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民间故事的意蕴、特色及其的整理编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271
颗粒名称: 三亚市民间故事的意蕴、特色及其的整理编选
页数: 7
页码: 3-9

内容


  三亚市不惟有海湾、沙滩、石岩、青山等丰富诱人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蕴藏着神话、传说、故事等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在这仙鹿回头的旅游胜地,从丰腴、滋润、温暖的群众文化土壤里产生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亚市资料本》,是三亚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第一套,也是三亚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本民间故事总集。它为三亚市的旅游事业增添了新的内客,为三亚市时至今日依然疏朗的文艺园地增添了一枝朴实芬芳的花朵。
  但它的意义不仅仅如此。它是值得我们珍视的祖国文化遗产中珍贵的一部分,是人民群众喜爱的一份鲜活的精神食粮。它为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民族学、宗教学、风俗学、文艺学、心理学等社会学科提供了珍贵的原始研究资料,并必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其重大作用。它的意义核心,正象恩格斯对民间故事这一文学形式和作用的论述一样:“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地阐明他的精神品质,使他认识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热爱。”
  本集成汇集的一百一十个民间故事,是三亚市汉、黎、回、苗等各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以其特定的意蕴解说事物、诠释生活、演绎社会、显影历史,以历史上形成的独特方式表现劳动人民自身的感受、愿望与艺术趣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闪耀着独特的思思光辉。
  二
  这些故事,按体裁分为神话传说和故事两个序列。其思思内客,大致有下面几个主要类型:歌颂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崇高精神;歌颂反封建的斗争;歌颂忠贞的爱情和真挚的友谊,赞美纯洁的感情和美好的品德;鞭挞残暴、奸诈、贪婪、虚伪,赞美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诚实;等等。
  神话传说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神话以及富于神话意味的传说是虚幻的,拂拭其身上的烟瘴或霓光,便还原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书里面出现的广义上的天神、地神、山神、海神、雷神、鱼神、树神、鹿神、鸡神等天街冥界、五方五土的诸位神、仙、道、精,虽都是劳动人民天真幻想的产物,但实际上是劳动人民的代表,或者是劳动人民中的“超人”。他(它)们超自然力的种种表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愿望和理想;他(它)们与邪神(邪类)或自然物的种种矛盾,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复杂和必然。造就海南岛和三亚市大小玳瑁洲的仙姑,是改天换地、创造物质世界的劳动人民的代表;三亚市美丽风光的保护神——金鸡,它跟白虎精斗争的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热爱、维护美好事物的愿望和为之献身的崇高精神;《鹿回头岭“雷打石”》中的蜈蚣精和《白虎岭》中的白虎精,最终受到雷公无情的惩罚,正义的力量何等伟大!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执著的追求,便没有《鹿回头》的幸福境界,而仙鹿姑娘的招引导向作用,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必需;《小洞天石船石人》对现实影射力量是很强大的;《海神岛》中的海盗改恶从善,为民造福,享受人们的香烛牲醴,劳动人民海一样的襟怀也得到了褒扬;《占王岭》、《烧仔山》和《落笔洞船岭》等篇,表现了劳动人民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造反精神和创造新世界的美好愿望,揭露了射建统治者的残暴。这些故事的悲剧结局,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阶级斗争的特点。……
  幻想成份较少的传说题材,同人民生活和社会斗争联系较密切,社会意义深刻。人物篇和史事篇中的大部分篇章;可以说是流传在人民口头的历史。林缵统聚众抗税和惩恶助寡的故事,反映了清代未年的黑暗现实和尖锐激烈的社会矛盾,歌颂了林缵统这位戊戌君子主持正义、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王晃抗清复明,悲愤烧旗的故事,再现了明未清初的斗争风云,歌颂了这位南明遗臣、天涯义士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勇战崖州府》则是黎族人民英勇反抗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一曲斗争颂歌。……
  故事类的题材广泛,内客丰富,意蕴深刻,哲理性强,富有教育作用。《冤家转世结好友》、《吹牛大王历险记》、《一箱石头子》等篇,让人大彻大悟了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贪心的哥哥没有好下场;善良的呆哥终发财;诚实的亚韦神仙助,贪婪虚伪的亚石把命丧;勤劳善良的克俐玛收成好……,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他篇目讽物劝世、训诂说教,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发人深思,启人心智。
  三
  本集成的民间故事源于生活,它们所反映的极为广泛的社会内客,大多数都依托在三亚市的历史、人物、事件,风物、古迹、风俗之上,具有下面三个显著的特色。
  一、浓郁的地方特色。本集成的民间故事大多数都是“土特产”,是三亚市这方水土孕育、培植起来的艺术之花,是三亚市各族劳动人民集体思维的艺术产品,反映了三亚市各族劳动人民的思想愿望、心理情趣和艺术传统。一些故事虽属于“进口货”,但已染抹上天涯海角的海光山色和椰风蕉雨。它们在口耳相传的流播过程中,经过三亚市劳动人民不断的取舍、剪裁、虚构、夸强、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溶汇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表达了他们的爱憎情感,体现了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传统艺术和技巧。总之,这些民间故事在内客和形式上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风格。
  二、鲜明的民族色彩。本集成暂缺苗族的民间故事,汉、黎、回三族均有篇目。各族劳动人民根据各自民族的历史情况、经济特点、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和人们的观念意识编造故事,故事中的语言、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社会风俗、生活情趣和人物形象、性格气质等,都是独特的,民族色彩十分鲜明。汉族的《占王岭》、《海神岛》、《守孝与刻神象神牌习俗的由来》等篇,黎族的《鹿回头》、《水底棺材》、《翠鸟衣换皇袍》等篇,回族的《老者与艾纳、克俐玛》等篇,体现的民族特色尤其显著。
  三、传统文化与自然风光天衣无缝地巧妙结合,是本集成的另一个显著特色。三亚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及其众多的景点,都笼罩着古老文化的气氛,故事应景而生,风景借文增色。三亚市风光之所以迷人,这大概也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名言的缘故。
  四
  本集成有别于我市其他民间故事书。它在“全面搜集,忠实记录”的基础上,经过“忠于原貌,慎重整理”,按照“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的原则选编而成。
  本集成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开始集中编委进行初步的整理编选并油印成册,经检验和复核后,于一九八〇年一月开始进行再整理编选。主要工作是:筛选篇自,去掉十五篇原稿,补充十五篇新稿,力求入选的作品题材广泛,思想积极,内客健康,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删剪芜杂,缝补残缺,勾连层次,理顺段落,使作品有详有路,中心突出,内客集中,脉络清楚,段落层次有序分明;规整句子,改动字词,使之语言通俗,规范,流畅通顺,风格和谐,意思明了;校勘订正注释,将含混的,残缺的或错误的注释加以补充,改正,并增加对一些方言士语、难字、难词、人名、地名、物名等的注释;考察内客,逐流溯源,甄别族属;界定类别,确定属性,编排目录。
  再整理稿不改变原稿的主题,情节,人物、体裁形式和语言风格。在增删句子、疏理段落、勾连情节时,认真综观全文,掌握基调,注意避免伤筋动骨。规整语句主要是规整原稿中不够连贯和表达不明确或不准确的语句,改动词语主要是改动一些不好理解又没有必要的用语和与故事无紧密关系的插话和习惯口头语,改动那些文化层次低的讲述者讲述的故事而初稿中出现的部分雅化的词语。
  五
  本集成分神话传说和故事两大类。神话传说属下为地方风物篇、文化起源篇、动植物篇、风俗篇、人物篇、史事篇共六个序列;地方风物篇按旅游区域分小类,其他各篇不再细分小类;故事类分机智人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笑话共五个序列,不分细类。
  我市民间故事中的神话和传说此彼包客,互相渗透,很难以神话和传说将它们判然划分,故按要求将神话传说合二而一,称为“神话传说”。一些不带神话成份或幻想因素的传说,同样划归上类,不再单列。
  关于作品族属,根据故事的题材、内客及其所去现的社会环境、生活、习俗、情景、人物性格、气质等方面综合考察,较多地体现哪个民族的特点就注明哪个民族。讲述者的族别只供参考。
  六
  口头文学用文字记录整理,这就是书面文学作品了。由于笔者仅利用业余时间单笔再整理,加上水平有限,一百一十个如此数量的作品难免粗制了。一些作品因为讲述者文化程度高而不能不保持其与口头语言相去甚远的语言风格;一些作品讲述者文化程度低但原整理稿却出现了较多的雅化词语,结构模式也有悖于传统口头文学,再整理时因时间问题而不能全部复核记录稿进行整理,也不能(实际上也不必更多地)从文章学角度加以考虑,只能尊重原整理稿而按第四部分所述稍事整理。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其他问题也不少,读者自会明晓。这些问题有待以后改正。
  七
  本集成在市文化局和市编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按以下编审程式进行:
  一、各乡镇普查组对经过普查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汇编后送市编委会。
  二、主编组织编委对乡镇送审本审读、讨论、选编、油印成册。
  三、在正副主编共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副主编王隆伟对油印稿和部分原始材料进行总再整理和统稿编辑,副主编黄克锋二审,主编戴衍富终审,最后三人统一意见,由主编批准发稿。
  一九八八年三月八日

知识出处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三亚市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本书记录了三亚市不惟有海湾、沙滩、石岩、青山等丰富诱人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蕴藏着神话、传说、故事等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在这仙鹿回头的旅游胜地,从丰腴、滋润、温暖的群众文化土壤里产生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亚市资料本》,是三亚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第一套,也是三亚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本民间故事总集。它为三亚市的旅游事业增添了新的内客,为三亚市时至今日依然疏朗的文艺园地增添了一枝朴实芬芳的花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隆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