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英魂》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075
颗粒名称: 孙有华
其他题名: (1918—1945)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138-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梅山镇梅东村人孙有华,1936年加入共产党,1945年12月牺牲。他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积极工作的态度以及顽强的斗争意志,被视为革命志士的缩影。
关键词: 崖县 革命人物 孙有华

内容

孙有华,男,系三亚市梅山镇梅东村人。1918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位有经济头脑的人,在交通闭塞长年干旱的梅山地区择走经商之道,如与别人合作土糖寮、收集土特产品销售,一改家中贫穷落后状态,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锲入敷出,还积蓄些钱扶持孩子上学读书。
  孙有华在小学读书时,就耳闻目睹我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凌压迫、国政败坏、吏制苛刻、贪官污吏横惩暴敛、地主豪绅横行霸道、百姓遭殃的惨境,他忧心难愤。从1935年春起,当党组织悄悄地来到了五高学校,以五高为阵地,启发学生的爱国思想的时候,临近高小毕业的孙有华很快地接受新思想的启迪,思想上发生了新的飞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队深入各村宣传抗日救国的重要意义,同时还组织要好学友公开抨击时弊,运用漫画形式讽刺国民党崖县反动头子、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引起当时学生掀起反对县政府的学潮,遭到了崖县当局的追查,此时他被迫从学校出走接触了上级党组织派来崖县工作的林茂松、刘秋菊、叶云夫等领导人,深受革命道理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高,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7年7月,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深入,崖县委领导同志相继到梅山发展党组织开展救亡工作。孙有华、孙己任、孙家便等进步青年主动接受任务,密切配合共产党员孙珠江、孙维青再次创办读书会,把它作为党宣传教育群众的阵地。从7月25日起,他们奔走于梅山各个村庄,创办识字班给农民上课,教唱革命歌曲并用民谣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群众的学习热情甚是高涨,各个村庄到处可听到琅琅的书声和嘹亮的抗日歌声。农民被发动起来了,但是他们没有忽视那支中间的力量。他们紧接着又奔忙于中层人物中,把那些爱国志士、开明乡绅引导到抗日斗争行列中来,一起参加抗日的行动。
  鉴于他信仰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且表现出色,于1939年5月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他入党后主动接受:“跳出本村到外村去,发展组织壮大党的力量”的新任务,以角头、儋州村为活动地点,以和角头村陈家闺秀陈秀姬公开恋爱为掩护,经常穿梭于两村各阶层人们中间,在一年多时间,先后培养发展一批党员,并于1940年12月帮助建立起角头党支部,还配合四区工委创建从梅山至望楼港的地下红色交通线。
  1940年5月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他和孙维青、孙珠江、孙惠公、陈虞、孙鹤林等同志分别到港门、保平、头灶、新庄等地筹集枪支弹药,并以抗日救国会的骨干分子为核心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先后烧毁抱套溪桥、砍掉敌人几十公里的电杆、电线,偷袭敌据点,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然而,这支抗日游击队在国共合作期间被国民党解除武装之后,他们又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地组建起一支抗日自卫队,打击敌人,肃反锄奸。1941年春,当琼崖独立总队在黑楣岭被日军堵截、浴血奋战突围到达梅山,弹尽粮绝供给尤其困难之际,他和孙鹤林等同志组织慰问队进行慰问,组织发动青抗会、妇救会、青年民兵给部队做好善后工作,使之在短时间里恢复了战斗力。1942年6月10日梅山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他在抗日民主政府开展的减租减息、生产自救、发动武装上前线、举办农民识字班以各种形式扩大宣传、发动各阶级、各阶层人们共同抗日等运动中,处处工作主动,以身作则,成绩突出,于1944年6月被选为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承担起梅山抗日运动的中流砥柱的重任,带领全体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抗日斗争。
  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从背后使出了“杀手锏”,11月全套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新编十九师来崖,大有铲平沿海一带共产党组织之势,12月间向梅山乡包围镇压摧残,整个梅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刹那间处境困难。驻在梅山地区的县、区、乡党政机关被迫转移到西南山区的土伦一带。在转移时,崖县区委留下孙有华、蔡达夫、吴东等同志进行隐蔽的斗争。但环境十分恶劣,党内有的不坚定分子擅自离开岗位,甚至有的变节投敌,情况危急,工作无法开展。对此,孙有华被迫离开梅山到土伦地区寻找组织。12月某日拂晓,土伦地区的上层分子麦亚尚等在敌人的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骗下,发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捕杀共产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土伦事件”。孙有华等一批区乡干部在突围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28岁。
  孙有华烈士是梅山地区早期的中共党员之一,是我党在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时期培养成长起来的富有斗争经验的基层干部。他在短暂的斗争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工作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处事严谨的作风以及顽强的斗争意志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是千百万革命志士的精神缩影,是鼓舞后人继续战斗的精神财富。

知识出处

三亚英魂

《三亚英魂》

本书收录了民主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区乡以上骨干,还有一部分是从民主革命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五六十年如一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历尽千辛万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而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的人民公仆的英雄模范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黎克禹
责任者
孙有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