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56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农场概况
分类号: F324.1
页数: 9
页码: 74-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省三亚市南滨农场、南新农场、立才农场、南田农场等农场概况。
关键词: 农场概况 三亚市 政区

内容

第一节 南滨农场
  一、位置与区域
  国营(有)南滨农场位于三亚市西部,西接崖城镇,西北靠育才镇、立才农场,东邻天涯镇,南临南海。总面积137.1平方千米,己开垦利用面积12345.4公顷。场部驻地在宁远河下游。
  农场水资源丰富,宁远河流经场区,场区内有金鸡水库、南雅水库、白马水库、南风水库和东岭水库。农场矿产资源有红色花岗岩、“芝麻糊’’花岗岩、天然温泉等。
  农场交通便利,距三亚市中心43千米、三亚凤凰机场35千米、南山国际贸易港3千米,环岛高速公路、海榆西线公路以及粤海铁路均从农场境内穿过。农场与著名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南山旅游区、大小洞天旅游区毗邻,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1991年,农场下辖6个作业区、40个生产队,共有人口10295人。2010年,共辖4个作业区、40个生产队,全场总人口14736人,其中干部职工1594人。总人口中,汉族9156人、黎族5094人、壮族377人、侗族15人、傣族15人、瑶族25人、苗族13人。
  二、经济发展
  1991年,南滨农场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果断淘汰作为主业但经营亏损的油棕生产,橡胶生产成为主业。同时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反季节瓜菜生产,形成橡胶和瓜菜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态势,农场生产转为健康发展。至2000年,原555公顷油棕生产地先后改种橡胶192公顷、丰亡果54公顷、甘蔗69公顷、冬季瓜菜67公顷、胡椒4.7公顷、椰子4.7公顷、南繁制种23公顷等。同年,农场国内生产总值为1443.4万元。
  2001年,农场国内生产总值为6856万元。同年起,南滨农场再次调整产业结构,弱化主业橡胶生产,利用独特的热带气候资源发展冬季瓜果菜和南繁育种,完成主体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巨变。农场按“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要求,把反季节瓜菜作为职工增收的品牌产业重点抓好。至2010年,农场的666.67公顷瓜菜基地和93公顷南繁育种基地已形成规模。
  2001-2010年,农场按“三自型”(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大力发展以反季节瓜果菜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职工自营经济,成为农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0年,农场近2000名职工中有98%的人从事自营经济种植瓜菜、杧果、香蕉、槟榔,种植面积4667公顷,纯收入6097万元。农场的生产总值和职工劳均收入中,有约一半来自职工自营经济;在农场进行的场部小城镇建设中,约有一半新建筑是职工投资兴建的“杧果楼”“香蕉楼”“瓜菜楼”。同年,农场完成生产总值1.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15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3617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548万元。农场总经营收入为3648万元,主营经营利润379万元。职工自营经济产值1500万元。
  三、社会事业
  1991年,农场有医院1个,医务人员59人。至2010年,农场有医院1个,医务人员50人。全场实施医疗制度改革,取消医疗制度的“大锅钣”,职工医疗费由过去全由企业负担改为企业和职工合理分担,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
  1991年,农场有各级各类学校7所,教职员工22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09年,南滨农场有1所中心幼儿园、1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在校生2556人,教师148人,同年,农垦体制改革,学校全部移交地方管辖。
  1994年,南滨农场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以“面向基层,注重实效,好中求快,巩固提高”为宗旨,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94—1995年,南滨农场连续2年被三亚市计划生育局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97年,农场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作为一个独立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截至2002年南滨农场连续23年没有小儿麻痹症例,连续10年没有儿童计免“六病”(麻疹、小麻、乙脑、流脑、百日咳、白喉)发生。2001—2005年,南滨农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被三亚市评为“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单位”。2004—2009年,南滨农场连续6年被评为“海南农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全场征收社会抚养费21.9万元,实际用于计划生育支出26.07万元,人均计划生育投入达21.11万元。年度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符合法定生育率等指标均优于责任目标。
  1991年起,农场每年投入40万元用于创建职工文化设施。1992年8月,农场电视差转台增设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并安装了有线电视传输系统。1996年10月,南滨农场制定《南滨农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九年规划(1997—2005)》。同年,南滨农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论、科学、卫生下基层服务活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1996年底,全场建成篮球场30个,职工文化活动室31个;场部建起98个宣传橱窗的文化长廊,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1个,安装了可接收34套节目的有线电视网络,每个生产队设有“三室一场”(文化室、阅览室、图书室,球场)。农场连续6年被海南农垦总局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海南农垦总局评为“优秀企业”,农场党委连续4年被海南农垦总局评为“先进党委”。1997年,农场投入4万多元为13个边远单位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并投入3万多元为10个生产队购置新彩电,改善边远单位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条件。2001年,南滨农场被海南省文体厅定为全省千里文化长廊建设试点单位。2002年,农场围绕建场50周年开展一系列文化宣传工作:举行场庆50周年体育比赛活动;创办“场史展览馆”;编写《热带明珠映滨涯》《祝福南滨》2本书;制作了一系列VCD光碟等,向场内外人士全面展示南滨农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和企业发展前景。至2010年,全场所有生产队都建起文化室、阅览室、图书室、球场、宣传栏,场部有文化活动中心。
  2001年起,场部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街在绿化中,楼在花园中,人在景观中”的新格局。至2010年,农场先后被评为(垦区首批)海南省“千里文化长廊建设试点单位”、海南垦区文明小城镇“优秀单位”、三亚市“环境绿化达标工作单位”。
  第二节 南新农场
  一、位置与区域
  国营(有)南新农场地处三亚市区,场部中心位于市新城区荔枝沟路中段,是一家以橡胶、杧果、旅游、农产品加工、房地产等项目经营为主的城市外向型农垦中型国有企业。农场东接亚龙湾风景区,西临天涯海角、南山寺旅游区、凤凰国际机场,南临大东海浴场、鹿回头公园、三亚国际旅游码头,北靠历史名胜落笔洞景区、琼州学院、海南大学三亚校区。境内有海南环岛高速铁路、环岛高速公路贯穿,交通十分方便。
  农场土地主要属半风化花岗岩红壤土,肥力中等。南部属滨海盆地,属重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65%;北部属山区高地,植被类型属次生灌木地,有机质含量2.5%;东部属沿海高地,相对海拔高度在30~200米,土壤属半风化花岗岩,植被类型属次生小灌木地,有机质含量1.5%~2%;西部大部分属沿海平地,植被属灌木地,有机质含量2%以下。
  南新农场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南国天然温室。既是游客避暑过冬的好去处,又是南繁育种、发展热带水果、花卉、反季节瓜菜、水产养殖等高效农业开发的理想之地,同时也是旅游业、房地产业和轻工业的最佳之地。
  农场土地总面积5933.33公顷。可连片开发的有133.33公顷,可供开发热带水果、花卉、反季节瓜菜等高效农业基地的平坦土地及平缓坡地有666.67公顷,可供开发高品位水产品养殖的滩涂河汊有213.33公顷。
  1990年,全场土地面积5400公顷,总人口5779人,其中黎族880人,壮族58人,其余为汉族人口,在册职工3250人。1991年,农场管辖4个作业区、25个生产队、6家工厂、7个公司。2010年,农场管辖4个作业区、23个生产队、3家工厂、4个公司。总人口7211人,其中在册员工1703人,离退休人员1035人。同年,南新农场组建南新投资公司,农场划分出400公顷土地及部分资金让该公司“另起炉灶”,隶属海南农垦投资总公司管理。
  二、经济发展
  南新农场实行农、工、商、运、建、旅综合经营,国营(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合作多元化经济齐发展。1991年,全场国民生产总值为86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82.8万元,第二产业86.2万元,第三产业196.1万元。年劳均收入为2054元。2010年,全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00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309万元,第二产业9478万元,第三产业3219万元;年劳均收入实现27977元。
  农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有橡胶、杧果、花卉、椰子、槟榔、香蕉、瓜菜、禽畜、水产品等。1991—2010年,农场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走城市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城郊土地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大三亚旅游区的建设,大力发展地产、旅游、度假休闲等产业。在巩固1333.33公顷橡胶生产的基础上,竭力从1000公顷非胶农业中争取更大的效益,优化杧果品种改良,抓好反季节瓜菜、花卉和养殖水产品生产的发展,推进职工就业和增收工作,实现农场经济持续发展。1991年全场农业生产总值为923.1万元,2010年全场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309万元。
  农场工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有化肥、家具、旅游工艺品等。1991年,全场工业生产总值为106.6万元。2010年,全场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478万元。
  农场第三产业以服务、运输业等为主。1991年,全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96.1万元。2010年,全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219万元。
  三、社会事业
  南新农场不断加大投资完善场区建设。1991年,农场土质道路7.5千米。至2010年,农场累计投入330万元,硬化基层道路7.8千米,实现队队通水泥路。1991年,职工以住砖瓦及混凝土结构平顶房为主,户均25平方米。至2010年,农场累计投入资金4.34亿元,建设廉租房、职工保障性住房共1816套,己竣工交付使用500套。此外,至2010年,农场累计投入62.9万元新建一批供水工程,解决了边远区队共1534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累计投入98万元顺利完成农场的电网改造,实现用电与地方同网同价;累计投入190万元建成南新职工广场。
  1991年,农场有中学1所、小学5所,教职员工12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7%。2000年,农场筹集资金50万元创办教育基金会,资助困难职工子弟上大学。2009年,全场l所中学、5所小学,教职员工174人全部移交地方管理。
  1991年,南新医院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有病床20张,医护人员57人。至2010年,医院门诊大楼和病房建筑面积发展到3200平方米,病床50张,医护人员80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3人。拥有500毫安X光机、进口彩色B超、电子阴道镜、心电图机等一批现代化医疗设备,能够治疗各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是三亚市定点医疗机构之一,此处还拥有20个基层卫生网点。2010年,南新医院通过海南省卫生厅创建爱婴医院的评估,获得“爱婴医院”称号。农场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1991年,全场出生人口68人,符合法定生育率97%,出生率6.8%0。2010年,全场出生人口106人,符合法定生育率95.28%,出生率13.05%0。
  第三节 立才农场
  一、位置与区域
  国营(有)立才农场地处三亚市西北部,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16千米,距三亚市区约21千米,距三亚市凤凰镇8千米,距三亚绕城高速公路出口5千米,距著名旅游胜地天涯海角16千米。
  农场具有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极好的条件。农场生产的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等产品因具有质优、早熟、无公害等特点而热销国内市场,主要有柁果、荔枝、龙眼、椰子、青瓜、茄子等。特别是荔枝、龙眼的成熟期比海南中部地区早10天左右,比海南北部地区早20天左右,比广东、广西等产区早30~40天左右;杜二果的成熟期比海南西部产区早20天左右。产品的早熟优势,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场生态保护完好,被人们称为三亚市的“后花园”,是投资置业、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境内有热矿泉,经有关专家勘察论证,矿泉成分各项指标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为锶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可以作为瓶装饮用矿泉水和优质饮料基液开发。同时,此矿泉富含的偏硅酸、氡已达矿水浓度,水温36℃,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可作为温泉疗养开发。该矿泉已钻井一口,井深156.8米,经专家论证,开采量为850立方米每天,储量级别为C。
  1991年,农场土地总面积1.49万公顷,管辖6个作业区、4个生产队、1家工厂、6家公司,常住总人口8633人。2009年3月,立才农场与南岛农场重组为新的立才农场,实行一个农场、两个片区(立才片区、南岛片区)垂直管理。至2010年12月,全场拥有土地2.22万公顷,管辖20个生产队、4家公司。常住总人口20606人,其中在册职工1775人,离退休人员3564人。
  二、经济发展
  农场实行农、工、商、运、建、旅综合经营,国营(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合作多元化经济齐发展。1991年,立才农场国民生产总值为2242.7万元。2010年,全场国民生产总值1081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168万元,第二产业1166万元,第三产业4476万元;年劳均收入实现18913元。
  农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有橡胶、杧果、花卉、椰子、槟榔、香蕉、瓜菜、禽畜、水产品等。1991年,全场农业生产总值为2117.3万元。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实施,农场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走城市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城郊的土地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大三亚旅游区的建设,大力发展地产、旅游、度假休闲等产业,在巩固橡胶生产的基础上,竭力从非胶农业中争取更大效益,优化杧果品种改良,抓好冬季瓜菜、花卉和养殖水产品生产的发展,推进职工就业和增收工作,实现农场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全场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168万元,比1991年增长1.44倍。农场工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有化肥、家具、旅游工艺品等。1991年全场工业生产总值为75万元,2010年全场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50万元,比1991年增长1倍。农场第三产业以个体经营户为主,2010年全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到4476万元。
  至2010年,农场利用国家资金累计投入5350万元,硬化基层道路107千米(含原有土质路63千米),实现队队通水泥路。此外,利用国家资金投入368万元新建一批供水工程,解决了边远区队共1534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累计投入资金32250.5万元(国家投入资金2917.5万元,农场投入资金350万元,职工自筹资金28983万元),建设职工保障性住房共1945套,已竣工交付使用1500套。
  三、社会事业
  1991年,立才医院建筑面积为6865平方米,有病床75张,医护人员67人。至2010年,医院门诊大楼和病房建筑面积发展到5500平方米,病床40张,医护人员90人,其中中级职称专业人员6人。拥有500毫安X光机、进口彩色B超、电子阴道镜、心电图机等一批现代化医疗设备,能够治疗各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农场还不断健全完善职工医院和多个基层卫生网点建设,方便职工和周边群众就医。
  2010年,全场出生人口261人,符合法定生育率93.9%,出生率13.9%,人口性别比87.8。征收社会抚养费111420元。全年投入计生费用46万元,人均投入22元。
  附1:原国营(有)南岛农场简况
  原国营(有)南岛农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北部,是以橡胶生产为主的国有中型一类企业。区域东至尖岭、毫八刚岭山脚,南临国营(有)南新农场和羊栏镇、天涯镇,西连国营(有)立才农场,北抵宁远河。场部设于场区南部,距三亚市区28千米。1990年,农场总面积107平方千米,有5个作业区26个生产队,1个大队(东风大队),总人口9917人,职工4747人,工农业总产值26万元。1996年,农场已开垦利用土地6433公顷,种植橡胶3393公顷,年产干胶1998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4公顷,人造林554公顷,家畜饲养量7100多头,水产品产量240吨,场办工业有日生产能力20吨的标准胶加工厂1座,以及砖瓦厂、农机修理厂各1座。同年,工农业总产值32万元。2008年,南岛农场工农业总产值3242万元。2009年3月,南岛农场与立才农场合并为立才农场。
  第四节 南田农场
  一、位置与区域
  国营(有)南田农场地处三亚东大门。东至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红袍岭、公田岭;西至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冲田岭和国营(有)三道农场接壤;南至海榆东线(223国道)公路;北至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六弓乡、大田岭和国营(有)南茂农场。依傍东线高速公路、海榆东线国道、海南环岛东线高速铁路。距三亚市中心22千米,到三亚凤凰国际机场38千米,交通十分便利。
  南田农场创建于1952年1月,为海南农垦第一批10个最早创建的农场之一,和海南农垦一起诞生,是一个以橡胶、杧果、热带高效农业、温泉旅游开发、高尔夫、热带农业观光旅游、房地产等项目经营为主的综合性国有大型企业。2008年1月,经省农垦总局批复由南田农场组建成立了海南神泉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与农场分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运作。
  农场土地面积9232.8公顷,已开垦利用土地8017公顷。全场土地大多属低丘陵,一般高度不超过海拔60米。地形北高南低,东南部和西南部大多数属5度以下的平坦地,北面的响水岭、大田岭群峰高度在海拔400~600米之间。南部有高度海拔180米的包公岭为屏障。东北部无高山阻隔,西南面为南海。主要河流有藤桥东河、西河。东河流经境内的爱泉、红旗、黎光、黎场4个分场;西河流经境内的东风、黎场2个分场。全场土壤母岩以花岗斑岩为主,间有微量花岗岩、石英岩,土质深厚一般达15米,表土为灰褐色或灰棕色的沙壤,底土质粘。
  1991年,南田农场总人口24258人,职工人数9141人,离退休职工2730人。基层单位118个,其中包括89个生产队,1个汽车队,3家公司,1个农科所(站),7个工业企业,2个橡胶加工厂,1所医院,2所中学,12所小学。
  1993年,场部机关科室设置改革,设立场长办、党委办、群工办、政法办、热作办、农业办等6个办公室。1999年,增设自营经济办。
  2010年,农场总人口近30000人(包括外来果园打工及旅游业打工人员),有13个国家的归侨、21省市的人员。总人口中,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0%以上。职工人数2993人,退休人员5013人。全场下属8个分场、91个基层单位,其中有2家公司,1个工业企业和85个生产队,并设有医院、胶厂等直属单位。
  2005年,南田农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农场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优质杧果示范基地、国家级龙头企业、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20项国家级荣誉。农场党委先后被评为“海南垦区先进党委”“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二、经济发展
  1992年前,南田农场种植橡胶为主等热带作物。1992年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企业形成“一城五地”的产业新格局,“一城”就是开发了12平方千米的神州第一泉三亚南田温泉国际热带风情旅游城; “五地”即2000公顷橡胶基地、200公顷高科技热带农业育种基地、2666.67公顷全国优质杧果示范基地、666.67公顷无公害冬季瓜菜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成功架构起以杧果产业为中心、橡胶种植、温泉旅游、高尔夫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版图,并打造出杧果、旅游两个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新产业;温泉旅游城可同时容纳5000人泡浴、1500人用餐、680人入住,一举由一个全国农垦的特困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成为海南农垦乃至全国农垦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1993年起,历年干胶生产突破省农垦总局下达的指标,产量连年递增。产干胶最高的是1999年,产干胶2385吨,比1992年增长2.88倍。2000年,农场遭受特大台风袭击,同年仍产干胶1823吨。2010年,农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亿元,比1992年0.2亿元增长16.5倍;社会总产值8.69亿元,比1992年0.4亿元增长20.7倍;职工劳均收入40976元,比1992年1873元增长20.9倍,连续9年居海南垦区第一。人均收入13466元,比1992年738元增长17.2倍。自营经济收入达到2.67亿元,比1992年594万元增长43.9倍。干胶总产量完成1478吨,比1992年829吨增长78.3%。杧果总产量5万吨,比1992年136吨增长366倍。温泉旅游营业收入达到7581万元(含南田珠江和亿阳酒店、黎苗风情寨)。
  三、社会事业
  1991年,农场有1所小学,即南田农场职工子弟学校。1993年,根据省农垦总局教育处关于调整办学布局,集中办学的规定,全场小学调整为完全小学8所,初级小学2所,小学布局趋于合理化。从2009年起,根据农垦发展改革的要求,农场辖区内所有学校移交地方政府属地管理。2010年,农场全力配合三亚市有关部门做好对中小学校调研,顺利完成移交。至2010年12月,农场辖区内有2个中心幼儿园,8所小学,1所中学。
  1991—2010年,每年都被三亚市、海南农垦总局评为“计划免疫工作达标先进单位”。至2010年,南田医院有病床70张,医务人员112人,其中医生54人。同年11月,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南田分院正式挂牌成立。
  农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从1988年开始,农场连续举办了22届职工艺术节;经常组织文艺队、舞龙舞狮队下基层慰问演出;每逢传统佳节,则举行元宵节焰火晚会、中秋节赏月晚会、春节游园活动等。农场有“红太阳”乐队、舞蹈队、舞龙舞狮队、老年秧歌队等文艺队伍。2010年8月17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家中央媒体记者深入南田农场,对南田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专题采访,将南田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经验及成就推向全国。
  农场重视计划生育工作。2010年,农场计生办配有主任1人,干事2人,分场配有兼职计生专干;全场计划生育符合法定生育率95.49%,出生率16.61‰,出生人口性别比115.31。0~18岁报独生子女光荣证125人,全场独生子女人数4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12%o,多孩出生控制率1.89%,落实各种节育措施3848人。1991—2010年,先后被三亚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合格单位等。
  2008年起,按照“和谐搬迁,平安安置”原则,共搬迁安置涉及14个项目的700多户职工近3000人,农场投资2亿多元建造了一个体育休闲会馆、两个按PGA标准建造、岛内少有的山地型36洞休闲度假型锦标赛级高尔夫球场。神泉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加入世界高尔夫旅游组织,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高尔夫俱乐部”“十大球场”称号。成功举办“海广杯”高尔夫球大赛。2009年,由农场独立投资建设的神泉谷温泉公园落户南田温泉开发区。由农场投资6亿多元建设的好汉坡国际度假酒店于2010年4月竣工营业,成为海南农垦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兴建的五星级酒店。已成功承办了国际国内大型会议活动,成功接待了全国劳模休养考察团。2010年7月7日,三亚市人民政府批准南田温泉开发区12平方千米总体规划,6.2平方千米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接国家海岸海棠湾规划。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