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南滨农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56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南滨农场
分类号: F324.1
页数: 3
页码: 74-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省三亚市位置与区域、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南滨农场概况。
关键词: 南滨农场 三亚市 农场概况

内容

一、位置与区域
  国营(有)南滨农场位于三亚市西部,西接崖城镇,西北靠育才镇、立才农场,东邻天涯镇,南临南海。总面积137.1平方千米,己开垦利用面积12345.4公顷。场部驻地在宁远河下游。
  农场水资源丰富,宁远河流经场区,场区内有金鸡水库、南雅水库、白马水库、南风水库和东岭水库。农场矿产资源有红色花岗岩、“芝麻糊’’花岗岩、天然温泉等。
  农场交通便利,距三亚市中心43千米、三亚凤凰机场35千米、南山国际贸易港3千米,环岛高速公路、海榆西线公路以及粤海铁路均从农场境内穿过。农场与著名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南山旅游区、大小洞天旅游区毗邻,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1991年,农场下辖6个作业区、40个生产队,共有人口10295人。2010年,共辖4个作业区、40个生产队,全场总人口14736人,其中干部职工1594人。总人口中,汉族9156人、黎族5094人、壮族377人、侗族15人、傣族15人、瑶族25人、苗族13人。
  二、经济发展
  1991年,南滨农场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果断淘汰作为主业但经营亏损的油棕生产,橡胶生产成为主业。同时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反季节瓜菜生产,形成橡胶和瓜菜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态势,农场生产转为健康发展。至2000年,原555公顷油棕生产地先后改种橡胶192公顷、丰亡果54公顷、甘蔗69公顷、冬季瓜菜67公顷、胡椒4.7公顷、椰子4.7公顷、南繁制种23公顷等。同年,农场国内生产总值为1443.4万元。
  2001年,农场国内生产总值为6856万元。同年起,南滨农场再次调整产业结构,弱化主业橡胶生产,利用独特的热带气候资源发展冬季瓜果菜和南繁育种,完成主体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巨变。农场按“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要求,把反季节瓜菜作为职工增收的品牌产业重点抓好。至2010年,农场的666.67公顷瓜菜基地和93公顷南繁育种基地已形成规模。
  2001-2010年,农场按“三自型”(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大力发展以反季节瓜果菜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职工自营经济,成为农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0年,农场近2000名职工中有98%的人从事自营经济种植瓜菜、杧果、香蕉、槟榔,种植面积4667公顷,纯收入6097万元。农场的生产总值和职工劳均收入中,有约一半来自职工自营经济;在农场进行的场部小城镇建设中,约有一半新建筑是职工投资兴建的“杧果楼”“香蕉楼”“瓜菜楼”。同年,农场完成生产总值1.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15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3617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548万元。农场总经营收入为3648万元,主营经营利润379万元。职工自营经济产值1500万元。
  三、社会事业
  1991年,农场有医院1个,医务人员59人。至2010年,农场有医院1个,医务人员50人。全场实施医疗制度改革,取消医疗制度的“大锅钣”,职工医疗费由过去全由企业负担改为企业和职工合理分担,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
  1991年,农场有各级各类学校7所,教职员工22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09年,南滨农场有1所中心幼儿园、1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在校生2556人,教师148人,同年,农垦体制改革,学校全部移交地方管辖。
  1994年,南滨农场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以“面向基层,注重实效,好中求快,巩固提高”为宗旨,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94—1995年,南滨农场连续2年被三亚市计划生育局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97年,农场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作为一个独立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截至2002年南滨农场连续23年没有小儿麻痹症例,连续10年没有儿童计免“六病”(麻疹、小麻、乙脑、流脑、百日咳、白喉)发生。2001—2005年,南滨农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被三亚市评为“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单位”。2004—2009年,南滨农场连续6年被评为“海南农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全场征收社会抚养费21.9万元,实际用于计划生育支出26.07万元,人均计划生育投入达21.11万元。年度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符合法定生育率等指标均优于责任目标。
  1991年起,农场每年投入40万元用于创建职工文化设施。1992年8月,农场电视差转台增设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并安装了有线电视传输系统。1996年10月,南滨农场制定《南滨农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九年规划(1997—2005)》。同年,南滨农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论、科学、卫生下基层服务活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1996年底,全场建成篮球场30个,职工文化活动室31个;场部建起98个宣传橱窗的文化长廊,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1个,安装了可接收34套节目的有线电视网络,每个生产队设有“三室一场”(文化室、阅览室、图书室,球场)。农场连续6年被海南农垦总局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海南农垦总局评为“优秀企业”,农场党委连续4年被海南农垦总局评为“先进党委”。1997年,农场投入4万多元为13个边远单位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并投入3万多元为10个生产队购置新彩电,改善边远单位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条件。2001年,南滨农场被海南省文体厅定为全省千里文化长廊建设试点单位。2002年,农场围绕建场50周年开展一系列文化宣传工作:举行场庆50周年体育比赛活动;创办“场史展览馆”;编写《热带明珠映滨涯》《祝福南滨》2本书;制作了一系列VCD光碟等,向场内外人士全面展示南滨农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和企业发展前景。至2010年,全场所有生产队都建起文化室、阅览室、图书室、球场、宣传栏,场部有文化活动中心。
  2001年起,场部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街在绿化中,楼在花园中,人在景观中”的新格局。至2010年,农场先后被评为(垦区首批)海南省“千里文化长廊建设试点单位”、海南垦区文明小城镇“优秀单位”、三亚市“环境绿化达标工作单位”。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