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铭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英魂》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079
颗粒名称: 符铭华
其他题名: (1918—1946)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55-1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符铭华是一位海南崖县的共产党干部,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并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初,在国民党四十六军的镇压下,崖县局势陷入危机,党的活动停滞不前。在此危难时刻,符铭华奉命回崖恢复崖县区委,却不幸被叛逆分子逮捕杀害,时年28岁。
关键词: 崖县 革命人物 符铭华

内容

符铭华,1918年出生于三亚市林旺镇风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亲是勤劳奋勉的庄稼人。家里有兄弟五人,铭华排行最小。妻子黄金从“抗战”时期起就参加革命队伍,是一位坚强的女性。
  符铭华,1925年入风塘初级小学读书,1929年9月考入崖县第六高级小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惜家庭困难,未能支持铭华继续深造,于1933年毕业后便在家里随父母劳动来维持全家生计。然而旧社会,天是黑沉沉的天,地是黑沉沉的地,尽管符铭华一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劳动,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这一切的一切,符铭华看在眼里,气在心头,立志要为国家民族的解放而斗争。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崖县。日军到处奸淫抢掠,杀人放火。面对日本鬼子的血腥镇压,符铭华义愤填膺,萌发起反对侵略挽救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1941年冬,张开泰率领琼崖独立总队第三支队往六连岭途经仲田岭时,张开泰找林诗润、符铭华等同志商量恢复仲田岭根据地的工作,三支队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符铭华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自告奋勇地为部队向导引路,巧妙地带领部队绕过敌人的前堵后截,胜利地到达六连岭根据地。1942年10月,符铭华跟随张开泰带领一个八个人的短枪班进保亭五弓大简村,发动群众坚持斗争,并挺进什玲、大田一带开展新区工作。1943年5月,陵崖保乐边区办事处和边区工委在保亭五弓大简村成立,后迁仲田岭根据地。办事处举办培训骨干学习班,建党建政。学习班结束后符铭华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符铭华怀着为国捐躯易自由的雄心壮志,接受党的派遣,带着两本抗日宣传资料——《马列主义提纲》和《抗日歌曲集》深入藤桥、风塘、仲田、铁炉、湾应一带开展活动。他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在各村组织抗日救国会,把男女青年组织起来进行识字教育和抗日救国教育,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使他们踊跃参加抗日行列。1943年11月,琼崖总队第三支队第三大队进驻陵崖保乐边区,配合地方开展建党建政工作。1943年12月,陵崖保乐边区工委改为陵崖保乐边区党委。4月恢复建立崖三区委和区政府,符铭华担任区委书记。他身先士卒,知人胜任,从青抗会中挑选一些经过实际斗争考验的立场坚定的男女青年成立区委宣传队和各村宣传小组,深入洪李、庄头、大灶、岭南、青田、龙海,用各种形式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把抗日斗争引向深入。通过这些活动,发动了二百多名男女青年到前线参军参战,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了陵水县日本维持会长庄毛,英州敌据点的台湾人罗全荣,藤桥日本维持会长符儒焕,国民党崖三区副区长罗日新为我服务,帮助我军弄到不少枪支弹药和医药用品。此外,符铭华还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发动群众“深挖洞,广积粮”。在全区范围里建立了仲田、北山、江前、下丈等几十个储粮点,储藏粮食,以保证部队和仲田岭根据地党政人员的需要和部队的补给。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四面八方,人们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张开泰、林诗耀奉命把陵崖保乐边区党委和崖乐县政府机关迁至六盘地区,准备受降。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拒绝向我方缴械。为了戳穿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烟幕,教育人民抛掉幻想准备斗争,符铭华受党的派遣,潜回仲田、岭南一带开展工作。1946年10月,符铭华出发到铁炉峒青田村一带活动,被国反保长苏亚汉发现逮捕交给国民党四十六军用船运到牙龙海沉尸,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八岁。

知识出处

三亚英魂

《三亚英魂》

本书收录了民主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区乡以上骨干,还有一部分是从民主革命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五六十年如一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历尽千辛万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而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的人民公仆的英雄模范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周运珩
责任者
符铭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