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洋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59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海洋资源
分类号: P74
页数: 4
页码: 161-164
摘要: 本节介绍了三亚市的海洋资源情况,包括生物资源、海湾岛屿资源、滩涂资源、油气资源和港口资源等方面。生物资源丰富,包括多种海洋生物和海藻类;海湾岛屿资源丰富,岛屿数量众多,开发利用价值也很高;滩涂资源可用于各种贝类、藻类、鱼类养殖;油气资源已有相关天然气田探明,并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港口资源也十分发达,包括商、渔和交通港口,同时也有在建港口。
关键词: 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 三亚市

内容

三亚市拥有258.65千米长的海岸线,管辖的海域面积为3500平方千米。海水年表层水温在20~31°C之间。水质优良,透明度可达3~12米。年平均波高0.6米。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具特色的热带滨海风光,具有开发海洋产业的广阔前景和优势。
  一、生物资源
  三亚市所辖海域中0~10米水深的浅海面积为191.3平方千米,滩涂面积约为25.1平方千米。有海洋生物种类1000多种,拥有近1.3万平方千米的三亚渔场,还有临近的西沙、中沙、南沙渔场,各种海鱼的种类有200多种,分布的特点是中上层鱼主要有乌鲳、金色小沙丁、康氏马鲛鱼、宝刀鱼、中华青鳞、蓝园鲶、鲐鱼、青干鱼、扁舵鲣、弓头燕鳐鱼等;底层鱼主要有海鲤、石斑鱼、大黄鱼、马面鲍、海鳗、蛇鲻、灰星鲨、金线鱼、红鳍笛鲷、二长棘鲷、带鱼等,年可捕捞量约为53万吨。虾类主要有龙虾、日本对虾、宽沟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绿新对虾、哈氏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沙虾等;贝类主要有鲍鱼、珍珠贝、牡蛎、元蚶、贻贝、扇贝、乌哈、江珧、大珠母贝、毛蚶等;头足类主要有枪乌贼(鱿鱼)、乌贼、章鱼等;其他类的主要有海龟、海参、海龙、海马、海胆、海蛇等;海藻类主要有石菁、新月菱形藻、紫菜、石花菜、亚心形扁藻、马尾藻、江蓠菜、小球藻、微型藻、角藻、三角褐指藻等。
  三亚市利用其港湾多、滩涂面积大、一些港湾本身就是天然的海水养殖场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业,养殖海产品有鲍鱼、石斑鱼、虾、蟹、贝、海藻、海参等。
  二、海湾岛屿资源
  (一)海湾
  三亚市沿岸有大小海湾19个,分别是角头湾、红石湾、白水塘湾、大落肚湾、崖州湾、塔岭湾、红塘湾、三亚湾、小东海、大东海、榆林湾、六道湾、坎秧湾、白虎湾、太阳湾、亚龙湾、竹湾、铁炉湾、海棠湾。主要的大海湾由西向东是崖州湾、红塘湾、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海棠湾。海湾中的三亚湾是重要的商港和渔港,三亚湾东起鹿回头半岛南端,西至马岭东的角岭角,海域包括鹿回头半岛南端与西瑁州岛西南缘,到角岭连线与海湾陆岸所围海区。东西宽14.6千米,南北长11.5千米,湾口朝西南向半敞开。总面积6860公顷,其中零米等深线与深水海域面积6360公顷,海滩面积160公顷,岛礁面积340公顷。湾口宽约15千米,湾口至湾顶距离6.3千米,湾内海岸线长27千米。基本属沙质海岸。湾内水深自东北向西南递增,5~20米等深线占据海湾的绝大部分,20米等深线与鹿回头半岛南端和西瑁州岛连线基本一致。海湾底部发育有大面积的热带造礁珊瑚。海岸多为沿海阶地、残丘。湾的北面和西北面地势低平,北面有三亚河注入湾内,西南有自西向东发育、长达19千米的三亚大沙坝,三亚市中心区坐落在沙坝的东部。三亚湾处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海湾潮汐属不正规日潮类型,平均潮差0.85米,最大潮差2米,台风暴潮最大增水1.15米,涨潮时外海水流入港内,主要为东南东流向,最大涨潮平均流速为45厘米每秒。落潮时流向相反,为西北西向,流速较大,最大平均流速为54厘米每秒。三亚湾西侧有天涯海角游览区。
  (二)岛屿
  三亚市范围内分布有大小岛屿68个,其中面积较大、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主要岛屿有11个,自东向西分别是石头公岛、牛奇洲(蜈蚑洲)岛、东洲、西洲、野薯岛、神岛、小青洲、东瑁洲、西瑁洲、东锣岛和西鼓岛。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海岛有2个,即西瑁洲岛和牛奇洲(蜈蚑洲)岛。至2010年,已开发的海岛仅有西瑁洲岛和牛奇洲(蜈蚑洲)岛。西瑁州岛位于三亚市三亚湾内,又称“西岛”。地理坐标北纬18°13′32″~18°14′48″、东经109°21′39″~109°22′39″之间,形似海上金字塔,南北长2350米,东西宽900米。面积为212公顷,是海南岛周围的第二大岛。北至海南岛直线距离3.31海里,东距三亚市区7.021海里。地势南高北低,山顶海拔123.3米,山地约占全岛陆域面积的60%。地处热带低纬度区,为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均气温27°C。岛上植物生长茂密,资源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前,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山中群猴追逐,亦有海龟上岸产卵,生机盎然。岛西角有牛鼻岭伸向大海。岛南上顶设有灯塔,盘山公路迂回可达。岛周围水透明度达10米以上。水产资源丰富,尤以鲍鱼、龙虾、珍珠贝、海蜇和热带观赏鱼为最优,是海南较古老的海岛渔村之一。由于森林砍伐过度,连年的烧山种植和珊瑚礁的大量采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划入国家级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范围。20世纪90年代后辟为西岛游览区。2010年,岛上居民主要以海洋捕捞和旅游服务为生。
  三、滩涂资源
  滩涂是陆地与海洋交接的中间带,这一地带因受海洋和河流及地面流经的影响,水质较为肥沃,生物种类繁多,是发展各种贝类、藻类、鱼类养殖的好场所。全市有滩涂面积2326.67公顷,分布在海棠湾、崖州湾、榆林湾。
  四、油气资源
  1996年,境内已探明的油气资源有崖13-1、崖13-2等2个海洋天然气田。据美国阿科公司估计,13-1的天然气储量为340亿~1182亿立方米,可采量为519.88亿立方米。海洋天然气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
  五、港口资源
  三亚市沿海岸地形多样,海湾众多,为发展港口运输业,开辟滨海旅游业和发展集约化的海水养殖业提供了理想的场地和条件。至2010年,三亚主要港口有铁炉港、后海港、港门港、三亚国际客运港和角头港等商、渔、交通港口;在建港口有三亚国际邮轮港、南山货运港、半山半岛帆船港、三亚河口国际游艇港等。
  六、珊瑚礁资源
  三亚市珊瑚礁以岸礁为主,主要由分布在鹿回头半岛—榆林角沿岸,东、西瑁洲岛沿岸,六道湾、亚龙湾野薯岛、东排、西排岛沿岸,东、西岛以及海棠角、天涯海角、南山角、东锣岛、西鼓岛沿岸。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海域面积85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有115种造礁石珊瑚,还有在造礁中起积极作用的八射珊瑚亚纲的苍珊瑚、笙珊瑚和水螅纲中的多孔螅,多种软珊瑚,以及与珊瑚礁生态系统关系密切和相互依赖的丰富的其他海洋生物。2010年,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海南东部海岸海洋生态监控区珊瑚礁与海草生态进行监测,其中在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5个监控区,10个监控站位。此次调查到造礁石珊瑚11科24属47种,在科级组成中,鹿角珊瑚科和蜂巢珊瑚科为科级优势类群;在属级组成中,鹿角珊瑚属和蔷薇珊瑚属等为属级优势类群;种类组成中,丛生盔形珊瑚、多孔鹿角珊瑚、伞房鹿角珊瑚、标准蜂巢珊瑚、秘密角蜂巢珊瑚、精巧扁脑珊瑚、疣状杯形珊瑚、澄黄滨珊瑚、二异角孔珊瑚、十字牡丹珊瑚等为主要常见种;保护区造礁石活珊瑚平均覆盖度为22.58%。软珊瑚属于八放珊瑚亚纲、软珊瑚目、软珊瑚亚目的珊瑚门类,调查发现监控区的软珊瑚属种类有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sp.)、多棘软珊瑚(Spongodessp.)、圆裂短足软珊瑚(Cladiallakrempfi)、小粒散枝软珊瑚(Rlxasiacervicornis)、穗球多棘软珊瑚(Spongodeshadzii)、乳白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glauxnm)、条状短指软珊瑚(Sinalariacapollosa)、纤状短指软珊瑚(Sinalariaecfibrillosa)、肥大短指软珊瑚(Sinalariacorpulenta)、瘤状短指软珊瑚(Sinalariagranosa)、畸形短指软珊瑚(Sinalariamonstrosa)、乳突短指软珊瑚(Sinalariapapillosa)、肾状短指软珊瑚(Sinalariarenei)、多型短指软珊瑚(Sinalaria polydactyta)、柔弱短指软珊瑚(Sinalaria tenella),此次调查中软珊瑚种类主要以亚龙湾监控区较多,调查中常见的软珊瑚属是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