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重大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57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重大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2.66
页数: 8
页码: 95-1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91-2010年间三亚市发生的几次重大自然灾害,包括风灾、旱灾、低温寡照和水灾,并阐述了三亚市在防灾救灾方面重点工程措施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防灾救灾 三亚市

内容

一、风灾
  1991—2010年,三亚市受10级以上台风影响共63次,年平均3次。影响较大的台风以下4次。
  (一)“米克拉”台风
  2002年9月25日18时30分,第2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在三亚沿海地区登陆,三亚市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由于热带风暴移速慢,降水云团滞留时间较长。这次风暴带来的强降雨历史罕见,三亚东、中、西部地区的藤桥河、三亚河和宁远河下游等地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三亚受灾人口9.0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0.97万公顷,水产养殖受损面积0.07万公顷,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0.42亿元;公路中断4条,毁坏路基124千米,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0.12亿元;损坏水库41座和灌溉设施488处,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48亿元。由于山洪冲击、区间来水量及受上游水库错峰下泄量的影响,三亚东河、西河水位抬高,致使停靠在河内的未加固的渔船遭受损失,共有29艘渔船受损,其中沉没21艘,破损8艘;被救渔民195人,失踪1人。
  (二)“达维”台风
  2005年9月26日凌晨4时,第18号台风“达维”在海南省万宁市山根镇登陆,在三亚的最大风力达13级,三亚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使各行各业特别是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失。三亚市受灾人口48万人,死亡7人、失踪1人,直接经济损失10.85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25427公顷,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507公顷,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5.56亿元;公路中断4条,毁坏公路路基11.67千米,损坏输电线路5千米,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2.23亿元;房屋倒塌等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损坏水库35座、堤防1处、灌溉设施2480处、水文测站14个、水电站4个,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45亿元。
  (三)“利奇马”台风
  2007年10月2日23时,第15号台风“利奇马”在三亚市田独镇锦母角登陆,登陆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30米每秒),登陆后沿海岸线西行,10月3日5时离境。受其影响,三亚出现日最大降水量134.9毫米(2日8时至3日8时),过程降水量196.9毫米(1日8时至3日20时)。出现极大风15.3米每秒,达到7级。三亚市6个乡镇23.96万人受灾,洪涝受灾面积800公顷,成灾220公顷;倒塌房屋242间,直接经济总损失1.357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6920公顷,水产养殖受损面积116公顷,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0.42亿元。
  (四)“康森”台风
  2010年7月16日19时50分,第2号台风“康森”在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12级(35米每秒),17日20时离境。受“康森”正面袭击影响,三亚出现明显的风雨天气。15日20时至17日20时,最大风速为六道岭站51.8米每秒(16级),东北风,出现在16日18时58分;其次是田独高速路站46.1米每秒(14级),北风,出现在16日18时22分。15日20时至17日20时,三亚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大暴雨的过程降水,较强降水主要分布在东半部地区和西北部山区,最大降水出现在西鼓岛海岛站164.1毫米。三亚市12万人受灾,2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670公顷,倒塌房屋100间,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3亿元。
  二、旱灾
  1992—1996年、1999年、2001年、2004—2005年旱情较为严重。
  2004年,无较大的降雨,三亚市水库年末蓄水量严重不足。2005年1月至6月上旬,三亚降雨量仅为200毫米。据2005年6月11日统计,水库总蓄水量3271.8万立方米,占正常库容17.45%,比历年平均同期减少4125.7万立方米,减幅55.8%。三亚市可供农业用水量995.8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比2004年同期减少2517.2万立方米。此时,干枯水库32宗,占水库总量的33.3%;死水位以下的水库有51宗,占水库总量的53.7%。由于降雨偏少,水库蓄水不足,2005年上半年三亚干旱严重,城乡供水和农业用水形势严峻,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600公顷,人畜饮水困难达5.03万人。
  三、低温寡照
  2008年,三亚市从1月31日起至2月16日连续出现17天的寡照天气。其间,出现过几次阵性降水,雨量较小,降雨未出现异常现象,日照时数除2月6日(2.2小时)大于2小时以外,其余均小于2小时。过程最低气温值和平均气温最低值均在2月9日出现,分别为14.3℃和16.6℃,是1959年后三亚市出现的最长寡照天气记录。主要影响:2月低温寡照天气过程对三亚市的杧果和长豆角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此期间正值三亚杧果开花坐果期、膨大期,杧果落花落果增多, “黑果”“红果”现象明显。由于长期阴雨天气,光合作用不足,长豆角落花多,减产幅度大。
  四、水灾
  1991—2010年,三亚市共发生水灾22次,年平均1.1次。2010年国庆节强降雨期间,三亚市受灾人口共6.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0.64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3660公顷,农业损失0.423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082亿元,园林、电力、交通、旅游等行业损失0.135亿元。
  五、防灾救灾
  (一)重点工程措施
  1990—2010年,新增大隆水库、赤田水库2个防洪工程,三亚抵御风、雨、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大隆水库总库容46800万立方米,其下游防护区包括崖城、南滨农场、南繁基地、南山旅游区以及西线高速公路、天然气管道等重要基础设施,保护人口8.65万人、房屋1万多间、耕地面积426.67公顷。赤田水库总库容7710万立方米,水库下游防护区包括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个渔业队、2个镇办农场,以及东线高速公路和高铁等重要基础设施,保护总人口15926人,耕地面积788公顷。
  (二)防救预案体系建设
  1990—2010年,先后颁布实施《防洪防风规定》《防旱抗旱规定》2部防汛抗旱规定,以及《防汛防风防旱应急预案》《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抗旱应急预案》《三防指挥部领导成员单位防洪预案》 《133个镇村级三防办公室防风应急预案》 《低洼易涝、危房、山洪、泥石流重点防护区域防洪预案》 《大中型水库下游防洪预案》 《小(二)型以上水库及重点山塘下游防洪预案》 《防汛抢险应急分队行动方案》等9部专项应急预案。
  1.组织体系建设
  1991年,三亚市防汛防风防旱指挥部(简称市“三防办”)为三亚市水电局直属管理单位,由37个成员单位组成,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防灾、减灾、救灾的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完成了防汛防风防旱各项任务。
  三亚市6个镇2个区133个行政村(居委会)的“三防”(防汛、防风、防旱)机构于2010年挂牌办公,成为海南省第1个完成市、镇区、村三级“三防”机构建设的市。同年,全面推行《三防工作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对镇区及村(居)委会的三防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补助。
  2010年,三亚市成立由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公司和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组成的100人防汛机动抢险队,负责台风暴雨期间水库、河道等水利建筑物以及低洼易涝等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抢修和救援等工作。驻市军警组成抢险应急行动大队,承担防洪抢险“急、难、险、重”任务。大、中型水库下游及镇区所辖水库下游均成立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待命,一旦水库出险,协防联防,做好水库抢险和下游群众转移工作。
  2.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1998年起,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高效实用”的原则,三亚市建立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三亚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自动测报、水库工情自动监测、闸门自动监测、水库安全监控等。三亚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为全面及时掌握汛情、旱情、灾情趋势等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相继在抗击2002年“米克拉”台风、2003年“尼伯特”台风、2005年春旱、2005年“达维”台风、2010年国庆期间强降雨等重大灾害中发挥作用。
  附1:
  众志成城 奋力抗洪——三亚市抗击台风“达维”纪实
  2005年9月26日,第18号台风“达维”横扫琼岛,三亚市从25日22时至27日8时在近32小时内平均降雨量达365.5毫米。三亚市2个区6个镇受到严重影响,农林牧渔业、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失。
  高度重视深入动员 9月25晚11时,三亚市“三防”指挥部里灯火通明,一片繁忙,市领导在这里密切监视台风动态。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风意识,减少灾难损失,三亚市委、市政府早动员、早部署,科学合理安排应对措施。早在9月22日,收到海南省“三防办”发出做好防御第18号热带风暴工作的通知后,市三防指挥部就立即通知各区镇及有关单位,要求做好防御第18号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9月24日晚,收到省“三防办”转发温家宝总理和汪啸风书记批示的电报后,三亚市立即将批示传达到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区、镇、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同天,全省防风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市领导主持召开三亚市防风工作紧急会议。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一定要下到一线,措施一定要落实到基层,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9月25日上午,在外考察的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于迅对三亚市抵御第18号台风工作做了明确指示,要求“渔船、渔排、低洼地区人员要无条件撤离;水库泄洪要平稳;大隆水库要认真执行防风防洪预案,注意防范。”同日上午,陆志远再次主持召开三亚市抵御第18号台风工作紧急会议,传达温家宝总理和汪啸风书记的批示,再次部署防风工作,要求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要下到联系单位督导检查防风工作。
  通过深入动员,各级部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意识到这次台风的危害性,克服了麻痹思想,增强了抵御台风的责任感。各区镇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奔赴抗风抢险救灾最前线,顶着狂风暴雨,紧急转移安置8938人,转移1956艘渔船的13570名渔民上岸,转移5000个渔排1829人上岸。
  全力以赴奋勇抢险 9月26日上午,水源池—福万水库在高水位状态下,又遇强降雨过程(3小时降雨200毫米),就在水库水位已超出设计水位的紧急关头,在市三防指挥部坐镇指挥的市长陆志远,以实时水雨情数据和水文分析计算结果为依据,科学决策,科学排洪,保住了水库大坝安全。同日下午6时,陆志远市长亲临凤凰镇槟榔、妙林村,指挥20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与此同时,荔枝沟村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情况十分危急。三亚市主要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抢救出被洪水围困群众15人。晚上11时,在大隆水库,面对水位急剧上涨,防汛形势危急的局面,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陆志远赶赴大隆指挥部进行决策指挥;市委常委黄明荣等市领导在水库大坝上组织指挥抢险;市委副书记周玉华、市委常委赵普选冒着风雨,走村串户,连夜召开下游村委会书记、主任参加的应急转移准备工作会议,做好群众转移的准备工作。27日上午8时,大隆水库坝前水位达51.06米,高出溢洪道5.6米,洪峰已达到百年一遇,洪水和24小时最大洪量均达50年一遇,情况十分危急,大隆水库下游的崖城镇和南滨农场启动溢洪预案,党员和武警、警备区部队500名战士顶风冒雨分别到崖城、保港18个村,仅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6000多户家庭5万多人转移撤离的动员工作。
  26日,赤田水库上游集水面积出现600毫米强降雨过程,赤田水库管理单位与下游海棠湾镇密切配合,提前将沿海低洼地带海丰村1200人转移到防洪楼,做到水库安全、损失最小、群众满意。27日凌晨,凶猛的山洪袭击田独镇荔枝沟地区,田独镇组织干部和治安联防队等70人将荔枝沟汕头村受淹的120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与此同时,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及副市长带领交通局并调运抢险船只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工作,救出被洪水围困的10多名群众。
  开展自救 重建家园 9月27日下午,三亚市召开减灾自救工作会议,要求三亚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紧急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秩序,恢复三亚本来的美丽面貌。水利、农业部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及技术人员深入受灾第一线,指导开展救灾复产,帮助农民开展抗灾复产工作。各单位、各部门组织力量到市区受灾比较严重的地方开展义务劳动,清理主次干道的残枝杂叶、垃圾杂物、清理河沟淤泥等。供水供电部门组织职工抢修供电供水系统,三亚市供水供电迅速恢复正常。面对“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的压力,各旅游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检查和修复受损的建筑物、海上游艇、潜水设施、旅游车辆等工作中,争分夺秒为景点景区“梳妆打扮”,着力营造节日气氛,向游客展示三亚“时尚、美丽、度假、休闲”的旅游氛围,努力实现“十一”黄金周“安全、健康、秩序、质量”的目标。
  经过多方努力,“十一”黄金周期间,三亚旅游保持强劲势头,黄金周7天旅游接待人数14.3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长11.7%;旅游总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13.2%。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进港航班292架次,同比增长48.2%,进港游客2.97万人次,同比增长32.1%。
  附2:
  水利工程设施筑牢三亚市防洪基础
  ——抵御2010年国庆期间强降雨工作纪实
  受弱冷空气和热带辐合带共同影响,2010年9月30日至10月10日(主要暴雨时段为9月30日至10月5日),三亚市遭受196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降雨过程,三亚市平均降雨量达544.5毫米。由于强降雨时间长、强度大,三亚损失较严重。据统计,三亚市直接经济损失2.14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0.989亿元,水利设施损失0.386亿元,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损失0.493亿元,其他损失0.28亿元;受灾人口约6.15万人,其中解救被困群众183人;人员转移4810人。三亚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2万公顷(其中受淹水稻3974.67公顷,瓜菜受灾738.67公顷,香蕉、杧果2102公顷,其他作物5154.67公顷),成灾面积7266.67公顷,绝收1400公顷。水利设施受损223处。
  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三亚市委、市政府在国庆节前召开了三亚市动员大会,要求国庆长假期间,各单位(部门)要加强值班工作,做到安全无事故,各单位主要领导离开三亚,必须向市委主要领导报告或请假;各单位、各部门必须留足三分之一工作人员在岗或在三亚,以应对紧急工作任务。10月1日凌震5时开始,三亚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三亚市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橙色警报。针对国庆期间可能出现的暴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江泽林指示:“各职能部门、各镇区要按照职责,认真做好防御强降雨工作,确保人员安全、水库安全、河道行洪安全。”汛情就是命令,国庆节第一天三亚市防汛工作人员已全部上岗就位,扎实开展防汛工作。
  水利工程设施筑牢三亚市防洪基础 2006年以来,三亚市实施完成抱古、福万2宗中型水库,以及区间、布山等17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34宗水库应急加固工程。三类病险水库(市管)比例由原来的23%下降至2.7%,三亚市小(一)型及以上水库防汛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并完成三亚河等3条河流20千米长河段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筑牢了三亚防洪减灾安全基础,保护三亚市近30万人和6666.67公顷农田免受洪水灾害。
  强降雨其间,三亚各大中型水库发挥强大的拦洪削峰作用,把强降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大隆水库洪峰流量约2353立方米每秒,经水库调蓄后,最大下泄流量仅100立方米每秒,远低于下游宁远河崖城镇河段1760立方米每秒的安全泄量,削减洪峰96%。赤田水库洪峰流量1036立方米每秒,经科学调度,最大下泄流量440立方米每秒,低于下游藤桥河海棠湾镇河段500立方米每秒的安全泄量,削减洪峰58%。水源池水库洪峰流量568立方米每秒,经科学调度,最大下泄量200立方米每秒,低于下游三亚西河凤凰镇河段647立方米每秒的安全泄量,削减洪峰65%。通过预泄、错峰、削峰的方法,水库下泄流量与区间洪水流量叠加控制在下游河道安全行洪范围内,大大减轻水库下游防洪压力,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发挥了水库防洪效益。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做到防洪和蓄水两者兼顾,此次降雨结束后,三亚市水库增加蓄水16574万立方米,在有效抵抗洪涝灾害的同时,确保今冬明春城镇供水和农业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发挥水库防洪减灾和供水、灌溉效益。
  全力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面对罕见的强降雨过程,三亚市各部门通力合作,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低洼易涝、城市内涝区、危房、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交通干线、居民群众居住区、港口码头等防护重点区域,及时转移群众8410人,解救被困群众183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10月4日8时,接到4名游客擅自下海潜水失踪的报警后,市委、市政府迅速组成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岩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鸿建和副市长王诚安为组长的搜救组,组织海军、海警、海事等部门,出动飞机、军舰、救生艇等全方位开展搜救行动,成功救出失踪人员。10月5日中午,红星水库发生坝体滑坡险情,市“三防办”立即派出以市水务局副局长冯建东为组长的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省农垦总局工作组制定抢险救灾工作方案,同时三亚警备区司令员和政委率官兵组成应急抢险大队投入水库抢险,最终控制水库险情。
  10月6日,海南省万宁市城区出现严重内涝,群众被困,情况危急。三亚市三防指挥部在接到省防总的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调动橡皮救生艇和有关人员,派出三亚武警支队官兵、425医院1个医疗组赶赴万宁,投入抢险救灾斗争,成功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在三亚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三亚市军民的共同努力,此次强降雨过程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供水、供电,交通、旅游等各行业运转基本正常,群众生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将强降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