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斗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英魂》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073
颗粒名称: 陈斗平
其他题名: (1918—1945)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31-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感恩县墩头村人陈斗平,1938年加入共产党并参与抗日活动。1940年春,成立中共崖五区工委,陈斗平任区工委书记。1944年春,陈斗平调去昌感崖联合县委任干事。1945年6月,陈斗平等数人回莺歌海执行任务,途中不幸牺牲,时年27岁。
关键词: 崖县 革命人物 陈斗平

内容

陈斗平原系感恩县墩头村人,191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斗平七岁进入本村小学读书。“七七”芦沟桥事变后,陈斗平在墩头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创办琼西中学,斗平考入了琼西中学就读,琼西中学成立特别党支部,斗平被选为特支委员。此间,琼崖局势岌岌可危,全琼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陈斗平在学校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参加抗日宣传队向广大群众宣传共产党提出的“团结抗日,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主张。
  1938年底,陈斗平从感恩县墩头村来莺歌海承继。从此同莺歌海地区的革命青年一道进行抗日活动。1939年2月日军占领崖县。5月中共崖县委书记叶云夫来到莺歌海联系陈世德、李大和、符国拔、陈斗平等开展抗日斗争活动并培养党员对象。叶云夫首先从莺歌海青年中吸收何如愚和王良史入党,然后又恢复二战时期的一批从外地疏散来莺歌海的党员的组织生活,重建中共莺歌海党支部,陈斗平任党支部书记。斗平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力量,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他们在村中组织“抗日后援会”,以戏剧、歌曲、漫画、书刊等多种形式宣传鼓动群众抗日。7月陈斗平又先后介绍刘城堂、何庆安、何施仁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扩大了抗日力量。
  1940年春,成立中共崖五区工委,陈斗平任区工委书记。
  1941年初陈斗平、符国拔、何如愚、王良史按照县委书记叶云夫的指示,分别到香山、新丰去活动,夏秋间,陈斗平等在香山、新丰发展一批党员并建立党支部。1942年秋,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成立新英乡抗日民主政府,选举郑文泽为乡长,并成立新英乡党总支委员会,陈斗平任总支书记,王良史、吴多坤为委员。同时成立新英乡民主青年联合会,陈侃任主任。在党组织、民主政府和民主青年联合会的宣传和发动下,莺歌海地区的青年男女的抗日热情甚为高涨,特别是在“反围剿”“反扫荡”的艰难岁月里,陈斗平按照上级的指示,发动莺歌海地区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击日寇。在“一人一弹”运动中,他带头拍卖家产捐献200光洋购买枪支支持抗战。在他的带动下,共产党员刘城堂、何如愚、陈侃、吴清尧、陈事忠等也解囊捐献。不少妇女将保存多年的戒指、首饰、手镯、耳环都献出支持抗日救国。
  1944年春,陈斗平调去昌感崖联合县委任干事。1945年6月,陈道平、何如愚、陈侃、吴多坤从外地回莺歌海执行任务,刚回到村里获悉吴清尧被敌捕捉,陈斗平等数人当即连夜出村躲避。次日,夜幕降临了,他们四人悄悄地潜回丰塘村了解吴清尧被捕情况。他们这些行动被奸细探悉谍报国民党游击中队邱崖东带兵在半路上截击,陈斗平不幸牺牲,吴多坤被捕途中英勇就义,何如愚、陈侃两位侥幸脱险。陈斗平牺牲时年仅27岁。

知识出处

三亚英魂

《三亚英魂》

本书收录了民主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区乡以上骨干,还有一部分是从民主革命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五六十年如一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历尽千辛万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而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的人民公仆的英雄模范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作平
责任者
陈斗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