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织女黄道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326
颗粒名称: 崖州织女黄道婆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93-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人物崖州织女黄道婆的神话传说,内容主要介绍了黄道婆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女纺织革新家,她出生于崖州北厢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孤苦伶丁。黄道婆嫁后二年都没有生养孩子,受到公婆的责骂和旁人的白眼,后来被迫离家出走,流落到西界的一个村庄,学习纺纱织布。黄道婆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黎族的纺织手艺,还和黎族妇女一起改进了纺织工具和刺绣图案,调配颜色。黄道婆和黎族妇女们织的布和刺绣品很受欢迎,黎族的纺织工具和手艺后来也传到了崖州各个汉区。黄道婆在黎寨生活了三十年,一直不入州城。她乘坐商船离开崖州到大陆去,住在松江越彩石,将黎族的纺织技术传授给那里的人们,改革了纺织工具,上海纺织业很快发展起来了。
关键词: 三亚市 人物 黄道婆

内容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我国一位杰出的女纺织革新家。传说她出生于崖州北厢①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孤苦伶丁,经常给人家放牛过日子。
  黄道婆十六岁那年,嫁给西厢②宋家的第五个儿子宋老五,大辈人称她宋五娘,小辈人称她宋五嫂。黄道婆嫁后二年都没有生养孩子,经常受到公婆的责骂和旁人的白眼。几年后,宋老五不幸病亡,她的日子更难过了。公婆打骂她,旁人讥笑她,她忍受不了,被迫离家出走,流落到西界③的透风村,在一户人家里学习纺纱织布。这家人后来知道她是个寡妇,怕沾上衰气,便冷言冷语叫她走。她返回婆家,但婆婆不准她进入家门。她走投无路,被迫出家到广度寺当尼姑。广度寺在西关村旁,离婆家不远,婆家的闲言闲语不断传到她的耳中,她一刻也不得清静和安宁,在广度寺也呆不下去了。
  这天,她离开了广度寺,不知不觉来到了南山岭脚下的南山村④。这是一个黎村,村子周围长着一片片的木棉树和吉贝,家家户户都有纺车和织机等纺织用具,比透风村汉族的齐全和好得多。南山村黎族妇女的手工很好,人人善于纺织刺绣,织出的〓裙、被服非常好看,纱线细密,花纹美丽,颜色鲜艳。她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学好一门手艺就谁也不怕了。她在南山村住了下来,拜一位黎族妇女为师,日夜跟她学习纺纱、织布、绣花。黄道婆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黎族的纺织手艺。她还和这位黎族妇女一起将单线纺车改为二线纺车,后来又改为三线纺车。还设计绘制新的刺绣装饰花图案,调配颜色。黄道婆和黎族妇女们织的布和刺绣品,挑到汉区很抢手。黎族的纺织工具和手艺后来还传到了崖州各个汉区。黎族人民更加喜欢黄道婆,把她当亲姐妹一样看待。
  黄道婆在黎寨生活了三十年,一直不入州城。五十多岁那年,也不知什么原因,她乘坐一艘商船从崖州湾的大蛋港离开崖州到大陆去,住在松江越彩石①,她将黎族的纺织技术传授给那里的人们,改革了纺织工具,上海纺织业很快发展起来了:黄道婆的名字和事迹也传回了崖州。黄道婆死后,越彩石人民建了庙堂纪念她。崖州人民也建起了一座庙堂,庙堂称“宋五娘庙”,和冼太夫人的庙堂并排一起,庙址在今崖城镇农技站。

附注

①崖州北厢:今崖城镇官塘村。 ②西厢:今崖城镇城西关村。 ③西界:今乐东县沿海地区。 ④南山村:崖城镇南五里处。

知识出处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本书记录了三亚市不惟有海湾、沙滩、石岩、青山等丰富诱人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蕴藏着神话、传说、故事等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在这仙鹿回头的旅游胜地,从丰腴、滋润、温暖的群众文化土壤里产生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亚市资料本》,是三亚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第一套,也是三亚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本民间故事总集。它为三亚市的旅游事业增添了新的内客,为三亚市时至今日依然疏朗的文艺园地增添了一枝朴实芬芳的花朵。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景禄
责任者
王隆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