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272
颗粒名称: 神话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116
页码: 1-114
摘要: 本书收录的三亚市神话传说的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地方风物篇、文化起源篇、动植物篇、风俗篇、人物篇、史事篇等。
关键词: 三亚市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内容

地方风物篇
  鹿回头
  (黎族)
  从前,马岭坳①的黎寨里有一位年轻人,名叫阿贺。他诚实善良,勤劳勇敢,以打猎为生,是位远近闻名的猎手。
  有一次,阿贺又到深山里打猎,巡了二天二夜,一只禽兽的影子也不见。第三天早上,他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龙楼山②。他感到又饥又渴,就在山边摘了些野果,来到一条河边吃。
  阿贺嚼着野果,饮着河水,忽然听到三声呦呦的鹿鸣,他循声抬头一看,一只小鹿正在河西岸向他张望。这小鹿毛色光鲜,身上长着红色的斑纹。阿贺打了十年猎,从未见过这样美丽的山鹿。他高兴极了,拔出箭来,随即却又插回袋中。这只山鹿太可爱了,他不忍心射杀它,决心活捉回家养。
  阿贺走下河去,可河水又深又急,他不会游水,怎么办?阿贺一急,急出个窍来。他爬上岸,从山篷里抽了九捆白藤,又砍了九捆树枝,三两下便编成了一条三十丈长的藤桥。他把藤桥一头缚在岸边的一个大石上,抓起一头抛下河里,想让河水冲搭到对岸。说也奇怪,藤桥一到河里,立刻平直直地铺伸到对岸红花鹿的跟前。阿贺立刻踏上藤桥,飞奔过去。(阿贺搭藤桥,藤桥镇因此得名。)
  红花鹿不怕人,它看着阿贺奔到跟前,鸣叫一声,才不紧不慢地走进山里。阿贺赶紧追上去,红花鹿却转身向西南方向跑。阿贺紧追不放,一直追过林旺坡③,追过回风岭④,追过中寮村⑤。一路上,红花鹿象是跟阿贺开玩笑做游戏,有好几次,它见阿贺追不上,慢慢走着等;阿贺追上来眼看伸手就捉着,它却一跃就跃出十丈八丈远。惹得阿贺满肚气。
  就这样,阿贺追着红花鹿过了田独村⑥。一段路后,阿贺又追上了它,一伸手抓后腿,红花鹿忽地在地上打了几个滚,阿贺眼前突然闪起一片红光,红花鹿不见了,只见这一带黄沙土变成了红沙土。(红沙镇⑦因此得名。红沙人会做吃穿⑧,很有钱,是得了红花鹿的灵气。)
  红花鹿又出现在面前。阿贺拔出箭来,他要射死红花鹿。他认为这是个怪物,会给人带来灾难。
  阿贺张弓搭箭,红花鹿忽地又不见了,只有一朵红云忽高忽低地在前面飘动。阿贺揉揉眼,红云忽地消失,红花鹿又蹦蹦跳跳出现在前面。
  红花鹿逗引着阿贺到了南海边时,日头离海面只有一竹竿了。阿贺咬咬牙,拔出箭,瞄准红花鹿一箭射去,箭支飞上了天空,他又射出第二箭,箭却又飞下大海,连续射了八箭支支都落空。他拔出最后的第九支箭,慢慢地靠近红花鹿,搭上箭,拉满弓,正要放手射出时,红花鹿忽地长鸣一声,回过头来,慢慢地朝他走来,走着走着,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
  阿贺不禁怔住了,弓箭滑落地下。他揉揉眼再定神一看,这姑娘脸儿如榕叶,腰肢如摏手⑨,眉毛如细线,嘴如槟榔棱⑩,皮白如吉贝,靓如鹦哥鸟。阿贺又惊又喜,高兴得象有只红花鹿跑到胸膛里跳。这姑娘含羞带笑地走过来,双手搭在阿贺肩上,轻轻地摇轻轻地唱:
  阿哥好仪表,
  侬想把心交,
  阿哥有胆量,
  做吃肯耐劳。
  阿贺被鹿姑摇得全身发软,毒日吃椰子水都没这样消调⑪。他不好意思问:
  妹从哪里到?
  肉菜如此好⑫。
  此样好容貌,
  做乜来相找?
  鹿姑脸一红,低下头来答道:
  五指山神女,
  小名叫阿娇,
  阿哥要吃水,
  妹愿做水瓢。
  阿贺象喝了三碗山兰酒,醉了。他攀扶着鹿姑的腰肢,唱道:
  妹歌似天调,
  靓过鹦哥鸟,
  今日捡得宝,
  木棉开花苞。
  鹿姑也象醉了槟榔一样,脸更红了。她把头埋在阿贺的怀里,悄声唱道:
  阿哥人枯燥,
  孤单静悄悄,
  夜给哥铺席,
  日替哥守寮。
  阿贺忍不住,把鹿姑搂过来抱在怀里。
  日头快落海了。阿贺爬上椰子树,砍下椰叶编椰笆,在海边搭了一间小屋寮。
  阿贺和鹿姑在海边日欢夜乐,做爱几天后,俩人才带伴回到马岭坳。
  父母看见儿子带回了一个漂亮的媳妇,高兴得流眼泪。父母选了龙日⑥,忙请人杀猪宰牛为他俩做亲家⑭。远近几十个寨子里的人们都去庆贺,吃了三天三夜酒,唱了三天三夜歌,跳了三日三夜舞。
  鹿姑做了马岭坳的媳妇,教人纺纱织布,教人唱歌跳舞,人们都恶眼⑮阿贺讨了个又靓又精的好媳妇。
  半年后,鹿姑对阿贺说:“回海边去住,那里有山打猎,有海捉鱼,有地耕种。又是〓们初次做人⑯的地方。”阿贺高兴地连声称好。
  他俩回到海边,在那里重新搭起了屋寮,又开了荒地,造了船网。阿贺耕地、打猎、捕鱼,鹿姑插田、种棉、纺纱、织布,日子过得真过瘾。不久他们回马岭坳接父母去那里住。
  阿贺和鹿姑后来生了两男两女,儿子娶老婆,女儿招郎家,儿孙后代在那里做吃做穿,成了一个大村庄。
  后来,人们就把那个地方叫做鹿回头,村子就叫鹿回头村。
  讲述人:苏亚强 男 85岁 黎族 文盲 崖城镇南山村农
  民 双目失盲的道公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于南山村
  流传地区:三亚市
  鹿回头的传说
  (黎族)
  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勇敢的黎族青年猎人,从高高的五指山上追逐着一只花鹿,一直追到南海边。花鹿奔上了一座山头。山头下是大海,前面无路可走了,花鹿只好回头望着猎人。
  猎人拉起弓箭,正想射去。忽然,山头上升起了一朵红云,猎人顿时愣住了。一会儿,红云散开,花鹿不见了,一位美貌姑娘出现在眼前。
  猎人顿时惊喜万分,甩掉弓箭,向山头跑去。姑娘含羞带笑地迎着他慢慢地走去,他们象鱼水一样结合了。
  后来,猎人和鹿姑娘就在这块土地上安下家来。猎人打猎耕田,姑娘纺纱织布,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做鹿回头。
  讲述者:黎成铭 男 59岁 黎族 初中 河东鹿回头村农民
  搜集整理:史文颜:男 48岁 汉族 高中 河东办事处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于鹿回头村
  流传地区:三亚市
  鹿回头岭的由来
  (黎族)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黎族猎人,在五指山的老林中碰到了一个苗族猎人。俩人一见面就很亲热,便结拜为兄弟。
  他们坐在草地上谈着,忽然,猎狗“汪汪汪”地猛吠起来。他俩环视四周,只见一只梅花鹿站在附近。
  苗猎手眼快,急忙拉开弓箭射去,箭却偏了,梅花鹿受惊逃跑。
  苗猎手对黎猎手说:“你的箭法准,又有猎狗,你去追吧。”
  黎猎手于是告别了苗猎手,带上猎狗紧追不放。那只梅花鹿好象有意跟他捉迷藏似的。他追快时,它就跑的快;他追慢时,它也跑的慢。猎人站住瞄准射箭时,眨眼间它就不见了。猎人转身要走时,它又出现在面前。猎人与梅花鹿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就这样追追停停,不知穿过了多少座山岭,涉过了多少条河溪,最后追到了岛内的最南端——三亚。
  前面是汪洋大海,后面是紧追不放的猎人。梅花鹿跑到这里,无路可逃,眼泪汪汪回头望着猎人,似乎在祈求。可是晚了,猎人已经拉开了弓箭,梅花鹿绝望地跳进了大海里。顿时,海水“咕噜咕噜咕噜”地响着,冒出了一股浓浓的白烟,好久、好久,白烟才慢慢地散开,露出了一座大岭来,形似梅花鹿回头望猎人的姿态。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岭叫做鹿回头岭。
  讲述者:黎德利 男 84岁 黎族 文盲 河东鹿回头村农民
  搜集整理: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中专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三日于鹿回头村
  流传地区:三亚市
  鹿回头村的由来
  (黎族)
  鹿回头村距三亚市五公里,位于市南面一个最边缘的出坳里。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猎人从深山老林里里追赶着一群鹿,一直追到了这个山坳里。群鹿被前面的一座大山拦住了去路,有的只好回头跑,有的跳进大海里被淹死,有的被猎人抓住。
  这消息传到了好多猎人的耳里,纷纷地把鹿赶进这山坳里捕捉,有的干脆日夜坚守在这里。久而久之,便居住下来,后来慢慢地发展成为一个村庄,人们叫它鹿回头村。
  讲述者:周运贵 男 52岁 黎族 初中河东下洋田村农民
  搜集整理: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中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四日于河东下田村
  流传地区:三亚河东
  鹿回头岭“雷打石”
  (汉族)
  在鹿回头山顶公园的西麓,有一块巨石,一截在海里,一截靠着山脚,人们叫它“雷打石”。
  传说很久以前,鹿回头西麓一带,不知是什么妖魔,经常出来伤害人命。到那里摸螺捉蟹或钓鱼捞虾的人,经常忽然失踪。鹿回头村的人们,不敢随便单个儿到那里去捕捞。
  一天,从异乡来了一个逃荒的老汉,身边带着一个才几岁的孙儿。他带着孙儿到那块巨岩附近的海边钓鱼,当他收拾钓具准备返回时,孙儿却不见了。他到处寻找,到处呼喊,整整找了一天,都找不到孙儿。
  老汉一连三天三夜跪在沙滩上放声大哭,求天拜海,说:“天公啊!给我找回孙儿吧!龙王啊,请告诉我,孙儿在哪里?”原来,这老汉四十岁时,妻子给他生下个宝贝儿后就不幸病逝,他当爹又当娘的,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娶了媳妇,老汉得了个孙儿,叫人多喜欢啊!可谁料到,几年前的一次兵荒马乱中,儿子和媳妇却双双地离开了人世。如今,他唯一的根苗孙儿又生死不明,这叫他怎么不伤心断肠呢?村里人怀着同情心,给他送来饭菜,给他带来清水,劝他不要过度悲伤,叫他回村里住下。然而,老人还是不吃不喝。他说:“没有孙儿,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到了第七天,老汉己哭干了泪水,喉咙也喊不出声来,他昏死在滚烫的沙滩上。晌午,忽然一阵雷雨过后,老汉不见了。第二天中午,乌云低压,海水咆哮,大雨滂沱,猛然间电闪雷鸣,那块身靠山脚的巨岩,在一声惊心动魄的巨响声中被炸裂开了!雨后天晴,人们在裂开了的石壁上,看见一条巨大的蜈蚣痕迹和一只小孩子的脚印,却看不到蜈蚣的尸体。原来,那是海龙王遵照天帝的旨意,把蜈蚣的尸体拉到龙宫去了。人们这时才明白,那老汉的孙儿是被蜈蚣精吃掉的。长年来,在鹿回头西麓海面一带兴风作怪、伤害人命的原来就是这个蜈蚣精。那天晌午的那阵雷雨,是天帝把老汉接上天宫,老汉在宫里把个人的不幸和人间的苦难告诉了天帝,天帝才在第二天派下雷公,劈死了深藏在石中的蜈蚣精,为老汉报了仇,为人世间除了一大害。
  从此以后,鹿回头村的人们,世世代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人们把那块巨岩称为“雷打石”。直到现在,“雷打石”紧靠的那条山脊,仍然不长任何树木。据说,这是当年雷打的缘故。
  讲述者:谢显仁 男 82岁 汉族 初小 三亚机场
  搜集整理:谢香亚 男 41岁 汉族 大专 南海小学教师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三十日于三亚机场
  流传地区:三亚市
  天涯湾和南天一柱的由来
  (黎族)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庞大的蓝色龙从北方飞临南天,偷吃了南天天宫里的一颗宝石。宝石的守卫者——一位分姓氏僧发现了,立即拿起一根分氏棍指向这条蓝色龙的脖子,一股巨大的魔力使这颗宝石死死地卡在这条蓝色龙的喉咙里,蓝色龙吞不下,吐不出,卡在嘴里含着。
  这位分姓氏僧早已在南天把人类的姓氏划分好了,准备起程飞往西天,但还没有物色到一个可靠的僧徒来接替他守卫宝石。现在看到蓝色龙含住宝石,他有了主意。分姓氏僧用分氏棍朝天空划了个圆圈,顿时,天空上闪出个耀眼的光环,从蓝天上旋转落下,翻腾的蓝色龙被镇在地面,不久,这条蓝色龙变成广阔碧兰的天涯湾,那颗含在嘴里的金宝石,变成了高大的南天一柱。
  讲述者:兰丁章 男 38岁 黎族 初中天涯镇文门村
  搜集整理者:王健章 男 40岁 黎族 高中天涯镇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年七月十日于文门村
  流传地区:天涯镇
  南天一柱仙女身
  (汉族)
  很久以前,陵水县黎安一带海面上恶浪翻滚,渔民不敢出海,生活非常困难。王母娘娘的两个仙女决心要为穷人做好事,于是悄悄离开了南天门来到南海,并肩立于波涛之中,大海立刻平静了。她们帮助渔人指航打鱼,使人们的生活安定美好。
  有一天,两个仙女因护送渔人晚归,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她派来雷公雷母抓她们去治罪。但两个仙女不肯从命,自愿化为一座高大的双峰石,为渔人指引航向。雷公大怒,把双峰石劈为两截,双峰石腾空而起,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面,裂为三块;一截飞到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插立在沙滩上,成为现在这根挺立的“南天一柱”。
  “南天一柱”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末兴中会一会员为纪念黎族农民起义而刻下的。
  讲述者:陈必爱 女 58岁 汉族 文盲 陵水县黎安乡渔民
  搜集整理:梁进居 男 岁 汉族 大学三亚市文联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于黎安乡
  流传地区:陵水县、三亚市
  姆鸡礁
  (黎族)
  在天涯海角游览区,有一块石礁叫姆鸡礁,它有一段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勤劳美丽的少妇,名叫妃位。一天海水退潮的时候,她跑到海边去捡海蚌。这天,海龙王上岸游玩,看到容貌如花的妃位,垂涎三尺,便从海里伸出长长的手,抓住妃位那绣花〓裙往海里拉,想把她抢回龙宫当小老婆。
  妃位向岸上嚎哭呼救,她的丈夫闻讯赶到。这时大海突然涨潮,他只能焦急地站在沙滩上与在海水中的妻子遥遥相望。
  妃位看到丈夫在痛苦地嚎哭,心都碎了。她舍不得抛下丈夫和孩子,不甘心被龙王抢去。为表示她对人间的留恋和对丈夫的忠贞不渝,一横心,变成了一只姆鸡。龙王见美女变成了姆鸡仍不肯撒手。妃位变成的姆鸡又化为石礁,永远地站在海中。
  妃位的丈夫看到美丽的妻子变成了姆鸡礁,辛酸的泪水滴在石上,至今仍清晰地看到花花麻麻的泪痕。
  讲述者:兰丁章 男 38岁 黎族 初中天涯镇文门村小学教师
  搜集整理者:王健章 男 40岁 黎族 高中天涯镇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十日于文小门学
  流传地区:天涯镇
  烧仔山的传说
  (黎族)
  在天涯海角北边,有一座山岭叫烧仔山。
  相传很久以前,崖州落笔村有个叫董郎的人,媳妇怀孕不久,他就暴病死了。媳妇十月怀胎,快分娩了。这天晚上,腹内的婴儿忽然说起话来:“姆,鸡啼了,就告诉我。”过了一会,他又问:“姆,鸡啼了没有?”董氏轻轻抚摸凸起的肚子,说:“好孩子,睡吧,鸡啼时姆一定告诉你。”到了下半夜时分,婴儿又搅醒了她,不停地问道:“姆,鸡啼了没有?”董氏一次又一次地回答说:“没有!”后来,婴儿问个不停,她没法入睡,就说:“鸡啼了!”
  董氏的话音一落,婴儿顿时从她的腹中跳出来,董氏因流血过多死去了,
  婴儿跳出来后,飞上一匹神马,拉开神箭,向京都的方向射去,神箭飞进了皇宫,刺穿了皇帝的龙椅。
  第二天早上皇帝上朝,突然看到宝座被一支利箭刺穿。他拔出利箭仔细察看,只见上面刻着一个董字。
  皇帝大发雷霆,急忙下令,派出朝庭武将下到各地追杀。
  朝庭的人马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严密搜查,凡是姓董的都抓起来统统杀死。后来,有人告密说崖州落笔村有个姓董的神董,身穿皇袍,佩带神箭,骑着神马,活象皇子一样。
  朝庭立刻派出大批兵马,来到崖州,血洗落笔村。
  神婴预知皇帝派兵来抓他,就骑马逃跑。官兵后来发觉,紧追不放。神婴快马加鞭,拼命地往西奔跑,跑到了天涯海角,大海截断了去路。眼看官兵就要追上了,神婴走投无路,突然发现附近岭脚下有个山洞,他赶紧跑进洞里,洞门自动关上了。这时,官兵也追到洞口,但洞门紧闭,无法进去,就放火烧山,一直烧了七天七夜,神婴被烧死在洞里了。
  后来,这一带的黎族百姓就把这座山岭叫做烧子山。
  讲述者:符福宁 男 50岁 黎族 中师 天涯镇红塘村小学教师
  搜集整理:董旭东 男 25岁 黎族 高中 天涯镇广播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十日于红塘村
  流传地区:天涯镇
  小洞天石船石人
  (汉族)
  古时候,崖州的珍珠闻名天下。
  有一年,一位州官任职期满,他将几年来搜刮到的珍珠装满一船,从大蛋港①偷偷运走。船到崖州湾,小洞天的仙人发现了。仙人吹了口气,一阵风把船只吹到海边的仙人足旁;仙人跺跺脚,一股巨浪把船只打翻了,珍珠泼落在水里和滩上;仙人指指手,木船化成了石船,贪官化成了石人,珍珠化成了石头。
  从此以后,到崖州做官的人都不敢明目张胆地贪财作恶,贪财作恶的都没有好下场。
  讲述者:卢成光 男 57岁 汉族 初小 崖城镇水南村农民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于水南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南山仙人足
  (汉族)
  话说南海观音挑土填苍海,扁担断了以后,心灰意冷地回去了。七仙女不久拜访她,她便把填海经过告诉了七仙女,并规定每月十五日才能下去洗澡游玩一次。七仙女听后很高兴。
  七仙女每月十五都在石柱处洗澡。有一天,雷公派娜庵到人间巡视,各方土地山神纷纷前来拜见娜庵,海南岛南方山神向娜庵说起七仙女偷下人间洗澡一事。娜庵听后,马上赶回去向雷公禀报,雷公大怒,派娜庵前往巡视查办。娜庵领命,在南山等了一年,还是不见七仙女的踪影。娜庵恼火地在海边一块大石上狠狠地踏了一脚,那脚痕便深深地印在大石上。脚印至今仍清晰可见,人们称它为南山仙人足①。
  讲述者:欧阳平 男 28岁 汉族 初中 梅山镇梅东村农民
  搜集整理:桂万平 男 37岁 汉族 高中 三亚市文化馆
  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一日于梅东村
  流传地区:梅山镇
  将军试剑峰
  (汉族)
  三亚市崖城镇南面海滨的鳌山小洞天游览区,有一座高大的石峰,叫将军试剑峰。
  相传,汉代交州(现在越南)有两位女贼反叛朝廷,攻城夺地,自称为王。朝廷派马伏波将军前往征讨,马伏波将军奉命率军来到了崖州,准备从崖州湾渡海出征。
  一天晚上,马伏波将军召集将领们商议兵机,忽见一位白袍老人闯入军帐,手拿一根马鞭①,指向小洞天道:“崖州石奇水怪,请将军在小洞天前养兵喂马三天,磨刀擦剑三天,保你兵强马壮、刀剑入石,出师大捷。”说罢拱手退隐不见。马伏波将军心里知道仙人相助,非常高兴,立即命令全军连夜搬营,驻扎在小洞天前。汉军官兵见这里山海之间,果然风景优美,到处都是千奇百怪的石岩,泉水清净,井水甘甜,便按仙人指教,人喝清泉,马饮沙井,大刀磨石,长剑磨岩。三天三夜之后,果然官兵个个力大无穷,刀剑锋利无比,马伏波将军的长剑更是寒光冲天。将兵们挥刀持矛,在乱石间猛力砍刺。马伏波将军手持长剑,从海滩一路砍石上山,把所有的石头都砍完了,准备收剑入鞘,突然山中一
  声轰响,浓烟滚滚,一座石峰拔山而起,直指青天。马伏将军立刻挥剑一劈一砍一削,“呼——喳”三声,石峰停止了长高。因为力大剑利,石峰虽被劈断砍开削裂,但石峰还依然原封不动。‘这时,石峰顶上忽然出现了那位白袍老人,扬鞭指向大海道:“将军伏波此去,定能大功告成!”说罢,飘入山中。
  马伏波将军渡海作战,杀了女贼,夺回交州,汉军取得了胜利。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石峰叫做将军试剑峰。宋代崖州州守毛奎还在石峰上刻了“将军试剑峰”五个大字。如今,石峰上还有三道裂痕;海滨的奇形怪石,相传都是当年官兵们用刀剑砍成的。
  讲述者:范景禄 男 86岁 汉族 初中 崖城镇崖城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于崖城镇崖城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鲨鱼坟
  (汉族)
  鳌山小洞天有一座鲨鱼坟,它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明代某年,水南小蛋村①有个名叫王邦相的书生,从大蛋港乘船前往府城考试。和他同船的除了船主外,还有七八位生意人。船驶出崖州湾不久,大海中出现了一只大鲨鱼,远远地向船猛冲过来,船上的人们都惊慌得乱成一团。这时,船主对大家说:“船上有黑心肝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只有把他投海喂养神鱼,一船人才能得救。”他叫大家各自把手帕丢下海去,鲨鱼衔谁的手帕,谁就得跳下海去。大家都先后把手帕丢下海里,鲨鱼张开大口,把王邦相的手帕吞食了,人们立刻把王邦相推下海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鲨鱼忽地把身翻过来,一下子把王邦相接在背上,接着一甩尾巴将船扫翻了,一船人都做了落水鬼。
  鲨鱼背着王邦相,慢慢地向崖州湾游去。崖州湾东南角是一片浅海,下面布满礁石。鲨鱼煽动着短翅,甩拍着长尾,吃力地游着,翻起了海里的泥沙。突然它猛力一窜,箭一般地冲射上沙滩,轻轻斜着身子让王邦相爬下背脊。鲨鱼被礁石割破了无数道又深又长的口子,血流不止,沙滩和海水染成了红色,鲨鱼很难回到海里去了,不一会就死在沙滩上。
  王邦相伤心极了,他跪拜在鲨鱼身边哭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才在沙滩上把鲨鱼埋起来。
  半年后,王邦相带领全家将鲨鱼骨迁到小洞天鳌山脚下安葬,一切都按照人的葬礼进行。并树起一块高大的墓碑,上写:“鲨恩公之墓。”鲨鱼被拜尊为王氏一族的祖先。
  王邦相年老死后,子孙们将他埋在鲨鱼坟旁边。
  从此以后,王邦相的后代戒吃鲨鱼,戒用鲨鱼油点灯。每逢清明节,子孙们都前往拜扫,烧香、点蜡、献供,象祭奉人一样。直到今天,王氏后裔仍然按照先人传下来的家规族法,对鲨鱼公祭奉膜拜。
  讲述者:王儒魁 男 68岁 汉族 文盲 崖城镇水南三村农民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二日于水南三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占王岭
  (汉族)
  崖城的北面有一座高山,人们叫占王岭,又叫添子岭,天子岭,吊棺岭。传说这是能出真龙天子的风水宝地,明代崖州有位穷家看牛仔差一点就坐殿做皇。
  相传在明代某年,淅江有一位地理师,从中原大陆踏查跟踪一条龙脉,来到了海南崖州。这天,地理师踏查到占王岭前,天空突然下起一场暴雨。这里前无村,后无寨,地理师被淋得全身发抖。风雨中,他发现路边有一间茅草寮,连忙钻了进去。这茅草寮是一个看牛仔的家。看牛仔从小失父丧母,成了孤儿,一直住在山里替人看牛博①饭吃。看牛仔见这位生面人全身湿透,衣服粘肉,嘴皮鸟青,牙齿格格地抖个不停。忙拿出一套干净的破衣服给他换下来,接着拨灶架火,让地理师熏火取暖,然后又取出仅剩下的一把米碎和半升莳干,煮给地理师吃,看牛仔还为地理师熏干了衣服。暖了身子,饱了肚子,换了衣服,地理师恢复了精神。不久风雨停了,地理师感缴地告别看牛仔,往占王岭去。
  地理师沿着龙脉爬上占王岭,向一棵大榕树走去。这大榕树身粗枝壮,盘根吊藤,枝叶铺排,浓萌足足遮了半架岭,只有天地之大气才能育出。他来到榕树底下,睁大眼睛一看,高兴得胸头呼呼跳:千里龙身,一脉结穴,崖州果然地厚气重,数月之行也有了着落。地理师高兴之余,放眼四望,只见崖州山山相连,水水分流,地貌复杂,气象雄伟。东有笔架岭,西有凤凰岭,南有鳌山,北有虎岭;这里有青龙白虎手,那边是荷叶葫芦地;风飘罗带,一代文臣;金鸡斗立,一代军师;天造地设,一朝君臣文武皆在崖州了。崖州要起事了,天下要改朝换代了。
  地理师视察崖州地势完毕,下了山,回到看牛仔的茅草寮。看牛仔见他回来了,又忙安顿他吃喝。他见看牛仔贫穷孤苦,善良诚实,一片良心能对天,便决定造福看牛仔,把这穴龙地送给他。他查问看牛仔的身世后,安慰说:“莫愁。山上大榕树下有一穴龙地,我送给你了,也算是报答你对我的关心。你日后发达,好好为穷人造福!”地理师最后叮嘱看牛仔三件事:将父母灵骨迁葬大榕树下,棺木里放置一升大米,一升芝麻,一升红豆,一升绿豆,一升黄豆,一升黑豆,一升白豆;赶快娶妻,不管瞎眼拐脚,能生孩子就行;第三年清明节后第三天三时三刻,才能上岭拜扫。地理师把话留下,告别看牛仔,离开崖州回淅江去了。
  看牛仔遵从地理师的嘱咐,把父母的灵骨迁葬在占王岭大榕树下,接着又娶了一个姑娘为妻,一年后生了一个儿子。
  时间过得真快,第三年的清明节来到了。看牛仔看到家家户户都拜扫先人,心一急,竟忘了地理师的叮嘱,就在第二天上山拜扫。老婆备了一担酒菜,看牛仔从栏里赶出一头小猪上岭去杀。可这小猪不肯走,赶出去又跑回来,看牛仔只好用绳子绑了在前面拉,老婆挑着酒菜在后面赶,好不容易才把小猪赶上占王岭。
  夫妻俩在榕树下把猪杀了。一席酒菜,一头全猪,供奉在父母墓前。
  正当夫妻跪拜在墓头之时,大榕树突然呼的一声弯伸下一根树枝,把酒菜扫掉了。夫妻俩觉得奇怪,忙把酒菜收拾好,摆起全猪继续祭奉,榕枝又突然弯伸下来把猪扫翻了。看牛仔不甘心,拿出山刀站定,叫妻子将猪摆上,榕树又弯伸下来,看牛仔一跃而起,一刀把榕树劈断了。
  榕枝不掉地,呜呜呜地射上天空,一直飞到京都,飞入皇宫,嗖地射在金銮殿上。
  这天,皇帝不上朝。
  次日,皇帝上朝,看见宝座上穿插着一根榕枝,吓得龙颜变色。幸亏昨天祭奠母后,不然呜呼哀哉挑纸钱了②。
  皇帝立刻命人传来朝庭地理师。这地理师神通广大,耳听四面,眼观八方。他登坛观天象,察地势,秉告皇帝道:“这根榕枝是支神箭,从崖州飞来。那里有个牛郎,父母葬了龙穴,养育百万兵马,不日即举旗造反,杀来京城,夺位占王。虽说龙地脉位尚末成熟,牛郎心急败露,但此事末了,皇上快速派兵前往崖州征讨,挖坟吊棺,释放地气,捣毁龙穴,方能确保皇上长坐天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听出了一身冷汗,想不到那穷岛荒州,竟有如此风水。当即传旨一名将军统领万众兵马,由地理师引导,前往崖州杀贼斩龙。
  朝庭兵马日夜赶路,来到崖州,搜捕杀害了放牛仔全家。
  朝庭兵马接着开上占王岭,他们破土挖墓,打开棺材,只见棺板上盖现出一条金龙身影,陪葬的大米大豆全都育成了兵马,正在蠕蠕而动。只是时间不到,肢体残缺,五官不全。他们翻倒出来,地理师一看,足足有百万之众。官兵们立刻刀枪齐下,乱砍乱戳.这些兵马被捣成了一堆烂泥浆。接着,官兵们用三根铁锁链绑锁棺木,吊到大榕树上,示众九州,告诫天下。
  如今,占王岭上还留有龙穴残墓。大榕树依旧,上面的铁锁链现在还存下几节。
  讲述人:黄生怀(汉族)、黄宗明(汉族)
  姜世经(汉族)、苏亚强(黎族)
  兰××(黎族)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七○年,一九八七年于崖城镇
  流传地区:崖城镇、保港镇。
  天妃庙[1]
  (汉族)
  清代年间,前来崖州经商的南海、番禺、台山、顺德和花县的商人们,捐款在崖州城大蛋港口的水师衙门旁建造一间五邑会馆。
  破土动工的这天清晨,会馆的一根正梁突然飞了起来,一直飞到三里远的白腊根村南面的一块园地里。跟着出现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妇人,坐在梁头上,一边梳妆一边唱歌。歌里说她是南海女神,要在这里长住下来。这一切,被刚好路过这里的一位挑油客看到和听到了。他告诉商人们,大家就在这块园地里盖起了一座庙堂,在庙堂后壁正中的神台上供奉着天妃娘娘的塑像,庙堂就叫“天妃庙”。
  天妃庙建成后不久,头塘村有个农妇到庙旁的地里劳作,她将背来的不满周岁的孩子放进摇蓝里,挂在庙堂走廊枋上,并将盛着孩子吃的烂肉粥的小泥罐放在窗台上,便到园地里去。过了不久,农妇忽听到小孩咯咯的笑声,一看,只见孩子坐在地下,一位美丽端庄的妇人正给他一口一口地喂粥。哪来的妇人?她觉得奇怪,便走了过去。这位妇人突然转身走进庙内。农妇跟着进去,哪里见妇人的踪影,只有美丽端庄、慈祥和善的天妃娘娘的塑像端端正正的坐在神台上。第二天,她照样又带着孩子、来到庙堂,安排妥当后,和另一位村中妇女躲在庙旁偷看。不一会,只见神台上的塑像动了一下,天妃娘娘飘了下来,走到孩子跟前,逗着孩子玩,又将稀饭喂了孩子后,把小孩抱进摇蓝,边摇边哼着好听的歌儿,孩子睡着了。天妃娘娘就飘上神台坐定,化为塑像。
  这件神奇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崖州的大乡小村。周围村庄的人们都纷纷将孩子带来庙里,让天妃娘娘照料,到晚上才将孩子领回去。这些孩子经天妃娘娘照管,长得白白胖胖,又漂亮又乖巧。
  后来,为了求得天妃娘娘的保佑,一些人家搬到庙旁周围居住,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村子,叫庙村。庙村的姑娘,一个个出落得象天仙一般美丽动人,远近前来求爱的青年闹得整个村子不得安宁,庙村的人们只得搬家到白腊根村居住,庙村就这样散了。
  日本侵崖时,听说天妃庙如此显灵,就把天妃庙拆了,天妃娘娘的塑像也被抛入火中烧毁了。
  讲述者:王世义 男 72岁 汉族 初小 崖城镇水南白腊
  根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于水南白腊根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珠崖”的传说
  (汉族)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崖州厢村的西边有个池塘,池塘里的水象镜子一样清亮,象蜜糖一样香甜。村里的人都吃用着这塘里的水,人丁健壮,六畜兴旺,万物生长很好。
  有一位姑娘,长得美貌过人,小时候就死了父母,在财主家当奴婢。每天起早摸黑地干着牛马重活,吃不饱,穿不暖,还常挨财主的恶骂和毒打。有一天,姑娘到塘里挑水,见水面上漂浮着一朵红花,她非常喜爱,便伸手去采摘,可是这红花却渐渐沉入水底。于是姑娘便盛满两坛水挑回家。回到财主家里时,坛里的水都变成绿豆形,粒粒又圆又亮。她又惊又喜,便将这事告诉财主,财主和财主婆赶去一看,见坛里全是发亮的珍珠,照得满屋子银光闪亮,量得一斗。财主和老婆笑得合不上嘴,赶忙把珍珠收藏起来。第二天,没等天亮,财主婆去看时,珍珠不见了,只见坛里装的是清水,财主和财主婆又气又急,诬赖姑娘把珍珠偷了,便把她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赶出了家门。
  随后,财主婆自己偷偷到塘边看。这时,塘里的水面上,又漂浮着一朵红艳艳的鲜花,她急忙跳进塘里去摘,红花却渐渐沉入深处。贪心的财主婆一个劲地往水里钻,被水淹死了。
  从此,人们把这池塘叫做红花塘,姑娘成了独占珠崖的一枝花,嫁给了当地一个聪明的秀才,子孙后代,万世昌盛。
  根据这个故事传说,人们便称崖州叫“珠崖”,这便是珠崖的来历。
  讲述者:苏亚强 男 88岁 黎族 文盲 崖城镇南山村农民
  搜集整理:梁进居 男 47岁 汉族 大学 三亚市文联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四月于南山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水南官沟人鬼斗
  (族汉)
  明代成化年间,有一位开明的崖州知州,拨出一些官钱,发动水南村①的老百姓联合开挖官沟,引宁远河水灌溉水南一带的万亩田园。开工不到一个月,就顺利地挖了四里长。后面地段靠近一片坟场,挖到这里就出了怪事。第一天挖好的一段沟,第二天却被埋平了,第二天重新起土挖好,第三天又照样被埋平。人们发现地上到处留下三爪脚印,才知道是野鬼作恶。人们气极了,决心与鬼斗到底。十鬼埋,百人挖,百鬼埋,千人挖。可是连接几天,沟渠照样被埋得平平的。这天,人们正在集中相议斗鬼的办法,一位挖伤了脚的民工说:“我今晚留在这里过夜看个明白。”他把脚包扎好,在离沟不远的树丛中歇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半夜,一阵阴风把周围的树草吹得哗哗响,他醒过来,便听到一片嘈杂声,只见一个鬼头带领成千上万的鬼仔,扛锄拿锹,跳跃而来,散开在沟渠两旁,往沟里锹泥刨土,鬼头说:“他们一百人挖,我们一千人埋,他们一千人挖,我们一万人埋,不信他们断得了阴府风水,除非用黑狗血淋我们!”三更鸡啼时分,鬼头才领着鬼仔们离去。
  这位民工连夜赶回村去,将这件事讲了。人们马上捉了三条黑狗杀了,盛了三盆血,第二天将黑狗血洒在官沟两旁,继续开工挖沟。
  当夜、野鬼又来埋沟,一看见黑狗血,都不敢近前,吵吵嚷嚷逃回坟场。野鬼被制服了,从此不敢闹事作怪,宫沟终于开成了,
  讲述者:王世义 男 73岁 汉族文育的崖城镇水南三村管水员
  搜集整理:王隆伟 35岁 汉族 大专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于水南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地下埋金的传说[1]
  (汉族)
  三亚市沿海一带的人们,在开荒、开沟、挖屋基或挖树头时,经常挖到一坛坛的铜钱和古物。这些东西是谁埋下的呢?
  相传,明代琼山有一个名叫李茂①的海贼,他纠集了一伙人,驾驶着一艘抢来的货船,在南海上抢劫来往的商船,他们还窜上沿海村庄,打家劫舍,抢财夺物。
  有一年,他们侵犯崖州,洗劫了三坊四厢五都六里①,财物堆积如山,几次运都运不完。后来,他们抢到哪里就将财物埋在哪里。李茂将这些财物埋藏的地点、数量和物件都一一写在他的一条贴身衣服上,等以后再挖出来。
  李茂带领众贼回到琼山后,他的老婆又伸手要崖州的珍宝。李茂正有急事,脱下那条衣服抛过去,说:“珍宝在这里。”就匆匆离去。这贼婆见李茂只给一条脏衣服,非常生气,便不问情由地一下子把这条衣服撕被,抛入火中烧掉了。
  李茂失去了“帐本”,再也寻不回那些不义之财。就这样,这批财物一直深藏地下,逐渐被后人发现挖出。
  〔1〕《崖州志》(海防志二·海冠·土冠)载:明代隆庆五年五月,海贼李茂(琼山人)悉众南下,寇崖州。三亚坡瘗银累累,常为行人所得,相传为李茂瘗云。六年润二月,李茂率众大䑸离崖而去。
  讲述者:王水娘 女 68岁 汉族 文盲 崖城镇白腊根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日于水南三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海南岛和石柱仙井的传说
  (汉族)
  在三亚市与乐东县的分界岭上,有一支直指青天的石柱和一口水井,关于石柱和水井的来由,这里有一个神话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南海上还没有海南岛。
  天上的七仙女早就想在人间找个地方玩耍。她们请求南海观音帮忙。南海观音很喜欢七仙女,深知她们在天庭非常苦闷,便点头答应帮助她们。
  南海观音挑起箩筐,日夜挑土往南海里填。她填啊填,挑啊挑,一口气挑了九十九担,在大海中填成了海南岛。当她要挑第一百担的时候,雷公知道了这件事,就派娜庵下凡,趁南海观音不注意的时候,使出法术,把南海观音的扁担折断。南海观音很生气,就把断了的一截扁担插到海岸上,并在扁担旁挖了一口水井。
  天长日久,扁担化成了石柱,水井也因此得名“仙井。”
  讲述者:欧阳平 男 28岁 汉族 初中 梅山镇梅东村农民
  搜集整理:桂万平 男 37岁 汉族 高中 三亚市文化馆
  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一日于梅东村
  流传地区:梅山镇
  大小玳瑁洲的由来
  (汉族)
  大小玳瑁洲又叫东岛西岛,位于三亚港以西的八海浬的海面上,两岛之间的海道上有两座巨石,叫双帆。
  相传,在开天辟地的时候,天帝派仙姑负责这一带的填海任务。勤劳的仙姑日夜挑沙运土,造就人间。
  有一次,仙姑挑着一担土,因为太重,扁担突然折断了,两筐土顿时掉进大海里,化成了两座岛。多土的那筐成了西岛,少土的那筐便成了东岛。就在扁担折断的一瞬间,扁担鼻也同时飞起来,落在西岛附近,变成了一座小山,故称岭子鼻,双帆就是仙姑留下的脚印。
  箕土成岛后,鱼虾、螃蟹等纷纷游岛上来旁生活;每当月圆的时候,大批的龟鳖就爬上西岛一块低凹的沙滩上下蛋传种。
  后来,人们发现东西两岛盛产龟鳖,所以就取了文雅的名叫做大小玳瑁洲。
  讲述者:王保成 男 49岁 汉族 高中 南海西岛居委会渔民
  搜集整理: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中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五日南海西岛
  流传地区:三亚南海西岛
  金鸡岭与白虎岭
  (汉族)
  金鸡岭和白虎岭分别,座落在临川河西岸和东岸,站在三亚大桥沿河北望即见。
  传说有一对金鸡从东方飞来南方报晓,天亮时,雌金鸡被这里美丽的山水迷住了,竟忘记跟随雄鸡飞往西天。
  当雌金鸡迷恋美丽风光之时,忽然发现与大坡河交接的临川河边,有一只大白虎精俯头大口大口地喝着临川水,不一会河床露了出来。眼看河水就要被喝干,雌金鸡着急起来:这里的山林草木,美丽风光,就是靠这河水滋润,如果让白虎精把这清澈明丽的临川河水喝尽,这里的青山绿水岂不就变成一片荒芜了吗?于是,雌金鸡就用金嘴朝大白虎的舌头啄下去,牢牢地把白虎精啄住了。大白虎精与金鸡相持不让,久而久之,金鸡和大白虎精便化成两座山,在临川河的两旁对峙。
  讲逑者:罗应忠 男 28岁 汉族 初中河东办事处月川村农民
  搜集整理:符清文 男 29岁 黎族高中荔枝沟镇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三十日于荔枝沟镇
  流传地区:荔枝沟镇、河东月川
  海神岛
  (汉族)
  三亚地区的水上渔民,每当他们相亲、出海、补网和造船的时候,都要带上丰盛的祭品到鹿回头岭西面海中的一座孤岛上烧香叩头,祈祷吉利、幸福!人们把这座岛叫做海神岛,岛上有一座海神庙。
  相传几百年前,有十八个海盗窜进了三亚港。他们驻扎在山脚下,和当地一位叫曾友公的人,狼狈为奸,倒卖鸦片。后来,由于分赃不平,争吵不休,双方便结下了冤仇。
  海盗们怕曾友公向官方告密,便杀死了他,将那些掠夺来的金眼财宝装进三个大缸里,偷偷地运往附近的荒岛上埋藏,逃出了三亚。
  曾友公被海盗们杀死扔进了大海里,他的尸体日日夜夜飘浮在荒岛的周围。后来,一位出海的渔夫发现,才将尸体拖上岛埋葬。
  渔夫埋好曾友公后,天已经黑了。他只好在岛的附近随便撒下网,却意外地捕到了一条大鱼,回到家里割腹一看:鱼肚里满是光彩夺目的金子。渔夫高兴极了。
  渔夫得到金子的消息传开了,渔民们三五成群纷纷前往岛上烧香拜佛,祈求曾友公保佑他们一帆风顺,满载而归。
  曾友公生前造孳,死时渔民为他收尸,他的灵魂受到感化,后来变成了海神,做好事报答人们。他把海盗埋在岛上的金银变成了捉不完的鱼,还帮助渔民在狂风恶浪中转危为安,转祸为福。后来,海盗回来挖取金银不见了,只剩下满满的三缸咸水。
  渔民感激曾友公,就在岛上建庙刻碑纪念他。
  讲述者:石玉珠 男 81岁 汉族 初小 南海榆港新渔村渔民
  搜集整理: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中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八日于南海榆港新渔村
  流传地区:三亚南海
  落笔洞船岭
  (黎族)
  在三亚市东北面荔枝沟镇落笔亮坎村的山坡上,有一座岩石堆成的山洞,叫候毛①。候毛近处有一座岭叫船岭。
  传说,有一位黎族帝拜温②名叫黎苗,长得眉清目秀。她七岁死父,十岁死母,无依无靠。十七岁那年,她不甘愿当帕闷③家的奴仆,在一天夜里,偷了帕闷家的一只小木船划走了。黎苗在海上整整漂了七天七夜,漂流到落笔洞附近,因极度困饿,晕倒在小木船上。
  这时,一位仙郎看见了黎苗,就驾云飘落到她身边,轻轻地扶起她,喊了三声:“帝拜温!帝拜温!帝拜温!”黎苗从昏迷中醒来,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一位英俊的帕幔④扶着她。黎苗惊喜地问:“你是谁呀?”仙郎温和地说:“我路过此地,看见你晕倒在船上就来救你。”说着拿出一颗果子给黎苗吃,黎苗非常感动,害羞地说:“阿哥,你真好!”后来,俩人倾心相爱,结为夫妻。
  有一天,仙郎和黎苗划着小木船,在山明水秀的落笔洞游玩。他俩被这里的美丽风光迷住了。
  忽然间,天昏地暗,乌云滚滚。仙郎因违反天规下凡,天皇派兵前来捉拿仙郎。仙郎怎能忍心丢下有身孕的黎苗呢?他拔出宝剑,与天兵斗杀起来。仙郎越战越勇,天兵纷纷倒在他宝剑之下,其余的兵逃回天宫。天皇大怒,就亲自出战。顿时,电闪雷鸣,飞沙走石,天兵把仙郎层层包围,仙郎因寡不敌众,终于被天皇捉回天宫。
  此刻,黎苗由于被雷电轰击,昏倒过去。她苏醒过来时,已看不见仙郎了,便大声呼喊:“郎哥!郎哥!”忽然,黎苗看见一棵大树上挂着仙郎留下的宝剑和神箭,她取下来,端详着,痛哭不止。从此,黎苗又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
  三年过后,有身孕的黎苗,划着小木船在落笔洞附近的海上打鱼。突然,肚子里的孩子叫起来“母,母!鸡叫了没有?”黎苗又惊又喜,答道:“鸡还没有啼。”孩子一叫,黎苗肚痛难忍。隔了一会,肚子里的孩又叫起来:“母呀,鸡叫了没有?”黎苗忍受不了疼痛,就应道:“啼了。”
  黎苗的话音刚落,凸起的肚子立刻破开,跳出一个身穿皇袍的王子。王子拿起黎苗身边的神箭,向落笔洞南面的海上射去。
  刚好这时,天皇乘坐一艘大船向落笔洞驶来。天皇在洗脸,未正式上坐,神箭只射中椅背。船上大乱,天皇也惊慌万分,立刻命令一艘大船往神箭射来的方向驶去。当大船刚靠近小木船时,大海突然退湖,大船与小木船一起翻倒,天长日久变成了一座山形状似船,当地百姓称为“船岭”。
  讲述者:李儒泉 男 26岁 黎族 高中 荔枝沟镇落笔村农民
  搜集整理:符清文 29岁 黎族 高中 荔枝沟镇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三十日于落笔村
  流传地区:荔枝沟镇
  牙龙湾龙塘的传说
  (黎族)
  在三亚市牙龙湾风景旅游区的北山脚下,有两个大水塘,一个叫公龙塘,一个叫母龙塘。这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宏武的男孩,自小父亲已故,和母亲相依为命。他顽皮陶气,天天和伙伴们一起下水摸鱼捉虾。
  有一天,宏武和伙伴们一起到牙龙湾附近的水塘里捉鱼。正当他们围着火堆烧鱼时,来了一位风水先生,他问小伙伴们谁最能捉鱼,大家都指着宏武。
  老先生问了宏武家的情况后,便告诉宏武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并约他在某年某月某日,把父亲的灵骨带到这里来安葬。
  宏武回到家里,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于是母子俩一起挖出了父亲的灵骨包好。到了约定的时间,宏武和老先生都带着亲人的灵骨在牙龙湾水塘边相会了。老先生叫宏武下水塘去,把两包灵骨挂在水塘中的一根树头上。按先生的要求,宏武先把先生的父亲灵骨挂上,但树头老是摇动,挂不上去。宏武急得没办法,慌乱中把自己父亲的灵骨挂了上去。这时,树头不动了,宏武接着把先生父亲的灵骨挂上。
  先生对宏武说:“回去告诉你妈妈,把家搬来这里居住,以后有好日子过。”说完就走了。
  按先生的嘱咐,宏武和母亲迁移牙龙湾居住,守着这个水塘。不久,水塘里的水慢慢地干涸了。
  数年后,宏武长大成人,娶了东村一位拜扣①做媳妇。媳妇勤劳温顺,每天鸡叫就起身打扫屋内屋外。有一次,她被门前一条树根绊倒,便拿来木锤把树根打进土去。第二天,这树根又长出来把她绊倒。媳妇放火烧了树根,突然,烈火中飞出一条长龙。就在这时,东村那边同样飞起了一条长龙。原来的树根不见了,留下了两个水塘,中间互相通水。从此,人们把东面的称为母龙塘,西面的称为公龙塘。
  讲述者:周亚文 男 78岁 黎族 文盲田独六盘新村农民
  搜集整理者:吕石光 男 32岁 黎族 高中田独镇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八月十二日于六盘村
  流传地区:田独镇
  古崎洲
  (汉族)
  古崎洲有个俗名叫牛起洲。传说几千年前,这个岛原来在藤桥港口,船只无法进港,于是,官府下令百姓们全部上岛挖土凿石,把这座岛搬掉。
  海岛只能挖平,怎能搬得走。百姓们迫不得已,日夜劳碌在岛上。
  有一天,仙姑下凡游玩,被百姓这种移山精神感动了,她很同情百姓的疾苦,就派来两头神牛,帮助人们把这座岛搬走。
  两头神牛同心协力,把岛拉到了藤桥海港外的海面。这时,一位在海滩上摸螺的孕妇,看见神牛拉岛,便高兴地大声叫喊。孕妇的叫声惊动了神牛,它们立刻停下,躲藏在岛的后面。神牛认为被怀孕的妇人看到会沾上衰气,事情十有九败,干跪就呆在那里。
  仙姑看到神牛停在大海里,不肯再往前走,于是就把神牛点化成石,守着这光秃秃的孤岛。现在远远看去,好象是两头牛拉着岛走。
  从此,牛起洲也就在民间叫开了。后来,读书人根据牛起洲的谐音叫它为古崎洲。
  讲述者:梁安振 男 74岁 汉族 初小南海居委会
  搜集整理: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中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日南海委会
  流传地区:三亚南海
  白虎岭
  (汉族)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藤桥北边的一座山上,有一只凶猛的白虎,见人就吃,见物就吞,为害甚大。
  过去,人们从琼州到崖州必经此山,路过时总听到有人在叫你的名字,只要你不理睬,一直往前走,你就平安无事;假若你转身回头或应声,就死在虎口。渔民驶船捕鱼,如果船头向着白虎的方向,就是没风没浪船也沉没,即使你水性多好,也要葬身鱼腹。邻近的农民和渔民为了免遭灾难,经常聚众宰牛杀猪到山下祭白虎,祭后的几天内平安无事,但过一段时间,死人的事又接着发生。
  有一天,太白金星出巡,发现凡间还有这么一只白虎在作恶,危害黎民,便将此事禀告玉帝,玉帝就派雷公下凡收拾白虎。那天,天昏地暗,雷公看准白虎,将铁锤猛击三下,只听“轰!轰!轰!”三声,白虎的前腭被雷公炸碎,白虎死了。雷公还把白虎点化为石。它的前腭碎片变为锋利的白石块,虎害消除了。
  从此白虎的化石形象永远立在岭的顶端,满山的白石是白虎前腭的碎片,人们后来便称此岭为白虎岭,又名白石岭。
  讲述者:黎达辉 男 35岁 汉族 高中 藤桥镇政府干部
  搜集整理:符名禄 男 34岁 汉族 高中 藤桥镇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五日于藤桥镇委
  流传地区:藤桥镇
  龙楼岭李若源遇仙
  (黎族)
  相传很久以前,藤桥祖山龙楼岭脚下,住着一位名叫李若源的农民。有一天,他拿一把钩刀到龙楼岭砍柴,看见俩个童颜鹤发、头顶结鬃的老人在山中下棋。下棋的地方有石桌,石椅、石壶和石茶杯。他感到很奇怪,便悄悄地躲在一旁观看。
  两位老人一边下棋一边吃着香蕉和山果,这些青果又大又香。两位老人吃后就将果皮扔到若源身边,若源拾了一些果皮放在嘴里尝,感到味道新鲜好吃。他肚子这时也饿了,就大吃起来。
  两位老人照样下棋,他也照样静静观看,看呀看呀,眼也看酸了,他感到很累,就拿钩刀垫屁股坐下来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时已不见两位老人了。他见天色已晚,拿钩刀准备回家,一看刀柄已给白蚁吃了,只剩下刀肉,他感到很奇怪,哪来的白蚁那么利害呢?
  他回到家时已是深夜了。他忙去推门,老婆问:“是谁呀?”他应道:“是我!”老婆已听出是谁的声音了,就说:“你是讨食的,就到别处去讨吧!孩儿刚睡,别回来吓我们母子。我已经准备好了香烛酒菜,明天是你去世三年的忌日,我才多烧些金银财宝给你,你放心地回去吧!等明天上神床你就回来领多些钱回去,好吗?”李若源在门外听了这些没头没尾的话,很是生气:“我只不过没砍一天柴.你就这样对待我,这个家还有没有我?你刚才讲银钱、香宝烛、神床、神椅做乜,我又不是鬼。”李若源的老婆听到这些话,果真是丈夫阳间的声音,但又半信半疑不敢开门,后来她壮了壮胆地说:“你若是人,就站到门槛下,待我看清了,就开门让你进来。”于是,她也顾不上点油灯,慢慢地从门缝往外看去,哎!有脚掌,是自已的丈夫,老婆赶忙打开大门,迎丈夫入屋。若源将在山上看见俩位老人下棋的事告诉了老婆。老婆说:“你是走入仙境,遇着仙人了,在仙洞一天,就等于在凡间三年啊。”
  第二天,他俩请了许多村乡文老,将原准备做三年升安的祭品,挑上龙楼岭仙人下棋的地方祭奠起来。
  从此,李若源的家日益兴旺,养鸡得鸡,养猪得猪。日子越过越好。
  现在,仙人下棋的石桌石椅在今还保存在龙楼岭上。
  讲述者:黎达辉 男 36岁 黎族 高中 藤桥镇委干部
  搜集整理:符名禄 男 34岁 汉族 高中 藤桥镇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六日于藤桥镇委
  流传地区:藤桥镇
  水底棺材
  (黎族)
  从前,有一位寡妇带着兄妹阿麻和阿贝,居住在育才乡南塔河边,靠种山兰为生。
  数年后,寡妇年迈体衰,病卧在床。儿子阿麻娶了媳妇。这媳妇心胸狭隘、好吃懒做。因此,全家的活计都落在女儿阿贝的身上了。
  阿贝姑娘勤劳、美丽而善良,为了不让年迈病重的阿母伤心,默默地包揽了全家的活儿,无论白天黑夜,她都拼命地劳动。
  一天天刚亮,阿贝料理好家务,就往自家山兰园走去。进入园地,顿时楞住了,原先还是满地杂草丛生的山兰地,一夜之间,竟修整得干干净净。阿贝左看右看,满山都找遍了,一个人影都没有。
  第二天鸡啼时分,阿贝背着一箩谷种来到山兰园,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在园地里忙着。她悄悄地躲在树丛后仔细看,原来是位英俊健壮的年轻猎人正帮她戳坑点种。
  阿贝壮着胆,轻轻地走到猎人跟前问道:“你是谁?做乜帮我做工?”猎人抬头望着眼前美丽的阿贝姑娘,温和地答道:“我叫阿明,是南塔河里的青龙,看到你一个弱女子辛勤开山耕种,不忍心,因而悄悄地替你做工。”
  此后,阿明天天帮阿贝做工,慢慢地俩人真心相爱了。河边、树下、山前,他俩常常在一起。
  不久,阿麻知道阿贝和阿明相爱的事了。他生怕妹妹一旦出嫁,家里的一切活儿全落在自己身上,急忙和老婆商量,千方百计阻挠阿贝和阿明来往。
  次日,阿麻板着脸孔大声训斥阿贝:“听人到处传,你上山不是种山兰,而是与公爹仔①来往鬼混,若是再继续下去,看我不打断你的腿!”“阿哥,你不知道,阿明是南塔河的青龙,多亏了他帮忙,我家才得以积粮存食。我俩是真心相爱,怎能乱说鬼混?”阿贝平心气和地向阿麻解释。“敢顶嘴,给我滚出家门!”阿麻火冒三丈,打了阿贝几个巴掌。阿贝捂着脸,头也不回地往山兰园跑去。
  阿明替阿贝在山兰园边搭起了一间草寮,他俩幸福地结合了。白天他俩一起做工,夜里在草寮里过着甜蜜的生活。
  时间长了,阿麻也已坐吃山空,阿贝又不归家,急得他团团转,他只好上山去请阿贝。
  阿麻来到山兰园央求阿贝回家,阿贝连连摇头,决意不肯下山。一连几天,急得阿麻不知如何是好。眼珠一溜,看见躺在床上的阿母,顿时计上心来。他扶着老婆的肩膀,贴着耳朵嘀嘀咕咕,不时发出“嘿嘿”的奸笑声。
  第二天,阿麻一早就来到山上,流着眼泪擦着鼻涕哭诉着:“妹呀,阿母已经不行了。自从你离家出走后,她的病越来越重,正等着看你一眼呢。”
  阿贝挂心病危的阿母,只好哭着跟阿麻下山。回到家,母女相见,抱头痛哭,阿贝觉得阿母并非象阿麻所说的那样病危。
  阿贝打算上山与阿明商量,接阿母上山奉养。刚走出门口,被嫂子拦住了。嫂子把一箩筐用水淋湿的稻谷交给她去烘干,然后脱粒。阿贝无奈,只好照办。
  乘此时机,阿麻带上尖刀和弓箭,到山兰园草寮里,披上阿贝的衣裙,扮成妹妹的样子,坐在床上等候阿明。
  阿明从河里上来,踏进草寮,一眼看到“阿贝”坐在床上,便高高兴兴地走到跟前,不料肋下突然被刺了一刀。阿明一跃而起,忍着巨痛,一拳打倒“阿贝”,踉踉跄跄地往河边走去。心狠手辣的阿麻从地上爬起,张弓搭箭,射中了阿明的后心。“扑通”一声,阿明倒在一块又大又长的青色岩石上,他挣扎着向河边爬去,身后的岩石上留下了一道鲜红鲜红的血迹。
  山下,阿贝看见满身大汗回到家的阿麻,刀刃上沾有血污,吃惊地问道:“阿哥、这血……?”“哦,是山猪血……,不不不!黄猄血。”阿麻惊慌地回答。
  阿贝见他心神不定,谈吐不清,就紧紧追问。阿麻恶狠狠地说:“实话告诉你,这是阿明的血,我把他杀了。”
  犹如晴天霹雳,阿贝一下子昏了过去,醒来后立刻冲出家门,向着河边跑去。她大声呼喊着:“阿明!我的明!……”
  哭喊声惊动了水中的鱼虾螃蟹,它们纷纷游上水面,见是阿贝,又都厌恶地潜回水底。有只老螃蟹来到姑娘身边,带她来到水宫见阿明。
  阿明说:“你来做乜?我不想见你。”他气愤地转过头去。
  “不!不!阿明,你不要生疑呀!”阿贝痛哭着把阿麻上山如何骗她,嫂子又怎样用计拖住她的事都一一诉说出来。“我真是想不到他会对你下毒手呀。”说着,抱着阿明痛哭不止。阿明听后,说:“你若能在我面前哭出七盆泪水,七盆鼻涕,我就相信你的话。”
  阿贝本来就伤心痛极,很快就哭出七盆泪水和七盆鼻涕来。
  阿明被阿贝的真诚感动了,温和地对她说:“阿贝,我恐怕不行了,水宫里也不是你久留之地,回去吧!”
  阿贝说什么也不愿离去,紧紧地抱着阿明发誓说,“死,〓也要死在一起。”
  阿明轻轻地抚摸着阿贝,说:“好妻子,你要听话,回去后,要是看见大榕树树枝折断落下,就是我家杀羊杀牛庆贺我身体康复,若是看见大榕树倒下,那就是我归天了。”
  阿贝上岸后,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一直跪守在大榕树下。
  一日,榕树枝突然折断落下,阿贝惊喜万分。可是次日,大榕树却摇摇晃晃,眼看就要往水里倒,阿贝急忙往河边站,可榕树又往岸上倒,阿贝急忙往岸上跑,就这样,她围着大榕树转来转去。后来,一块石头拌倒了她,眨眼间,大榕树连根倒进了水中。她的阿明死去了。阿贝的心破碎了。她滴水不进,日夜不眠,心早已随阿明死去。这天,她用一根山藤垂吊一枚大针,仰脸躺在下面,让喉咙对准针尖。
  这时,正好一只水蟑螂爬过,阿贝叫住它:“水蟑螂兄弟,求你替我咬断山藤,我送你一枚针。”
  水蟑螂正急需一枚针用,高兴地咬断了山藤。顿时,垂吊的针直插入阿贝的喉咙,阿贝含恨离开了人间。
  水蟑螂于是拿走了那枚插死阿贝的针。从此,水蟑螂的肚皮底下贴着这样的一枚针。
  阿贝死后,阿麻带人上山伐木做棺材,可树木都变得异常坚硬,刀斧砍不进。阿麻寻树来到南塔河边,手中的斧头突然掉进河里,把一块巨石劈成两半。阿麻一看,这不是很好的棺材板吗?他连忙吩咐众人下水搬上来,略加工,一副石棺材做好了。
  出葬那一天,阿贝被放进石棺材里抬上山,路过南塔河边时,抬棺绳子突然断了,石棺材顺着斜坡慢慢滑入水中。
  阿麻见状,忙叫大伙下水寻找。旁人见此情景奇怪,不敢下水。阿麻只好拉一个瞎子一块下去。阿麻却被水冲上岸边,瞎子在水里摸到两副并排着的石棺材。瞎子露出水面,手里还拿着两张一模一样的被褥来。人们一看这是阿贝生前亲手所织之物。
  至今,在南塔河边那青石岩上,还清晰地留有一道鲜红的血迹,这就是当年青龙(阿明)留下的血印。每当天气晴朗,河水清澈见底的时候,站在河岸边,就可以看见河底并排着的两副石棺材。人们称为“水底棺材”。
  讲述者;董亚丁 男 68岁 黎族 小学 育才乡那凹三村农民
  搜集整理:赵师发 男 30岁 黎族 中专 育才乡委干部
  林能 男 29岁 汉族 高中 三亚市图书馆干部
  董海进 男 30岁 黎族 中专 马足小学教导
  董国定 男 35岁 黎族 高中 龙蜜小学老师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五日于那凸三村
  流传地区:育才乡
  马出角石开花的传说
  (黎族)
  很久以前,在海南岛南端的南塔河畔,有一间孤零零的茅草房,里面住着娘儿俩。儿子名叫琵勇南,长得英俊结实。他种田、打猎、摸鱼、放牛,样样都会,十里八里外的峒民都夸他聪明能干。
  一个人出了名,就连他住的地方也同样出名,许多姑娘慕名来到了美丽的南塔河。当她们看到琵勇南家境贫穷,又有个年老多病的姆雅时,谁都不肯嫁给他。就这样,琶勇南拖到了二十岁时,婚事还没有着落。
  家里穷,姆雅又病倒在床,琶勇南一人下河摸鱼或上山砍柴和打猎,打发着苦日子。
  有一天,琶勇南在南塔河里摸鱼,不知什么么时候,河边的大榕树下站着一位苗条白嫩、身穿漂亮〓裙的少女,正笑吟吟地望着琶勇南出神。
  琶勇南认出她就是峒主奥雅的女儿妣阿婵,一时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妣阿婢。
  “琶勇南别害怕,上来吧!我有话对你说。”妣阿婵的声音象小鸟一样动听。琶勇南红着脸上了岸,站在妣阿婵面前,不知怎么办才好。
  “琶勇南,你勤劳善良的美德使我感动。今天,我特意来这里找你……”妣阿婵从怀里拿出一条精绣的腰带,系在琶勇南的腰上,羞答答地倒在琶勇即的怀里。琶勇南抱看妣阿婵,他们象蝴蝶恋鲜花一样难舍难分,沉醉在爱情的甜密里,好久,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分手了。
  从那以后,琶勇南和妣阿婵天天相会在大榕树下,唱情歌,表心愿。
  不久琶勇南和妣阿婢的爱情被奥雅知道了,他把妣阿婵关在家里,又亲自登上琶勇南的家门,恶狠狠地骂道:“穷小子想吃天鹅肉。你想娶我的女儿,一个月内,必须牵来有角的马来做彩礼,拿开花的石头来接亲,否则休想跨进我的家门。”
  琶勇南伤心极了,他的姆雅劝他说:“琶勇南,人家是富家的姑娘,怎能许配给你这个穷孩子呢。我这么老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角的马和开花的石头,这无非是奥雅故意刁难我们罢了,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琶勇南为了心上人,不顾姆雅的劝阻,托人照顾好姆雅后,带上干粮、猎枪、山刀等物,离家寻找开花的石、出角的马。他越过了一个又一个森林,跨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流,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可那里有开花的石头,有角的马?没办法,琶勇南只好失望地顺着原来的路途往回走。一路上,他无精打彩,又渴又饿,在一棵树下倒下便睡着了。
  他梦见了日夜思念的妣阿婵,梦见了姆雅,梦见了自己飞起来,踩着白云直进天宫。一位白胡须的老神仙慈祥地对他说:“琶勇南,别伤心,你要鼓起勇气一直往前走,到了天涯海角的南山,那里有出角的山马,有开花的石头。”
  琶勇南顿时醒了过来,全身轻松极了。他满怀信心,攀藤爬树,按老神仙的指点,走到了下马岭,经过石子门,又继续往西南方向走去,一共走了五天五夜才到达南山岭。
  琶勇南登上了南山岭的最高峰,朝着太阴升起的地方望去,只见大海在翻滚着,拍打着海边的岩石,飞浅起一丛丛美丽的浪花。他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自言自语道:“天啊,水有花,树有花,石头为什么没有花呢?羊有角,牛有角,马为什么没有角呢?难道梦中老神仙的话是假的?看来我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这时,后面突然传来了马蹄声。琶勇南回头一看,只见离他一百步的树荫底下站着一头象马一样大的动物,头上长着一对角,长得象鹿又不象鹿,牛又不象牛,羊更不象,莫非就是老神仙所说的山马!
  琶勇南勇敢地朝着这匹山马走去,当快走近时,山马突然说起人话来:“我是天马,你们的爱情感动了天神,派我下凡来帮助你。”
  琶勇南听后,立即跪在地上朝天拜了三拜,然后高兴地牵着马往回走。有了长角的马,可开花的石头到哪里找呢?一路上琶勇南又忧愁起来,当他走到石门子的时候,正好海水退潮,下马岭脚下的海边顿时出现了一片白白的象花一样的海石。他走下去一看,惊喜地喊到:“喔,我找到了开花的石头啦!”他捧起海石花,觉得很奇怪:来的时候海边什么都没有,这些开花的石头……
  这时,海石花突然说起人话来:“我们是海底里的龙宫女,为了成全你和琶阿婵的爱情,我们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听了海石花的话,琶勇南感动地哭了。
  琶勇南牵回“长角的马”带回“开花的石头”的消息,顿时传遍整个村峒。峒民们为他唱起了优美动听的赞歌。跳起了欢乐的竹杆舞。
  奥雅被琶勇南为爱情奋斗的精神感动了,答应了他的求婚,琶勇南和妣阿婵终于结成美好的姻缘。
  讲迷者:陈枯鹰 男 63岁 黎族 文盲 高峰乡农民
  搜集整理: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高中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十月于高峰乡
  流传地区:高峰乡
  老者与艾纳·克莉玛
  (回族)
  三亚市羊栏镇桶井村海边沙原上有一座古墓,这里有一个传说。
  相传海南岛回族的祖先飘泊到崖州(今三亚市)沿海一带,便定居下来从事捕鱼和开荒种植。当中有两个姐妹,姐姐叫克莉玛,妹妹叫艾纳。
  克莉玛和艾纳每天清早就到坡上去翻地,播种。姐妹俩把开垦出来的土地都种上棉花。眼下是棉株开花的时候了,姐妹俩各自忙着除草、施肥、放水。绿油油的棉株长得非常好。
  眼看棉花丰收在望,克莉玛和艾纳分别拿着糯米糕,带着茶水去请阿訇①做都阿②,向真主祈祷,求真主赐福,让她们的棉花获得好收成。克莉玛经过海边树林时,见一位衣衫破旧、气息微弱的老人扑在地上,一边向她招手,一边说:“好孩子,快救我吧!给点东西我吃,给点水我喝吧!”克莉玛厌恶老人,连应都不应一声就走开了。克莉玛走后不久,艾纳接着经过这里,那位老人看见艾纳就说:“好孩子!救救我吧!给点东西我吃,给点水我喝吧!”艾纳心里起了同情心,便把手里的糯米糕切了一半交给老人,又给老人倒了一大碗茶水,双手捧到老人面前道:“阿公,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吧!”艾纳等老人吃完了糯米糕,喝完了水,收拾起东西对老人说:“阿公,我还有事情要做,我走了。”老者急忙拉住艾纳说:“孩子,你拿着糯米糕带着茶水去干什么?能告诉我吗?”“老爷爷,我去请阿訇做都阿,我种了很多很好的棉花,眼下就要长出花来了”。艾纳说。
  “啊!是这样。孩子,你的棉花会取不完的,前边采完了,后边就会长出来。”
  “是真的吗?”艾纳高兴极了。
  “是的,孩子!你去请阿訇做都阿吧!”
  艾纳辞别了老人,请阿訇去了。
  一天,克莉玛和艾纳各自忙着给棉花施肥,灌水。棉花的长势一天比一天更好。不久,棉花收获季节到来了。克莉玛和艾纳先来到克莉玛的棉田一看,棉花棵棵枝粗叶茂,几乎遮住了棉花。两人又来到艾纳的棉田里看,一朵朵洁白的棉花又大又饱满,雪白的棉花几乎遮住了绿色的叶子。
  棉花开始收获了。克莉玛和艾纳早早来到地里采摘棉花,一刻不停,直到太阳落山才收工回家;第二天姐妹俩又来到棉地里。克莉玛继续采她昨天采不完的棉花,艾纳一到地里便大吃一惊:她昨天采过的棉株,又长出了花苞,这是怎么回事?艾纳想不明,继续采棉花去了。第四天,艾纳采过的棉株真的又长出棉花来了。就这样,艾纳的棉地里,前面的还没有采完,后面的又长出来;后面的还没有采完,前面的又长出来。
  艾纳棉花地里发生的事情,使全村人十分惊奇。在人们的询问下,姐妹俩才想起碰到老人的事情,便讲了出来,人们这才解开了这个谜。村里的人们带艾纳和克莉玛去找这位老人。他们来到海边树林里老人的地方,不见踪影。人们便四处寻找,最后,艾纳在一个避静的地方看见很多蚂蚁在衔土给一位死者垒墓。经过艾纳和克莉玛的仔细辩认,确定死者就是那位老人。人们为了纪念老人,把他的墓迁移到艾纳的棉地里,并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从此,艾纳和克利玛及村里人种的棉花年年都获得丰收。
  讲述者:刘彦 男 72岁 回族 高中 羊栏镇回辉村西北
  寺伊斯兰教神职阿訇
  搜集整理:马强 男 21岁 回族 大专 通什法院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三年十月于在羊栏镇回辉乡
  流传地区:三亚市回辉村
  石门子仙女赐姓氏
  文化起源篇
  (黎族)
  很久很久以前,在海南岛南部的“天涯海角”,有一座高山叫下马岭,它是五指山伸向南海的余脉之一。那时候的崖州①交通不发达,崖州府②东路被下马岭一山挡住,无法通行,要到崖州府去的行人或骑马的人,只好绕道海滩,又往往苦于潮涨不能往来。后来,人们利用山势岩洞,修凿了一条“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的小山道,“下马岭”因此而得名,这条小山道,就叫“石门子”。那时候的石门子长达一里,道路狭窄,幽暗,崎岖,行走十分艰难。
  有一天,一位勤劳善良的黎族老寡妇,赶着一群牛自崖州东面的三亚往州府去,当牛群赶到石门子时,大的牛,小的牛,长角的牛,短角的牛,一头接一头过去了,剩下走在最后的一头弯弯角的小母牛,突然被那狭窄道路两边的石头卡住了它那对弯弯的角。这对牛角立刻弯向它的耳朵边,再弯下脸和鼻子边。但还是被卡住,尽管小母牛怎样摆动身子,蹬踢四蹄,都不能挣脱出来。
  当弯弯角的母牛被石门子死死地卡住后,崖州东路就给阻了。所有要过路的人都过不了。石门子附近一带村子里的黎族人知道后跑来帮助老寡妇赶这小母牛。人们用棒赶,用绳子拴住牛角拉,用力推,用尽了一切办法都不生效。天渐渐地黑了,南来北往的过路人只好各自走回头路。剩下附近村子里的黎族人就回家拿来酒菜,并找干木柴燃烧起火来。大家在火堆边围成一个圆圈坐下来,边喝酒边谈论如何才能把牛赶出来。人们想呀想,整整想了三天三夜还是没有想出办法来。小母牛三天三夜头不能动,口不能吃,也不能喝,跟看就要死去。老寡妇焦急地对身边的人们说:“乡亲们,你们去告诉天下的父老兄妹们,叫他们来石门子认牛。”在场的人按照老寡妇的吩咐去通知天下的人们。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石门子来。可所有的人都说不是他们家的牛。老寡妇说:“既然没有主人,小母牛也快要死了,大家就把它‘浩’③了吧。”人们同意老寡妇的主意,把牛宰了。汉族人去翻牛腹内的“队册”④来冲洗(据说从那时起,汉族人就开始识字了)。黎族人认为牛皮易烧,就拿牛皮去烧牛毛(从那时起,黎族人就习惯宰牛烧牛毛,因之,也成了没有文字的民族)。中午,人们把洗净后的牛肉、牛骨、牛皮、牛内脏集中成一堆。天空突然乌云翻,雷鸣电闪,雨象是用瓢子往外泼水似的,哗哗地下着。海湾里的海水汹涌澎湃,向石门子翻滚而来。人们非常惊惶,纷纷跑上山头。海潮冲不上山,可雨还在下,人们有的用树枝竹叶往头上戴,有的把簸箕竹篮(带来分皮肉的竹器)往头上盖,小孩子躲到妈妈的怀里……。人们议论纷纷,这石门子今天怎么突然间下这么大的雨呀?是不是我们宰了这头弯弯角的小母牛而惹怒了天公?
  下午,暴风雨突然停止了,浪潮也退去了。人们往西边看去,只见一道弯弯的彩虹,从远处的海面上升起,一直横跨到石门子的牛肉堆旁边。人们便向牛肉堆走去,然而,牛肉连影子也不见了。人们往海湾边的磊石看去,只见在彩虹下面的那块平石上,站立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她身穿浅红色的衣裳,微笑着向人们挥手致意,她说:“我感谢天下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救了我。如果你们不宰那头弯弯角的小母牛,我就难以回天堂了。我原是天皇的千金,因为我向往天之涯、海之角的人间,决心为人们做点好事,曾多次偷偷下凡。这次当我来到人间时,被父皇发现了,他一怒之下,将我变成一头弯弯角的小母牛。多亏你们宰杀它,才逼使文皇将我解脱出来,化为真身,你们救了我。我要为你们做一件事,以表达我的心意。你们一直没姓氏,这不好称呼呀,现在你们可以用你们头上所戴的物名做为你们的姓吧巴。刚才下大雨时头上戴树枝竹叶的就姓‘符’姓‘林’。躲到他妈妈怀里的就姓‘孙’。按这个方法去给所有的人起姓吧。”人们按照仙女的方法去给所有的人起姓。一共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姓。现在人类子子孙孙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姓,是天皇之女在“天涯海角石门子”给起的。
  讲述者:黎亚用 男 65岁 黎族 文盲 高峰乡农民
  搜集整理:林世祥 男 32岁 黎族 高中 自治州外貿食品支公司司机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六年十月于高峰乡
  流传地区:高峰乡天涯镇
  动植物篇
  劳鸟养鸡
  (黎族)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人间没有鸡,鸡是天上皇帝才有的。为天帝养鸡的人名叫劳鸟。因为他年纪大,年轻的天奴们都叫他劳哥哥,劳鸟为天帝养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只鸡。他每天五更就起床喂鸡,天一亮就放养,天晚了才赶回鸡舍,他和鸡一起睡觉,这样日子久了,雄鸡五更便叫着他的名字:“劳哥哥——”叫他起床喂食。
  有一年秋天,天帝派天兵天将察看天下农夫是否割完稻?是否有脱落的谷子?天兵天将察看大地后,返回天堂报告天帝:“天下的稻子割完了,满田都是脱落的谷子。”天帝就命令劳鸟赶鸡下凡,放养于田野。劳鸟遵命照办,并在人间结识了一个善良的农夫。他对农夫诉说了他为天帝养鸡所受的苦楚。农夫也对劳鸟诉说天下农夫为财主耕种的苦情。他俩仅谈了一天,可是,天上却是一一年了。天帝因一年不见劳鸟把鸡赶回来,便派天兵天将叫劳鸟立刻把鸡赶回天堂。天兵天将返回天堂报告天帝说:“劳鸟已和天下人间农夫结识,难舍难分。”当劳鸟把鸡赶回天堂时,天帝就以劳鸟犯了天规天章的罪名,将他扣押起来,定五更杀死。五更到了,劳鸟即将被杀头时,天帝对他说:“劳奴,你乱天规天章,现在要杀头了,你有什么要说的?”劳鸟说:“奴乱帝规天章,愿当死罪,但在奴死的前,请将奴押到鸡舍和鸡告别。”天帝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天兵天将就把劳哥哥押到鸡舍。这时,所有的鸡看到饲养它们的恩人被押,都非常伤心,纷纷围上来,劳鸟就对鸡大声说:“我多年饲养你们,可我今天犯了天规乱了天章,现在就要被杀死了,我特地来和你们告别,我希望你们不要在天上受罪,望你们都到天下人间善良的农夫那里,农夫会象我一样关心你们。”劳鸟说完话,天兵天将就将他押走,雄鸡们都很伤心,齐声啼叫:“劳哥哥好——,劳哥哥好……”
  雄鸡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叫到天亮。天亮了,天兵天将打开鸡舍,全部鸡一齐飞往人间,到善良的农夫家去。它们受到农夫的照顾、喂养,成了现在人类所养的鸡。每天五更,雄鸡都想念饲养它们的恩人——劳哥哥,它们一遍遍地叫“劳哥哥好!……”直叫到天明。当雄鸡报晓时,你仔细听,它们是在叫着劳哥哥呢!
  讲述者:容文华 男 40岁 黎族 小学 雅亮乡雅林村农民
  搜集整理:梁进居 男 岁 汉族 大学 三亚市文联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八月于雅林村
  流传地区:雅亮乡
  动植物篇
  哥喂鸟
  (黎族)
  每当农历四月下旬,山果成熟的季节,在山林中,就会听到哥喂鸟那令人伤感的啼叫声:“哥喂!哥喂!哥喂!……”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年幼的兄妹,因父母交不起财主的地租被活活逼死。兄妹无依无靠,只好到处流浪,挨家挨户讨饭度日。
  有一年的农历四月下旬,山林果子成熟了,兄妹俩上山摘果子充饥。走到山林时,哥哥叫妹妹坐在树下,他爬上树去采摘一串串、一把把熟透的果子丢到树下,妹妹边吃边笑。哥哥看妹妹高兴的样子,也就越爬越高,谁知树高枝细,一不小心,踩断了一枝树枝,从树上摔下来死了。
  妹妹连忙跑过去,伏在哥哥的身上大声哭起来。她哭啊哭,不知哭了多久,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在山林中飞来飞去,不停地啼叫:“哥喂!哥喂!哥喂……。”
  讲述者:李祥明 男 52岁 黎族 初中 荔枝沟镇政府干部
  搜集整理:符清文 男 29岁 黎族 高中 荔枝沟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八日于荔枝沟镇政府
  流传地区:荔枝沟镇
  狗和猪的传说
  (汉族)
  开天辟地的时候,狗和猪住在天上。后来,狗和猪得罪了天皇玉帝,被驱赶下凡间帮人开荒种田。
  猪忠诚老实,日日夜夜在田里劳动;狗狡猾懒惰,天天在家睡大觉。有一天,玉皇大帝派差使下凡检查它们的情况,狗探听到消息,便半夜三更偷偷跑到田里跳来跳去,留下了许多脚印。
  当玉帝派来的差使问起它们的情况时,猪就说:“狗天天吃饭不干活,整天在家里睡大觉,每天总是我自己到田里干活。”这时,狗立即跳起来反驳说:“猪才是天天吃饭睡大觉,田里的活都是我一个人干,不信,你们到田里去看看”。
  他们一块到了田里,看见田里都是很多狗的脚印,差使认为狗干活多,因此禀报玉帝,玉帝惩罚猪从此只准吃米糠,奖赏狗从此吃饭。猪知道自己受了委屈,又斗不过狗,一气之下,干脆天天吃完米糠就睡大觉,什么也不干了。
  后来,玉帝查明了狗的所做所为,便改罚狗从此夜晚不准睡觉,帮人看家守户,把吃饭改为永远吃屎。
  讲述者:赖明光 男 45岁 汉族 初中 河东下洋田居委
  会干部
  搜集整理: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中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四日于河东下洋田村
  流传地区:三亚河东
  槟榔树的传说
  (黎族)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海南岛崖州湾的北部有座大山,叫做瘟营山①。山里居住着三个女妖。白脸的叫“瘟”,青脸的叫“瘴”,黄脸的叫“蛊”。她们常常出没,伤害人畜,给这一带的黎民百姓带来了很大灾难。
  此事传到南天玉帝那里,玉帝的最小儿子宾知道了,请求父皇派他去惩讨女妖,为民除害。宾虽武艺高强,但年纪还小,玉帝担心他完不成任务。但宾吃了秤砣铁了心,经三番五次请求,终于得到父皇的许可,高兴得又蹦又跳,乘云驾雾降临五指山。
  宾不畏艰难,翻山涉水,一路搜索来到了古崖州城。崖州黎庶为这个除暴安良的天使的到来欢喜若狂,有的给他端来糯米酒,有的给他盛来甜美的黄猄肉,有的要给他当向导,但宾都一一谢绝,告别众人赶到了瘟营山。
  宾目视四方、耳听八路地搜索,果然在一棵树下看到了三个长着獠牙的女妖正在争吃打斗,树旁还有一堆尸骨。宾立刻拨出宝剑杀过去。女妖见来者不善,同时跳起,张牙舞爪一齐向宾扑去。宾左右开弓,乘虚而入,“当!当!当!”寂静的山林顿时响起一片刀剑相击的声音。女妖诡计多端,三面夹攻,一连打了十多个回合,都不能取胜。这时,宾又将天府里所学的一套镇妖剑术使出,一招紧接一招,杀得三个女妖眼花缭乱,没有还手之力。凶恶而又狡猾的白脸瘟见势不妙,向后一跳,夺路逃跑。青脸瘴和黄脸蛊哪是宾的对手,宾手持宝剑来个深海捞月,二妖一同惨叫毙命倒地,立即现出原形,原来是二只小蜂虫。宾紧接着朝白脸瘟逃跑的方向急起直追。忽然,前面传来呼救声,宾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嫫姆瘫倒在地上。宾扶起嫫姆,嫫姆浑身打抖地指着北边有气无力地说:“白……白脸妖……”宾转身顺着嫫姆指的方向望去,刹时,嫫姆眼露凶光,乘机掏出匕首,对准宾的腰猛力刺去,宾立时疼痛难当,急回头,看见嫫姆手中握着凶器,方知上当。宾想拨出宝剑,但刀伤肝脏,血流不止,满胸的仇恨只能凝聚在他那咬破的嘴唇和盯得圆圆的象两团火光的眼睛上。
  嫫姆露出了白脸瘟的原形,狞笑着把宾丢在一堆乱石中。
  且说,过了既定日期,玉帝不见宾归还,便派几名天将下凡寻找。他们走遍了海南岛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宾。他们来到古崖州城,黎庶百姓便带他们到瘟营山去。在山里看见一堆乱石间长着一棵奇特的果树。树茎笔直,没有分枝,象个英俊威武的勇士,一片一片绿色的叶子,象少女的秀发,结满枝头的果子是圆圆的,天将们认出这是宾的化身。百姓们便给它起个名字叫“宾郎”做为纪念。后来便演变成“槟榔”。
  讲述者:苏亚强 男 85岁 黎族 文盲 崖城镇南山村农民
  搜集整理:黎王维 男 42岁 汉族 高中 崖城糖厂职工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十日于南山村
  流传地区:崖城、保港、乐东福报等地
  七叶一枝花
  (黎族)
  很久以前,黎族青年阿强和姑娘阿美恋爱,感情很深。有一天,阿美被毒蛇咬死了。阿强在山上打猎,听说后马上赶回岳母家。岳母哭着说:“阿美已被毒蛇咬死了,埋葬在高峰山上。”阿强奔上山去,来到了阿美的墓前,痛哭一场。他决心自杀与阿美埋在一起,表示忠贞的爱情。他把尖刀倒插在墓顶上,然后爬上旁边的一棵大树,对着尖刀跳下来。这时,碰巧有一条蛇从墓顶爬过,将尖刀撞倒了,阿强死不成。他连续几次插好尖刀爬上树跳下来,尖刀都被这条蛇撞倒。阿强恨死了这条蛇,便把它打死丢在墓旁。一会儿,有一条蛇叨着一枝树叶从墓旁爬过来,盖在死蛇的身上。不久,这条死蛇活了过来,爬行了。
  阿强看见死蛇复生,十分惊讶。他猜想那树叶一定是一种药物。于是,他把阿美的墓挖开,寻来了那树叶,放在嘴里嚼出水汁,然后灌进阿美的嘴里。不久,阿美果然活了过来。他俩高高兴兴地奔回岳母家。阿强和阿美终于结成了良缘,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从此,这种神奇的树叶就成为治毒蛇咬伤的珍贵草药,被称为“七叶一枝花”。
  讲述者:容文华 男 38岁 黎族 初中 雅亮乡雅林村农民
  搜集整理:梁进居 男 47岁 汉族 大学 三亚市文联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五月十日于雅林村
  流传地区:雅亮乡
  神奇的铁树
  (汉族)
  相传三亚市铁炉港口水底下,生长着一棵象伞一样的铁树,高三丈,树杆大得三人手牵手也抱不过来。人们都说这是棵宝气树。
  有一天,后海村的渔民们出动八条大帆船,想把这棵大铁树拉上来。渔民们沉入水底,在铁树身上拴好缆绳,爬上船准备往上拉,忽然八条大帆船都往下沉,渔民们惊慌了,赶快拿斧头砍断缆绳,才保住了帆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拉铁树的事了。
  日本侵略海南岛时,听说铁炉港口有这棵大铁树,认为是无价之宝,派一艘军舰拉铁树,缆绳一拴好,军舰也同样往下沉,他们忙松开缆绳,回去再派来几艘军舰。当他们来到原来拉铁树的地方,铁树不见了。他们找遍了铁炉港也找不到这棵铁树,只见原来铁树生长的地方,留下一个又大有深的洞穴。
  这个洞穴至今还保留在那里。
  讲述者:李贤标 男 54岁 汉族 高小 林旺镇下文村农民
  搜集整理:陈朝莲 女 30岁 汉族 高中 林旺镇文化站干部
  王兰英 女30岁 汉族 高中 三亚市电影公司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五日于下文村
  流传地区:林旺镇
  风俗篇
  端午节打青的传说[1]
  (汉族)
  端午节,崖城保港等地有个打青的习俗,即在屋顶上放置芦包叶。关于端午节打青的由来,这里有一个传说:
  相传,明代隆庆年间,琼山有一个名叫李茂的大海贼,纠集一伙人在海上拦船打劫,在沿海各地抢夺财物。某年五月,李茂率众贼南下,端午节前一天来到了崖州。人们纷纷牵老携幼逃难。有一位妇女,手牵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背着一个七岁的小男孩,远远地逃落在人群后面。这时,李茂持刀赶到跟前,大声喝令站住。妇人请求说:“我家贫穷得锅底朝天,请大人开恩!”李茂黑脸一沉,拔出刀来:“交不出钱来,砍下你们的头顶数。”妇人忙叫小女孩和她一起跪下,磕头求饶:“大人,要杀就杀〓母女俩,这孤儿他父母早死了,我领养他,留他一命,我于九泉之下,也不忘大人恩德。”李茂听罢,心中有所感触:这样贤慧的女人实在难得!他放下刀说:“我不杀你,你也不要乱跑了,把孩子带回家去,明天,你在屋上放一枝芦包叶,就可平安无事。”说罢,扬长而去。
  妇人将这件事告诉了乡邻,一传十、十传百,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屋顶上放置芦包叶。第二天,众贼进村,看见家家户户都有芦包叶,因李茂有令,谁都不敢进去抢劫。
  从此以后,每逢端午节,人们都把芦包叶放到屋顶上,避邪驱恶,有的还用芦包叶泡水洗脸。这个习俗就这样传了下来。
  讲述者:王美女 71岁 汉族 文盲 崖城镇水南三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九日于水南三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保港镇。
  守孝与用土檀木刻神象
  神牌习俗的由来
  (汉族)
  从前,崖城有个叫蛮牛的后生,他刚满周岁,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是个刚烈女性,终身守寡不嫁,用尽心血抚养蛮牛。谁知蛮牛长大后,生性粗暴,经常打骂母亲,老人家受尽了他的虐待。
  一天,蛮牛到村后的烂泥地犁田,到了响午,肚子饿得叽哩咕噜直响,喉咙干得象火一样难受,但还不见母亲送饭来,他气得咬牙切齿,狠狠地说:“等会儿来了,看我不收拾这老东西!”便掉了犁,放了牛,气鼓鼓走到一棵土檀树底下歇凉。树上有几只乌鸦飞来飞去,叽叽嘎嘎乱叫,一泡乌鸦屎从树上掉到他身上。他抬头一看,只见树上面有个洞,洞里面蹲着一只全身掉光了毛的母乌鸦,它张着嘴,等待着外面的乌鸦给它送食。外面有两只羽毛丰满的乌鸦穿梳着飞来飞去,嘴里衔着小虫,轮流地朝母乌鸦的嘴里送。看着看着,蛮牛隐情一动,心想:“乌鸦虽是禽物,都知道老鸦哺育之恩,我为血肉之身,却时时打骂生母,畜生不如呀!”他越想越惭愧,真想立即跪倒母亲面前,让母亲痛痛快快地打骂他这个不孝之子。
  这时,母亲拎着盛饭的竹蓝勿勿而来。蛮牛看见母亲,十分怜恤,手里的牛鞭还未放下,就跑过去接母亲。老人看见他拿着牛鞭跑来,以为又要打他了,急忙放下竹蓝,慌慌张张地跑到那棵土檀树下,心一狠,一头撞在树头上,顿时鲜血直流,气绝身亡。蛮牛奔过来,抱起母亲,呼天号地,哭叫着:“母啊!儿是来接你呀!儿错啦!儿是来向你认错的呀!”可是尽管蛮牛如何嚎啕,母亲终究不会再醒过来…
  自此,蛮牛在母亲坟前立碑刻铭,把烂泥地队叫“打母田”,以告诫后人。他还在母亲坟墓旁搭了一间小屋,为慈母守坟扫墓三年,以尽孝心。为了长久悼念母亲,他砍下了那棵土檀树,请人雕刻他母亲的塑象和刻凿制做母亲的神牌,供奉在家中正厅。后来人们仿效蛮牛悼念母亲的方式,为死去的亲人守孝和用土檀木刻公刻凿神牌供奉家中,这成了本地的民间习俗。
  讲述者:姜世经 男 45岁 汉族 高中 崖城镇崖城村农民
  搜集整理:何家贤 男 28岁 汉族 高中 三亚市供销社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平七月五日于崖城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土地公庙的由来
  (汉族)
  从前,某县衙门有一个犯人越狱逃跑,被官府发现后,派兵从四面八方包围追捕。
  犯人翻山越岭拼命地跑,官兵在后紧紧追。当犯人跑到崖州境内,却被茫茫的大海拦住了去路。在这生死的紧要关头,忽然发现海滩荒坡上有个农夫在犁地,他忙跑过去,请求相救。
  农夫他看到犯人并没有伤害他的意思时,便答应相救。可在这光秃秃的海坡上,哪有藏身之地呢?
  农夫急得团团转,跺跺脚,无意中发现地下的草皮,急中生智,叫犯人卧倒在地,拿刚犁出的草皮盖住。
  刚盖好犯人,官兵就追了上来。农夫告诉官兵说:“我看到一个人跳海游去了。”
  官兵信以为真,只好望着大海,撤兵回去。犯人得救了。
  后来,犯人时来运转,成了大富翁。他想到自己死里逃生,能有今天,是农夫和土地的搭救。他筹备材料,刻碑建庙来纪念。他对农夫说:“我把尺子拉多高,庙就建多高。”他拉开尺子,可是由于用力过猛,尺子刚拉到三尺左右就断了。所以,我们在农村看到的土地公庙都是矮矮小小的。
  讲述者:董文开 男 32岁 黎族 初中 河东临春村农民
  搜集整理者: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中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五月九日于临春村
  流传地区:三亚河东
  帕拉亥和帕拉汉①
  (黎族)
  传说很久以前,皇帝洞②的官员害怕罗姓的人霸占官位,便下令杀绝全族,斩草除根。
  罗家被杀绝后,在阴间死不瞑目,经过三年三时三刻的造化,投胎于人、间,从此,罗家的后代又复生了。
  数年后,此事又被皇帝洞的官员觉察,于是派兵挨家挨户严格搜查。罗家的后代东躲西藏,最后躲进了一户姓董的家里。正好董家也有一个与他年纪相仿、外貌相似的儿子,两人便以兄弟相称。当官兵追查到董家时,董家媳妇指着两个孩子说:“他俩是一对双胞胎,一个叫帕拉亥,一个叫帕拉汉。”官兵盘问搜查也没有什么异常现象,便走了。罗家的后代幸存下来,在董家的扶养下,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姓董和姓罗的子孙后代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互不婚配,如有冤仇,被当做祖宗的败类。这一直成为董罗两族族规。
  现在,董、罗两姓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千百年来的风俗习惯也破除了。两姓男女可以互相爱慕,结为姻缘了。
  讲述者:董文开 男 32岁 黎族 初中 河东临春村农民
  搜集整理者: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中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八日于临春村
  流传地区:三亚河东
  农历七月十四“神鬼节”的由来
  (黎族)
  隋朝末期,扬广夺了皇位,听信小人费无极的谗言,杀害了开国功臣余谦。余谦的好朋友——在海南岛崖州任职的黎怀琼也受到了诛连。
  黎怀琼的胞弟黎怀亮为了避难,带着妻子林丽娟逃往立才峒①投靠黎胞朋友董亚日。黎怀亮夫妇为了生活,就跟着董亚日一家学耕地种田。久而久之,他们和黎族同胞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大赦天下。黎怀亮夫妇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正当他们准备举家回乡之日,黎怀亮患上了恶病,求医无效,死于异地。
  林丽娟死了丈夫后,为了生活,天天带着四岁的儿子黎洪下田劳动。有一天,正当丽娟和董嫂在田地里插秧时,在田地里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玩耍的黎洪突然大声呼唤救命,丽娟和董嫂抬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只见黎洪慢慢地陷进石里去,两只小手不断地挥动着。丽娟急忙跑过去,伸手想拉住儿子,大石头却突然长高,丽娟拼命地往石头上爬,可当她爬上时,儿子已被石头吞吃掉了,只剩下一顶小帽子。丈夫刚死,爱儿又亡,丽娟的心都碎了,他几次想把头撞在石头上和儿子一块死去,但是想起守孝还不满期,到九泉之下难于见丈夫,于是坐在石头上哭得死去活来。
  乡亲们见状,纷纷前来看望她,安慰她,劝她回家,可丽娟说什么也不肯走。好心的董嫂只好天天送饭给她,陪她掉泪。就这样,丽娟哭哭啼啼了七七四十九天。这天,突然有一个白头发、黄胡子的老人,骑着一匹形似红头雷公马的大马来到石旁,带走了丽娟。
  第二天,董嫂送饭来时,不见丽娟,大声呼喊,四处寻找。她在对面的小山包上发现了一条很长的石梁,形似雷公马的背脊,有锯牙形的石头,高高低低,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一定是山神带走了丽娟,只有神仙在人们遭到不幸时才出来保护人们。”董嫂这样猜想着。她回到村里,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奥雅②。
  奥雅很信神信鬼,听董嫂这么一说,就立即叫村民在那个山头上建起了山神土地庙,名叫“道天汉竟,如顽子。”逢年过节,奥雅就带领村民杀猪杀牛去拜祭。
  由于神灵越祭越灵,乡民就纷纷叩头求神灵救救丽娟和她的儿子。就在当天傍晚,丽娟和儿子黎洪突然平安回来了。丽娟告诉乡民说:“是山神救了她俩。”
  奥雅看到丽娟母子回来,当晚大摆庆功酒席,拜祭神灵。这天正是农历七月十四。从此以后,每到七月十四,人们都要杀鸡杀鸭供奉公婆先人和山神土地。农村百姓把这个节称为“神鬼节”。
  讲述者:董国定 男 37岁 黎族 高中 育才乡那凸村小学教师
  搜集整理:赵师发 男 30岁 黎族 中专 育才乡政府干部
  林能 男 29岁 汉族 高中三亚市图书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三日于育才那凸村
  流传地区:育才乡
  人物篇
  林缵统聚众抗税大闹崖州府
  (汉族)
  清代,崖州官塘村①出了一个名叫林缵统的举人,他曾参加北京的“公车上书”事件,追随康有为、梁启超投身“戊戎变法”,是康、梁党人的中坚分子,海南唯一参加“戊戎变法”的杰出人物。他一生痛恨清朝政府,敢于犯上作乱,为老百姓主持公道,打抱不平。他聚众抗税大闹崖州府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话说清代光绪年间,林缵统中举后曾回乡住一段时间。一天,他正在家里向前来崖州府考秀才的二百多名童生讲授诗书,忽然一位村民来报:“亚香美被州府的兵丁打昏在坡田洋了。”
  阿香美是官塘村的一位寡妇,丈夫死后在坡田洋留下一丘水田。当时崖州府的税法中有一条规定:寡妇不得享受夫家田产,必须归还崖州府处理。阿香美的生活全靠这丘水田,便不管一切地继续耕种。现时稻谷成熟,阿香美一早去收割,在被坡田洋查田收取粮税的兵丁打昏了。
  林缵统听说后马上停课,带领童生们赶到阿香美家,正巧人们把阿香美抬了回来。她已经醒了过来,流着泪叙述兵丁打她的经过。前来看望阿香美的老百姓们都对林缵统说:“州府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特别是今年又制订新税法,家家户户加收粮税,压得老百姓们喘不过气来。”林缵统听后气得面孔涨红,他让大家等着,便往州府去了。
  林缵统来到州府,要求州官减轻粮税,处罚打人兵丁。州官却教训起他来:“阿香美等人侵占官田,抗交粮税,触犯税法,罪责不轻。你是当朝举人,受用朝庭俸禄,不但不为本府助政,为国理事,却替逆民说话,小心吃了罚酒!”林缵统说:“当官为民,千古此理,州府的税法逼得百姓叫苦连天,本人此番要求,正是助政之举。……”州官位高权大,缵统德高望重,两人敲锣打鼓,互不相让。最后,州官一甩长袖,闭门逐客。
  林缵统本来就恨税法苛刻,官兵凶狠,如今又受了州官的气,非常恼火。他回到阿香美家,对众人说:“州府拒绝减税和处理打人兵丁,大家干脆连税也不要缴了,看他们能怎么样?有什么事我担当!”
  林缵统的话一传出去,州城附近的老百姓都停缴粮税。州官慌了,忙增派兵丁到各村逼税。
  州府查知林缵统号召老百姓抗税,派人传林缵统到州府,责令林缵统动员老百姓在三天之内缴交粮税。林缵统笑着说:“只要州府恤惜百姓,平息民愤,一切就好办了。”
  州府怎肯答应。局面坚持了好多天。一起又一起兵丁打人的事件又相继发生了。老百姓添了新的仇恨。
  这天,林赞统带领三百多名百姓和童生来到了州府,再次要求减免粮免税,惩罚凶手。州官见状,忙召集留守州府的兵丁。老百姓认出了打人兵丁,指指戳戳地大骂起来,一些冲上去要把兵丁抓起来,却被兵丁们捉住。林缵统大喝放人,州官一挥手,兵丁们把这几个老百姓拖走了。大家愤怒到了极点,立刻一窝蜂地冲了上去,与兵丁们推推搡搡,最后打了起来。州官见势不妙,慌忙躲避。兵丁们也害怕地逃散,有几个被老百姓狠狠地揍了一顿。州府的门窗都被打破了。最后找到躲在房中的州官,大家把他团团围住,迫使他向众人赔礼道歉,答应了原来的要求。
  这件事过后,老百姓们松了一口气。林缵统可吃了官司,州府向上告他一状,被革了举人,最后抓进了监狱,为了护自己,他在狱中装疯,才被释放出来。老百姓们唱民谣颂扬缵统道:“缵统,缵统,缵万民之大统;大捧小捧,不如捧个疯赞统。”
  讲述者:吴坤兴 男 34岁 汉族 文盲 崖城镇崖城村工人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于崖城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林缵统巧计助寡惩老财
  (汉族)
  林缵统中举后返回琼州,在府城丁字街①住了一段时间。
  离他住宅不远的街上,住着一位姓张的寡妇。张寡妇半年前跟一位财主借钱欠粮葬夫,想不到利比本重二倍多,到期仍无法偿还。每隔五、六天,财主便带着家丁前来逼债,闹得鸡飞狗跳乱哄哄,整条街都不得安宁。张寡妇走头无路,要寻短见。林缵统对放高利贷盘剥穷人的财主恨之入骨,十分同情寡张妇的遭遇。一天,他劝退了又来逼债的财主,安慰张寡妇说:“不要伤心,让我想个法子帮帮你。”林缵统当时在府城名气大,威望高,又热心帮人排难解忧。张寡妇听他一说,心里宽松了许多。
  清代府城丁字街的街面都是一个模式,家家户户一样格局,不留神往往分不清哪家是哪家,居民们都以放置在家门口的杂物作标志辨认家门。张寡妇家隔壁住着一个姓黄的汉子,和林缵统很相熟。林赞统想了一个“改换门庭,引狼入室”之计。
  当天晚上,林缵统上门找黄汉子商量,说:“你和张嫂子两家换换门面,让财主误入你屋,故意惹他作恶,我们告他闯入民宅,胡作非为,这才救得了张家嫂子。”黄汉子也是侠义之人,痛恨财主欺压穷人,对张嫂子早有援助之心,当下马上同意了。夜静时分,黄汉子按林缵统的安排,把张寡妇家前和室内杂物家俱搬了过来,摆设得和张寡妇家原来的一模一样,张寡妇家门口的摆设也改变了原来的样子。林缵统看不出什么破绽了,又嘱咐一番,才回家去。
  几天后,财主又带着家丁来了。寡妇坐在黄汉子家门前做针线活,故意等财主们走近看见,才装着惊慌的样子闪身进黄汉子家,然后从后门走出。财主和家丁跟在后面气势汹汹地闯进黄家厅堂,拍桌敲椅,吆喝张寡妇出来。黄汉子从偏房走出来,看财主凶神恶煞的样子,忍住气问:“你们吵吵闹闹做乜的?”财主奸笑着说:“你睡在水底不知寒,有心寻乐,快把张寡妇叫出来。”黄汉子火了:“你们胡说乜话?”几个家丁要闯进偏房,黄汉子忙挡住,把家丁们推了个狗吃屎。一个家丁上前一脚踢了过来,黄汉子闪过,抓住脚把家丁拉倒在地。财主喝声叫打,家丁们立刻围了上来。黄汉子练得一手好拳术,一点儿也不害怕,与他们对打起来,满屋子桌翻、椅跌、缸破、坛碎,一街人都围了过来。林缵统看看火候己到,从寡妇家走过来,喝住了双方问:“因乜事动起武来了?”财主怒气冲冲地说:“我们到寡妇家里讨债,这家伙,百般阻拦我们,原来是和寡妇在房里勾搭,寡妇还躲在房里不出来呢!”林缵统问黄汉子:“是有这种事吗?”汉子说:“寡妇欠债与我有乜关,怎么讨到我家里来?还围攻我、打坏东西,诬赖我勾搭寡妇,真是欺人太甚。”财主说:“这里怎么会是你家呢?”林缵统问众人:“这究竟是谁家?”众人说:“黄家。”林缵统走到神主牌前看了看说:“不错,这是黄家。”转口对财主说:“今天之事,你们是不对了!”财主留神一看,果然不是寡妇家,自知理亏,忙招呼家丁一拥而出,回家去了。
  林缵统写了一张状子,黄汉子立刻呈上琼州府。州府派人查访,当即把财主捉上公堂审问。财主有口难辨,自认倒霉。琼州府判了他一月监狱,赔偿黄家全部损失,还罚了一笔款子。
  林缵统和黄汉子将这笔罚款全送给张寡妇还了债,这件事才平静下来。
  讲述者:陈发钧 男 62岁汉族 高中 崖城镇东关市退休教师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五日于崖城东关市
  流传地区:崖城镇
  林缵统吟打油诗
  (汉族)
  林缵统中举后,他家乡有一位先生不服气,说林缵统考中举人是吃屎吃着豆,全是偶然之事。林缵统听说后,笑着吟了一首打油诗
  偶然偶然又偶然,
  有人说我是偶然,
  世间真有偶然事,
  人人何不去偶然。
  这首打油诗很快就传遍了崖州城。那位先生自知说错了话,登门向林缵统陪礼道歉。
  讲述者:廖克峋 男 72岁 汉族 中专 崖城镇城西村退休教师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林春明 男 27岁 汉族 高中 崖城镇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九日于城西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钟芳七岁写马契①
  钟芳七岁那年,崖州遭大旱,田园丢荒,地不长草,他家的一匹马难养下去了。祖父钟京叫钟芳写了一张卖马书,托人拿到州城张贴。
  这天,一位名叫陈仕郎的西界②人来到钟芳家买马。他看完马,和钟京商定了价钱,要求写一张马契作凭据。钟京领他进屋坐等,便到村外寻找孙子钟芳。
  钟芳和一群孩子正在村前的树林里玩,听到祖父喊声,立刻钻出林子,跟祖父回家去。钟芳爬上高高的台阶,爬过高高的门槛,进入屋内。祖父拿出纸、笔、墨,对钟芳说:“这位大伯买了我们的马,你写一张马契给他。”
  陈仕郎见钟芳乳气未脱,不敢相信他真的能写出什么样的马契来。
  钟芳从祖父手里接过纸笔墨,放在地上。他歪着头问陈仕郎叫什么名字,哪里人,马钱多少。
  陈仕郎见钟芳一副认真的样子,一一回答了他,并亲自为他铺纸,为他磨墨。
  钟芳趴在地上,双手托着下巴,想了想,然后拿笔醮墨,在纸上写了起来。陈仕郎蹲在钟芳身旁,看着他一笔一划写完后,立刻把他从地上抱起来,举过头顶,又放下来紧紧地搂在怀里,惊喜万分地赞叹说:“真是神童,真是神童啊……”陈仕郎放开钟芳,从地上抓起马契,反复地大声念道:
  立契高山钟锦堂①
  西里买马陈仕郎;
  家中早养马一匹,
  今年天旱马难当;
  集头会面先商议,
  善价而沽不久长;
  两面交钱永不悔,
  任君骑过罗浮山。②
  陈仕郎念完马契,从袋子里拿出买马钱交给钟芳的祖父,说:“马我不要了,这些钱送给孩子作读书学费。”
  讲述者:黎道行 男 55岁 汉族 小学 崖城镇
  水南上坊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于水南上坊
  流传地区:三亚市乐东县
  钟芳妙对取纸鸢
  (汉族)
  明代崖州进士钟芳在童年时代喜欢放纸鸢。有一次,纸鸢断线了,摇摇摆摆飘落下来,被两个下棋的先生捡到,他们一看纸鸢上写着“钟芳”名字,便藏起来。一会儿,钟芳找到他俩跟前,说:“先生,我看到纸鸢落在你们这里,请还给我吧!”其中一位先生说:“我们捡到了。不过,你能对出我的对子,才还给你。”“好,出吧。”钟芳歪着头说。
  先生望着天空,一字一板地念道:
  “天上风筝,身无翅,头无眼,口无声,怎能飞天?”
  钟芳指着棋盘,不加思索地对道:
  “纸上棋盘,车无轮,马无腿,炮无烟,何以将军?”
  两位先生齐声叫绝,称赞钟芳年幼多才,高兴地将纸鸢还给了钟芳。
  讲述者:卢成光 男 57岁 汉族 初小 崖城镇水南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
  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1987年7月25日于水南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钟芳续作“鹅诗”
  (汉族)
  钟芳小时候,经常光着屁股到屋后不远的宁远河边玩。
  这天,有三位书生路过河边,看到一对鹅在河中戏水,其中一位说:“我们以河中的这对鹅为题合作一首诗吧。”其他两位都说好。第一位先题:“远远望见一对鹅,”第二位接着念道:“鹅公鹅母唱鹅歌,”第三位想了好久都接不下去。这时钟芳大声念道:“前面两只屙白屎,后面一只无屎屙。”三位书生听了,不禁生气,其中一位骂了起来:“你这小子乳气末脱,竟会耻笑别人。”
  这时,钟芳的祖父找钟芳来了。便问钟芳:“今天你得罪人家啦!”三位书生说:“这孩子要管教管教才行!”钟芳说:“他们三人作诗,作了二句:‘远远看见一对鹅,鹅公鹅母唱鹅歌,’我续了两句:‘身穿白衣浮水面,脚踩红鞋划绿波。’阿公,这哪里是骂人家呢!”这三位书生听了,非带惊讶!这孩子续诗自然,善于应变,真是少见的奇才,红着脸赞着说:“这孩子少小有才,将来必成大器!”
  讲逑者:林由汛 男 53岁 汉族 中师 崖城中学教师
  搜集整理:卢日瑶 男 32岁 汉族 高中 崖城镇水南村农民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七日于水南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崖州织女黄道婆
  (汉族)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我国一位杰出的女纺织革新家。传说她出生于崖州北厢①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孤苦伶丁,经常给人家放牛过日子。
  黄道婆十六岁那年,嫁给西厢②宋家的第五个儿子宋老五,大辈人称她宋五娘,小辈人称她宋五嫂。黄道婆嫁后二年都没有生养孩子,经常受到公婆的责骂和旁人的白眼。几年后,宋老五不幸病亡,她的日子更难过了。公婆打骂她,旁人讥笑她,她忍受不了,被迫离家出走,流落到西界③的透风村,在一户人家里学习纺纱织布。这家人后来知道她是个寡妇,怕沾上衰气,便冷言冷语叫她走。她返回婆家,但婆婆不准她进入家门。她走投无路,被迫出家到广度寺当尼姑。广度寺在西关村旁,离婆家不远,婆家的闲言闲语不断传到她的耳中,她一刻也不得清静和安宁,在广度寺也呆不下去了。
  这天,她离开了广度寺,不知不觉来到了南山岭脚下的南山村④。这是一个黎村,村子周围长着一片片的木棉树和吉贝,家家户户都有纺车和织机等纺织用具,比透风村汉族的齐全和好得多。南山村黎族妇女的手工很好,人人善于纺织刺绣,织出的〓裙、被服非常好看,纱线细密,花纹美丽,颜色鲜艳。她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学好一门手艺就谁也不怕了。她在南山村住了下来,拜一位黎族妇女为师,日夜跟她学习纺纱、织布、绣花。黄道婆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黎族的纺织手艺。她还和这位黎族妇女一起将单线纺车改为二线纺车,后来又改为三线纺车。还设计绘制新的刺绣装饰花图案,调配颜色。黄道婆和黎族妇女们织的布和刺绣品,挑到汉区很抢手。黎族的纺织工具和手艺后来还传到了崖州各个汉区。黎族人民更加喜欢黄道婆,把她当亲姐妹一样看待。
  黄道婆在黎寨生活了三十年,一直不入州城。五十多岁那年,也不知什么原因,她乘坐一艘商船从崖州湾的大蛋港离开崖州到大陆去,住在松江越彩石①,她将黎族的纺织技术传授给那里的人们,改革了纺织工具,上海纺织业很快发展起来了:黄道婆的名字和事迹也传回了崖州。黄道婆死后,越彩石人民建了庙堂纪念她。崖州人民也建起了一座庙堂,庙堂称“宋五娘庙”,和冼太夫人的庙堂并排一起,庙址在今崖城镇农技站。
  讲述者:范景禄 男 86岁 汉族 初中 崖城镇崖城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大专 汉族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六日于崖城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王熀与烧旗沟
  (汉族)
  在天涯海角游览区东边二里处,有一条从北山中流过海榆公路注入南海的溪流,名叫烧旗沟。这个名字的来历与崖州一位志士有关,这里有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
  明末清初,崖州北厢(现三亚市崖城镇城东村)有一个志士名叫王熀。他发动了崖州的黎汉义民千余人,举兵抗清,一举攻下了崖州、儋州、昌化、感恩四城,被南明朝桂王授予总兵职务。他又联络了海南各地的乡兵和李自成的余部,一连收复了十几个州县,王熀军功累累,却受到奸臣的排斥,被降职为副总兵。但他以反清复明的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和安危,跟随桂王转战于广东,广西等地。后来,清兵攻下了云南,桂王逃亡缅甸,王熀被逼返回崖州。
  王熀带着印信、旗帜和兵器,领着跟随他抗清的崖州义民,回到天涯海角下马岭脚下。这里是崖州东路的第二重关隘,再过去就接近崖州城了。他就地安营扎寨,到附近的汉村黎寨了解民情,视察时势,得知崖州已是大清天下,官吏如虎,清兵如蛇。他最后的一点信心也失去了,一些义民见大势已去,也开始思念家乡。王熀深知灭清复明已经不可能了。
  王熀非常忧伤痛苦,几天几夜吃不下,睡不眠。他突然象发疯一样,一会儿奔上岭头狂呼大喊:“我的大明天下啊!”一会儿又奔下海湾擂头捶胸:“我的大明江山啊!”众义兵见到此状,都流下悲愤的眼泪.
  这天山风呼呼,海浪哗哗。王熀恢复了常态,一早就把众兵召集起来,带到烧旗沟旁。在沉重的鼓角声中,只见他向着中原方向拜了三拜,义民们立刻也伏跪北方。半个时辰后,王熀才含着眼泪把一个个义民们扶起来,义民们失声痛哭,哭声和鼓角声回响在天涯海角。
  王熀掏出印信,脱下杆上的旗帜,捧在胸前,声音缓慢低沉地对众义民说:“乌云遮盖明月,大明江山已经落,大明人不成功便成仁。从今天起,大家就返乡归土,与亲人团圆吧!”说罢他一步一步走下沟底,将印信和旗帜迭放在一起,点火燃烧起来。烧旗的火焰,映红了天涯海角。
  为了纪念这位抗清志士,人们后来就称这条溪流为“烧旗沟”。烧旗沟出海处的禁港也改名为烧旗港,沟上的木桥叫大兵桥,沟旁的田埇叫大兵田,附近的黎村改称大兵村。
  讲述者:范景禄 男 86岁 汉族 初中 崖城镇崖城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1987年6月25日于崖城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鉴真和尚与晒经坡
  (汉族)
  传说一千多年前,杨州有一位佛教首领鉴真和尚,一连四次渡海往日本传播佛教都没有成功。第五次航船在途中又不幸被狂风刮到海南岛,经过十四天的漂流,航船到达了振州湾①外海面,幸遇四位商人,把他们的航船领进了振州湾,在宁远河口②的大蛋港靠岸。
  这天一早,鉴真和尚和他们弟子们登上了海岸,都觉得好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土。这里山青青,水绿绿,天蓝蓝,海碧碧,太阳暖,风儿轻,风光美丽极了。他们笑着跳着欢呼着,一个多月的风浪之苦消失得无踪无影。鉴真和尚对弟子们说:“彼岸即此岸,九死得一生,收留我们的是这南疆的佛国净土,我们为这方水土祈祷吧。”他们在一块沙滩上跪拜四方,齐颂“阿弥佗佛”,喃喃地祝福这里的人们平安纳福。
  早课完毕,他们吃用了人们送来的淡水和素食,开始清理船仓和修整航船。发现一千多卷佛经被海水打湿了,一部分还浸泡在舱底的积水里。他们忙把经书搬出来,摊晒在刚才朝拜的沙滩上。
  振州府的别驾冯崇债率领四百兵丁亲自前来迎接鉴真和尚们进城,和尚们告别了这美丽的海湾。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就在鉴真和尚们晒经书的沙滩上,错错落落地长出了一团团的青草,第三天青草连成了一片,第四天又开出了各种不知名的花儿,第五天草地不断扩展,这一带原来荒芜的海滩坡地全部长草开花了,蜻蜒、蝴蝶、蜜蜂、鸟儿在其间飞来飞去。
  人们将这件神奇的事禀报州府,冯崇债别驾请问鉴真和尚,鉴真和尚合掌说:“振州水土极善、善有善报。”人们才知道是鉴真和尚做了法事,报答振州人民。
  后来,人们就把这块海滩草坡叫做晒经坡。“崖州土咸花常开”这句山歌唱的就是这件事。
  讲述者:范景禄 男 86岁 汉族 初中 崖城镇崖城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五日于崖城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和尚桥
  (汉族)
  和尚桥在崖城镇水南村的官沟上,至今二百多年了,讲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清代年间,崖州府有两位州官,准备拿出自己的俸禄,在官沟上建造一座桥梁。官沟是开挖在明代的一条引水沟,三丈多深,二丈多宽。原来有一座木桥,早已坏了,一到雨季,宁远河水涨满沟渠,东往西来的人们无法通行。两位州官一上任,就想修桥,留下好名声。
  那时,西关村观音阁①有一位名叫性俊的和尚,听说州官要修官沟桥,马上挑了两袋铜钱,到州府向两位州官请求,说:“积德行善是出家人的本份,官沟桥由我包建,大人不必破费禄钱。”他把两袋铜钱倒在地上,继续说:“这是我用两年时间募筹的铜钱,足够修桥,请大人放心!”州官被和尚的精神感动了,同意了他的请求。
  和尚买了石头,土砖和石灰,自己一人搬运到沟旁。备料足后,又自己一人开始建造。州官见他没日没夜地干,累得黑黑瘦瘦,便派出十位工匠去帮助,但都被和尚谢绝了。和尚风里来雨里去,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座石桥,崖州东路交通从此以后不再受阻了。
  为了纪念这位和尚济世助民的功德,州官在桥头为他树立一块功德碑,命名这座桥为“广济桥,”老百姓感念和尚的恩德,一代一代叫“和尚桥。”
  如今,这座桥依然牢固坚实,横跨在官沟之上。
  讲述者:卢成光 男 57岁 汉族 初小 崖城镇水南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十日于水南村
  流传地区:崖城镇
  何拔贡与三亚盐田
  (汉族)
  三亚盐田原是一片荒滩,后来怎样成为盐田的呢?
  清代年间,崖州起晨坊①有一位拔贡何秉礼,有一年上京应试。一天,他途经大陆某地,在一间盐店里看见店主用铜钱量盐出售,觉得奇怪:崖州卖盐称斤论升,怎么这里用铜钱量呢?一铜钱盐也只有半汤匙多啊!便问店主。店主告诉他:内地盐贵如金,有钱人家也常常吃不起,一次能买一铜钱算是有福气了。何秉礼一路北上都留意各地盐行行情,皆是如此。他想,自古以来,崖州盐定为朝廷贡品,原来内地缺盐的缘故。崖州盛产海盐,如能大量生产,运销岛外,一能解决内地缺盐的状况,还是一桩赚大钱的生意呢。
  他考试完回到崖州,马上亲临崖州各地,了解产盐情况。这天,他来到一个叫盐灶的小村(现保港镇盐灶村)。全村人都以煮盐为业。他看见盐丁们用大锅煮海水,好不容易才煮出小半锅盐来,又费工又费时,产量很低。盐丁们告诉他:煮水为盐,如法炮制,全岛如此。他在盐灶的海滩上发现盐粒,得到启发,和盐丁们商量,能不能改煮盐为晒盐?盐丁们说可以,但没人晒过。何秉礼和盐丁们试着将一小块滩地整平,筑起埂畦,将海水引进来后,半个月后果然晒成了一层薄薄的盐片。他兴奋得手舞足蹈,立刻踏查了崖州沿海各海湾、海滩、港口、最后选定了三亚榕根坡一带又平又宽的荒滩。他发动了几家富户投资合股开发三亚盐田,并亲自规划,勘测和带领盐工们开垦,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开成了盐田。据说,海南改煮盐为晒盐,何秉礼开了先例。
  讲述者:何宗之 男 64岁 汉族 高小 崖城镇城东村农民
  搜集整理:王隆伟 男 35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何擎国 男 37岁 汉族 大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八月二日于城东村
  流传地区:三亚市
  苏东坡和老和尚轶事
  (汉族)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博览群书,才智过人。他被贬官后,终日游山玩水、吟诗作词。有一天,他和一位隐居在山林的老和尚相遇,俩人一见如故,趣味相投,便结拜兄弟。
  有一次,老和尚下山请苏东坡上山作客,恰好苏东坡外出未归,只有苏氏夫人一人在家。
  老和尚等不耐烦,突然上前搂抱苏氏亲嘴,还摸了苏氏的屁股,然后归山而去。
  不久,苏东坡回来了。
  苏氏于是向丈夫哭诉道:“那个老和尚是个下流货,趁你不在家,就搂抱我亲嘴摸屁股。”苏氏夫人抱怨苏东坡在外交了不三不四的朋友,给家里丢丑。
  苏东坡听后,高兴地笑着说:“哦!我知道了,老和尚叫我去吃田螺。不信,你跟我去。”
  苏氏迷惑不解地跟着丈夫来到了和尚家里,果然那老和尚煮了一筐田螺,正等着苏东坡来吃。
  回家的路上,苏东坡告诉苏氏说:“我俩人谈话都是用手势比划暗示的,你不要责怪和尚。”苏东坡笑着问苏氏想不想教训和尚一顿。
  苏氏想起上次的耻辱,实在是咽不下那口冤气,于是就请教丈夫。
  苏东坡叫苏氏等老和尚来时,就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
  过了几天,老和尚又下山请苏东坡作客,正好苏东坡又不在家。他刚走进苏东坡家,苏氏不由分说,甩开鞭子用力抽打和尚。
  老和尚一边后退,一边用手挡住,祈求道:“好了,不要打了!我知道苏东坡叫我吃面条。”
  苏氏立刻端出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望着老和尚那狼吞虎咽的怪相,露出了微笑。
  讲述者:卢家朝 男 32岁 汉族 中专 河西办事处干部
  搜集整理:李美玲 女 22岁 黎族 中专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于河西办事处
  流传地区:三亚河西
  苏东坡题字酬店主
  (汉族)
  相传苏东坡贬来儋州后,有一天路过一个酒店,被店主盛情相请。苏东坡觉得店主盛情难却,就进了去。付账时,店主说:“难得苏大人光临陋店,这碗水酒就算是我请的。”苏东坡很过意不去,想了想,说:“东坡为贵店题个字,也许能助客人酒兴,如何?”店主说:“小店简陋,怎配得大人香墨!”
  苏东坡再三催促,店主才高兴地拿出笔墨。苏东坡握笔蘸墨,走到东面墙壁,大笔一挥,写下了一个米筛大的草字。
  苏东坡为这间小店题字一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远近近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纷纷前来,就连乡间百姓都爱到店里来。人们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赞叹苏东坡的字写得龙飞凤舞。
  就这样,这间昔日冷冷清清的小店,变得热闹起来,小店的生意也越发兴隆了。
  至于苏东坡题的什么字,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
  讲述者:林尤清 男 25岁 汉族 中专 三亚市委办公室干部
  搜集整理:孙建平 男 28岁 汉族 高中 三亚市文化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五日于解放路
  流传地区:三亚市
  知府巧断银圆案
  (汉族)
  清代,有一位闻名的知府大人,为民秉公办案,多复杂的案件,知府大人都能明断。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知府巧断银圆案”是其中的一例。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制银匠,他和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结婚后,就到外地制银去了。
  一去就是一年,银匠已攒到一小布袋的银圆。他把所得到的银圆,都一一刻上记号。
  一天,银匠高兴地把银圆带回家去。当他来到离村不远的地方,看看天色将晚,怕强盗拦路打劫,便把装银圆的布袋绑在一座小桥水下的桥桩上,空手回家。他回到家时已半夜时分,看见门缝透出微微的灯光。敲门好久,妻子才出来开门。他进屋后看见饭桌上摆着二个酒杯,二个饭碗,二双筷子,感到有点奇怪,便问妻子:“你一个人吃饭为何摆上二个人的用具呢?”妻子说:“你走后,我很想念你,吃饭时这样摆设,就觉得你好象就在我身边。”银匠很感动,高兴地将银圆袋绑在桥桩这事,告诉了妻子。
  第二天,银匠回到桥下拿银袋,发现布袋已被人偷走了。眼看着辛辛苦苦攒来的银圆无翼而飞,一气之下,竟连桥桩都拆下,送到知府大人那里去报案。知府大人乍一听觉得有点奇怪,但经过仔细审问后,断定出里边的隐情,知府想出了一条妙计,对银匠说:“你如果愿意招榜出卖你的妻子,银圆可追回,老婆也可以归你。”第二天,银匠按知府大人的计谋,贴出了卖妻榜文。不久,一个汉子撕榜,找银匠买妻,妻子也同意跟这汉子走。银匠立刻将这事告诉知府大人,知府大人马上派人捉来这汉子和银匠的妻子,经审问,俩人口供一致。原来,俩人早已勾搭成奸。那晚,就在银匠回来的当晚,银匠妻子与这汉子刚喝酒,银匠进屋后,这汉子忙躲到床底下,偷听到银圆藏在桥下之事,当夜就到桥下偷走了银圆。这汉子交出了银圆,银圆上都有银匠做的记号。
  讲述者:李祥明 男 52岁 汉族 初中 荔枝沟镇干部
  搜集整理:符清文 男 28岁 黎族 高中 荔枝沟文化站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三日于荔枝沟镇
  流传地区:荔枝沟镇
  穷秀才巧对对联
  (汉族)
  从前,有一穷秀才,四处流浪,在外谋生。
  一天,有个乡村学堂招聘教书先生,穷秀才得知后也前往应试。当地一些秀才见他穿戴寒酸,又欺他是外乡之人,想给他来个下马威赶走他,便出一对联给他对:“北鸟南来,满地凤凰难居位。”穷秀才不加思索,马上顺口对道:“东鸦自照,普天星斗竟低头”。此时,主考听见了,连连拍手称妙,便聘他为教书先生。
  讲述人”蒋开国 男 汉族 三亚河西儋州村居民
  搜集整理:李美玲 卢家朝 何来发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五日于河西金鸡岭农场
  流传地区:三亚市
  贪知县吃“马站”
  (汉族)
  贪知县叫汤葆芬,民国六年曾在崖州当过一任知县。因他太贪,州人都不称他汤知县而叫他贪知县。
  贪知县怎样会吃起“马站”来呢?
  汤知县初到任时,假装廉洁奉公,关心州民。有一天,他抛开随员,微服私访乡间。
  这天午后,他来到崖城城东的马站村,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他慌忙钻进一户茅檐低矮的农家。这农家只有一位佃户老伯,佃老伯好心肠,连忙给他烧火取暖。不料这场雨越下越大,天快晚了还是哗啦啦地下个不停。佃老伯做好饭,从罐里拿出家中的“千年菜”——腌渍的虾酱来招待客人。
  佃老伯费尽心机,下足了生油、葱蒜和八角、陈皮之类的香料,把虾酱搞得香喷喷,便招呼客人吃饭。热气腾腾的新米饭配上香喷喷的虾酱,味道非同一般,汤知县大开口胃,一下子吃了三碗,他边吃边想:本官尝遍了山珍海味,但总没有眼前这菜美味可口。他操着十分浓重的乡音普通话问佃老伯:“这叫什么菜?”佃老伯耳朵有点聋,认为他问这叫什么地方,便用崖城军话回答:“个路①叫马站。”军话和普通话相近,“马站”的“站”和“虾酱”的“酱”粗听起来差不多。汤知县哦哦地念着:“马站……马站……,这酱真好。”
  回衙门后的第二天,汤知县还念念不忘昨天在农家吃的虾酱,便吩咐当班的伙夫说:“本官今天用膳,只要马站一味菜。”
  什么马酱?伙夫心中疑惑,但又不敢多问。连忙到集市上去,他跑遍了六街三市,哪有什么马站的影子。
  “回复老爷,集市上没有叫马站的这号名菜。”
  “废物,马站是乡民的家常菜,本官昨天亲尝到的,你敢说没有!”伙夫没办法,退了出来。这位跟随汤知县多年的差人,是个机灵人,他知道老爷昨天私访乡间,便查问到佃老伯家,弄清情况,连忙向老爷回复。
  “敬告老爷,昨天吃到的不是马站,叫做虾酱。这类虾酱呀,是猪狗不吃的贱物,肮脏极了;崖州有句俗话:‘狗吃虾酱人吃鱼。’老爷一时觉得新鲜可口,一定是那位贱民用料调得香喷喷的,瞒过了老爷。常说:狗屎油炸都好吃。看来,老爷是被贱民所愚弄了。再说,马站是个乡坊,这能吃得下去吗?”
  伙夫滔滔不绝地说着,汤知县早已听得恶心,自己吃下了这肮脏的狗食,便大怒道:“可恶刁民,捉弄本官,难道我就不能吃马站吗?我偏要吃马站,吃崖州。”
  以后,果然这位知县在未满一年的任期里,不但是马站,整个崖州百姓,都被他啃得枯瘦如柴。什么人头税、地皮税、结婚税、生仔税等等,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流离失所,骂声遍野。从此,他的汤姓就被老百姓改为“贪”姓了。
  不久,王鸣亚①的“东军”打进崖城,这位贪知县落荒出逃到黎峒抱扛②。崖州百姓追到抱扛,配合黎族同胞把他捕获,囚上牛车拖到崖城。一路上老百姓知道那位戴着山竹笠,被铁线穿过琵琶骨,捆在牛车上的囚犯是那位吃了马站、吃了崖州的贪知县时,便高呼着:“斗贪官!”百姓们又打又骂,还不到崖城,贪知县便已一呜呼哉了。
  讲述者:林竹发 男 40岁 汉族 初中 保港镇港二村农民
  搜集整理:苏盛伟 男 45岁 汉族 高中 保港中学教师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三日于港二村
  流传地区:保港镇、崖城镇
  史事篇
  勇战崖州府
  (黎族)
  明朝末年,雅林山①聚居着几个黎族村寨,这些村寨的黎民拥戴韦氐兄弟为首领。韦氏兄弟大哥叫韦亚清,老弟叫韦亚芳。
  兄弟俩上无老,下无小。他们继承祖先留下的良田二百二十五亩,水牛、黄牛近百头,铜锣二百面,谷仓十八座,长工一百五十人。虽然他俩有钱有势,但心地善良。不管当年收成好坏,除了交还种子,剩下的谷子四六分成,长工得六成,他俩得四成;养牛的佃户和租牛的农户,一律不收牛脚费,到年底只拿一坛酒和一只鸡做为租礼;出生的牛子死的不算,活的就平分。韦氏兄弟还扶弱助贫敢作敢为。因此,他俩受到了黎民百姓的尊敬。方圆几十里的寨主,都不敢欺负百姓。
  但是,崖州府的官史却很狠心,敲榨百姓,雅林地区的黎民,每年要上交四千四百斤的稻谷。还要交地皮税,养牛,养猪、养狗费等等,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这些税费都用粮食代替,连同地租税一起,共交九万四千四百斤。这样繁重的租税,压得雅林的黎民百姓喘不过气来。
  有一年大旱,收成不好,可是州府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样收租税,害得黎民叫苦连天。雅林寨的黎民们,集中在韦氏兄弟家,纷纷请求他俩为百姓伸冤出气,惩罚那些贪官污吏。
  为了解救黎民百姓,韦氏兄弟召来了各村的首领共商计策,决定攻打崖州府。他们还发动乐东县一带的黎胞一起攻打。
  他们把“鸡毛信”①放在大路旁边,由一个村寨传到另一个村寨。经过了二十多天的传讯,乐东的千家,三平、番阳、南木、志仲等村落都积极响应。一支十七万七千多人的强大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雅林集中。大家一致推选韦氏兄弟为盟主。韦氏兄弟组织各村首领,商议了攻城计策,并杀鸡饮血,立誓“生死与共。”
  这天凌晨,韦亚清兄弟俩带领队伍开往崖州府。
  当队伍来到抱古长田村时,天己大亮,恰好碰到州府的官兵进村抓人。韦亚清于是拉箭瞄准,射中了一个官兵。顿时,几十支箭如雨点般飞出去,把那些官兵全部射死。
  崖州的官兵看到身强力壮的黎民百姓,拿着闪闪发亮的刀箭,冲杀过来,顿时吓得惊惶失措,急忙关闭所有的城门。
  韦亚清发出口令,顿时,一支支利箭飞向城门,射死官兵数名。经过七天七夜的围困和攻打,州府招架不住,赶忙拿出十万匹布和七车白银要求停战,并答应韦氏兄弟提出的减少地租杂税的条件,签订了减租免税的条例。
  从此以后,崖州的官史再也不敢随心所欲乱派苛捐杂税,还允许雅林百姓开荒种粮,五年内免税。为此,黎民百姓对韦氏兄弟更加敬佩。
  后来,韦氏兄弟年老病故,黎民百姓们把他俩埋葬在雅林水边的山岗上。他俩的坟墓至今还在。
  讲述者:容文华 男 38岁 黎族 初中 雅亮乡雅林村农民
  搜集整理:蔡勃 男 28岁 汉族 高中 三亚市图书馆干部
  搜集时间、地点: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二日于雅亮乡雅林村
  流传地区:雅亮乡

知识出处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本书记录了三亚市不惟有海湾、沙滩、石岩、青山等丰富诱人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蕴藏着神话、传说、故事等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在这仙鹿回头的旅游胜地,从丰腴、滋润、温暖的群众文化土壤里产生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亚市资料本》,是三亚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第一套,也是三亚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本民间故事总集。它为三亚市的旅游事业增添了新的内客,为三亚市时至今日依然疏朗的文艺园地增添了一枝朴实芬芳的花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