口可达6.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3%。
  规划用地规模:为2003年度执行的海棠湾镇整个行政辖区,陆域面积253.8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藤桥镇区范围包括藤桥村委会(含现镇机关驻地区)、南田农场场部、农垦藤桥机械厂地区,以及龙楼、海丰、椰林村委会管辖的部分村庄土地,占地范围总面积35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00.4公顷。
  规划确定该镇经济发展的思路为积极发展观光度假旅游业和农产品批发、商贸等第三产业,形成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全面发展现代农业。镇域产业经济发展,要强调资源优化配置,专业化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的四个经济区片,即北部热带农林产业经济区,中部商贸旅游综合经济区,中南部热带生态农业经济区,东南部海洋渔业经济区。
  二、新农村规划编制
  2006年,三亚市组织编制新农村规划,由雅克设计有限公司、三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公司等4家设计院对各区镇重点乡村进行规划设计。三亚市完成六道渔港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33个新农村示范点规划。
  2007年,三亚市新农村建设为完成好55个创建点的规划任务,深入镇、村进行调研,征求群众意见,根据不同乡村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分别提出不同的规划要求。
  2008年,三亚市共完成新农村创建点规划编制236个,覆盖村民小组357个。同时,完成三亚市890个村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布点图,完成了凤凰镇的水蛟、田独镇的落笔洞、育才镇的龙密村3个多功能中心村的规划设计。
  2009年,三亚市完成三批新农村规划设计任务。共完成290个乡村新农村规划设计任务,基本实现三亚市除重大项目征地拆迁范围和崖州古城区域外新农村规划全覆盖。编制《三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田独镇兰花基地新农村规划》等新农村建设规划。
  2006—2009年,完成新农村规划覆盖村民小组611个,居民小组58个,共计669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崖城镇184个,天涯镇101个,凤凰镇129个,田独镇116个,海棠湾镇27个,育才镇91个,河东区21个,实现了除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和崖州古城核心区范围以外,三亚市村庄规划全覆盖。其中,规划的村民小组(611个)占三亚市村民小组(890个)的68.7%,剩余279个村民小组没有编制规划。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一节 城区建筑
  1991年,三亚市城区主要有河东区管理委员会、河西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街道有解放路、新风路、胜利路、红旗路等10多条,城区面积约19平方千米。建筑物多为二三层的钢混房屋和砖瓦房。2010年,三亚河西区管理委员会为商贸区、企业区,沿海部分以旅游功能为主。河东区管理委员会为三亚的行政中心,商贸区、企业区。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河东、河西以及月川片区、红沙组团、临春片区。旅游度假用地集中在鹿回头片区及三亚湾、大东海、老城区滨河部分地段。海坡片区为建设区,规划建设为未来旅游度假用地。
  1990年开始的旧城改造带动城市现代化建筑群迅速增多,居民住宅条件不断改善,商贸、金融、通信等国营(有)、集体企业的现代化建筑群在三亚市滨海带和新辟道路两侧拔地而起,20多层的高楼近百栋,市区入口和交通要道处出现许多标志性建筑。至2010年,大部分市级机关在旧日城改造中重建或迁建新大楼,文化活动场所和许多农贸市场、超市等民生工程相继建成。
  一、城市住宅
  1993—2010年,三亚市先后建成主要住宅小区30多处,总投资6亿多元,总建筑面积150.22万平方米,改善三亚市干部职工及市民的住房条件。
  除上述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外,2009年,在市内海螺农场开工建设三亚市干部职工住宅小区,建筑总面积25.95万平方米,至2010年12月尚在建设中。
  二、城中村改造
  (一)月川村改造
  2007年6月,月川居委会发起成立月川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集资50万元,由月川居委会及其下属7个居民小组构成,以股份制运作。主要工作是配合地块竞得人进行地上房屋拆迁。月川公司成立后,按照新模式的工作思路,深入居民家庭,耐心细致做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先易后难,精确丈量,做好登记造册工作,并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合理补偿,确保被征用户满意。
  2008年,在三亚市迎宾路与河东路交汇处,月川桥北侧,由三亚昌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昌达山水天域”商品住宅项目。2008年2月2日,项目开工建设,占地面积470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00万平方米,住宅面积1000万平方米,商业铺面面积300万平方米,容积率2.5,绿化率38%。建筑项目共3幢,每幢30层,共有商品房1000套,总投资6亿元,2010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
  2009年12月15日,三亚中铁置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合法竞得土地使用权。2010年10月1日正式开工,计划2011年7月项目主体封顶,2013年底全部竣工,预计总投资50亿元。项目占地面积74700平方米,综合容积率2.75,绿化率30%,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包括高层小高层住宅、酒店、商业、写字楼等多个业态。
  2010年10月,月川村旧城区改造开始,用地面积1.77万平方米,各类建筑物面积约6.8万平方米,位于河东路与迎宾路交汇处,是三亚主要建材市场之一和月川社区商业较繁华片区之一。受海南嘉朋房地产公司委托,月川公司运用新模式,仅用约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整个项目拆迁安置补偿工作。此后,由海南嘉朋置业有限公司投资,海南森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开发建设“25度阳光”商品住宅工程项目。项目由五栋高层建筑组成,分别为ABCDE栋,A栋为29层,B、C为30层,D、E为22层。项目一二层为商业街区,三层为4000平方米的泛会所。A、B、C栋计划于2013年9月竣工,D、E栋计划于2013年4月竣工。
  (二)丹州村改造
  丹州小区主要由三亚市经济适用房开发公司投资,三亚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建设,位于三亚市迎宾路,总投资675万元,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2002年9月,小区竣工投入使用。其中,丹州小区心悦阁C栋,由丹州小区经济适用房开发公司投资,福建惠安建筑工程发展公司海南施工队建设,项目总投资228万,建筑面积3464平方米。
  (三)临春村改造
  临春村开发项目山水国际二期,建设用地面积约126.8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居民约800户,人口约2500人,房屋建筑面积约23.6万平方米(框架6.2万平方米、混合16.6万平方米、砖木2000平方米,简易结构5700平方米)。按《三亚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补偿标准进行拆迁安置补偿,按货币补偿方式全额补偿给被拆迁户。待安置房建成后,被拆迁户以建安成本价购买安置房。临春村开发的具体项目有临春山水国际村水上餐厅,临春山水国际村市政工程一期,三亚·山水国际E2、E6地块建安工程(第一标段),三亚·山水国际E2、E6地块建安工程(第二标段),三亚·山水国际E2、E6地块建安工程(第三标段),三亚·山水国际E2、E6地块建安工程(第四标段),三亚·山水国际E2、E6地块建安工程(第五标段)。总投资20352.61万元。2007年6月,项目开工,至2010年12月尚在建设中。
  (四)榕根村改造
  榕根村区域内有常住居民350多户800多人,房屋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房子0.3万平方米,商铺0.3万平方米)。拆迁安置费21001.2万元,按惯例在此基础上增加15%的不可预测费用,拆迁安置费用估算成本为24151.38万元。
  2005年3月,榕根村的改造开始。由三亚日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664万元,海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建设,项目地点在市榕根小区开发建设椰林水岸。工程项目分椰林水岸3号、4号住宅楼和椰林水岸二期工程,总面积为24644平方米,2006年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由三亚市嘉宝实业发展公司投资171万元,安徽省第七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施工建设,在榕根小区建设住宅楼。工程项目为1栋7层,总面积为2002平方米,工程于2006年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6年,由三亚福利实业有限公司投资662万元,三亚福利实业有限公司施工建设,在市榕根村建设3#住宅楼,工程项目分为A区8层,B区5层、6层、7层退台,总面积为10079平方米,工程于2006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
  (五)港门下村改造
  港门下村改造是三亚市重点旧日城改造项目,位于榆亚路与三亚河入海处,东至三亚河,西至建港路,南至码头,北至榆亚路,占地面积20.9万平方米。项目拆迁居民约1400户(按产权证分户)6000多人。2000年启动项目拆迁工作,2003年项目拆迁工作完毕。至2010年,尚在建设中。
  (六)水居巷改造
  水居巷(解放一路以南,建港路以东、三亚西河入口西部分)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现状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被拆迁居民共计1468户7000多人。按照《三亚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补偿标准,房屋及其附属物拆迁安置等补偿6.2亿元。
  2006年8月,鸿洲公司获得房屋拆迁许可证。2009年9月,水居巷一期商住型房地产项目正式开建,占地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投资近4亿元。2010年6月10日,水居巷旧城改造工程香榭左岸一期封顶。
  三、行政办公楼建筑
  1991—2010年,三亚市委、市政府以三亚市委办公楼(榆亚路1号)、市政府一办(河东路)、市政府二办(文明路145号)为主要办公场地。市发改委、文体局、财政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国土局、规划局、税务等部分政府部门在市区内新建有独立办公楼。
  三亚市委办公大院原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属平房分散式的建筑群。1992年,中共三亚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三亚市委办公大楼,规划7层,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计划安排79个科室、370人办公。1994年交付使用,至2010年,有市委、纪委、政协等13个部委办的单位在该大楼内办公。
  第二节 街道·桥梁
  一、街道
  1990年12月,三亚市区共有大小街巷93条(包括榕根南路即商品街的横街11条里巷)。至2010年,先后对40多条老街巷(段)实施了改建或扩建,并新建市政街道100多条(段)。
  1991—1993年,三亚市改扩新建的主要街路有解放路、榆亚路、月川路(快车道)、一环路、友谊路、解放二路、商品街、大东海路,总长17780米,总投资9993万元。
  1994年,为将三亚市早日建成国际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南南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年共投资4.6亿元,改扩建、新建主要街路13条,总长37.271千米,有海滨路、胜利路、人民路、亚龙湾大道、机场路、金鸡岭路、解放三路、解放四路、南边海路、鹿岭路、南山寺路、月川路、新风路。除后2条路于次年竣工外,其余11条均于同年竣工。
  1995年,三亚市改扩建、新建竣工的主要市政道路有东河西路、团结路、创业路、田独至亚龙湾段、三亚湾路旧机场路段、新风路西段(解放路至铁路)、月川路西段(解放路至铁路),总长度10132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
  1996—1997年,三亚市改扩建、新建的主要市政道路有三亚湾机场路段、东河西路配套工程、新风路西段、西河西路、三亚湾路425医院段,总长度3920米,总投资3480万元。
  1999—2000年,三亚市改扩建、新建竣工的主要市政道路有建港路、跃进路西段、渔港路西段、正南路、老干局路、外贸路、商品街8条巷道路工程、三亚湾路扩建工程,总长1.6万米,总投资6543万元。
  2002年,三亚市改扩建、新建的主要市政道路有老干区路、建环巷路、第七小学附近路,总投资200万元。
  2005—2007年,三亚市改扩建、新建竣工的主要市政道路有榆亚大道、勤政路、月光路东段工程、三亚湾路海月广场至金鸡岭路段人行道改造工程,总长3100多米,总投资1283万元。
  2008—2010年,三亚市改扩建、新建的主要市政道路有河西路、团结路、友谊路等,总投资3100万多元。
  至2010年12月,三亚市区共有大小街、路、巷210条(段)。
  二、桥梁
  1990年12月前,三亚市区有主要桥梁3座,即三亚大桥、潮见桥、新风桥。1991—2010年,三亚市区除对“老三桥”实施重(扩)建外,还新建了7座大桥,即月川桥、金鸡岭大桥、临春桥、丰兴隆大桥、三亚湾大桥、三亚河步行桥、临春河步行桥。三亚市桥梁颇有特色,不同的桥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夜晚灯光璀璨,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三亚大桥
  位于三亚市区三亚河内港河口处,1966年修建,1967年12月竣工正式通车。桥长306.5米。正式通车成为三亚市干线公路第一大桥,属永久式桥梁。1992年8月拆除重建,1994年4月竣工,新桥长291.1米,宽30米,设计六车道。三亚大桥采用灌注桩及预制吊装大跨度梁组合桥面的建桥工艺,开海南全岛之先例。
  潮见桥 位于临春河入海口处,是三亚市区与海榆东线相连结的主要桥梁。1969年12月修建,桥长50米,宽30米。2002年10月拆除重建,2003年11月竣工,总投资2300万元,由海南省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海南省交通厅、海南省公路建设第三工程公司施工建设,海南省交通工程监理公司负责监理。桥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连续梁结构建造,跨径为140米,宽度为30米,计算行车速度为60千米每小时,设计荷载为城-A级,挂车-120(公路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潮位高程为1.78米,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新风桥 横跨三亚河,1987年修建。2010年3月,总投资8460万元的新风桥扩建工程开工,计划2012年5月竣工通车。桥全长530米,宽15米,桥面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双向六车道,并按标准设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月川桥 横跨三亚河,是进出三亚市区的主要桥梁,为迎宾大道的起点。1991年修建,1994年竣工。总投资5000万元,由中国市政西南设计院设计,交通部公路一局、三亚开发建设总公司施工建设,铁道部铁四院海南监理公司负责监理。桥梁结构为中承式拱桥,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桥长192米,宽33.4米,桥梁面积为6412.8平方米,计算行车速度为60千米每小时,设计荷载为城-A级,挂车-120(公路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潮位高程为1.78米,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金鸡岭大桥 横跨三亚河,1992年开工建设,1994年2月8日竣工。桥长165米,宽25米,总投资2000万元。桥梁上部结构为8孔,孔径20米,后张法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梁板;桥梁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中心跨径20米。桥面布置:15米(机动车道)+2×3米(非机动车道)+2×2米(人行道)=25米;支座类型:圆形板式橡胶支座;桥台类型:圆形板式橡胶支座加四氟板,伸缩缝:橡胶伸缩体。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85米。
  临春桥 横跨三亚临春河,坐落于美丽之冠和金鼎公寓之间,是河东与凤凰路连接的纽带。1994年建成,总投资2800万元。由交通部一公路总公司、三亚开发建设总公司施工建设。桥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连续梁结构建造,长度为170米,桥面宽度为28米,桥梁面积为4760平方米,计算行车速度为60千米每小时,设计荷载为城-A级,挂车-120(公路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潮位高程为1.78米,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丰兴隆大桥 南起榕根交叉路口,北至三亚河北岸,2005年修建。大桥由南桥引道、南桥、人工岛铺道、北桥、北桥引道五部分组成。大桥双向四车道、长370米,宽20米、最大跨度为70米,总投资7043万元,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三亚市建设局和长沙市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建设,海口市监理工程公司负责监理。
  三亚湾大桥 是陆路通往凤凰岛的必经之道,2005年修建,桥长374米,宽17米,总投资4500万元,连续箱梁结构。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设计,三亚众城国际客运旅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路桥集团公司施工建设,海南省交通工程监理公司负责监理。
  三亚河步行桥 为了缓解三亚大桥和新风大桥的车辆通行压力,减轻三亚大桥与新风大桥行人流量,增添三亚城市观赏景点,2003年市政府开工建设造型别致的三亚河步行桥。该桥2004年竣工,桥长250米,宽4.6米,钢管混凝土连续梁桥,总投资1300万元。由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三亚市建设局和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公司施工建设,海南中监联建设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监理。
  临春河步行桥 为了缓解潮见桥和临春桥的车辆通行压力,减轻潮见桥和临春桥行人流量,增添三亚城市观赏景点,2004年市政府投资建成造型别致的临春河步行桥。桥长146米,宽4.6米,钢管混凝土连续梁桥,总投资806万元。该桥由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三亚市建设局和广东建工集团海南分公司施工建设,海南中监联建设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监理。
  除上述主要桥梁外,还有榕根小桥、丹州桥、南丁桥、桃源桥、陶然桥、欣景桥、机场路1号桥、机场路2号桥、迎宾路1号桥、迎宾路2号桥等。
  第三节 排水·供水·供气
  一、排水
  1991年,三亚市投资80万元,完成排水工程2.73千米;投资7万元,完成制管厂和东海大厦处积水地段排水管道890米。1993年,投资4155万元,铺设地下排水管网56655米。其中海坡开发区投资132万元,铺设地下排水管网2105米。1995年,在团结路段铺设排水管道814米。
  1996年,三亚市投资95万元,在大东海鹿皇酒家地带铺设管径为1000毫米的排海管网560米。1998年,完成排污管网一期工程,总投资6500万元,建设排水管道25千米,排水泵站4座。1999年,完成排污管网一期工程管道铺设16千米,工程投资600万元;完成光明路雨水管网铺设448米,工程投资12.1万元。2000年,在三亚湾路改扩建工程中投资6000多万元,铺设排水管道16.3千米。
  2002年,三亚市投资690万元,铺设二环路排放污水管道2852米;投资550万元,建成临春桥排污泵站;投资450万元,建成金鸡岭排污泵站。2004年,投资462万元,铺设光明路排水管道700米;铺设鹿岭路排水管道3800米、胜利路排水管道1380米、新风路排水管道250米、迎宾路排水管道12.6千米、凤凰路排水管道24千米、大东海片区道路排水管道340米。三亚市开展配套污水管网工程,完善月川区、丹州小区、鹿回头区、榕根区、河西三亚港片区等区域法治水管网,项目概算11145万元。完成开槽埋管34千米,顶管2150米,粉喷柱38千米和顶管工作井等,累计完成工程投资约4050万元。2005年,铺设丰兴隆大桥过河排水管696米,投资6800万元。铺设排水管6711米,建成排水泵房1座。
  2006年,三亚市投资598万元,在港门下村时代海岸建成污水提升泵站1座、压力管DN250长95米、重力管DN500长175米、过河PE管DN250长958米;铺设鹿回头海景大道排水管1780米,月光路排水管660米,勤政路排水管400米。2008年12月,投资3050万元,建设榕根区污水管道3.2千米。投资5257万元,建设月川区污水管网工程,建成排污管道15.8千米。投资981.58万元,修建凤凰路雨水渠道817米。2009年,在建设市政道路的同时,配套建设排雨水和污水管道。已建成的排水排污管道总长380千米,覆盖整个三亚城区,污水处理率达68%以上。概算投资14063万元的市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区域包括月川、榕根及金鸡岭等片区,拟定建设污水管道47千米。2010年,实施凤凰路雨水渠道工程:凤凰路至海螺桥长817米,下洋田至潮见桥长310米,总投资981.58万元,6月竣工;建设污水管网长约25.5千米,管径DN315~1000毫米;3个污水提升泵站,总投资5498万元,12月底竣工;全年共建成的排水排污管道总长380千米,其中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总长度为246千米,污水管道134千米,排水管网覆盖整个市区道路,排污管网覆盖整个三亚市区,污水处理率达68%以上。
  二、供水
  1991—1998年,三亚市各自来水厂设备配套较差,缺少科学管理,效益不佳。1999年以后,实行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各供水企业逐步走上了自主发展、良性运行的轨道。
  1999年5月,在三亚市水业发展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海南天涯水业(集团)公司。2004年1月,公司引入三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为战略合作伙伴,投资总额3.2亿元,双方各占50%股份,合作期限为30年,共同承担三亚城市供水任务。
  海南天涯水业(集团)公司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东部、西部供水公司,建成了东、西部供水工程,形成三亚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城乡一体供水格局。2010年,服务60多万人。三亚市供水管网总长度约641.8千米。城市供水主要由青田、荔枝沟、金鸡岭、崖城、海棠湾等5座水厂供应,水厂设计年供水能力达1.4亿吨。水源来自赤田、福万—水源池、半岭、大隆4座大中型水库。4座水库的设计城市供水规模是赤田水库24.9万立方米每天,福万—水源池水库5.3万立方米每天,半岭水库4.3万立方米每天,大隆水库54.2万立方米每天。
  2002年以前,三亚偏远农村地区居民主要靠打井取水饮用,井口与外界无遮拦地接触,水质易受污染。山区井水所含的铁、锭等金属元素超标比较突出,而沿海地区的井水苦咸味较重,常受海水倒灌影响无法饮用。2002年,由政府组织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重点实施完成以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02年9月,筹措资金350万元,从三亚湾海坡铺设4.5千米长的DN300管道并接通市区供水管网进入天涯镇,使天涯镇28个村庄2.1万人用上了自来水。2003年6月,争取中央国债资金850万元并自筹350万元,兴建崖城地区人畜饮水工程(供水规模为0.6万立方米每天),同年12月工程投入供水,使崖城、保港、梅山等西部地区6.57万人获益。2004年为发展西岛旅游业,投入1850万元,建成西岛海上供水工程。该工程由两级提水泵站、高位调节水池、陆地供水管道、海底输水管道、岛内供配水管网五部分组成,每天向岛上居民及游客供水4000立方米。2006年,投资900多万元,建成了33处文明生态村饮水安全工程,1.6万人受益。2010年,投资600多万元,兴建育才镇饮水安全工程,该工程包括水厂及配套管网。其中水厂工程主体部分己完工,可供应育才镇山区25个自然村6000多人的生活用水。
  2002-2010年,三亚市共投入7000多万元,采取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建小型水厂、引山泉水、打机井、修拦水坝等措施,兴建了各类饮水工程246宗,解决了300多个村庄19.3万人的生活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供气
  (一)管网建设
  1997年9月5日,开始进行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南山首站征地8722.81平方米,三亚门站征地7144平方米,输气干线及天涯、羊栏阀室共征地85041.26平方米,合计征地100908.07平方米。同年9月29日,三亚市民用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正式开工。三亚天然气输配管网的一期工程南山—三亚,主输气管线长约38.2千米,管材为Φ219×7无缝钢管,材质为20号钢,设计年输气能力为5.24亿立方米。三亚市民用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一期工程还建成了36条街区管网,南山首站、三亚门站两座站场工程,市内建两座调压站(1号调压站和2号调压站),2003年6月全部竣工并具备预验收条件。2003年6月7日,崖13-1的天然气从南山首站经长输管线送到三亚门站,并举行点火仪式。南山首站和三亚门站是输气干线的两个工作站,首站位于三亚市南山,与南山发电厂一路之隔,南山首站的功能是将燃化总公司输送来的5.8兆帕天然气进行过滤净化及计量后经干线管道输送到三亚门站。三亚门站位于三亚市区,功能是将输气干线送来的5.69~1.38兆帕天然气进行过滤分离净化及降压后(压强降至1兆帕)输送到市内次高压管道。2005年,13.5千米海坡管线开工。2006年6月7日,三亚市民用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市内管网竣工验收,市内管网累计76.6千米,庭院管网施工累计总长153.4千米。
  2006—2010年,三亚市区天然气管道进行延伸施工。2007年管线铺设到田独并延伸到亚龙湾路口,12月在鹿回头地区新建一座CNG减压站,建成迎宾路调压站。2008年鹿回头CNG减压站建成。2009年三亚门站LNG气化站建成投产,同年鹿回头地区的天然气管道施工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海棠湾第一气源站与亚龙湾至海棠湾次高压输线也同时建设。2010年2月海棠湾天然气储配站(三亚市第一气源站)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设计供气能力10万立方米,LNG储存规模为4×50立方米,气化规模为4×2500标立方米每小时。
  (二)居民用气
  2003年6月开始供气,同年供气8.34万立方。2004年,累计居民签约用户为12316户,居民通气用户为1222户;工商签约用户为53家,工商通气用户为47家,年度天然气供气量156.36万立方米。2007年,累计有居民签约用户为40446户,居民通气用户为15362户,工商签约用户为303家,工商通气用户为301家,三亚市供气量翻升到1486.34万立方。2009年累计有居民签约用户为77208户,居民通气用户达到33437户;工商签约用户为486家,工商通气用户达到477家,年度供气量2534.35万立方。天然气输配网工程在保障三亚市居民用气的同时,还为三亚市发展绿色工业预留了足够的管输能力。截至2010年12月,三亚地区已建成的长输管线为38.2千米,街区管线约201千米,庭院管线约255千米,项目建成的燃气管网已逾494.2千米。居民签约用户达到93306户,居民通气用户为46339户;工商签约用户达到570家,工商通气用户为557家,年供气量2915万立方米。
  第四节 路灯
  1989年,成立三亚市路灯管理所,干部职工共5人,市财政拨付办公启动资金3000元。单位隶属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截至2010年12月,人员总数为77人。
  1991—1993年,三亚市路灯总数为2000多盏,道路照明路径总长度约32.94千米,亮灯率达97%以上。为规范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管理工作,1993年3月27日三亚市出台《三亚市规划区内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暂行办法》。
  1994—1998年,三亚市市政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照明设施也得到同步发展。这一时期,解放路扩建、一环路、二环路、三亚湾路、榆亚路等相继新建安装路灯,建设安装路灯约3250多盏,总功率为975.5千瓦,道路照明路径总长度约54.5千米。
  1999—2002年,三亚市市政设施建设继续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新建迎宾路、亚龙湾开发区、鹿岭路、南边海路、胜利路、东河西路(2004年改为临春河路)、金鸡岭路、文明路、友谊路,建设安装路灯约3220多盏,总功率为960千瓦,道路照明路径总长度约52.5千米,并建设安装四座高杆灯。
  2003—2005年,恰逢第53届、第54届、第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均在三亚市举行,以此为契机,市政府对“两河三岸”(三亚河和临春河,三亚河西岸、三亚河东岸和临春河西岸)的楼宇建筑进行景观灯的设计安装,新建安装景观灯4000多盏,总功率为1200千瓦;同时对10年前建设的河东路、河西路、新风路、榆亚路、大东海开发区的路灯进行改造。市路灯管理所推出路灯节能工程,安装路灯节能器76套。市河东区管理委员会、河西区管理委员会自建的路灯移交市路灯所管理,共计移交700多盏路灯,总功率为220千瓦,道路照明路径总长度约21.2千米。
  2006—2010年,三亚市编制《三亚市城市公共照明专项规划》,三亚市建设安装路灯2161盏,总功率为702.5千瓦,道路照明路径总长度约72.7千米。安装路灯节能器56套,安装景观灯99200多盏,总功率为3250千瓦。背街小巷照明工程移交给路灯所管理,共计移交路灯162盏,总功率为30千瓦,道路照明路径总长度约2.4千米。建设路灯智能监控中心和158个远程监控终端。至2010年底,三亚市道路照明路径总长度约262千米,路灯共计15016盏,总功率为4816千瓦。
  三亚市路灯设施建设与路网建设同步进行。路灯新建主要采用高压钠灯、LED、风光互补等高效绿色节能照明灯具,逐步淘汰汞灯、白炽灯等高耗能灯具。
  第五节 城市交通
  一、公共交通
  (一)营运企业
  1991年,三亚市内有公共汽车8辆,无正式出租车。运输车辆为小型中巴车、柳州小四轮,甚至是湖北乐山小三轮,未设有公交站台,招手就停,到点叫停。主要是由市民自发组织。2000年,三亚泰和旅游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三亚,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至2010年,三亚市有公交公司10家,公交车445辆,车型主要为宇通和大金龙车型;有出租车公司6家,出租车1082辆,车型主要为捷达轿车。
  (二)公交设施
  1991-1997年,三亚市城区无公交车站亭与站牌,公交车上下车的站点基本都在一个人口相对密集约定俗成的路口上下车。1998年,三亚市成立3家公交公司,公司与个体户共200辆中巴车从事公交营运,三亚市的公交车站亭与站牌开始着手建设,至2003年建成36个公交车站亭、22个公交站牌。2007-2010年,三亚市政府共投资1960万元,建立194个公交车站亭、201个公交站牌。
  二、红绿灯
  1997年,三亚市城区开始建设红绿灯,至1998年,共设置4个红绿灯:解放路1 个、鹿岭路3个。2000年后,市区设置的红绿灯逐年增多。2005—2007年,完成16个 路口的红绿灯建设。红绿灯主要分布在河东、河西两区管理委员会的主干道交叉路口。 2008年、2009年各完成建设1个路口,分布在市区北向及东向进出城主干道的交叉路口。 2010年完成建设9个路口,分布在通往主要景区主干道的交叉路口及市区交通压力增加比较明显的路口。至2010年共建设红绿灯信号灯控路口27个。
  三、轮渡与码头
  1990年以前,三亚市轮渡码头主要有三亚港码头、南边海码头、安游码头、西岛码头、肖旗港码头、红沙码头。1991年,三亚市政府投资4万元建设南边海北岸码头,投资15万元修建红沙码头、安游码头通道。1993年,三亚市航运总公司第三公司投资28万元,扩建红沙码头南面旧码头。2005年,市政府拨款100万元,建造西渡1号和西渡2号轮渡船。2008年,三亚市政府拨款78.88万元,建造4艘钢质渡船,投入红沙、南边海2个渡口营运。
  第六节 城市投资建设
  一、 机构
  2004年7月15日,三亚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成立,由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兰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股组成。2007年,由市政府出资,回购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兰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三亚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股权。同年8月,原三方股东通过了回购协议。2008年1月,三亚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回购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兰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权,公司变更为国有法人独资公司。至2010年,公司内设综合管理部、规划发展部、资金计划部、投资管理部、工程管理部、财务审计部。
  二、 项目与投资
  2004年,城投公司成立后大力推行重要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2006年,南山货运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新建一座1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填海形成陆域30万平方米,城投公司共投入资金43547.98万元。2007-2009年,进行城市路网改造项目,城投公司投资金额为133845.9万元;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城投公司投资金额49492.3万元。2009年,支持海棠湾开发,城投公司投资金额411397.32万元;进行创意新城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以及琼州学院、中小学校、人民医院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城投公司共投资15620.62万元。
  第三章 园林绿化
  第一节 机构
  1988年10月5日,三亚市园林处隶属三亚市城乡建设环境局。1995年7月12日,三亚市园林处从三亚市城建局分出,更名为三亚市园林管理局,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属三亚市人民政府。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绿化生产科、园林规划管理科。下设事业单位6个,即三亚市园林绿化所、鹿回头公园管理处、三亚市园林规划设计所、三亚市苗圃场(三亚市园林植物科研所)、三亚市园林监察中队和三亚市园林开发公司。2001年,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三亚市园林管理局提升为正处级事业单位,隶属于三亚市城市管理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绿化生产科、园林规划科。三亚市园林管理局加挂三亚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牌子。下属事业单位5个,即三亚市街道绿化管理所、三亚市公共绿地管理所、三亚市苗圃场(三亚市园林植物科研所)、三亚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三亚市园林开发公司。
  2006年12月,三亚市园林管理局和三亚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合并,成立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直属市政府,2007年10月正式合署办公。局机关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宣教科、计划财务科、规划工程科、园林绿化科、环卫管理科、监督检查科共7个科室。下辖三亚市公共绿地管理所、三亚市街道绿化管理所、三亚市垃圾处理场和三亚市苗圃场4个正科级单位。其中公共绿地管理所、街道绿化管理所和垃圾处理场为事业单位,苗圃场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合署办公的同时,以区为单位分别设立河东环卫局和河西环卫局,统一负责辖区内社区和城区街道的清扫保洁,实行“一支队伍管到底、一把扫帚扫到边”的环卫作业体制。两区管理委员会环卫局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人、财、物由区管委会管理。2009年12月,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正式成为主管三亚市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不变。2010年5月,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撤销三亚市公共绿地管理所和三亚市街道绿化管理所,成立河东园林绿地管理所、河西园林绿地管理所、吉阳绿地管理所和凤凰绿地管理所,分别隶属于河东区管理委员会、河西区管理委员会、吉阳镇和凤凰镇。至2010年底,市园林环卫管理局的机构设置未变。
  2005年,三亚市园林管理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三亚市环卫管理局荣获“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海南省2003—2006年度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三亚市街道绿化管理所
  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2009年,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第二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同年12月,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被建设部授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单位”荣誉称号。
  第二节 园林规划
  1988年,《三亚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将城市绿地系统纳入总体规划中。1992年,市政府拨专款30万元,聘请北京林业大学专家、教授,对三亚绿地进行系统规划,并于同年年底经专家评审,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三亚市区绿地系统规划》。
  2007年9月,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委托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三亚市绿地系统规划》《三亚市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三亚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的编制。同年11月,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基本完成《三亚市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三亚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的编制,《三亚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完成了基础资料的汇编及规划大纲的编制。2008年5月,海南省政府同意三亚市对《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进行修编。由于总规的修编,会影响到三亚市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及结构,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暂停《三亚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待总规调整完成并通过审批后再继续进行。
  2010年9月20日,《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通过了专家评审,10月28日,经海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送国务院,至2010年底尚未获批。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保护城市绿地不被侵占,根据《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及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2008年10月30日,市园林环卫局启动《三亚市绿线控制规划》,对市内各类公园、小游园、风景林地等城镇园林绿化用地划定“绿线”。由于《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的修编,规划的编制中途暂停,待总规调整完成并通过审批后再继续进行。
  第三节 苗圃发展
  1991年,河西园林绿化苗圃筹措资金,不断扩大苗圃种植面积,增加苗木生产的品种。至2000年三亚市己建成国有、民营苗圃共26个,总面积约64.53公顷,年苗木出圃量为340万株(盆)。进入21世纪,恰逢三亚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潮,苗圃不仅引种了加拿利海枣、老人葵、银海枣、小叶榄仁、火焰木等外来树种,而且充分利用海南丰富的植物资源,驯化培育了盆架子、凤凰木、长叶马胡油、酸豆等乡土树种。苗木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设施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生产兰花、玫瑰、时令草花的专业苗圃。至2010年,三亚市建成各种园林苗圃56个,苗圃面积约106.67公顷,年苗木出圃量100多个品种,2400万株,苗木存圃量1.2亿株。其中吉阳镇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兰花基地和海南主要玫瑰花基地。在城市绿化中,需要的成年大树、特殊树木而苗圃供应不了的,则从异地购买。
  2010年,三亚市园林绿化及园艺企事业有10家,规模较大的有市园林开发公司、市苗圃场、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市建亚园林工程公司、河西园林绿地管理所、街道绿化管理所等。
  附:主要园林景观工程公司简介
  三亚市园林开发公司 1988年4月成立,1989年10月在三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隶属于市园林局的全民所有制企业。1993年获园林绿化三级企业资质证,1996年4月25日获园林绿化二级企业。公司主要经营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花卉、盆景生产与销售,兼营园林建材、饮食服务、批发零售、咨询服务等。公司拥有40人的正规园林专业化建设队伍,其中,有职称人员19人,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9人,高级职称2人,拥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先进机械设备和独立的苗圃。承建庭院绿化:三亚市委、三亚市电视机厂、三亚鹿回头宾馆等;道路绿化:三亚市滨海路、三亚市解放三、四路等;公共绿地建设:三亚桥头小游因、金鸡岭桥头小游园、榕根桥头小游园、月川桥头小游园、大东海海滨绿带等,还承担并完成三亚亚龙湾蝴蝶园规划设计与建设。
  三亚大兴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三亚大兴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主营企业之一,1992年,公司成立,具有国家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一级、设计乙级资质,专业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绿化养护及苗木生产,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擅长南方热带景观的营造。公司具备齐全的园林施工机械设备,拥有海南3个最大苗圃基地(56.67公顷、13.33公顷、46.67公顷),苗圃内植有200多种热带棕榈科植物及名花异草;先后承建五星级酒店,高档小区、市政道路绿化及高尔夫球场绿化大中型项目,80多项绿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2004年9月,三亚大兴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园林一级施工企业,是海南省首批被评为国家园林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公司总资产达9700万元。
  三亚华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2001年,公司成立,是一家景观设计和施工为一体的专业园林景观工程公司,具二级施工资质和乙级设计资质。公司以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为主,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服务。有中高级技术人员20人、中高级技师30人、各种技术工人60人。先后承接大、中型项目50多项,绿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完成设计和施工大型园林景观项目包括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海口喜来登度假酒店、三亚丽景酒店等。
  第四节 道路绿化
  1991—2010年,三亚市始终把城市道路绿化置于与城市道路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先后完成迎宾路、凤凰路、河东路、河西路、新风路、金鸡岭路、三亚湾路等主干道以及人民路、跃进路、光明路、月光路、吉祥路等次干道的绿化,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水平。2000年后建设的迎宾大道、凤凰路、三亚湾路等城市主干道,均采用高标准园林绿化设计,充分展示“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城市主题。新增加的中东海枣、加拿利海枣、老人葵等棕榈科树种,丰富行道树的树种,提升行道树的品质,彰显三亚热带海滨道路绿化的特色。三亚市树——椰子树和酸豆树、市花——三角梅确定后,大量种植,突出三亚市本土树种绿化的特色。截至2010年12月,三亚市主次干道144千米已普遍实现绿化,有行道树4万多株,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养护绿地面积为358万平方米。三亚市的城市道路绿化已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路一花、一路一树和各具特色、协调统一的绿化格局。
  第五节 小区绿化
  2001年,三亚市园林管理局正式将小区绿化规划报建纳入城区绿化工作。对开工建设的宾馆酒店、小区公寓、职工宿舍、商业建筑等的配套绿化工程从规划方案、施工图到竣工必须经园林部门审核。至2010年,打造了一批高品质的园林景观式小区,如天域大酒店、红树林大酒店、山海天大酒店、凯莱度假酒店等,投入大量绿化资金,建设高档次的庭院绿化。嘉和海景度假小区、帝王花园小区、怡海豪庭住宅小区、国色天香花园等高档小区也开展了庭院绿化。
  各乡镇也大力开展庭院绿化。除了驻乡镇的各单位积极开展庭院绿化外,许多居民庭院也在发展庭院经济,成为庭院绿化的特殊组成部分。至2006年底,三亚市已评选出“绿化达标单位”101个,其中“花园式单位”33个。至2010年底, “花园式单位”44个,占参评单位30.8%。
  1991—2010年,大力发展庭院绿化,由市绿委办、园林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庭院绿化指导小组。
  第六节 公园广场建设
  1991年,鹿回头公园正式对市民和游客开放。
  1999年8月,三亚市开始动工兴建白鹭公园和鹿回头广场。白鹭公园总投资约4000万元,面积约28万平方米,主要完成土方工程、茶艺广场工程、园林小品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种植工程及部分水电安装工程。鹿回头广场总投资约8100万元,主要完成拆迁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铺装结构层7.5万平方米,园林绿化种植乔木500多株,灌木、地被10万多株,绿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
  2008年,三亚市公共绿地建设项目有下洋田块状林地、金鸡岭与凤凰路交叉口绿地和三亚湾绿地(友谊路口至金鸡岭路口)整治改造工程,总投资为1494.9万元,规划建设总面积为66484平方米。2009年,建设的白鹭公园景观提升工程,总投资约1200万元,改造绿地面积约25.7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是游憩娱乐设施、服务设施项目的完善,红树林恢复与保护等。2010年,三亚湾路绿地(光明路口—海虹广场)改造工程路面总长为8.4千米,工程总投资约8400万元,改造面积约40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苗木种植及养护、园路、广场、停车场、园林建筑小品、人行道、景观照明等。
  截至2010年12月,三亚市共完成白鹭公园、鹿回头广场等7个大型公园建设及改造项目,兴建和改造公园、绿地总面积约105.3484万平方米。开放的公园、广场有7个,即鹿回头公园、白鹭公园、三亚湾滨海景观绿化带、鹿回头广场、大东海广场、热带雨林广场、红树林公园。
  第七节 园林管理
  1988年,三亚市政府颁布《三亚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规定》。1996年8月7日,市政府在《三亚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修订颁布《三亚市城区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同时,颁发《三亚市庭院绿化达标及义务植树先进单位评选条件的通知》《关于在市区内开展义务植树和庭院绿化美化活动的通知》等文件,规范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2008年,三亚市园林绿化养护经费2400多万元,养护绿地总面积为300多万平方米,以及116公里长的道路绿化。累计共拆除乱挂违章广告横幅62条,清理违章旅游广告26块,整治乱停乱放车辆及小商小贩乱摆摊点350多个,暂扣未审批广告牌56块,说服教育违规人员450人次。
  2010年底,三亚市共种(补)植各类苗木30.33万株,铺植草皮3.2万平方米。累计修剪乔、灌木3.26万株,修剪黄榕、红草、龙船花等地被面积285万平方米。施放化肥20吨、农家肥80吨。对管辖绿地内的发病地进行了4~6次的全面喷药,共喷洒药水约15吨,其中对乔木、灌木喷药1.79万株,地被喷药17.21万平方米。同时,增加对道路绿化带和公共绿地的卫生保洁次数,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确保绿地卫生保洁度达到规定标准。
  第八节 市树市花
  1993年10月,三亚市市树市花评选领导小组成立,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筛选出酸豆(海南又名酸梅树)、木棉、椰子、凤凰木为候选树种;三角梅(勒杜鹃)、扶桑、九里香为候选花种。1994年3月29日,市政府发出致三亚市人民书,号召全体市民积极参加市树、市花投票评选工作。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乡镇、农场、部队、学校都积极投入了评选活动。1995年7月28日,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府关于确定三亚市市树市花的议案,作出《关于确认我市市树市花的决定》,确认酸豆树、椰子树为三亚市市树,三角梅为三亚市市花。1996年,三亚市围绕“1996中国度假休闲游重点在海南”活动,加快城市的绿化美化,在三亚市掀起种植市树市花的造林绿化高潮。
  一、市树
  (一)酸豆树
  三亚市常见树种,树体巨大,树冠呈球形,枝叶浓密婆娑,遮阴面积大,人行其下,绝无酷暑之苦,而有望梅止渴之感。酸豆树,自然生长较慢,人工栽培的植株生长速度中等。据记载,年高生长量前10年可达80~100厘米,直径生长达1厘米左右。是群众喜爱、优良的庭院和街道绿化树种,又可作草坪孤立树种植。酸豆树,肉可食,味酸甜,可做清凉饮料、调味品。种甘涩,可作食品添加剂。树姿宏伟,秀丽,极耐旱,抗风力特强,寿命长。酸豆树在三亚市栽培历史悠久,市各村落均有百年以上的大树。
  (二)椰子树
  三亚市常见树种,历史悠久。树干挺直,抗风耐旱,树叶婆娑,具热带海滨风光的特征,是街道绿化和四旁植树的优良树种,又可作为经济林成片种植。椰子水为清暑解毒饮料,椰肉可食,又可榨油。椰棕可制绳索,木材可做梁柱,果壳是工业、医药原料。椰子可谓全身皆宝。椰子树在海岸上屹立挺拔,抗击风浪,是勤劳勇敢的象征。椰子用途广泛,果实是热带佳果之一。
  二、市花
  三角梅是三亚市常见花种,深受群众喜爱。三角梅终年开花,尤以每年9月至次年3月开花最盛。三角梅品种较多,花色丰富,有紫、红、橙、黄、白等色泽和单瓣、重瓣及花叶等众多品种。三角梅抗性强,耐寒耐瘠,栽培容易,姿色艳丽且别致,既可盆栽观赏、地植和庭院绿化配置,又可作花篱、花塔、花树、花墙。
  三、节日布展
  1991年春节前夕,市园林局、绿地所、苗圃场等单位共同在三亚市主要街道、公园组织花市,供应节前的三亚花卉市场。花的品种以春节市民家中多摆放的花卉为主,如三角梅、金橘、菊花、兰花等。同时,举办迎春花展,展出花卉、盆景等。
  1995年,三亚市发动社会办花展,有11个单位参展,上市5000多种中外花卉,每天约有6000多人次来观赏和选购,10天营业额40多万元。
  1997年1月,三亚市在市汽车站一侧举办大型迎春花展。花展占地5000多平方米。来自市内的近20家园林花木公司精心培育的三大系列共300多个花卉品种、近3万盆(件)鲜花、盆景、根艺、插花作品同时展出。每天前来参观者约3000人次,总参观人数超过5万人次,经济收入100多万元。
  2003年1月,三亚市在西河东路沿河一侧人行道举办迎春花市。共有50多家花圃、苗圃参加。作为三亚市花卉主导产业之一的兰花,有6家花圃上市竞艳。花市的品种有兰花、杜鹃花、三角梅以及时令草花等120多个品种100多万盆。
  2007年2月,三亚2007年迎春花市在鹿回头广场开市。参展企业来自三亚本地和省内外,共有78家,上市的花卉100多种,参展的花卉以兰花为主打品种,有新几内亚的凤仙,也有比利时的杜鹃,更有传统的兰花、三角梅、桃花、茶花、绿萝、万年青等品种,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2010年2月,三亚市在鹿回头广场举办迎春花市,每日前去参观选购的市民很多。花市供应量大,尤其是富贵橘。
  第四章 城市管理
  第一节 机构
  1988年12月,撤销三亚市城乡建设环境资源局,分设市国土局、城乡建设局、环境资源局。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队更名为三亚市城市建设监察大队,隶属市城乡建设局。
  1992年2月11日,重新组建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为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三亚市城乡建设局领导。
  1993年8月,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升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由市政府直接领导,内设办公室,下设市容监察中队、规划国土监察中队、环保海洋监察中队、机动中队。办公室与各中队为副科级建制。
  1995年6月,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由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代管,不再作为市政府的直属单位,其机构级别不变。
  1996年6月,为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原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基础上,新组建城建系统4个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中队: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中队,隶属于市建设局领导,副科级事业单位;三亚市规划管理监察中队,隶属于市规划局领导,副科级事业单位;三亚市土地房产管理监察中队,隶属于市园林管理局领导,副科级事业单位;三亚市园林管理监察中队,隶属于市土地房产局领导,副科级事业单位。
  1998年7月,在原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与市城建各职能部门管理的建设管理监察中队的基础上,组建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副处级事业单位,隶属于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领导,内设办公室、正科级,下设一大队、二大队、机动大队,均为副科级。
  2001年5月,成立三亚市城市管理局,列为政府工作部门,内设办公室、园林环卫管理科、综合执法管理科,三亚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归口三亚市城市管理局管理。
  2002年3月,三亚市城市管理局下属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改为城市管理监察支队,隶属三亚市城市管理局,内设办公室、督察大队,督察大队下设一大队、二大队、机动大队,均为正科级,每个大队下设三个中队。
  2003年10月,将城市管理体系中的环卫管理与市容监察权试行下放给河东、河西区管理委员会,将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一大队下放到河东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河东一大队:将市城建设管理监察支队二大队下放到河西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河西二大队。
  2004年12月,将河东、河西区的城监执法队伍并入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
  2005年12月,撤销三亚市城市管理局和市城管监察支队,成立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同时挂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牌子,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市政府集中行使处罚权与监督检查权的正处级工作机构,内设办公室、宣教人事科、法制监督科、执法处理中心,下设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东大队、河西大队、亚龙湾大队、天涯海角大队、机动大队。
  2006年3月,为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内设办公室、宣教人事科、法制科、监督科、执法处理中心。下设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东大队、河西大队、亚龙湾大队、天涯海角大队、机动大队。
  2007年9月,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调整:一、保留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内设科室根据工作职能和需要而定;二、设立三亚市河东综合行政执法局和三亚市河东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块牌子,合署办公;设立三亚市河西综合行政执法局和三亚市河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块牌子,合署办公。河东、河西综合行政执法局为正科级行政单位,河东、河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财、物由区管委会管理,业务上受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导。撤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下属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东大队、河西大队、亚龙湾大队、天涯大队、直属机动大队。
  2010年3月,机构改革,设置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市政府集中行使处罚权和监督检查权的正处级工作部门,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纪检督查科、执法处理科、行政审批办公室,下设特勤大队、河东大队、河西大队;派出机构6个:海棠湾分局、崖城分局、田独大队、育才大队、凤凰大队、天涯大队。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991—1995年,宣传方式主要是上街设咨询点对市民进行咨询服务,在市民中散发城管知识小册子与传单,在主要市区与社区制作墙报与宣传栏,在市区街道悬挂横幅,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城管法律法规。
  1996年,组织执法人员进行考试,及格率达100%。为使市民增强城市管理意识,不间断出动车辆30车次,出动执法人员500人次,在市主要街道宣传《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海南城市市政设施管理规定》及《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摆摊设点和夜市广告管理的通告》。1998年,为配合三亚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共整理出各种文件资料84件,起草城建管理法规15部,编撰《三亚市创建全国城市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文件汇编》,协助三亚电视台拍摄制作《再塑三亚》专题片。1996—2000年,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依法治市的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海南城市市政设施管理规定》《三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法规。
  2002年,针对影响市容的违章违法行为,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出动宣传车2862车次、人员38211人次,发放整治通知书7840份,悬挂宣传条幅80条进行宣传。为了创建胜利路“门前三包”(临路或临街所有的单位、门店、住户将担负的市容环境责任三包)样板路(街),在胜利路悬挂大型宣传横幅,印发宣传通知300份。同年7月,为落实市委、市政府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指示精神与要求,出动宣传车38车次,发放书面宣传资料5000多份。2001—2005年,出台《三亚市市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先后印发《关于三亚市临街各店铺、单位、业主积极响应整治动员工作的通知》《加强营运客车卫生管理的通知》《第二市场处乱搭乱建蓬屋的拆迁通知》《关于开展告别陋习、珍爱生命、保护家园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整治“三亭”的通知》《关于整治垃圾广告的通知》《关于禁止在公共场所乱吐槟榔水的通知》,大量刊登与播放《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城区销售槟榔的通告》。2005年3月,市委落实“城市管理年”工作组进驻凤凰镇海坡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2006年4月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三亚市三亚湾路环境污染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同凤凰镇政府深入海坡村委会,召集在三亚湾路沙滩与绿地上经营烧烤摊点的村民举行座谈会,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教育村民不要到沙滩与绿地经营烧烤摊点,向村民发放300份致回民同胞倡议书。全年共教育违章市民、游客2700人次。2010年,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正面形象报道21篇,报道执法工作动态53次。对在媒体、综合行政执法局网站上反映的舆论舆情迅速调查处理,及时反馈调查处理结果16次,并继续与各媒体保持良好关系,对重大事件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事件进展7次。
  第三节 市容市貌整治
  1992年,连续5次开展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05万人次,各种车辆1800车次,拆除围墙4730平方米,拆除乱挂乱立广告牌100多块,拆除在主要街道乱搭乱盖、占道经营的棚架200多个,清理乱设的各种摊点416户(个),清理卫生死角100多处,疏通、清理污水沟300多米,清除被拆除与推倒的建筑物、废墟场地200多处,搬走建筑垃圾与影响市容市貌的废品杂物8000多吨。1994年3月,市爱卫办颁发《门前三包卫生监督员职责》。1995年,清除乱搭乱盖市容市貌的铁棚、木棚250间,面积5000多平方米,查处违章占道施工43家次,拆除违章占地经营的货店摊点63个,查处乱倒垃圾、乱排污水25宗,查处破坏花草树木行为23起,取缔街边“卡拉OK”15个。1991
  —1995年,开展大规模市容市貌整治。共清除乱设乱摆小摊点、乱搭遮阳布、乱搭棚经营1432个(处)。
  1996年,重点整治三亚市违章占道的夜宵、茶座、水果、烧烤等经营摊点。查处无证占道经营与乱摆乱设摊点154家(处),对市内户外广告进行两次整顿与规范,按照规定重新审批广告牌71块,面积2840平方米;报亭18座,占地面积17平方米;电话亭144个,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收取占地费22426元。1998年,按照市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以治、堵、疏相结合全面整治城市“脏、乱、差”现象,重新审批并合理布局各类临时构筑物182件。2000年,三亚市配合与实施海南省第一届“椰岛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组织3次大规模的城市环境整治,取缔一批长期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市容的“钉子户”,同时加强各类临时构筑物的审批与整治。
  2003年6月,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城管局《三亚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10月,以三亚市解放路为重点,对一些长期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市容卫生的早餐摊点、夜市摊点、“马路工厂”,会同交警、市交通部门等相关单位,共开展5次规模较大的专项整治活动。2005年,重点整治海鲜大排档、夜市饮食摊点、私彩摊点、流动销售水果摊点、城区临街商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货物、手推肩挑摊点、占用公共绿地违章经营摊点。
  2008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总体部署,对市容市貌、占道经营、城市噪音、违规网吧、户外广告、非法营业等不法现象进行5次大规模专项整治。2010年,按照市容管理重点片区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将市区分为15个重点区域和25个重点路段,在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定人员、定岗位、定标准,使执法人员路段明确、岗位明确、责任明确,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年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000宗,罚款700万元。
  第四节 行政执法
  1991—1995年,配合市容市貌整治,多部门联手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物共2936间(宗),面积63711平方米。拆除违规围墙4730平方米。追回漏报瞒报市政建设与配套费100多万元。协助国土规划部门处理土地纠纷6宗。处理假坟45座。
  1996—2000年,协同相关部门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物面积10371.64平方米。对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与挖掘的行为实行报批手续,经审批同意临时占用城市道路与挖掘的49宗,收取临时占道与破路费143567元。
  2001—2005年,协同相关部门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物面积102231万平方米。查扣非法营运人力三轮车和乱停乱放车辆828辆。
  2005年,经国务院法制办、海南省政府批复同意,三亚市率先在海南省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基于三亚市建设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的高标准要求,三亚市委、市政府对三亚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从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能方面大胆创新,将集中行使城市管理领域的17项行政执法权(原城管局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爱卫办行使爱国卫生管理、规划局行使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局行使市政管理、园林局行使城市绿化管理、国土环境资源局行使对生活噪声和饮食服务业排污违法行为查处、工商局行使对流动无照商贩查处、卫生局行使对无证经营饮食摊点和无证游医查处、公安部门行使对侵占道路行为查处、交通局行使对三轮车及摩托车非法营运查处、海洋局行使海滩管理、供销社行使废旧物资经营管理、商务局行使生猪屠宰管理、水务局行使市区内水务河道管理、林业部门行使对在道路两旁违法售卖野生动物查处、文体局行使网吧管理等)和5项管理审批权(设置户外广告审批及监管、设置城市车辆停放点审批及管理、临时占用城市公共设施与道路审批及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监管、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事项等),划转给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2005年12月31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7月,开展打击摩托车非法营运的专项整治,共扣没非法营运二轮、三轮摩托车,人力三轮车,板车367辆。8月,开展交通综合整治暨打击“两抢一盗”(抢劫、抢夺,盗窃)百日大行动,共查扣各类非法营运车辆4300辆,取缔非法废品收购站32家,并强拆废品收购站乱搭乱建违章建筑3000多平方米,查处噪音污染案件58宗,取缔非定点屠宰厂(场)14家,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及乱搭屋棚10多万平方米,取消审批临时停车场地1100平方米,同时对24宗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做出行政处罚19宗。2009年,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式启动“网格化管理岗位责任机制”,按照两区六镇进行网格化划分,在网格范围内所有城市管理问题责任落实到人及相关主管部门,把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科学、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2010年4月,针对非法营运人力三轮车拉游客到海鲜排档消费,索取高额回扣违法行为,对海鲜排档集中区域非法营运人力三轮车进行严厉打击,查扣非法营运各种车辆981辆,处罚违规停放车辆9852辆,罚款40万元。在市主要区域规范停车,划定小轿车位460个,摩托车位980个。同年7月,启动以代号为“铁锤行动”的打击违法建筑的专项行动,在违法建筑小产权房重灾区凤凰镇拉开序幕,共拆除违法建筑楼房861栋,简易棚屋1000多间,总面积897317平方米;从源头切断非法建筑材料的供应,禁止6家大型混凝土生产企业为非法建筑工地供应混凝土;查扣为违法建筑工地施工或运输建筑材料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120多台(辆)。至12月底,共拆除违法建筑楼房1201栋,简易棚屋1000多间,总面积1127341平方米。
  第五章 镇村建设
  第一节 文明生态村创建
  2002年,三亚市开始建设文明生态村,对农村的环境脏乱、封建迷信、聚众赌博、乱建乱葬、抢生超生等突出问题,引导群众更新观念、勤劳致富,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市委、市政府结合三亚的实际,制定《三亚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八年工作规划》,确定自2002年开始到2009年,每年创建40个文明生态村,计划用8年时间,把三亚市62%以上的自然村(市内自然村539个)建成文明生态村。
  2004年,加大文明生态村建设力度。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区别标准、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采取两种模式抓创建,一是以市直机关为主,中央、省驻三亚单位(驻市军警)和区镇联手创建文明生态村11个;二是由市直机关直接挂钩创建文明生态村29个。第一种模式创建标准为省级,第二种模式的创建标准为市级。同年,三亚市投入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1427.9万元,建成文化室27间、球场31个、宣传栏40个,平整村道27975米,硬化村道10847米,绿化24399平方米。联手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25个,挂钩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8个,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工作者55人。2005年,三亚市共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民房改造80户,建成沼气池464个、文化室31间、篮排球场27个、硬化村道6847米,绿化面积14399平方米,建成文明生态村27个。共有13个单位分获“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旅游景区”“省级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文明生态示范村”称号。
  2006年,三亚市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803万元,其中政府投入资金5706万元,责任单位自筹资金750万元,帮扶单位投入资金1263万元,各区、镇扶持资金1084万元,建成文明生态村33个,其中连片建设3个片区;建设主村道31.61千米、环村道38.94千米;建成沼气池1600户;文化室和篮排球场也配套建成,10多个村7000多人用上自来水。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投入发展生产资金达2686万元,以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为切入点,采取“农户+科技”“政府+种植大户”“政府+企业+农户”等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养猪村、养孔雀村、养鸭村、槟榔村、兰花村等特色村,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文明生态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300元,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
  2008年,三亚创建文明生态村68个,重点打造十大乡村特色旅游片区。即凤凰镇槟榔AAAAA级热带黎家风情乡村旅游景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示范基地、天涯镇文门农家乐片区、育才镇马亮青法民俗文化和乡村探险游片区、凤凰镇新联水蛟小鱼温泉旅游片区、天涯镇过岭华丽乡村风光旅游片区、育才镇龙密休闲游片区、田独镇落笔洞遗址文化旅游片区、田独镇榆红都市农业游片区和崖城镇梅东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片区。2009年,三亚市安排资金近3亿元建设文明生态村,其中扶持新农村道路建设资金2.3095亿元,发展生产资金800万元,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100万元,巩固提高资金1860万元。共创建成168个文明生态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修建道路418千米,文化室90间,篮球场130个,休闲广场137个,配套文化设施55套,修建多功能服务中心12个,涉及50个村委会,共15668户80228人。2010年,三亚市建设文明生态村572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建文明生态村129个,己建成和在建文明生态村占三亚市村民小组总数890个的78.8%。三亚市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社会治安稳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三亚市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平台,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和资源,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多方保障,4月27日,三亚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在凤凰镇鹅仔槟榔村正式启动。
  2006年,共完成33个新农村规划,为新农村示范点修建36条主村道和33条环村道,33个示范点安全用水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总额9410.98万元,其中,建房投资2172.39万元,修路投资2108.59万元。完成建房996间,修路46301米,建设文化室29间,球场29个。同年,海棠湾镇在市驻点单位以及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先后投入330多万元,建设村主道以及环村道路硬板化建设、文体配套设施建设等。年内把江林、龙楼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点打造成为三亚市的亮点和特色。
  2007年,三亚市全年用于“三农”方面的财政性投入达2.8亿元,安排5340万元用于55个文明生态村建设,投入5000万元发展设施农业,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8项89千米,完成43条新农村干道共54千米,“一池三改”完成3600户,建设36宗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民房800多户。编制槟榔河沿岸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开通了新农村公交线路。
  2009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三亚市2009年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通知,充分发挥金融业对三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和服务作用,推进三亚市金融系统支持“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同年,天涯镇完成新增中央及地方配套投资计划新农村道路建设,修建74条总长91.095千米的农村公路。田独镇新农村建设道路全面铺盖,共涉及15个村(居)委会,86个村民小组,投资4734万元新增建设混凝土路面66条79.072千米,配合市交通局完成48千米畅通工程,基本达到村组通硬板化公路。凤凰镇共完成新农村道路改建106.3千米,其中中央投资项目97.145千米,镇改造项目9.25千米。全年共创建3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建设文化室19间,多功能行政服务中心1幢,篮(排)球场25个,休闲广场31个,宣传栏20个,入户道6300米,修建排水沟3500米,民房改造12户,厨房改造21间。扶持农户发展经济,安排生产发展资金120万元,扶持农民青瓜嫁接苗近300万株。
  2010年,三亚市政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三亚槟榔河乡村文化旅游区作为三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同年,崖城镇累计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4200多万元,完成23个村50个创建点的村道建设,总里程69.7千米;新建村文化室10间、多功能服务中心6栋、篮(排)球场14个、休闲广场30个。投入75万元完成“一池三改”沼气池230个。田独镇继续申报新农村道路10.45千米。在摸清全镇城边村现状及充分的招商引资洽谈情况下,引入5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镇南丁村委会封塘村,田独村委会一、二村小组,上抱坡村,干沟村委会高园村小组,中廖村委会上、下牛两村小组的城边村改造建设,同时盈湾公司投资500亿在吉阳镇打造风情小镇的征地工作已开展,企业参与农村改造建设成为吉阳镇建设新农村的又一亮点。
  第三节 海棠湾开发建设
  2004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开始启动海棠湾规划。规划总用地面积98.78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1.6平方千米,规划居住人口为25万人。2006年,经海南省委、省政府审批通过,按照总体规划,将海棠湾建设成为国家海岸新城和国际性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区。
  2007年,海棠湾被定位为国家海岸,以建设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承载着国家高端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形象。同年5月,海棠湾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完成了海棠湾开发一期、二期及东环铁路867万多平方米和文尖、沙姜园公墓安置区等项目用地征地任务。2008年2月,发放补偿款近3亿元,与400多户农民签订征地拆迁安置协议书,完成一期开发用地上2300多座坟墓的搬迁工作。年内已有开维集团、红树林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海棠湾。2008年,海棠湾完成投资10.2亿元,三纵九横的路网结构已初具雏形,林旺安置区一期、二期工程和沙姜园公墓安置区一期、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2009年,进入海棠湾的酒店项目计划总投资15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计划的26.57%。已有16家超五星级酒店陆续进场、开工建设,分别是海棠之星酒店、朗豪大酒店、红树林费尔蒙酒店、索菲特大酒店、康莱德酒店、希尔顿逸林酒店、高胜酒店、威斯汀酒店、喜来登度假酒店、豪华精选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丽酒店、蜈支洲岛珊瑚酒店、皇冠假日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凯莱酒店(海棠湾9号)。其中,凯宾斯基度假酒店完成投资4.4亿元,占总投资的49.15%;逸林希尔顿、康莱德酒店完成投资5.7亿元,占总投资的39.22%;万丽酒店完成投资2.8亿元,占总投资的41.4%;蜈支洲岛珊瑚酒店完成投资0.77亿元,占总投资的13.1%;喜来登度假酒店完成投资3亿元,占总投资的20.6%。年内,海棠湾镇已批准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共计37个,完成投资23.96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完成投资9.79亿元,征地拆迁补偿费14.17亿元。海棠湾高速公路出口路AC段、D路、E路市政道路已建成通车;林旺安置区一期工程已建成910套安置房、340套出租房及68套临时过渡房,林旺安置区三期已建120套临时过渡房;文尖、沙姜园、龙楼岭公墓建成投入使用;10条市政道路、1个枢纽互通立交、1个片区路网工程、1条施工便道、1个东部供水厂、2个污水处理厂、1条水系、7个临时安置区和林旺、龙海2个特色风情小镇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中。
  2010年,发放征地补偿款28.26亿元,完成征地面积634.33公顷。海棠湾G路、6号路和海棠湾广场提前建成投入使用。海棠湾C10片区及四横路网、海棠湾环湖路东段、海棠大道二标段、海棠湾6号路南侧绿地及海防林改造、海棠湾南区水系、海棠湾4号污水排污泵站项目正加紧推进中。海棠湾3~5号路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海棠湾东部供水厂、海棠湾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线项目已具备营运条件,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配套项目也陆续先后投入使用,海棠湾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呈现雏形。同年12月28日,海棠湾康莱德、希尔顿逸林2家超五星级酒店已率先开业,实现海棠湾滨海地带高星级酒店建设营业零的突破。其他滨海带14家已动工的超五星级酒店正在加快建设步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疗养区、医疗区、服务保障区主体结构工程已全部封顶,医疗区、服务保障区正在加快内外装修。奥林匹克湾已奠基,梦幻娱乐不夜城、海南国际免税城、惠普云计算动漫产业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海棠湾,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中。
  第四节 特色乡镇建设
  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崖城镇
  崖城是古崖州所在地,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有多位朝廷名相名臣谪居此地,传播中原文化,留下多处遗存。崖城古迹甚多,共有65处。
  1994年,南山文化旅游区开工建设,1996年投入使用,2007年8月荣获国家AAAAA级景区称号。1997年,大小洞天旅游区重新开工建设,同年投入使用,2007年8月荣获国家AAAAA级景区称号。1999年,华能集团南山火电厂开工建设,2000年投入使用并入海南电网。2006年,南山货运港开工建设。2007年,南山货运港码头的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三亚创意新城工业园区开始前期的征地工作。2009年,崖城镇大隆水库西干渠、
  西部供水工程、过境公路及旧日桥连接路、崖城火车站货运中转站、南山智天慧海项目征地工作稳步推进,并全力配合创意新城征地工作。2010年,总投资10.6亿元的崖州中心渔港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等前期工作,征地准备工作已全面就绪。
  2007年5月31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崖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荣誉称号。2009年,国家、市、镇总投资约1.3亿元进行古城保护和修复,主要项目有崖城至保港骑楼街道路改造(一期)、古城文化街区道路改造、保平文化名村改造(道路)、古城南门前广场(一期)、万代桥修复工程、东关民国骑楼街区修缮(一期)工程、崖州古城墙修复(一期)工程和盛德堂修缮工程等8个项目。此外,做好保平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对崖城、城东、水南、城西、拱北、保平、保港7个片区500多处历史建筑进行调查登记,建立起历史文化名镇动态监管信息系统。2010年,各项改造项目在建设中。
  二、兰花基地——吉阳(田独)镇
  田独镇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发展热带花卉特别是兰花的理想之地。2003年,田独镇一些村民利用自家庭院的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兰花。由于村民掌握的种植水平有限,寻找市场能力不足,农户面对市场缺乏应变能力,之后,兰花种植趋于沉寂。2006年,政府引导调整结构,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兰花产业化经营。2007年,全镇有3000多人从事兰花种植业,种植品种主要有大花蕙兰、千代兰、蝴蝶兰、卡特兰、文心兰、石斛兰等,种植面积43.87公顷,其中已经落户田独的5个兰花种植企业(1家韩资企业)种植面积34公顷,约510万株,年产值达9000多万元;干沟和龙坡2个兰花专业合作社共建立了4.53公顷兰花种植基地,种植数量为68万株;田独村、新红、大茅等村集体和榆红、田独、中廖、大茅和龙坡等村村民种植了5.33公顷、80多万株的兰花;大茅和龙坡村扶持设施农业资金125万元,农户自种3.33公顷的兰花,田独镇兰花种植专业户种植兰花植株的数量从23万株增加到600多万株,产值为1亿多元。田独镇已成为海南南部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2010年,花卉种植面积约86.67公顷,以兰花和玫瑰花种植为主。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有13.33公顷。投资1.3亿元,面积达183.67公顷的玫瑰花基地种植有约40公顷的玫瑰花。
  第六章 建筑业
  第一节 建筑队伍
  一、建筑企业发展
  1990年,三亚市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80家,其中一级企业9家,二级企业13家,三级企业53家,四级企业1家,五级企业4家。有建筑工程施工队人员23894人。至2010年,建筑企业发展到122家,从业人员发展到32459人。规模较大的有市政建设公司有海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建设总公司、市城市建设公司、三亚兰海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亚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国威人防工程有限公司、海南(驻三亚)路桥工程公司等6家。
  二、建筑企业简介
  海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始创于1950年。是经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同时具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施工承包二级资质。1999年,在海南省建筑行业中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海南省首批三大体系管理规范化企业之一。2004年,荣获“全国诚信信用单位”荣誉称号,2004年、2008年两次荣获“全国质量管理优秀施工企业”荣誉称号。
  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0万元,是海南建筑系统近年发展较快,重合同讲信用、有较大影响力的施工企业,在省内设有海口分公司、通什分公司和琼海办事处等营业机构。2010年,拥有职工2326人,具备各类专业技术经济职称人员333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人,中级75人,助理级219人;一级建造师25人,二级建造师39人。拥有一大批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工程质量检测仪器,设备总功率达28399.2千瓦,总台数为570台,动力装备率12.2千瓦每人,技术装备率2.31万元每人。2010年,全年共承领工程量20亿元,年产值17亿元,年创税5864万元。
  第二节 勘查设计
  一、设计队伍
  1991年,三亚市属建筑企业中有建筑设计室三个,共有设计人员36人(含行政管理人员),共完成建筑安装工程设计46项,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计费用17万元。中央、各省进驻三亚市的设计单位11个,从业241人(含行政管理人员),其中甲级资质的7个单位,从业161人;乙级资质的4个,从业80人。
  1993年,三亚市勘查设计单位4个;建筑设计室2个(乙级1个、丙级1个);人数53人;水电设计室1个(乙级),人数30人;市政设计室1个(丙级),人数30人。同年,进驻三亚市的外来勘查设计单位(有进岛许可证)9个(甲级6个,156人;乙级2个,53人;丙级1个,9人)。
  1994年12月,三亚市建筑设计院成立。1995年,三亚市有勘查设计单位13家,其中,外地入驻单位12家。全年完成设计103项,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1997年,《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建设工程勘查设计市场管理的通知》发布,规定从1997年4月1日起,凡在三亚市承担建设工程勘查设计任务的勘查设计单位,统一使用有海南省建设厅和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制的建设工程勘查合同和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接受市规划局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建设工程勘查设计合同的管理和监督。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派指定报建人。同年,三亚市人民政府发布《三亚市城市勘查管理实施细则》,凡在三亚市内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勘查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到市规划局进行资格验证、认证和建档登记,并取得在三亚市承担勘查任务的许可证。
  2001年,三亚市建设工程勘察质量审查中心成立,要求在施工图设计前,勘查成果必须经过审查方可使用。2001年度勘查设计单位资质年检结果为三亚市市政勘察设计室由丙级市政工程设计调为临时乙级市政道路和丙级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资质;三亚市规划设计院增加临时丙级建筑工程设计资质;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岩土工程勘查由临时乙级改为乙级,增加以及工程勘查土工试验资质;由于技术力量或注册师不符合资质标准,撤销三亚市房地产设计室勘查设计资质。
  2002年,市城建局将审图环节纳入施工许可的审批内容,指定了审图具体程序,规定无勘查资料、无计算书、设计文件审核盖章、出图不规范的不予受理审图,未经审图不与受理施工许可。
  2004年,三亚市有三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三亚市市政勘察设计室、三亚长丰海洋天然气设计有限公司、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亚市园林规划设计院、三亚市建筑设计院等7家勘查设计单位通过工程勘查设计单位资质年检。
  2007年,完成施工图审查298项,审图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2008年,完成施工图审查305项,审图建筑面积360万平方米。2009年,完成施工图审查331项,审图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2007年,完成施工图审查273项,审图建筑面积396万平方米。2007—2010年,三亚市有勘查设计企业:三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乙级水利行业工程设计资质、丙级水力发电工程设计资质、丙级岩土工程勘查资质)、三亚市市政勘察设计院[乙级市政公用行业(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资质]、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乙级岩土工程勘查资质、乙级水文地质勘查资质)、三亚长丰海洋天然气设计有限公司[丙级市政公用行业燃气主导工艺设计(不含加气站)资质]、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乙级建筑工程设计资质)。三亚市有资质的建筑设计企业还包括三亚新大兴园林生态有限公司(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等。
  二、设计成果
  1995年,三亚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明珠海景大酒店、亚龙湾中心广场、南方大酒店、凤凰机场海关联检楼等工程被评为省优良工程;凤凰机场候机楼工程还被评为建设部优质工程。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园林设计院三亚鸿业建筑设计事务所勘查设计的三亚亚龙湾高尔夫球场会馆,获海南省优秀勘查设计奖项目二等奖;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海南分院勘查设计的三亚玉华苑海景酒店、由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海南分院勘查设计的三亚创业大厦均获海南省优秀勘查设计奖项目三等奖。2000年,由济南园林开发建设集团海南分公司勘查设计的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规划设计,获海南省优秀勘查设计奖项目一等奖。2003年,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南海观音立像获海南省优秀勘查项目,三亚喜来登酒店、三亚万勃温泉海景山庄获海南省优秀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三亚市三亚湾路(滨海大道)改扩建工程、三亚河西110千伏变电站工程获海南省优秀市政工程项目。2004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三亚喜来登酒店获2004年度国家级优秀工程勘查设计评选即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上海闵行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改造工程获银质奖。2008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美国WATG设计公司设计的凯宾斯基三亚酒店获2008年度国家级优秀工程勘查设计金质奖。
  三、设计企业选介
  (一)海南省环境地质勘察院
  1985年3月,地质矿产部海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三亚地质工程公司创建。2003年5月,更名海南省环境地质勘察院。是海南省地质局所属的正处级地勘二类事业单位。承担国家和海南省的水文地质工程勘查任务;从事地质测绘、打桩、钻井工程,管道安装,工程质量检测,岩土测试、地球化学勘查等,提供地质工程技术服务及水文环境地质勘查公益性服务。院属企业包括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三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海南地矿建设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等。
  1985年3月,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三亚分院创建。1997年,更名为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是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设计、施工、测量、地质灾害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治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建设单位。具乙级地质勘查资质、乙级测绘资质、工程勘查资质乙级等,是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2006年三亚瑞海城市花园二区项目、2009年香榭名苑项目分别获得年度海南省勘查设计协会海南省优秀工程勘查三等奖。参与2009年6月4日三亚绕城高速公路迎宾隧道塌方事故的抢险救灾营救8名被困工人,最先打通生命保障通道(钻孔),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2010年,三亚林海度假酒店岩土工程勘查项目获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技成果三等奖。1991—2010年,先后承担房屋建筑、公路、桥梁、隧道、机场、码头、工厂、开发区等省市重点项目的勘查、检测等技术工作。如公路勘查工程:海南省东线高速公路藤桥—大茅段、三亚南边海景观大道;桥梁勘查工程:三亚湾大桥、国家海岸海棠湾系列桥梁工程、三亚潮见桥;隧道勘查工程:大茅隧道;机场勘查工程: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高层建筑勘查工程:三亚时代海岸住宅区、香榭名苑等;市政工程勘查:三亚两河三岸景观工程、二环路市政管道工程;开发区勘查工程:南山旅游开发区、国家海岸海棠湾开发区等。
  2002年,三亚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中心成立。2007年8月,更名三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是三亚地区较早成立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心检测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见证取样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房屋安全鉴定、钢结构工程检测、市政道路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外门窗物理性能功能检测、环境质量检测、建筑节能检测、消防材料检测等。2006年,在全国开展计量认证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中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授予“管理水平优秀实验室”的称号。2002—2010年,先后承担三亚山水国际、三亚时代海岸、三亚凤凰水城、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海南琼州学院三亚小区等项目检测工作。
  (二)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995年,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为三亚市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2005年,与市园林设计院、市建筑设计院合并为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性质为国有企业,归口三亚市国资委管理。
  2010年,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持有城乡规划编制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乙级、风景园林工程专项乙级资质。主要从事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种专业规划、城镇及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详细规划编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咨询、建筑工程设计、测绘等方面的业务。专业人才包括国家注册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师10多人,中高级职称30多名。
  1995—2010年,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规划建筑工程项目,其中《三亚海棠湾C2、C7、C8、C9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获2007年海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0年度,共计完成各类设计项目近60个。
  第三节 建筑材料与新技术推广
  1994年,三亚市根据海南省建设厅发布《关于发布海南省勘查设计行业第一批新技术推广项目的通知》,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勘查设计技术、高效预应力钢筋砼结构技术、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及高效钢筋技术、城市节水技术、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节能技术、PVC彩板门窗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1998年,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高效钢筋和预应力砼、地基处理和节水新技术、PVC管材等。推广普及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技术,用计算机辅助施工图设计预算、装饰设计、新结构设计软件等。
  2002年,三亚实施《推广应用化学建材和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管理办法》。根据建设部关于发布化学建材技术与产品的公告、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公布了首批淘汰的建材产品,共11类31个产品(技术)。
  2007年,开始推广应用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安装工程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等建筑业十大新技术,促进建筑基础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进步。
  一、推广商品混凝土
  2002年,三亚市人民政府出台《三亚市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三亚市商品混凝土企业设置方针和申请企业的资质予以审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给资质证书,未取得资质证书的企业,一律不得从事商品混凝土生产。不使用商品混凝土的小型施工项目、装修项目,必须严格遵守《三亚市二类环境噪声达标区管理办法》规定的施工时间,防止粉尘污染,违反者,由环境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2003年7月,三亚市在建设施工工地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同年7月1日起,在规划的三亚市城市主城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天涯海角游览区、南山风景区、海坡度假区等区域内,凡混凝土用量在20立方米以上的工程,都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
  2004年,推进商品混凝土使用制度,敦促施工企业与混凝土搅拌公司签订使用商品混凝土合同93项,完成砼用量19.11万平方米。2005年,对商品混凝土价格进行调查核实,取缔施工现场搅拌,共拆除大型搅拌站6座,查扣搅拌机械17台。2006年,敦促施工企业与混凝土搅拌公司签订使用商品混凝土合同100项,完成砼用量40万平方米。2009年,推广商品混凝土170.44万立方米。
  二、禁用实心黏土砖
  2005年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和农业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限时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到2008年底前第二批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的256个城市名单,三亚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限时城市名单之一,被要求在2008年底前城区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2006年9月14日,三亚市人民政府通过《禁止生产使用实心黏土砖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实施方案》,成立以1名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市发改局长为副组长,建设、财政、国土、公安、综合执法、农业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推进工作。同年12月1日,三亚市开始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三亚市所有新建建筑物,开工之前每平方米缴纳8元的基金,竣工验收时,如果全部使用节能砖,基金全数退还;如果使用实心黏土砖,基金不但全部没收,还要受到其他形式的惩罚。2006—2007年,三亚市关闭6家砖厂,并为剩余所有的砖厂列出关闭日程表。2010年,三亚市关闭实心黏土砖厂,实现实心黏土砖的“零使用率”。
  三、建筑节能
  2007年,三亚市制定《三亚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建筑节能规划和“禁实”(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计划,组织实施绿色照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规定凡新建、改建的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和宾馆酒店全面推广运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工程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安排节能专项工作经费,强化能源统计力量;推进“禁实”和新型体材料的发展应用。2007年,共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折合标准砖25019万块,蒸压混凝土砌块27万立方米,混凝土普通砖1963万块,节约土地约27.53万平方米,节煤约1.55万吨,三亚市国光滨海花园酒店公寓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2008年,三亚市抓好新建建筑落实节能标准,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引导建设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推进建筑能耗统计工作。“三亚国光花园”和“汇丰国际”项目分别被建设部和科技部评为“全国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完成18个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工作。
  2009年,三亚市建筑推广应用蒸汽灰砂砖16506万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5.07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砖1.031亿多块),节约土地29.5万平方米,节约能源(标煤)1.66万吨,减少废气二氧化硫(SO₂)排放415.66吨。折合推广散装水泥58万吨。节约牛皮纸174.01吨,折合人民币232.01万元;节约聚乙烯728.52吨,折合人民币1044.06万元;
  节约水泥2.28万吨,折合人民币729.10万元;节约标煤5384.44吨,减少粉尘排放2291.13吨,减少废气二氧化碳(CO2)排放2.05万吨;实现社会综合经济效益2044.61万元。
  2010年,三亚市申报成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获得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中央配套资金5000万元。同年,三亚市制定《三亚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方案》,出台《三亚市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暂行办法》和《三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开展民用建筑节能审查制度及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完成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能登记审查59项,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规划报建方案联审阶段节能设计方案审核25项,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推广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一些保温隔热材料得到广泛利用。
  第四节 建筑工程
  一、竣工工程
  1992年10月7日,成立三亚市建筑安装总公司,为二级全民企业,隶属于市住建局领导。1991—2003年,三亚市实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核验制。自2003年3月1日起,三亚市开始推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
  2003—2010年,三亚市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项目1158项,总建筑面积209.62万平方米。
  1991—2010年,主要建筑工程为房屋建设,以居民住宅(小区)和酒店为重点。
  二、处置“半拉子工程”
  1992年,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集中开发三亚,只要有地皮,就不愁没有资金;只要盖房子,就不愁卖不出去,大部分开发商以银行贷款为投资。1993年,中央实行了紧缩银根的政策后,银行的资金大量受控,许多房子建成一半后因无资金停工,形成了“半拉子工程”。在三亚市区的主要干道旁和主要风景区内或多或少都有“半拉子工程”,这三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麻烦。2000年,三亚市现有“半拉子工程”项目79个,建筑面积93.7万平方米。2003年,三亚是停缓建工程的重灾区,有120个停缓建项目。这些“半拉子工程”不但严重影响了三亚作为“生态旅游度假城市”的景观,也制约了三亚市的全面发展。
  1999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准海南处置积压房地产试点方案,三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处置“半拉子工程”的办法并依法收回了约933.33公顷闲置土地。2001年4月18日,位于大东海的一幢烂尾楼“万国旅游管理楼”被爆破拆除,用地被政府收回,规划为大东海广场。之后,位于解放一路与跃进路交叉处的16层“侨发大厦”被人工拆除。万国旅游城的爆破拆除,震惊了那些多年来深藏不露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他们重新回来登记、办理相关的手续。三亚市政府对“半拉子工程”实施了重拳出击,把有碍三亚市成为旅游城市的一些烂尾楼进行拆除并重新规划,这样的举措,自然引来了许多寻找房地产商机的开发商。整治烂尾楼的第二步棋就是环境的大力整治和建设。在处理“半拉子工程”时,三亚市政府还得跟房地产商们打官司,仅2003年的官司就有11场之多,全部的官司加起来至少有30多宗,在这种强大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开发商也开始积极配合政府工作,这不仅仅维护了三亚市烂尾楼各业主的利益,同时也为三亚市房产的快速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处置停缓建工程时,三亚市规划建设局制定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法和步骤:第一阶段从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根据相关政策,主要采取“以拆促建,拆建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第二阶段从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主要采取公开拍卖代为转让的办法处置停缓建工程。2002年1月16日,三亚成功地将大豪连体别墅、千手佛公寓、金牌大厦、兰天花苑别墅等4宗“半拉子工程”进行了公开拍卖,6月5日又将三亚的建筑物台亚国际航空广场以3730万元公开拍卖给广东联华国际有限公司。此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之后,蜀兴公寓、宏亚大厦、环信大酒店等24宗工程的业主自行转让;天海度假村、亚太区域国际会议中心等工程,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进行续建。第三阶段:从2003年7月至2004年底,对40宗尚未开工续建的停缓建工程进行处置。
  2006年底,随着坐落三亚桥头的京燕大厦的成功拆除,“半拉子工程”也告别了三亚市,成为海南省第一个没有“半拉子工程”楼的城市。
  截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三亚市共有停缓建工程项目120宗,原报建建筑面积122.96万平方米,原进度总建筑面积102.6万多平方米。第一批处置的有70宗,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主干道两旁和重要景观地带,第二批处置的有50宗,主要分布在背街小巷和各乡镇。从2000年10月开始处置,到2008年,已完全竣工的停缓建工程项目有99宗,建筑面积96.5万多平方米;巳拆除的有17宗131栋、建筑面积12.37万多平方米;没收的有1宗,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办换地权益书的2宗,建筑面积13338平方米;调整为绿地的1宗,建筑面积950平方米。至2010年,三亚市处置停缓建工程工作顺利结束。
  三、 优质工程
  1991—2010年,三亚市共有优良工程近200项,其中,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工程有6项,获得海南省建筑施工优质工程奖的有22项,获得海南省建筑工程“绿岛杯”的有23项。
  2009年 三亚中油大酒店 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海南优高 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中油涿州华宇工程建设监 理有限公司四、建筑装饰
  1994年4月,三亚市最大的建筑材料批发市场,在三亚民航站西南铁路边一侧动工兴建。市场占地面积39636平方米,总投资达1000万元。由海南洋浦聚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海南盖隆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批发市场首期建成200套(包括门市部和材料堆放场在内)的铺面,1994年底投放使用。
  2001年7月,据调查,三亚市经营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相关物品的大小店铺和营业部达300多家,主要集中在解放三路、四路和月川路及西河东路等地段。建材商品多是大宗货物,装运工具多是汽车。位于西河东路、月川路的建材店铺多为临时建筑物,店容较为简陋、凌乱。此外,与建筑相关的材料用品及设备涵盖面广,经营的店铺较多,各店产品规模相对单一,品种不全。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三亚建材市场功能,规范建材市场管理,市政府同意在金鸡岭路南侧兴建海南南部三亚建材广场,项目性质为三亚及周边市县城乡建设材料的主要批发市场。
  2003年7月,位于市区金鸡岭路与解放路交汇处的东方建材广场正式开业,经营场地共6800平方米,销售国内80多个高中档品牌产品,品种包括瓷砖、水暖卫浴、五金、灯具、夹板和布艺等等内装修所需材料
  2010年,三亚市建筑装潢(装饰)公司有50多家。主要有海南港晨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三亚海龙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三亚景龙华昌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三亚环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三亚联信和发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海南港晨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999年7月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室内外装修、水电安装、门窗制作、装修材料、五金交电、机电产品、化工产品、汽车、摩托车零配件。
  (二)三亚环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005年4月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是海南省装饰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海南省优秀家装企业、海南省AAAA诚信企业、绿色环保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星级酒店、高尚住宅、别墅、园林、写字楼、商业空间的装饰设计及工程施工。承接大型厂房、写字楼、酒楼、展厅等工装,别墅等专业设计,装饰、设计,全过程。装饰设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建筑工程设计,室内装修装饰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装饰材料等等。
  (三)三亚海龙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08年4月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土石方、脚架,室内外装饰,墙体安装、打桩、拆迁。
  (四)三亚联信和发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08年10月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主要经营室内装饰专业咨询、室内装饰工程的设计、施工业务、室内装饰材料零售、批发,承接1500万元以内室内装饰工程专项监理。甲级设计资质和甲级施工资质的装饰企业。
  (五)三亚景龙华昌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09年3月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为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乙级、施工乙级。海南省室内装饰协会会员,诚信经营AAA级企业。
  第五节 建筑业管理
  一、招标投标
  1989年,海南省出台《海南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从1990年起,凡在三亚市投资10万元以上符合招标条件的工程都要实行招标承包制。1991—1997年,三亚市建筑工程报建654项,实际招标工程180项,中标投资38415.8万元。
  1998年,三亚市成立招投标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负责指导和监督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至此,三亚市开始强制执行工程施工招投标,建设工程统一在三亚市建设局招投标市场进行开标评标工作。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海南省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建设工程招投标由城建部门管理实施。主要程序是组建招投标机构,发布招标公告,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对投标企业、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编制招标文件,组织工程发标会议,组织各投标企业勘查现场,组织工程的开标、评标、定标会议,申请核发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与中标企业签订施工合同。招投标过程坚持公开、公正、竞争选优、科学合理的评标定标原则,有效地保护招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所有的招标工程项目、按照有关法规进入建设工程有形市场进行交易。做到规范标书,统一标袋,采取先收乙方标书,后制标底,甲乙双方互相签字的办法,确保标书、标底的保密性。标书标底现开现解,杜绝了明招暗定,互相串标的不法行为,使历年来的招投标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2003年,三亚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成立,组建了新的评标专家库,市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关于招投标的相关规定,规定三亚市所有的工程项目必须在三亚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后,方可办理工程建设及其他相关手续。2006年后,建设工程招投标由建设单位提交市发改委管理,市城建局负责实施。
  2008年,三亚市建设工程发包项目共310项,工程总造价79.07亿元,其中招标发包256项,工程造价共76.25亿元;直接发包54项,工程造价共2.82亿元。招标发包项目中,公开招标152项,中标金额共41.29亿元;邀请招标104项,累计中标金额34.96亿元,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均达到100%。通过招标,工程造价平均下浮1.68%,共节约建设资金1.25亿元。
  2010年,三亚市实行招标工程289个,工程造价971439.05万元,建筑面积237.7万平方米。三亚市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为100%。
  二、资质审查
  1991—2003年,在三亚市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核准与年检由三亚市房产管理局核准颁发三级以下资质证书。1991—2004年,在三亚市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建筑企业资质核准与年检由三亚市房产管理局核准颁发四级以下资质证书。
  1996年1月,海南省颁布《海南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资格审查暂行办法》。同年,在三亚市注册登记,接受资质审查的建筑企业有21家。1997年,在三亚市注册登记,接受资质审查的建筑企业有46家。
  2004年10月,在三亚市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核准与年检由三亚市房产管理局核准颁发三级以下资质证书的管理职能收回省建设厅,三亚市房产局不再承担物业管理企业资质核准与年检工作。
  2005年10月,海南省建设厅收回由三亚市房产管理局核准颁发四级以下资质证书的管理职能,三亚市房产局不再承担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核准与年检工作。
  2010年3月,海南省住建厅将三亚市建筑企业资质核准与年检职能移交给三亚市住建局,市住建局开始行使对在三亚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和年检制度的管理职能。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专业经济技术人员和开发经营业绩等确定其资质等级。同年,通过年检颁发资质证书仅有三亚华盛新混凝土有限公司1家。
  1991—2010年三亚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年审一览表
  说明:一级施工企业数量包含特级施工企业数量,即建筑企业总数=一级施工企业(含特级施工企业)+二级施工企业+三级施工企业
  三、施工监理与安全生产
  (一)施工监理
  1995年10月,三亚市城乡建设监理公司成立,隶属于三亚市城乡建设局,有员工4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经济师1人,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12人,中级质检员2人,中级施工员4人,其他人员14人。1996年1月,海南省出台《海南省建设监理单位资质审批登记暂行办法》。1991—2000年,三亚市受监理工程470项,建筑面积203.81万平方米,造价13.668亿元。
  2010年,重点加强对监理行为的监管,凡施工中涉及安全的关键部位、环节,监理人员必须旁站监督和平行监理。严格查处被监理机构质保体系不完善、质量行为不规范的行为。在监理专项检查中,共查处被监理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项目13个,均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完成整改。对外省监理企业来海南承揽业务的严格执行省建设厅要求的单项备案制度,凡未备案的,一律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同时,采取严格审核资料和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相关法律法规,对不满足备案条件的监理企业一律不予审批,全年共计审批外省监理企业单项备案40宗。2001—2010年,三亚市受监理工程563项,建筑面积1091.68万平方米,造价130.4亿元。
  (二)安全生产
  1993年6月,市城建局对三亚市32项房屋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安全生产达标的有海南国泰实业有限公司的服务大楼、海口中海开发公司所属的创业大厦、冰城城乡房屋土地开发公司的八八大厦、三亚市农业银行综合楼等。1997年,市城建局检查组重点抽查24个施工现场,达标率为74%。1999年,三亚市安全生产达标率为85%。2000年,对市所有建筑工地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重点抓施工现场管理,敦促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综合考评制度,检查中发出整改通知书13份,责令违章施工企业停工整改。1991—2000年,每年进行2~3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施工档案、质量保证资料、外观检查、安全措施、有无持证上岗等。
  2002年,两次对三亚市所有在建项目进行检查,重点对文明施工、施工用电等问题进行整治,对不符合施工安全生产标准的8家施工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暂停海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等6家施工企业在三亚市承包工程的资格。2004年,针对建筑施工现场薄弱环节和事故多发部位,对市63个在建工地进行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58份,处理安全事故3起。2001—2005年,共检查工程项目199项次。
  2007年,三亚市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黄金周和“安全生产月”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96个在建工地存在的高空坠落、垂直运输、施工坍塌、施工用电等安全事故多发环节的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发生。2008年,分5个小组对三亚市78个建筑工地的塔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共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5份,提出整改意见56条,并全部整改完毕,整改率100%。2010年,对三亚市在建工地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190个次,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100多份。2006—2010年,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狠抓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第七章 住房与房地产
  第一节 住房制度改革
  一、房租改革
  1992年,三亚市管理公有住房7639平方米,出租房屋2466平方米,全年收取租金15万元。
  1993年,根据国家房改政策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对市公有住房进行小幅度提高租金,市管理公有住房4000平方米,全年收取租金13.2万元。
  1995年6月1日,三亚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市直机关公房租金收入和干部租房经费开支的管理规定》,确定全额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剩余公房对外营业或出租的收入,扣除合理的成本后,必须全额上缴财政专户储存,单位需要支付时,做出用款计划报市财政批准后方可返还使用。由财政拨款修建的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单位,对外营业或出租的收入,由财税局会同有关单位按财务制度规定核定上缴任务。机关干部租房住宿,由单位统一租用市政府用于撤州安置工作干部住宿的公产房,租住面积必须按照三亚市1992年房改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标准,即厅级干部100~130平方米,处级干部85~100平方米,科级干部70~80平方米,一般干部50~70平方米,其房租由单位自行解决,超过标准部分由个人自理。单位对租住公房的干部职工,按照市房改政策规定的租住公房租金标准收取租金,同时按市房改政策规定的比例标准相应发给住房补贴(此项补贴在收取房租所得资金中列支),如出现收付逆差,单位可以从包干的办公经费或自有资金中解决。对于经过市政府同意租房办公或居住的单位与个人,须先批文和租金费用请款报告报市财税局审核,再报市政府批准方予追加拨款,未按规定办理的,其租房费用开支由单位自负。
  1995年,出台《三亚市公有住房提租暂行办法》。1997年,根据国务院房改办的要求,公有住房租金标准采取一年一定,三亚市的公有住房租金标准在原基础上提高10%,提高的幅度达到占双职工收入的8%。
  2006年,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对三亚市38家改制企业共1200户进行租金核减,即对原来按房改标准价每月每平方米1.8元的租金,核减到每月每平方米0.8元。
  2007年,根据2006年出台的《三亚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2007年三亚市政府市长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三亚市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其对象为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对象,同时人均住房面积低于8平方米以下、暂无住房的低保家庭。廉租住房租金标准由管理费、维修费两项因素构成,单位面积租赁补贴标准,按照三亚市住房平均市场租金与廉租住房租金标准的差额计算,即发放租赁补贴标准(月)=住房平均市场租金—(管理费+维修费),按照有关规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60%,三亚市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按3~4口之家,一户保障住房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三亚市有保障户数813户,共需保障的租赁住房面积为40650平方米。根据海南省建设厅和省物价局关于房屋出租物业管理的有关文件规定,多层(九层以下)住宅管理费每月0.75元每平方米,维修费每月0.25元每平方米,二项合计为1元。三亚市建筑大都在九层以下,房屋出租市场均价为每月10元每平方米。按计算公式:40650×[10—(0.75元+0.25元)]=365850元,三亚市813户住房保障户每月所需保障资金365850元。为规范最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补贴行为,制定了《三亚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二、公有住房出售
  (一)出售标准
  1993年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推开后,凡有三亚市城镇常住户口的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均可申请购买公有住房,新建住房和腾空的旧住房优先出售给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
  出售公有住房一律按房屋套内面积计价,户建筑面积依照住宅竣工图纸的单元组合面积计算,没有图纸作依据的则按实际丈量。单元组合面积以外的建筑面积,如公共楼梯、过道等不按户分摊,也不列入住房分配控制面积的计算范围。
  出售公有住房的价格分为标准价、成本价和市场价。标准价由负担价和抵交价构成;成本价由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查设计费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管理费、利息、税金等七项因素构成;市场价由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开发建设成本、利润和税金等四项因素构成。
  省级干部每户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厅级干部每户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处级干部每户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科级干部每户建筑面积85平方米,一般干部及其他职工每户建筑面积75平方米。超过标准的,以1993年12月31日以前批准报建为界,之前超标面积10平方米以内(含10平方米)的,以成本价购买的按成本价计价,以标准价购买按标准价计价,超过10平方米以上(不含10平方米)按市场价计价。1994年1月1日以后批准报建的,超标面积一律按市场价计价。
  (二)优惠与折扣
  1993年,职工以标准价或成本价购买公有住房的,给予工龄、现住房、一次性付款和老干部折扣。以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的,每年工龄折扣额为每平方米3.76元,现住房折扣额为每平方米19.3元;以成本价购买公有住房的,每年工龄折扣额为每平方米4.8元,现住房折扣额为每平方米24.8元;职工一次性付清房款的给予应付房款20%的折扣。
  1993年,三亚市房改工作启动之初,为尽快解决房改房源不足的问题,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市二环路岭北小区建设300套平价房,由市房改办牵头委托三亚市房地产开发建设总公司和三亚置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建。113平方米和105平方米两种户型各150套,总面积32700平方米,竣工后按每平方米850元收购,然后以每平方米1050元向住房困难户出售。同年,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划拨迎宾路16.67公顷土地建设丹州住宅小区,由政府投资1.88亿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00套,97平方米、110平方米、120平方米三种户型各500套,总面积163500平方米,每平方米综合开发成本1150元,全部向住房困难户出售。1994年,出售公有住房2600户,建筑面积21.79万平方米。
  1995年9月,为推进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规范出售公有住房工作,出台《三亚市出售公有住房暂行办法》。同年,以成本价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混合结构为858元每平方米;框架结构为936元每平方米。以市场价出售的,混合结构为1287元每平方米,框架结构为1400元每平方米。职工以成本价购买公有住房的,给予工龄现住房优惠,工龄折扣额为5.4元每平方米,现住房折扣为22元每平方米。
  1996年7月1日执行新标准,即职工以成本价购买公有住房的,每年工龄折扣额为每平方米6.1元。现住房折扣额为每平方米12.5元,一次性付清房款的给予房价款16%的折扣。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另外给予应付房价款5%的折扣;1945年9月2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给予应付房价款3%的折扣;1949年9月30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给予应付房价款2%的折扣。自1993年10月房改工作全面启动,三亚市符合出售公有住房的住房产权单位,都按政策规定的要求,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
  1997年,三亚市出售公有住房的标准已达到建筑本体成本,即框架结构1022元每平方米,混合结构936元每平方米,按此标准购买的公有住房可获得全部产权。2004年6月由三亚市土地储备开发中心负责开发建设迎宾路东岸住宅小区,共建住房794套,总面积83544平方米,其中配建151套安置房,用于安置鹿回头宾馆项目、水产养殖场项目、市第一中学新校址项目的拆迁户。另配建一部分经济适用房向住房困难户出售,2005年10月竣工后共售出经济适用房37套,面积共3402.8平方米。至2010年12月,三亚市共有159个单位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6731套,总建筑面积57.2万平方米,归集住房资金2.4亿元。
  三、经济适用房建设
  1994年6月22日,为解决三亚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出台《三亚市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1995年,三亚市建设经济适用房1709套,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2005年10月,制定《三亚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实施办法》,规定经济适用房中户型为80平方米,小户型为60平方米,超标部分按房改市场价收取超标款。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为本市城镇无住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经济适用房住满5年后可上市交易。
  2007年下半年,三亚市根据国家关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文件精神,及时出台《三亚市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单位可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单位职工经济适用住房。2007—2010年,三亚市共39个单位(含国家、省和部队驻三亚市单位)申请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申报总建筑面积71.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额约11.7亿元。至2010年12月,共有18个单位建设工程基本完工,住房总面积19.2万平方米,占申报总面积的26.8%。
  四、集资房建设
  三亚市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职工集资合作建房。集资房遵循政府扶持、单位资助、个人集资、自愿参加的原则。政府主要在计划、规划、市政配套费、税费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职工个人可按住宅建筑安装成本集资。
  1995年,三亚市出台《三亚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有21个单位836户干部职工集资建房,集资建房的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2000年,有23个单位集资建房。
  凡有三亚市城镇常住户口的职工属于无房户、住房困难户及危房户的均可参加集资建房,单位自有建房用地或有旧、危房可以改造,按城市规划要求,可由系统或单位自行组织职工集资建房,行政机关单位无自有用地或缺房户较少,可由市政府委托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牵头,由市政府划拨土地,统一进行集资建房。
  职工集资建房,可以全额集资,也可以部分集资,但部分集资的最低限度不能少于住宅建筑安装成本的60%。职工按建筑安装成本集资的,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居住满五年后方可依法进入市场。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所含土地收益和按规定交纳有关税费后,收入归个人所有。职工部分集资的,产权比例按集资额占建筑安装成本总额的比重确定,职工拥有部分产权,即占有权、使用权、有限处理权和收益权,可以继承。居住满五年后可以出售或出租,所得收入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所含土地收益和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后,其增值部分按产权比例分配。
  2001年12月,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经市政府市长常务会议讨论确定,三亚市停止集资建房。集资建房期间,三亚市先后有134个单位(包括中央、省驻市单位和农垦系统单位)发动职工集资建房,共建住房9105套,面积112万平方米。
  五、廉租房建设
  2008年1月31日,三亚市出台《三亚市2008年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目标和计划》。同年11月,在三亚市迎宾路北侧荔枝沟东侧开工建设廉租房“同心家园”一期,建设住宅1376套,容积率2.5,建筑面积8.22万平方米,住宅面积7.72万平方米,2010年1月竣工。
  2008年12月,在三亚市迎宾路与荔枝沟路交叉东北侧开工建设廉租房“同心家园”二期,建设住宅1301套,容积率2.96,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住宅面积6.58万平方米,至2010年12月尚在建设中。
  2010年9月, “同心家园”六期开工,建设廉租房321套。2009—2010年,“同心家园”三至六期相继开工,总建筑面积约96.98万平方米。
  六、住房公积基金
  (一)机构
  1992年1月,三亚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开展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决定》,成立三亚市人事工资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临时机构)。1993年4月,成立三亚市人事工资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常设机构),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城建局管理。同年6月,成立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内设综合科、政策法规科、经营管理科。同年9月,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内加挂三亚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合署办公。1996年7月,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升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归市土地房产局管理,内设行政科、政策法规科、住房基金管理科。2000年11月,三亚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更名为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02年5月,设立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同年12月,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与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归市国土资源局管理,内设综合科、资金运营与政策法规科、资金归集科。2005年9月,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受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领导,归口房产管理局管理,属市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事业单位,正科级。2006年8月,成立海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三亚分中心(副处级),归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内设综合科、归集管理科、住房信贷科。2008年5月,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三亚分中心正式挂牌。至2010年,单位名称、机构未变。
  2001年,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荣获“海南省房改系统2001年度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建设部授予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全国房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建设部授予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全国房改先进单位”称号。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
  1992年,三亚市开展住房制度改革工作,1993年正式实施提租发补贴和出售公有住房。1994年底,三亚市提租发补贴和出售公有住房暂告一段落。
  1995年5月,三亚市房改办先后举办了2期住房公积金制度培训班,三亚市有200多个单位近300多名房改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同年6月,三亚市开始在城区行政事业单位及部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同年,三亚市共缴存住房公积金90万元,缴存比例为1%~5%不等。至1999年底,三亚市缴存住房公积金单位236个,缴存人数16256人,缴存金额2325.6万元,缴存比例行政事业单位为2%,企业为2%~10%。1995—1999年,三亚市房改工作重心向逐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转移,加大力度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覆盖率,增加缴存额。
  2000年7月13日,三亚市政府发布《三亚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办法》。房改工作重心向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和运作方面倾斜,重点是加强住房公积金规范化管理和归集贷款工作。同年,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252个,缴存人数17045人,缴存金额3605万元,余额3217万元,提取公积金人数749人,提取金额388万元,缴存比例1%~10%。批准首批10户职工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38万元,最高贷款额度为6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为6年。至2005年,三亚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285个,缴存人数23563人,缴存金额6000万元,累计缴存额2.2亿元,余额1.79亿元,住房公积金贷款140户,金额844万元,累计贷款1123户,金额6873万元。批准部分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调高缴存比例,由原来的10%调高到20%不等。
  2007年,三亚分中心开展住房公积金扩面增存的催缴工作,催缴的对象主要是旅游服务行业的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三亚分中心开展住房公积金政策宣传,在《三亚晨报》、三亚电视台和三亚广播电台做有关住房公积金政策和知识的广告宣传;给参加三亚市保障性住房申购培训班的200多个单位发放住房公积金政策宣传资料250份,在市区主要路段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等处悬挂“住房公积金全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横幅30条。同时,开通住房公积金咨询热线电话。开展扩面增存行动,筛选出73个单位作为重点催缴对象,给180个企业单位发出了《住房公积金缴存通知书》,通过电话催缴、上门催缴等方式督促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提供上门贷款“一站式”服务,提高贷款率,增加贷款额,全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创造了6天完成500户职工家庭的贷款审批和15天完成600户职工家庭从签订购房合同、借款合同到放款完毕的高效率。2006—2010年,三亚分中心依法强化住房公积金归集,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继续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加强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与监控。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
  一、商品住宅建设
  1992—1995年,三亚市开工建设商品住宅项目30个,建成商品住宅项目22个,总投资15542万元,建成商品住宅176637平方米。
  1996—2000年,三亚市开工建设商品住宅项目52个,建成商品住宅项目24个,总投资22953万元,建成商品住宅225203平方米。
  2001—2005年,三亚市开工建设商品住宅项目115个,建成商品住宅项目88个,总投资123540万元,建成商品住宅1467231平方米。
  2006—2010年,三亚市开工建设商品住宅项目170个,建成商品住宅项目139个,总投资419306万元,建成商品住宅3994021平方米。
  二、商品房销售
  三亚市商品房由房地产公司组织销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至1997年,三亚市滞销现房69.56万平方米。为了加快推进三亚市住房商品化,1997年1月29日,三亚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与中国建设银行三亚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三亚市分行决定,向在三亚市内投资住宅建设并已完成主体50%以上的商品住宅项目提供全面的按揭贷款业务,制定《关于向三亚市商品住宅提供按揭贷款的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出台后,三亚市房产部门及企业积极促销,商品房销售开始转好。2003—2004年,共销售商品住房6279套,面积55.8万平方米,总金额20.11亿元;销售产权式酒店和酒店式公寓425套,面积3.38万平方米,总金额3.03亿元。
  2005年10月25日,三亚市在上海浦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三亚市房地产展示推介会”,有20家房地产企业参加房地产展示推介会。全年共销售商品住房5809套,面积51.61万平方米,总金额22.39亿元;销售产权式酒店和酒店式公寓554套,面积4.18万平方米,总金额4.43亿元。
  2006年,三亚市商品房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岛外市场。全年销售商品房8068套,面积72.33万平方米,岛外销售占总销售的90%,销售的商品房主要以60~8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全年组织6次房地产展销和促销活动,有56家房地产企业参加了房地产展销和促销活动;审批商品房预售许可证40宗,商品房预售面积52.33万平方米,合同金额达28.05亿元。
  2007—2010年,共销售商品住房42196套,面积383.96万平方米,总金额408.52亿元;销售产权式酒店和酒店式公寓6692套,面积53.52万平方米,总金额119.51亿元。
  三、房地产中介服务
  20世纪90年代初,三亚市除了三亚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东方房地产交易中心2个正规的中介机构以外,还有其他房地产中介机构,整个中介机构市场不太规范,人员素质低,短期行为严重。1993年1月18日,三亚东方房地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评估、拍卖、室内外装修、房地产业务咨询、建材销售。同年3月17日,三亚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业务包括代理市国有土地的招标、拍卖、出证,代理单位或个人买卖房地产和进行土地的招标、拍卖、转证。
  2002年,三亚市房地产市场活跃起来,开始有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进行房屋中介服务。2004年后,三亚市二手房交易十分活跃,从事二手房的中介服务企业有10多家,全年二手房交易量达到14.5万平方米,交易额为2.35亿元。
  2005年,二手房交易量萎缩,全年二手房交易量仅9.1万平方米,交易额仅1.43亿元,导致多家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相继退出市场。到2006年,三亚市只剩下3家二手房中介服务企业。同年10月,市住建局根据省建设厅《关于实行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规定凡是在三亚市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的机构,必须到三亚市住建局办理备案,由市住建局颁发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证书,否则不得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
  2007年,对有关企业发放了《关于房地产中介机构(含二手房销售代理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内设销售机构备案的通知》,联合工商、物价等部门对房地产中介市场进行整顿,举办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班、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人员岗位培训班、物业企业经理岗位培训班。同年4月,三亚市城建局作出规定:凡在三亚市从事房地产经纪(中介)业务的机构,必须按规定办理备案登记手续,未办理备案登记手续的机构,不得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
  至2010年,三亚市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共32家,其中最大的2家是三亚卓亚地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和三亚德佑房地产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其业务量占三亚市50%以上。
  四、物业管理
  1993年,三亚市始有物业管理,最早有3家物业管理公司,从业人员30多人。1996年6月,海南省颁布《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住宅区物业管理规定》。1997年3月4日,三亚市土地房产管理局房政科改为物业管理科,全年共办理房屋租赁登记鉴证315户,房屋出租面积7万平方米;组织召开三亚市物业管理现场会,有9个物业管理企业22人参加,会议评出3个物业管理先进企业;三亚市岭北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物业管理步入正轨。
  2000年,根据国家、省《关于认真做好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三亚市严格依照政策条例,把好审批关。三亚市有25家物业管理公司申报资质,9家物业管理公司通过资质等级评定,其中丹州小区参加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项目考评,获省考评通过。
  2005年,三亚市共审核报批物业管理企业13家,举办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管理人员83人。在三亚市开展住宅小区评优活动,评出优秀物业管理住宅小区4户。根据建设部、省建设厅物业管理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成立由三亚市各有关物业管理公司8名物业管理专家组成的三亚市物业管理专家组,负责三亚市物业管理招投标评审工作。
  2006年,三亚市有物业管理企业83家(含北京、海口等地物业管理公司在三亚设立的子公司),从业人员4420人,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393人,管理住宅区(含产权式酒店)135个,管理房屋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
  2007年,三亚市有物业服务管理企业89家,一级资质企业2家,二级资质企业3家,三级资质企业84家。全年物业管理项目153个,管理房屋面积403万平方米,物业管理从业人员3760人,已成立业主委员会57个。全年审核新设立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资质20个,资质年审复核56个,现场核验办理前期物业管理备案24宗,完成白蚊防治单位资质备案登记发证10家,白蚁预防备案建档18家。同年,通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评选出市优秀住宅小区2个,评出向省申报优秀住宅小区1个,省级文明生态住宅小区3个。
  2008年,全年物业管理项目186个,管理房屋面积500万平方米,物业管理从业人员5000多人。全年审核新设立的物业服务企业资质12家,资质年审复核85家,举办了2期物业企业经理岗位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216人,其中考试取证107人。全年核准前期物业管理备案23宗,审核与备案业主委员会14个。全年通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评选出市优秀住宅小区2个,省优秀住宅小区2个,省文明生态住宅小区3个。同年1月,对三亚市28家物管服务企业的41名物管主任进行年度考核,考评出优秀物业管理主任4人,合格物业管理主任29人。
  2009年,三亚市全年审核新设立的物业服务企业资质10个,资质年检复核93个。举办物业企业经理岗位培训班二期,参加学习培训人员71人,继续教育39人。全年共组织评审7个物业项目的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核准前期物业管理备案19宗。全年通过企业申报,组织专家考评,评出市级优秀住宅小区5个,达标住宅小区2个、省优秀住宅小区2个。
  2010年,三亚市完成白蚁预防合同备案建档45宗,竣工备案建档64宗。全年审核新设立的物业服务企业资质6个,资质年检复核78个。举办物业企业经理岗位培训班一期,参加学习培训人员73人,参加继续教育人员39人。协助和指导住宅区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全年共审核备案业主委员会4个。三亚市共有正式注册物业管理企业148家,其中一级资质12家,二级资质10家,三级资质115家,省外企业11家。物
  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有6000人,拥有工程师、会计师、园林师、水电技师和物业经理等各类专业管理人员800人,管理三亚市近300个项目,管理总建的面积达230万平方米。三亚市参加考评的2个物业管理项目中,荣获“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1个、“海南省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称号12个、“三亚市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称号40个。
  五、主要房地产公司
  1992年,进入三亚市房地产市场开发,并持有省建设厅、工商局及三亚市相关职能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工商执照的房地产公司有39家,其中中资36家(含本地6家),外资3家。拟投资9.8亿元人民币和275万美元。1993年,三亚市工商注册的房地产公司有152家,注册资金24.71亿元,其中具有资质等级证书的48家。至2010年,三亚市工商注册的房地产公司共有95家。主要房地产公司有:海南三亚鲁能公司、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卓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兰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凤凰岛发展有限公司等。
  海南三亚湾新城开发有限公司 2003年7月,海南三亚湾新城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是鲁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2.3亿元,资产总额117.1亿元。公司自成立后,坚持“追求卓越、服务真诚”的企业宗旨,围绕“倡导口味生活”的居住理念,以“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立业之本,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优秀的管理团队、丰富的大型城市片区综合开发管理经验、卓越的地域文化把握能力以及整合国际一流水平规划策划资源的优势,先后修建了三亚市红纱污水处理厂和市迎宾大道绿化工程,投资建设了山海天大酒店、亚龙湾鲁能度假区等项目。
  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5月,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为四级资质公司,是由中粮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控股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有土地开发、房地产、物业管理、景区经营及酒店投资等。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后,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三亚市人民政府对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进行“统一开发、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招商、统一建设”。为了更高水准地开发建设亚龙湾,2002年公司邀请美国著名的SASAKI规划设计公司对亚龙湾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至2010年,已累计投入10多亿元资金,建设完善了度假区内的基础设施和物业管理,并相继建成中心广场、蝴蝶谷、环湖公园(一期)及仙人掌度假酒店等特色旅游项目。其中中心广场和蝴蝶谷已建设成为海南著名的旅游景区和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亚龙湾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首,2006年被《中国青年报》评为中国青年最喜爱的十大景区,是游客海南之旅首选的景点之一。此外,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还引进了国内外众多实力雄厚的发展商投资亚龙湾,并陆续建成了一批高星级度假酒店,高尔夫球场及海上观光娱乐等项目。
  三亚卓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三亚卓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二级资质公司,系卓达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2000年7月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在职员工300多人。公司先后被评为“三亚市十佳房地产企业”“海南省房地产开发二十强和十大杰出企业”“三亚市优秀房地产企业”“海南优秀诚信企业”。至2010年在三亚开发中的项目主要为三亚卓达·东方巴哈马,项目由卓达集团联手世界顶级景观公司AECOM易道共同打造,占地总面积36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含配套),整体容积率1.44,绿化率57%。项目位于三亚市迎宾路与凤凰路交会处,共分为四期开发建设:一期“热带雨林”为5~6层多层建筑,住宅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已售罄入住;二期“那索风情”为22~23层高档度假公寓,住宅建筑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已售罄入住;三期“自由港湾”为18~26层度假公寓,A组团为约14.4万平方米的住宅,B组团住宅为约11万平方米;四期为一座约2.1万平方米的产权式酒店,社区有幼儿园2399平方米,酒店2座(约3.1万平方米),写字楼约6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滨河公园约7万平方米。
  海南兰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兰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一级资质公司,2000年成立。经营范围以旅游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同时涵盖旅游景区、度假酒店开发与运营、建材生产、物业管理服务等领域,为国家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企业。公司董事长兰恒先生现为海南省政协委员、三亚市政协常委、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三亚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三亚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公司始终秉承“以诚取信、以义制利、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经过10年的努力,已发展成海南省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之一。集团下属子公司10多家,员工总数1500多人,资产总额逾30亿元,累计纳税5亿多元,累计向社会捐赠4000多万元。先后被评为“海南省十佳房地产企业”“海南省房地产二十强企业”“三亚市房地产十佳企业”“诚信纳税企业”“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三亚市杰出贡献企业”,并连续荣获2005—2006年度和2007—2008年度“中国房地产诚信企业”荣誉称号、“2010中国诚信北斗奖”等。自2001年以来,兰海集团先后成功开发兰海花园一至五期系列高档海景度假公寓,该项目位于三亚湾路,建筑面积59.66万平方米。此外,开发了兰海滨河城市花园一期、二期高档住宅项目,该项目位于凤凰路和春光路中间,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公司还建设了三亚半山锦江海景度假酒店,酒店位于大东海旅游区,拥有400多间客房,属四星级酒店。
  三亚凤凰岛发展有限公司 三亚凤凰岛发展有限公司为一级资质公司,由浙江国都控股。1997年,浙江国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创立,是一家以房地产为核心,融产业和金融投资于一体、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公司拥有10多家控股子公司,产业涉及地产、旅游、金融投资、生态环保及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公司正在开发的房地产面积逾百万平方米,拥有土地储备总量达数千亩。三亚凤凰岛位于三亚市三亚湾“阳光海岸”的核心,是在大海礁盘之中吹填出的人工岛。岛四面临海,由一座长394米、宽17米的跨海观光大桥与市区滨海大道光明路相连,距三亚市繁华商业主路解放路垂直距离小于1000米,南侧临鹿回头风景区,东南侧临三亚河入海口,西侧为东、西瑁岛,北侧濒临三亚湾海滩。凤凰岛长1250米,宽约350米,占地面积36.5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总容积率1.1。凤凰岛三面依托山景,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海天旅游风光,具备海上娱乐、水上运动和全季候度假旅游的条件。凤凰岛项目是一个超高端的综合性项目,定位“海上奇观·人间天堂”,项目总投资预算100亿元,建设周期约5年。项目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七大板块:国际邮轮港、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养生度假中心、商务别墅会所、国际私人游艇会、奥运主题公园、海上热带风情街。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