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小洞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州八景》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535
颗粒名称: 鳌山小洞天
分类号: K928.7;F592.7
页数: 17
页码: 27-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亚市鳌山小洞天的美丽景色和历史渊源,以及其在历代诗文中的赞美和吸引游客的作用。
关键词: 小洞天 鳌山 旅游景点 历史文化

内容

崖州山水,钟灵毓秀。最富有魅力、摄入神思的地方,莫过于鳌山小洞天了。古时候,纷然前来寻幽探奇的宦臣官吏、迁客骚人,无不为之迷恋,沥尽情怀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就是本乡本土的野老村姑、樵夫牧童,都爱编唱动人的崖州歌谣,咏叹这又雄又丽的水水山山。
  鳌山小洞天位于三亚市西南部的古崖州城——崖城南面海滨。它是以小洞天为主包括鳌山和崖州湾在内的一个广阔游览区,古称“海山奇观”。从三亚驱车西驰四十公里,一幅色彩丰富的画卷就呈现在眼前。这里,鳌山盘桓挺立,葱翠蜿蜓,春夏秋冬不断变化着姿色势态;崖州湾弧弦百里,碧浪千顷,海云澜波四时幻现出奇异独特的景象;海山之间的小洞天,星罗棋布着肖形状物的洞、岩、石、礁,在海光山色的映衬和烟霞风月的染润下,奇巧灵动,情趣悠悠。丰富的摩崖石刻,碑碣题咏、历史掌故和神话传说,为“海山奇观”平添了幽雅的风韵和神奇的色彩。
  鳌山小洞天自宋代起就负有盛誉。据《崖州志》记载,宋代淳熙年间,崖州郡守周康始创小洞天,并在他发现的“石船”上刻石题记,铭为“海邦之胜”。宋代淳佑丁末年,崖州郡守毛奎正式开辟为风景胜地,率众修路开山、建亭挂匾、摩崖题咏、刻石点景、榜书导游,还以“海山奇观”为总景名,指评小洞天,概论三景风貌。元代诗人王仕熙及历代的达官雅士,也纷纷为其赐名赋诗,咏题中,最常用的是“海山奇观”、“洞天幽胜”、“鳌山白云”、“南山秋蟾”、“鲸海西风”,另有小景杂题,可谓咏题繁多,诗文满山。一九六二年,郭沫若同志亲临游览考察,因景动情,写下了一首五言排律长诗《游崖县鳌山记》,并镌碑嵌在小洞天的“钓台”上。自此以后,国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摄取诗情画意,带到全国各地。
  鳌山、崖州湾和小洞天,地脉相连,山水相依,组合成万千气象的“海山奇观”;然而它们又各以自己的独特风姿和神韵,流芳古今,驰名遐迩。
  南天小岱——鳌山
  鳌山,俗名南山,是五指山的小五指支脉往西伸向南海的尽脉,海拔一千六百多米,东西走向蜿蜓二十余里,方圆五十余里。它南枕大海,北壁崖城,拔地撑天,雄伟磅礴,是古崖州城的天然屏障。其形酷似巨鳌,元朝诗人王仕熙为之取名鳌山。
  鳌山是崖州山岭王国里的伟丈夫,具有泰山的仪态和气宇,素称“南天小岱”。它的正面峰峦险峻,挺立云端,沐浴在银河碧落之中;东西两侧岭脉迤逦,宛若风飘罗带;春冬两季,云雾象海潮一样在山上涌动;秋夏时节,满山又波浪般的翻腾着烟霞;晨昏之际,朝阳和夕照给它抹上一片曦晖;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它总是抚弄着与它为伴的日月星云。山上到处是茂林修竹、奇花异草、曲涧清泉、怪岩巧石,飞禽走兽乐乎其间。登上峰顶,崖州的山川、田野、村庄尽入眼帘,好一幅万紫千红的南国风光画图。
  鳌山的胜迹,《崖州志》记述的是“上有万仞泉出石穴,清冷可掬,下有橘井,可疗病”。“万仞泉”是一支涧流,水色明洁,味道甘凉,具有消暑清心、细腻肌肤的功能,现成为鳌山山麓南山村居民用钢管接引食用的自来水。“橘井”已无可觅辨。山北麓草榛之中,有一白石如卧马,呈现疲乏之态。传说它原是崖州的千里马,雄壮骏逸,驮山驰海,一天之内能往返琼崖两州。但因崖州不降伯乐,无人识拔,只好天天到三亚临川场和莺歌海拉盐车,劳累过度而躺倒在此,自化为石,更深夜静之时山风吹来,可以听到它悲愤的鸣啸。鳌山上还有能兆雨晴的盘石,如果自汗淋漓或自鸣如雷,三天之内必有大雨,世称“汗石”、“雷石”。这些胜迹,还不是鳌山扬名的标志。
  鳌山山高林密,濒临南海,受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因而四时有变化无穷的姿色势态,各成景观而令人神往。古往今来聪明的游览者,都善于择时猎景,欣赏它的风姿,享受它的情趣。古代有人给它赋予一种玄学色彩,说是鳌山乃乾坤元气凝结、灵气所钟,因而神奇莫测,这是无稽之谈。
  一年之始,鳌山首先燃放起瑰丽的焰火,热情地迎接来自远方的游人。二月早春,鳌山北麓的十里长坡,数百株木棉树逐渐落尽肥厚的绿叶,朵朵红花相继攀上枝头,到暮春三月已是红艳艳的一片了,独占南天春色。这里的红棉树高株壮,朵大花繁,不仅开着深红的花,有的还开出灿黄的花。近看象千万支火炬,远看象百千簇焰火,横看象一片红色的大海,侧看象一条红色的河流,从高处看象一幅红色的地毯,从低处看又象天上烂熳的红霞。偌大的鳌山,高蓝的天空,全被映照得格外明丽。“木棉花落刺桐开”,四月红棉花谢,红殷殷的刺桐花又开满山野,等到刺桐花谢,鳌山才显示出它的翠绿本色。
  鳌山终年常绿,层层峰峦黛色参天,宛若千万匹绿绸布层层叠上蓝天。远远望去,鳌山象一架绿色的屏风,护卫着崖州古城,又象披着绿色甲胄的卫士,镇守在南海之滨。迤逦的岭脉拖青流翠,广阔的田野,八、九里外的人家,似乎都染上鳌山的翠色。“一山横海镇中流,翡翠屏开护此州”、“参天古树当空碧,接海层峦入槛青”……。古人的题咏,仍然是今天“鳌山叠翠”的写照。
  “鳌山白云”最易变化。春晓之时,朵朵如玉似银的白云驾着清风,在峰峦岭岫间绕谷穿岩飘荡,鳌山宛若天女舒身展袖,翩翩起舞;暮春亭午,一抹白云象银练玉带萦绕山腰,鳌山悄然亭立,静如处子;时值盛夏,日射霁开,从海空涌来的白云笼盖峰峦,鳌山时隐时现恍若蓬莱仙岛,虚无缥缈间,似见蛟龙腾飞、神仙飘然之状。“云似苍梧常突起,山疑蓬岛忽飞来,中藏蛟龙虚无市,时露神仙缥缈台”。
  古人浪漫的诗句,真的把云和山都神化了。据说,这些形态不同的白云,都能兆雨报晴。鳌山,是大自然赐予崖州桑农的一支晴雨表。
  雨在晴天下,晴天在雨中,“南山晴雨”的景象,令人感到神奇莫测。高蓝的天空中阳光灿烂,怎么又下起大雨来?雨幕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闪光。矛盾在这里统一得天衣无缝。从崖州城望去,鳌山宛若雍容典雅的女郎披着一袭缀金贴王的罗纱,扑朔迷离之美,十分耐人寻味。
  大地回秋之日,又是岚气升腾、银香高烧之时。早上,三缕银灰色的岚烟从鳌山顶上升起,垂直地向上伸延,久久地缭绕在蓝天深处,极象插在鳌山上的三炷银香。古时人们视之为一种灾异,惶恐地跪拜祈祷。现在人们都把它当做一种神奇美妙的景观,每当这个时候,男女老少奔走呼告:“南山烧香啰!”
  “南山秋蟾”则是一幅空灵清远的山月图。大地散尽了夏季的暑气和岚烟,秋风给鳌山送来了一派清凉,雨霁初晴之夜,天空一碧如洗,皎洁的圆月给鳌山洒下一片清辉。沐浴在月华中的鳖山,象是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这时在山前月下品茗尝酒,这番乐趣是很难用语言形容出来。如果登山漫游,整个身心都会在月华中消融,飘飘然有超凡脱俗之感。
  鳌山景观,四时变化,只有常来常往,才能有机会尽情欣赏。来去匆匆的游人,就不一定看得到。
  镜海碧波——崖州湾
  唐朝天宝七年十一月六日,杨州大明寺律学高僧鉴真和尚等七十多位僧人,第五次东渡日本传教,海途遭遇风浪,航船飘流到海南岛南端的一个海湾。他们九死一生,感念“极境异域”的山水恩情,跪立船头,面向东方虔诚地合掌膜拜:
  “苦海无边,苍天茫茫,净土一方,佛水一圜……阿弥陀佛……”
  这被称颂为“净土一方”之地,就是当时谓之振州的崖州疆土;“佛水一圜”,就是崖州湾。
  崖州湾位于鳌山西北麓,是海南岛第四大河流——宁远河的入海处。在从鳌山角向西北绵延五十里的海岸线上,南山、大旦、港西三个小港,象三颗排列有致的珍珠,点缀着崖州湾雄丽壮美的景象。站在湾前瞭望,海碧天蓝,水空一色,纤尘无染,令人心旷神怡,浑身轻松得可以向海空飞翔。海湾远处,“东锣”、“西鼓”两个小岛,宛若碧玉盘托出的两只秀美的翠螺,十分惹人喜爱,为崖州湾增添了一份姿色。
  崖州湾湾面辽阔,海水澄碧,携春游览,景色格外迷人。早晨,风儿不兴,浪静波平,湾面如镜,蓝莹莹的大海和蓝莹莹的天空连在一起,人就象置身在一个澄清无垠的玉宇之中。慢慢地,大海远处生起了长长的海云,低低地俯伏在海平线上,象一条长堤远接海滨的青山,崖州湾变成了一个山青水秀的平湖。
  俄倾,习习的海风,带来了大海清凉的、稍含咸味的气息,海鸥越过海云飞来,嘎嘎地叫,搧着长长的翅膀上下翻飞;清波也款款而来,轻轻地舔着洁白平软的沙滩。不久,湾面一阵阵波动,海水欢快地漫上沙岸,又欢快地刷下来,就象万丈蓝绸布,很有节奏地飘舞,沙滩也象素洁的银纱随之飞曳。抬望眼,海云不知什么时候聚拢升高,变幻着神奇美妙的图案,有时象浪里金鳌,有时象波中玳瑁,有时象海上仙山,有时更象一座中有古堡宫阙、车水马龙、遥与崖州古城相望的雄伟城廓,在太阳的映照下,又使人疑为大海彼岸一个金碧辉煌、歌舞升平的文明世界。在这个时候竞渡飞驰的渔轮和舟帆,驾着轻舟凌波而来的海姑,在湾面上撒网扛罾的渔夫和垂钓的渔翁,似乎都来自那一片神奇陌生的土地。此时,你真想扑下海湾,游向大海远处,去寻访那里的名胜古迹。
  然而,崖州湾的潮头波谷、沙丘草滩、港口涌道,更能惹起你怀古思幽之情。
  崖州湾港泊深,海道长。远在唐宋以前,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自此通向广、闽、淅地区和波斯等东南亚国家。那时,樯帆林立,商贾云集,一派经济贸易的盛况。外地的彩陶,铜器、丝绸等物品在这里进口;崖州的金银、珍珠、琥珀、玳瑁、药材、吉贝等土特产,从这里远销国内外各地。一批批大陆移民带来了中原文化,自此投入崖州的怀抱,开拓着古崖州的文明。不少优秀的历史人物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姿踪影。崖州湾的潮汐,日夜濡沫着滩涂上的历史遗迹。
  大旦港畔这块芳草萋萋的海坡,叫“晒经坡”,据说是鉴真和尚当年晾晒经书佛本的地方;离“晒经坡”不远的“和尚田”,又据说是唐代崖州大云寺的佛田;当年鉴真和尚在崖州修建大云寺,给官民传经授戒,并赠送一批文化技术书籍。鉴真和尚是开发崖州的先驱者之一。大旦港的涌道,折射着崖州文化的灿烂光辉。元初,崖州织女黄道婆就是乘船沿着这条涌道驶出崖州湾,前往上海传授纺织技术,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女纺织革新家,崖州湾诸港,宋、元、明、清各代都曾驻扎兵船、布防水师,筑设炮台,防御和抗击倭寇海盗的骚扰;湾上的这个土墩和那一块堆积瓦砾的园地,就是古代“水师衙门”和炮台的遗址,港西港现在还存放着两门铁炮。看着这些,似见昔日崖州湾的烽火燧烟。这里,又是清代崖州的金属作坊,人称“打银子坡”……。
  崖州湾的历史遗址和名人轶事,会使你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愫,从而更加留恋崖州湾的动人风光。
  在崖州湾,当你追逐浪花或采珊拾贝的时候,会看到海滩上撒满着“神奇的红宝石”,你惊奇地走过去,红宝石又突然无影无踪地消失在你的面前。这是一种手指般大的红壳小螃蟹,人叫“红钳子”,在洞口觅食见人就立刻钻进洞去,真够人玩味。更有趣的是一种长着长长针叶的草球,象表演踩高跷似的从草坡上滚下来,又一踅一踅地沿着海滩飞快地滚动,你会着迷地一直把它追到海湾尽头。
  最令人留连忘返的地方是湾上的涌道滩地。这里,十几条九折十八弯的港涌交叉盘亘,间留出一块块长着青草、芦苇和海棠树的滩涂。涨潮时,盈盈的河涌如同琉璃一样幽蓝平滑,滩上浅浅的积着漫上来的海水。退潮后,涌叉又象柔曼的青罗带轻轻地婉转铺绕。水清静明澈,螃蟹和鱼儿悄悄地贴着黄沙潜伏,时有渔夫为你抛撒出一网崖州风情。滩涂上,白鹤在徜徉,海蛙在蹦跳,螃蟹在横行,兔子狸猫在奔窜,鸟儿的草窝一个个象吊灯一样挂在芦苇和海棠树上。你可以学做一个渔夫,持一把铲、挂一个篓或背一张网,穿行在涌道滩地上捉鱼摸蟹;也可以让海风吹醒你未泯的童心,象孩子般忘情地在草滩上奔跑,在芦苇间掏鸟蛋,在海棠树林里捉迷藏……。可是,当你乐而忘返而真的要归去时,你已经认不出来时路辨不清东西南北了。这个具有典型热带海岸风光、别有情趣的天然游乐场,却原来还是一座神奇美妙的迷宫。
  七月“干乾”之日,请你来参观南海龙王建造的“海底公园”。“干乾”是潮水大落,整个世界都现露出来的意思。这时海水一退数里,湾底一露无遗,平沙象宽阔的广场。前边簇簇珊瑚,丛丛海花,座座礁盘,个个石岩,错落有致地布满湾底,有的象别墅假山,有的象窗台盆景,有的象飞潜动植,千姿百态,维妙维肖。蚝蜊、蛤蚧、螺贝,海带、海马等海产,铺金晒银般地遍布在珊瑚石礁之间,“捞乾”的人们倾村出动,网兜筐挑,笑语喧哗,喜气洋洋地领受着崖州湾的盛情厚礼!
  “鲸海西风”的景观,使你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感。西风骤起之时,海水旋流,大潮奔腾,雪浪排空,惊涛拍岸,海啸如雷。仿佛鲸鳌腾翻,更象千军酣战,声势威壮。正是“谁掣长鲸碧海中?蒲牢奔岸吼西风,万山雷起全吞郭,终古潮来只向东……”。此情此景,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观“南海日落”,会使你感到崖州湾的深邃广阔,那壮观的情景令人激动不己,而当夜幕降临,满天星星落在海里,象是珍珠放射出光彩。
  “五月渔火”是崖州湾灯光捕鱼的壮美夜景。日落深了,海湾远近的渔船灯光齐亮,和天上星星连成一片,灿烂辉煌。崖州湾五月夜晚的“海市天街”,胜似那繁华热闹的都市。你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座中有古堡宫阙、车水马龙、遥与崖州古城相望的雄伟城廓,真的看见了大海彼岸那个金碧辉煌、歌舞升平的文明世界……
  南溟奇甸——小洞天
  奇韵天成的小洞天,位于鳌山西麓的崖州湾滨角。七百多年来,它以其雄丽神秀的独特风姿令人心驰神往。因此古有“海山奇观”之誉,今有“南溟奇甸”之称。
  抱异怀灵的殊崖幽洞,神工鬼斧的奇岩巧石,分别在这里构成了九九八十一个石景,罗列有致地棋布在三里长的海滩上。峰峦圆秀的青山,一碧无垠的大海,高远深蓝的天空和洁白如玉的沙滩,不但把它们衬托得多姿多态、情趣横生,而且和它们组成了一幅山水合壁、天地共美的长卷画图。
  小洞天充满着浓郁的神话气氛。方志上有樵夫遇仙下棋的故事,小洞天被渲染成“洞中方三时,世上已三年”的神仙之境。民间的传说更是优美动人。小洞天的一景一物,几乎都圈环着神灵的霓光。
  进入小洞天游览区,首先看到的是“鲨鱼墓”,它座落在崖州湾角上面的鳌山脚下。这是一个富于传奇性的真实故事:明代水南小旦村儒生王邦相同州人乘船海中,鲨鱼打翻航船,然后把王邦相背到崖州湾角的沙滩上。鲨鱼离水而死,王邦相把它掩埋在鳌山脚下。王邦相去世后,他的子孙遵嘱把他安葬在鲨鱼墓旁。自明代至今,王氏后裔不仅把鲨鱼当作神灵崇拜,而且尊为“恩公”孝奉。他们世代戒食鲨鱼,每年清明节还前来拜扫,供奉醴品,烧香焚烛。“鲨鱼墓”与人墓无异,碑刻“鲨恩公之墓”,其后是王邦相之墓,中间横亘一条天然石屏,两墓呈背负之状,面海倚山,花草繁茂,“风水”特别好。
  前边的小湾是一组石景。一堆乱石托出两块如屏的峭石,上面印着两个形如萝卜的特大足模,传说是宋代崖州州守毛奎化仙驾临小洞天时留下的足迹,人称“仙人足”。它的东侧岩下是“石船”,酷似一叶扁舟翻扑在水波里。传说一位财迷心窍的中原商人驾船偷运崖州的金银珠宝,被仙人指翻点化,船旁那尊怪石,就是那位商客的归宿。清人卢轺有诗云:“依稀一石似扁舟,长泊南山小洞头,风吹雨声惊过浪,同移林影讶乘流,中虚不载江湖物;外实无烦斧凿修。借向茫茫名利客,往来频度几时休?”仙人足西面小湾里有一只“石龟”,它原是南海龙王派来崖州湾采珠背玉的龟将,因不愿为非作歹而自化为石。它在水中蠕蠕而动,形神几乎乱真。
  波上滩底见造化,山徼海湄看天工。在游览区中段的浅海和沙滩,似乎荟萃着天下的奇岩怪石,状物者奇巧,肖形者灵动。浅海里,每当潮涌水盈之时,“长鲸”鼓浪、“巨鲨”弄潮之姿活灵活现;潮消水退之后,海马”扬鬃、“黑牛”卧滩之态维妙维肖;石磨、石床、、石锣、石鼓、石臼等石景,各各显示出它的韵味。海滩上,一层层岩板、一座座礁盘、一块块石峭、一个个磊头,自然得体地相连相接,相挨相挤,相压相抬。有的或方或圆,或扁或凹;有的如台如柱,如屏如幛;有的奇诡险怪,象卧虎醒狮、犬牙鹰爪、戈戟刀斧;有的巧拙成趣,象怒目金刚、吡牙罗汉、丑怪小妖。从这个方向看那尊白石,极象南海观音静坐;从那个角度看这块石屏,极象南海女儿翘望归舟。不远的层岩上,似是钓翁披蓑垂钓,偏看,那形态使人想起了哥本哈根的美人鱼,正面对着湛蓝的大海凝眸沉思;才绕过一丛磊石,对面又闪出一位采珊拾贝的渔姑倩影,当你想看一看她那俊俏的面容而赶上前去,她却幻化成一块弓形的石礁……。前边滩头,又一张舷高体长、昂首翘尾的石船,如同大刀阔斧劈削而就,气势自是不凡。站立“船”头,迎着扑面而来的海风和飞溅的浪花,仿佛航船正在驰骋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一股豪情荡气回肠。传说它原是防守南疆的一艘古代兵船,曾在与倭寇的海战中立下赫赫功勋。石船旁边不远的一块巨岩上,突起一根粗长的筋络,弯弯曲曲地伸到山上,这就是“石缆”,它以鳌山为墩,把石船牢牢地绑在海边,一旦战云涌起,鳌山上的“试剑峰”将变成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斩断缆绳,航船又能乘风破浪迎击入侵之敌,保卫祖国的南疆。
  石景纷呈不绝,令人目不暇接。前边的巨岩状如一只大龟俯伏在海边,传说中的仙人洞——“小洞天”就是这里。它洞门高阔,额上凿刻的“小洞天”三字赫然夺目,洞势沿着一根形如轴心的石榫旋绕而去,弯如牛角,极处天光穿漏,使人倍觉奇特。传说此洞原通向南海龙宫,风平浪静之时,传来金石丝竹之声,风大浪涌之时,又闻锣鼓齐鸣。洞天清凉静谧,南海的喧闹和尘世的烦扰,尽在这里消匿,使人顿生隔绝人寰、物我两忘之感。每当冬春晨昏之际,烟雾飘飞缭绕,洞天时隐时现,似幻似真,俨若神仙境界。
  绕过“小洞天”往南,又是一个别有意境的石岩小天地。两座巨岩犹如两座古堡南北对峙,紧紧地倚傍着东边的鳌山,西边临海是一行屏列的石礁,底下是几块幅度较大的波形岩板,洞天岩下,横靠着一块巨石,酷似一只二丈余长、七尺来宽的鞋底,精巧绝伦。在这个山石共处,树石相生的石盆里,不见海光,唯见山色,不闻波声浪韵,唯闻莺啼雀鸣,环境是如此的清丽幽雅。你真会在谷底考究它的神奇,在岩缝里寻觅它的奥妙,在岩顶上探索它的巧趣。然而,象这样能激发人探奇寻幽的石景,又何止这些呢?登崖南望,又是各具形态的石屏礁峰,磊丛岩座,栉次鳞比地环海而去。——“船帆”在那一边,“天鸡”在那一边,“鹰蛋”在那一边,“兔、狸、猫、狗”在那一边……。你会相信:唯有神力才能开创这奇韵天成的鳌山小洞天。
  奇巧灵动的是石形石态,雄伟瑰丽的是山色海光。观山望海最佳之处就在洞天岩顶,上面的一级平台,有宋代崖州郡守毛奎的“钓台”石刻,其左是郭老的《游崖县鳌山记》碑刻。“钓台”是临海垂钓的绝妙之处,其下海水湛蓝澄澈,礁石历历可数,持杆抛钩,可以看鱼儿怎样从礁石间游上来,又怎样吃饵上钩,那份闲情逸致简直是千金难买。“钓台”之上即岩顶,呈龟背,可容三、四十人坐卧或驻足。登临其上,又雄又丽的海山风光一览无余:鳌山飞翠,云天垂蓝,大海漂碧,构成了一个深幽澄明的苍穹。春夏秋冬,阴晴明晦,它们有时是那样的层次分明,有时又是那样的浑然一体。最能变幻万千气象的是大海:风平浪静之时,一碧无垠,晴光潋滟,显到恬静温柔;细雨霏霏之日,千倾细浪,万里烟波,显得广阔深邃;有时巨浪排空,啸声如雷,雄伟磅礴;有时雾云低垂,海天溟溟,缥缈神秘;霞落日沉的壮丽,鸥飞船摇的动趣,云凝波平的静美……无穷的海情,也各各令人荡气回肠,神思飞扬。
  站在洞天岩顶上,你会感到这“海山奇观”、“南溟奇甸”之奇,在于它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天然状态,处处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美的情趣。这里没有任何建筑,宋代毛奎兴建的台榭亭阁已经湮没于漫漫的历史风雨之中。这海是造物主的恩典,这山是仙人们的馈赠,这石是神工鬼斧的遗物。你会相信:举世闻名的维纳斯塑像决不是出自古埃及雕塑家之手,而是从这些石头中脱颖而出,她那一对断臂,就在这里的石丛中;而那山风的清唱、野鸟的啼鸣、大海的侣律,这才是音乐艺术的正宗,一代艺术源于山海,音乐家可以从这里捕捉天籁之声,写出优美恬静的小夜曲和雄浑磅礴的交响乐。
  鳌山小洞天还有一个幽雅神秀的去处。在“小洞天”对面约摸半里的山上,一块巨岩巍然屹立,一面呈扇形,两面斜劈壁立,状如一只巨大的航船。扇面镌刻着毛奎书写的“海山奇观”四个大字,其下是《游小洞天记》;两端各有几级石磴,有“仙梯”石刻,南壁有毛奎的一首摩崖诗章及后人的三首和韵。一个长形石室自南壁绕石由北向西而出,宛若曲径回廊。这里风态回旋流动,烟霞弥漫飘荡,云雾徘徊缭绕,周围是青翠的林木、吊挂的藤罗和争妍的山花,环境格外清净幽雅,荡漾着一股佛教的色空气氛,使人产生隐迹林泉,皈依山野的超脱之感,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而格外圣洁。
  石室后面,一座石峰拔山而起,傲立青空。它由几截断岩和几块石壁贴叠而成,宛若刀剑横劈竖削,显得浑然一体,犹如长剑直指苍穹,又象玉柱支撑南天。传说汉代马伏波将军征讨交趾,曾以此石试剑,故名“试剑峰”。峰顶,一棵枝叶繁茂的榕树迎风摇摆,攀立其上,纵目南天胜景,只见“天光照水,海色涵山,烟霞异状,风月无边”,无限神秀雄丽,恍若置身在太虚幻境。
  小洞天不愧是大自然恩赐的神仙之境,它有挖掘不尽的旅游潜力。据说,《崖州志》上记载的大洞天和宋代崖州郡守周康发现的石船就在“小洞天”东南不远的山中,景观更是神奇美妙;试剑峰后山也有类似的深崖幽洞。如能探寻发现,这将是三亚市旅游事业的一大喜事。那时,前来这“海山奇观”游览的人们,长住一月成大神,小游一天是半仙。

知识出处

崖州八景

《崖州八景》

本书介绍了崖州的历史、文化、景点、地理环境和物产等方面。其中,《崖州八景》和《天涯海角》是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而《福万山湖》则展示了崖州山水之美。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古崖州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如福山寺的慈禧皇太后御笔“寿”碑等。总之,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崖州的丰富内涵和广阔前景。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隆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