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海棠湾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55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海棠湾镇
分类号: K928.5
页数: 5
页码: 57-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省三亚市位置与政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海棠湾镇概况。
关键词: 海棠湾镇 三亚市 区镇概况

内容

一、位置与政区
  海棠湾镇位于三亚市东部,地理坐标北纬18°24′,东经109°44′,是三亚市的东大门,距三亚市区28千米,东北与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接壤,南临南海,西连吉阳(田独)镇及亚龙湾旅游区,北靠南田农场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棠湾、亚龙湾、大东海湾、三亚湾与崖州湾并列为三亚“五大名湾”。境内自然生态完美,资源丰富。南部、西部和北部群山环绕,风景如画。铁炉港中部的薄尾岭山形优美,周边遍布红树林,大、小龙江塘边缘及北侧指状低地内部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是许多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水系生态独特,北部河流密布,主要有藤桥东、西河及其支流,经东部入海,镇内河段长17千米,流域面积197平方千米。有水库8个:仲田水库、湾应水库、沙牛坡水库、升昌水库、海燕水库、高村水库、石姆龙水库、文尖水库。海棠湾耳形海湾,沙滩洁白,海岸线约21.8千米,呈L形,朝向东南,连绵长达18.7千米,平均宽度约60米。海洋动物种类繁多,海底大量珊瑚礁形成了奇特的海底世界。温泉资源丰富,南田温泉平均水温57℃,属低温温热矿水,出水量每日可达1万立方米;湾坡温泉平均水温72℃,出水量每日可达5000立方米,含多种矿物质。
  2001年8月1日,由藤桥、林旺二镇合并成立海棠湾镇。2007年5月26日,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将海棠湾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海棠湾镇以藤桥墟为主镇区,至2010年,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镇区面积100.9公顷。下辖22个村(居)委会、渔业队、良种场、林旺农场和经济场,86个自然村和1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679户,总户籍人口46191人,农业人口40214人,汉族29399人,黎族16596人,苗族19人,壮族76人,回族11人,其他少数民族90人。
  二、经济发展
  1991年,原藤桥镇社会总产值3833.9万元,农业总产值2166.9万元,农村经济人均纯收入606.6元,种植水稻724公顷。全镇“三鸟”(鸡、鸭、鹅)饲养达41.69万只,其中鸡21.45万只,鸭20.04万只,“三鸟”出栏29.31万只。生猪存栏7222头,牛存栏量1938头,山羊存栏量1226只。同年,原林旺镇社会总产值1558.59万元,农业总产值713.65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26623.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233.33公顷,粮食总产量4776.15吨,稻谷产量4288.45吨。全镇“三鸟”饲养达22.61万只,生猪存栏6258头,牛存栏量5207头,山羊存栏量1679只。
  2001年,海棠湾镇社会总产值达24603.6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约2800元。同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2800公顷,总产量10500吨。瓜菜种植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值1.5亿元。实施“一村一品”:在全镇共同发展冬季瓜菜生产、“庭院经济”总布局的基础上,推出“湾坡鸭”“青田鹅”“北山果蔗”“东溪和平鸽”“海丰槟榔”等品牌。2003年,海棠湾镇被评为三亚市“冬季瓜菜产销先进单位”。
  2010年,海棠湾镇现代农业发展仍保持上升态势,农民人均收入达7367元,同比增长17.2%。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镇种植大棚哈密瓜233.33公顷,产量达8.75万吨,产值达9625万元;种植西瓜900公顷,产值达7150万元;种植花卉10公顷,产值达82万元;种植冬季瓜菜2000多公顷,产值达1.4亿元;全镇生猪存栏量2.08万头、牛存栏量2000头、羊存栏量3500只、鸡存栏量2.35万只、鸭存栏量13.61万只。
  三、社会事业
  1991年,原藤桥镇有1所中学、7所小学;林旺镇有1所中学、16所小学。原藤桥镇和原林旺镇各有1所卫生院,原林旺镇被评为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市级先进单位;原藤桥镇8个管区和镇政府都成立了计生协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6.6‰以内,原林旺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8.12‰以内。2003年,海棠湾镇计划生育从合格镇逐入先进二类镇。
  2004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开始启动海棠湾规划。2007年5月,海南省政府批准海棠湾总体规划。2008年6月,省建设厅正式批准海棠湾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此拉开海棠湾开发建设的序幕。海棠湾规划总面积98.78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1.8千米,规划2020年末人口总规模25万人。总体定位:“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其核心功能为建设三大国家级和世界级品牌,包括国际顶级品牌滨海酒店带、世界级的游艇休闲社区、国家级医疗及健身疗养基地。在开发建设进程中,海棠湾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2007—2010年,海棠湾累计完成投资153.38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完成83.45亿元(含征地补偿款发放),社会投资累计完成投资69.93亿元。2010年,海棠湾镇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包括16条市政道路,东部供水厂、两个污水处理厂、内河水系、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海棠广场、临时周转房和公墓等在内的政府投资项目快速推进。龙楼岭、文尖、沙姜园等3个公墓已初步建成,海棠广场已向游客开放,2个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东部供水厂已开始供水。海棠湾工委、管委、镇委、镇政府及海棠湾开发公司经过实施两年大会战行动,制定了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竞赛及与滨海带酒店赛跑的市政配套大会战项目共计19个,要求施工单位科学组织施工,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加快项目建设。其中,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竞赛的8个市政工程项目,海棠湾G路、6号路提前建成投入使用。海棠湾C10片区及四横路网、海棠湾环湖路东段、海棠大道二标段、海棠湾6号路南侧绿地及海防林改造、海棠湾南区水系、海棠湾4号污水排污泵站项目加快推进。与滨海带酒店赛跑的11个市政配套项目,海棠湾3~5号路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海棠湾东部供水厂、海棠湾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线项目具备营运条件,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配套项目也陆续投入使用。
  海棠湾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09年,投入资金约300万元,把江林村打造成三亚市文明生态样板村,使江林村中间地带形成了1个集文化室、球场、舞台和农贸市场为一体的休闲活动中心。以此为样板,至2010年,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建设藤海、洪李、湾坡、三灶、东溪、海丰、风塘等11个文明生态村。修建龙楼、藤桥、江林、湾坡、北山村委会文化室约1680平方米,改变村级文化室没有活动场所的历史,村村利用节假日举行各种文体活动。
  2010年,海棠湾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27所。投入540万元对兵村、升昌小学进行改造;拨付39万元用于维修洪李村小学,拨付5万元用于北山村小学的门窗修理和解决饮水问题;投入45万元用于改善藤桥中学硬件设施,为林旺中学购置20台电脑,打造林旺中学“绿色网吧”。同年,全镇有2所卫生院,22个村委会卫生室,每个卫生室配备2名卫生员;相继投入10多万元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投入12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发动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03—2010年,连续实现参合率均达100%。通过完善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镇符合法定生育率94.18%,性别比117。
  附1:原藤桥镇简介
  藤桥镇位于三亚市东北部,地理坐标北纬18°24′,东经109°44′,总面积46.2平方千米,东北接陵水黎族自治县,北靠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临南海,西连林旺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属丘陵山区,平均海拔294米,南部沿海为平缓地带,平均海拔10米,是水稻、甘蔗、椰子的生产区。北部山区小垌田或梯田,多为壤土;南部为平缓小块田洋,多是冲积壤土、沙壤土。全镇山峰平均海拔200米,主要河流有东河和西河。东河是藤桥境内最大河流,也是三亚第二大河,年平均总流量约3亿立方米。
  藤桥薏米仁为海南著名特产之一。1991年,全镇有8个村(居)委会,其中1个渔业村委会,1个黎族村委会,1个墟镇居委会。47个自然村,其中黎族村庄10个。总户数2842户,总人口数12187人,其中汉族8869人,黎族3169人,其他民族49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1%。全镇耕地面积868公顷,其中水旱田417.8公顷,旱地450.2公顷。粮食总产达2649吨,平均每公顷产3750千克,农业总产值1854万元;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149.8公顷,蔬菜191.8公顷,瓜类34.67公顷,橡胶225.27公顷,椰树121.6公顷,槟榔43.13公顷,香蕉31.4公顷,杧果28.47公顷。畜牧业有牛1909头,山羊1221只,生猪12416头,畜牧业产值为188.5万元。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捕捞为辅,水产量为419吨,养殖面积为18公顷,渔业产值28.7万元。商贸业中,有商店222家;农贸市场3座,占地面积4048平方米,建筑面积967平方米,农贸市场平均每月成交额26.4万元。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7所,教职员工148人,在校学生1927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疗站2个,医护人员34人,床位30张。
  1996年,藤桥镇有耕地面积816公顷。有8个村民委员会,4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35户,总人口10568人。
  2001年8月,乡镇撤并,藤桥并入海棠湾镇。
  附2:原林旺镇简介
  林旺镇位于三亚市东部,地理坐标北纬18°18′,东经109°42′,总面积135平方千米。东接藤桥镇,北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南临南海,西连田独(吉阳)镇。境内地势西高南低。西部及西北属丘陵山区,平均海拔130米,东部临海为平原地带,平均海拔30米,是水稻、椰子、甘蔗生产区;西部山区为平原小洋田、小垌田或梯田,多为壤土;南部为平原小块洋田,多是壤土,沙壤土或轻沙土。全镇山峰多在海拔200米左右,田岸后大岭,海拔611米,是全镇最高山峰。主要河流有铁炉河。镇政府所在地大敦村。镇区东2000米处有仲田岭烈士纪念碑,仲田岭是海南红色根据地之一,风塘村、洪李村是崖县(三亚)革命老区。
  1991年,全镇有11个村(居)委会,53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88户,总人口18745人,汉族7932人,黎族10813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9%。全镇总耕地面积1679.87公顷,其中水旱田959.13公顷,旱地720.74公顷。粮食总产4720吨,每公顷产2010千克。经济作物有椰树103.93公顷,花生24.07公顷,蔬菜70.87公顷,瓜类30.53公顷,橡胶100.4公顷,槟榔50公顷,菠萝63.27公顷,杧果62.33公顷,经济作物产值113万元。牛存栏量4063头,山羊2241只,生猪饲养量14295头,全镇畜牧业产值308万元。水产品产量48吨,养殖面积1470公顷,年产值35万元。有商店4家、农贸市场1座,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平均每月成交额5万元。同年,国内生产总值1219万元,人均收入318元。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4所,教职员工152人,在校学生3213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9人,床位10张,农村医疗站14个。
  1996年,林旺镇有耕地面积1633公顷。有11个村委会,9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855户,总人口17964人。
  2001年8月,乡镇撤并,林旺镇并入海棠湾镇。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三亚市志.1991-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上起1991年1月,下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采用述、志、图、表、记、录等体裁,记述三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