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革命人物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034
颗粒名称: 六画
分类号: K820.866
页数: 65
页码: 14-78
摘要: 本文收录了三亚市六画姓氏的革命人物传略。
关键词: 三亚市 革命人物 人物传略

内容

邢三弟(1921—1948) 海南崖县一区临高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46年8月参加琼崖独立纵队。1948年11月在乐东县战斗中牺牲。
  邢福利(1923—1944)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41年2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1944年5月在感恩县烧灰岭老吴村战斗中牺牲。
  吉大勇(1930—1950) 海南崖县二区抱坡村(今属三亚市田独镇)人。黎族。1947年6月参加琼崖纵队,为第五总队战士。1950年1月在乐东
  县执行任务时牺牲。
  吉亚和(1907—1949) 海南崖县三区石中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46年5月参加琼崖独立纵队。1949年2月在北山村被捕后遭杀害。
  吉进忠(1920—1945) 海南崖县三区灶子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41年4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后任琼崖抗日独立纵队第三支队分队长。1945年6月在海口被捕后遭杀害。
  吉振贤(1922—1945) 海南崖县三区风塘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44年3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曾任琼崖抗日独立纵队第三支队班长。1945年2月在林旺北山村筹粮被捕后遭杀害。
  吕亚哈(1914—1946) 海南崖县一区罗二村(今属三亚市田独镇)人。中共党员。1937年12月参加琼崖红军游击队,后转入琼崖抗日独立纵队。1946年6月在林旺北山村战斗中牺牲。
  朱仁安(1927—1965) 原名兴石,海南崖县三区军田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仁安出生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全靠祖父母辛勤劳动来维持
  他和一个双目失明的哥哥朱仁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祖父母终因年事已高,操劳过度而仙逝。正当兄弟俩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时候,叔父念及骨肉之情,毫不犹豫地承当起养育朱家兄弟的任务,并且节衣缩食来供仁安上学。可是旧社会哪里是穷人的天下,仁安上学不到五个月便因生活穷困而辍学。
  正当叔父一筹莫展的时候,堂兄朱树义主动把仁安领到家中精心照管。堂兄是个见义勇为的共产党员,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深恶痛绝。暗中指定共产党员李保邦帮助小仁安提高阶级斗争觉悟,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是骑在贫苦人头上作威作福的豺狼,要摆脱苦海,必须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为人民打天下。1942年2月朱仁安加入抗日救国会,入夜校读书识字,唱革命歌曲和演唱琼戏,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日益高涨,1944年6月朱仁安和许义光、刘亚四等人怀着为人民打天下求解放的满腔热情,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到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参军,当一名武装战士。朱仁安
  虽然年轻,但从小经受痛苦磨练,工作积极,任劳
  任怨,深受领导的爱戴和好评。为了提高仁安文
  化水平,1945年10月,党组织把他选送到陵崖保
  乐边区学习班学习。12月,全副美式武装的国民
  党四十六军频频派兵包围革命村庄,追捕共产党
  人。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地主恶霸也乘四十六军
  的淫威作威作福,肆意残害人民。为了调动群众,
  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反击国民党的猖狂进
  攻,朱仁安愉快地服从党的安排出任藤桥乡副乡
  长。任职期间,朱仁安根据党的指示,组织民兵破
  坏敌人的交通桥梁、电线电杆,组织群众筹粮藏粮
  护粮,以确保部队和地方政权人员的需要。在革
  命大风大浪中,朱仁安经受严峻斗争的考验,于
  1946年3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转为正
  式党员。但是由于敌人采取参共者杀、投共者杀、
  见共不报者杀、济共者杀、藏共者杀的恶劣手段对
  付群众,控制群众同共产党的联系,加上严重干
  旱,粮食歉收,公粮筹派异常困难,大都以野菜充
  饥,生活难以维持。为避敌锋芒,保存力量,根据
  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朱仁安等政权人员及基干队
  四十多人转移到东区临委驻地陵水、万宁交界的山区去。当队伍撤退到陵水长兴乡尖岭的山兰园里时遭到化装了的敌人的袭击。县府指派去联络的卢鸿川、李其光与敌搏斗身负重伤而壮烈牺牲,朱仁安在同敌人拼搏中,冲破重围,胜利到达目的地。
  1946年10月,在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紧要关头,朱仁安豪不犹豫地服从党的安排,担负起陵保县事务长的职务。他经常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到各个乡村去调集粮食、鱼、盐,确保县府工作人员的正常供给。1946年11月,朱仁安转任陵保县武装班长。1947年2月,朱仁安调陵水县南桥乡任副乡长。尽管环境恶劣,人地生疏,但朱仁安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组织民兵查奸除奸,发动男女青年上前线参战,胜利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1948年1月,为了巩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琼崖纵队司令部根据琼崖区党委的指示,以三个支队十三个连的兵力,向保亭地区挺进,进一步肃清土顽,开展中心工作。朱仁安被安排在东区工作
  团当组长配合部队行动。经过二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共破获特务组织“清剿总团”一个,分团二个,特务总组12个,暗藏的伪乡公所一个。5月,朱仁安调任保亭县西安乡副乡长。他遵照党的民族政策,发动黎民与国民党反运派和反动“奥雅”作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1948年10月,特委决定成立榆三县,朱仁安调榆三县任桥北乡乡长。12月30日,琼府下令撤销榆三县,1949年初成立榆三特别区,朱仁安调榆三特别区任藤桥乡乡长兼总支书记。从2月20日起琼崖纵队奉命集结主力向敌人发起强大的春季攻势。春攻部队向崖县进发,计划解放崖县崖城进而解放榆林、三亚两港。7月,朱仁安夜以继日地和同志们共同战斗,积极筹粮筹款,组织民兵担架队、运输队配合五总四团行动,拔除了控制我仲田岭、大茅、田独、安由、六盘、六道、榆红的国民党廖练据点和林旺据点。我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县委立即做出组织、军事、经济等工作决议,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斗争,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出琼州去!朱仁安坚决响应党的召
  唤,深入各村动员武装上前线参军参战,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组织队伍筹款筹粮,做好配合解放军解放海南的准备。
  1950年初国民党十多万军队逃遁海南,妄图凭借琼州海峡之险,构筑所谓“伯陵防线”做最后挣扎。敌人一边以数万兵力布防沿海一线企图踞险顽抗,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一边出重兵追踪围剿共产党和琼崖纵队。敌人采取围村扫荡、搜山、沿途截击、化装侦察等行动,捕杀、强奸、抢劫、拆屋等毒辣手段来摧残群众,镇压我基层党组织,同时派特务、奸细进行诱骗、挑拨、收买群众脱离革命队伍。朱仁安用各种活生生的事例及时地揭露敌人的阴谋诡计,教育群众认清形势认清敌我,组织群众除霸铲奸。1950年4月30日渡海大军横扫盘踞榆林三亚一线的顽固之敌,5月1日全岛宣告解放。6月,朱仁安升任崖三区区长。后到海南南方大学参加土改培训班,回来后任崖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兼崖县土改工作二团二队队长。1952年3月,朱仁安调到保亭垦殖二场任场长兼垦殖所党总支委员。从此之后,他一直奋战
  在农垦战线上,先后于1954年4月调任南旦农场副场长兼党委委员,1957年任南田农场场长,1958年9月场社合并任崖县海燕人民公社书记兼社长,1959年4月场社分开任南田农场场长兼党委副书记,1960年7月任南田农场党委第一书记。十几年来,他无论调到那里,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和工人们同甘苦共命运,一起开山劈岭,种植橡胶、油棕、椰子、咖啡、胡椒、香茅,为农垦事业突飞猛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长期的艰苦劳动,1962年朱仁安终于染病任院。经医生检查,他患了鼻咽癌,于1965年医治无效离开人间,享年38岁。
  朱运丁(1899—1928) 曾用名朱亚林。海南崖县三区军田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27年12月参加工农革命军,后转琼崖工农红军,任排长。1928年12月在林旺田尾坡战斗中牺牲。
  朱运泽(1905—1928) 曾用名朱亚胜。海南崖县三区椰子园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27年5月参加农民自卫军,后转入琼崖工农红军。1928年3月在陵水县提蒙马村战斗中牺牲。
  朱运南(1900—1928) 曾用名朱亚四。海南崖县三区市头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27年参加农民自卫军,后转入琼崖工农红军。1928年9月在藤桥黎场村战斗中牺牲。
  朱运隆(1907—1931) 曾用名朱运统。海南崖县三区军田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27年5月参加农民自卫军,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二团班长。1931年6月在藤桥军田村被捕后遭杀害。
  朱章甫(1904—1928) 海南崖县三区下市头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27年5月参加农民自卫军,后转入琼崖工农红军。1928年3月在陵水县提蒙马村战斗中牺牲。
  刘文兴(1910—1936) 曾用名刘文衍。海南崖县三区下丈东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34年3月参加下丈村赤卫队,后为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队员。1936年4月在藤桥战斗中牺牲。
  刘石吉(1905—1930) 海南崖县三区风塘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27年12月参加琼崖工农革命军,后转入琼崖工农红军。1930年4
  月在陵水县战斗中牺牲。
  刘东川(1920—1945) 海南崖县三区县风塘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42年3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后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第三支队战士。1945年7月在乐东县战斗中牺牲。
  许义光(1917—1942) 曾用名许石秀。海南崖县三区椰子园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37年7月参加琼崖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二支队司务长。1942年5月在藤桥岭头坡筹粮被捕后遭杀害。
  许玉明(1891—1929) 海南崖县三区椰子园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28年4月参加琼崖工农红军。1929年8月在藤桥战斗中牺牲。
  齐必德(1905—1929) 曾用名齐必生。海南崖县三区军田村(今属三亚市海棠湾镇)人。1927年5月参加农民自卫军,后转入琼崖工农红军。1929年4月在万宁县牛岭战斗中牺牲。
  孙己任(1918—2003) 海南崖县一区梅西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33年县五高毕业。1936年考入崖中公费师范班就读。1939年,日军
  侵琼,他停学回家参加抗日活动,为青抗会员。1940年3月,经孙维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与同乡孙家本等北上投考琼公,未及,留昌感独立队第四大队当政工员,10月赴考获第一名,被选为学生会主席,高级班学习组长。1941年春,转二支一大队当行政书记。1942年夏秋,调琼崖北区政府工作,先后为科员、行政书记、行政书记、秘书。1944年秋,调昌感崖联合县任副县长。1945年秋,转崖乐联县任副县长。1946年1月,调那大特别区(县级)当区长。秋,特区撤销,任儋昌白临委秘书。1947年夏,调海南区党委,为保亭县土改工作团领导成员,带队到保亭搞土改反霸。结束后,在区党委农村部当干事。一个月后,转区党委宣传部当干事兼新民主报社编辑,他工作出色,博得好评。1948年夏,从报社调任冯白驹秘书。1950年7月,安排到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任主任兼海南土改委员会委员和海南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一年后,被戴上“破坏土改”的罪名,开除党籍,降职降级,贬海南中级法院当办公室主任。1958年划为右派,劳动改造。摘帽后,调陵水县椰
  林供销社当营业员,1970年强迫退休。1979年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原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政治待遇和行政十二级。
  孙令生(1918—1940) 海南崖县一区梅西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中共党员。1939年6月参加地下工作,任中共梅西乡支部委员。1940年12月在三亚飞机场被捕后遭杀害。
  孙亚成(1924—1949) 女。海南崖县一区角头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47年6月参加琼崖独立纵队,在第五总队任护士。1949年6月在陵水县被捕后遭杀害。
  孙有义(1911—1944)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中共党员。1942年6月参加昌感县军政干部训练班。曾任梅山乡青抗会委员。1944年5月在梅山东沟溪被捕后遭杀害。
  孙有华(1918—1945)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孙有华在小学读书时,就耳闻目睹我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凌压迫、国政败坏、吏制苛刻、贪官污吏横惩暴敛、地主豪绅横行霸道、百姓遭殃的惨境,他忧心难愤。从1935
  年春起,当党组织悄悄地来到了五高学校,以五高为阵地,启发学生的爱国思想的时候,临近高小毕业的孙有华很快地接受新思想的启迪,思想上发生了新的飞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队深入各村宣传抗日救国的重要意义,同时还组织要好学友公开抨击时弊,运用漫画形式讽刺国民党、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引起当时学生掀起反对县政府的学潮,遭到了崖县当局的追查。此时他被迫从学校出走,接触了上级党组织派来崖县工作的林茂松、刘秋菊、叶云夫等领导人,深受革命道理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高,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7年7月,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深入,崖县委领导相继到梅山发展党组织开展救亡工作。孙有华、孙己任、孙家便等进步青年主动接受任务,密切配合共产党员孙珠江、孙维青再次创办读书会,把它作为党宣传教育群众的阵地。从7月25日起,他们奔走于梅山各个村庄,创办识字班给农民上课,教唱革命歌曲并用民谣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群众的学习热情甚是高涨,
  各个村庄到处可听到琅琅的书声和嘹亮的抗日歌声。农民被发动起来了,但是他们没有忽视那支中间力量。他们紧接着又奔忙于中层人物中,把那些爱国志士、开明乡绅引导到抗日斗争行列中来,一起参加抗日的行动。
  鉴于他信仰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且表现出色,于1939年5月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入党后主动接受:“跳出本村到外村去,发展组织壮大党的力量”的新任务,以角头、儋州村为活动地点,以和角头村陈家闺秀陈秀姬公开恋爱为掩护,经常穿梭于两村各阶层人们中间,在一年多时间,先后培养发展一批党员,并于1940年12月帮助建立起角头党支部,还配合四区工委创建从梅山至望楼港的地下红色交通线。
  1940年5月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他和孙维青、孙珠江、孙惠公、陈虞、孙鹤林等同志分别到港门、保平、头灶、新庄等地筹集枪支弹药,并以抗日救国会的骨干分子为核心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先后烧毁抱套溪桥,砍掉敌人几十公里的电杆、电线,偷袭敌据点,给敌人以沉重的
  打击。然而,这支抗日游击队在国共合作期间被国民党解除武装之后,他们又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地组建起一支抗日自卫队,打击敌人,肃反锄奸。1941年春,当琼崖独立总队在黑眉岭被日军堵截、浴血奋战突围到达梅山,弹尽粮绝之际,他和孙鹤林等同志组织慰问队进行慰问,组织发动青抗会、妇救会、青年民兵给部队做好善后工作,使之在短时间里恢复了战斗力。1942年6月10日梅山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他在抗日民主政府开展的减租减息、生产自救、发动武装上前线、举办农民识字班以各种形式扩大宣传,发动各阶级、各阶层人们共同抗日等运动中,工作主动,以身作则,成绩突出,于1944年6月被选为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承担起梅山抗日运动的中流砥柱的重任,带领全体人民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
  1945年,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从背后使出了“杀手锏”,11月全套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新编十九师来崖,大有铲平沿海一带共产党组织之势,12月间向梅山乡包围镇压,整个梅山地区革命斗争刹那间处境困难。驻在梅山地区的县、区、乡党
  政机关被迫转移到西南山区的土伦一带。在转移时,崖县区委留下孙有华、蔡达夫、吴东等同志进行隐藏的斗争。但环境十分恶劣,党内有的不坚定分子擅自离开岗位,甚至有的变节投敌,情况危急,工作无法开展。对此,孙有华被迫离开梅山到土伦地区寻找组织。12月某日拂晓,土伦地区的上层分子麦亚尚等在敌人的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骗下,发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捕杀共产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土伦事件”。孙有华等一批区乡干部在突围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28岁。
  孙有利(1914—1972) 别名才干,海南崖县一区梅西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日军侵崖后,参加我党组织的“抗日救国后援会”。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日伪军对梅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孙有利响应党的号召,上山砍柴出卖,筹集300多元国币,捐给部队购买枪支弹药。1943年,被选为梅山乡军公粮副主任。1945年当选为梅山乡助理员。1945年10月,国民党46军进剿,转入秘密活动。1946年3月,陈虞等回梅山恢复党组织,任梅西党支部书记。1947年5月,为
  开展民族地区工作,成立崖县边区工作委员会,任委员。和蔡大元等人在雅林、红花、罗蓬等地清匪反霸建立政权,1948年5月,任雅林乡乡长。1951年调千家区任副区长。1955年,任福报农场场长。1955年任乐东县法院院长。“文革”中,被戴上脱化变质的帽子,因遭残酷批斗,1972年含冤逝世。
  孙有珍(1908—1940)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37年6月经刘秋菊、林茂松介绍,在角头岭仔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与共产党员孙珠江一起发动梅山地区青年孙泰治、胡亚安等20多人,在老孙庄成立“打猎会”,加紧进行军事训练,准备随时迎击日本侵略者。
  1939年2月,中共崖县县委根据琼崖特委《关于发展人民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批示精神组织抗日武装。孙有珍与孙珠江、孙维青、孙惠公等人深入梅东、东盐灶、保平、港门、中灶等地,发动群众捐钱捐枪,支持抗日。共收集几十枝枪,组建起梅山抗日游击队,由共产党员和“青抗会”骨干为核心,孙珠江负责军事,孙维青负责政治,孙
  惠公负责宣传,孙有珍负责后勤。在中共崖县县委的直接领导下,抗日游击队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孙有珍曾经与孙惠公等人积极发动组织梅山青年,烧毁日军的抱套公路桥和深沟营公路桥,破坏日军崖城至九所、三亚至崖城的通讯设施,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1939年夏,孙有珍组织孙泰治、胡亚安、孙毓高等青年,在梅东村的海山前秘密接应陈世德带领的从莺歌海乘船过来的抗日游击队,安全到达中共崖县县委驻地,扩大了当时的抗日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40年,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和日军遥相呼应,经常对梅山周围的村庄进行围剿,试图破坏我梅山抗日根据地(当时中共崖县县委驻在梅山)。与梅山毗邻的山脚村后的国民党崖四区署经常派兵和谍报人员窜入梅西、梅联等村庄,敲诈勒索群众,趁机窃取我梅山抗日根据地的情报。为此,中共崖县县委命令梅山抗日游击队抓住时机狠狠打击这些顽固分子,以巩固梅山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1日,国民党崖四区署的罗昌福、罗昌南、林火二等顽固分子窜入梅西村,捆绑殴打村民孙
  家南等人。群众及时将情况报告中共崖一区委。于是,区委命令孙珠江带领梅山抗日游击队前往梅西村擒捉这些顽固分子。在追击顽徒时,孙有珍不幸中弹牺牲,为党、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32岁。
  孙有养(1920—1947)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42年6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解放战争时期为琼崖独立纵队战士。1947年4月在澄迈县茄菲岭战斗中牺牲。
  孙有麟(1917—1940) 海南崖县一区梅西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中共党员。1939年4月参加抗日救援会。曾任中共梅西乡支部书记。1940年12月在三亚被捕后遭杀害。
  孙松君(1921—) 别名家文,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曾读崖县中学,因日冠侵琼辍学。1940年初,参加青年抗日救国会。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梅山乡青抗会主任。1942年3月,提任崖一区委委员。8月,奉调昌江县委任民运部长。1943年冬,调昌感崖联县任青抗会副主任。1945年12月,调回崖县
  (当时崖县只设区)任代书记。其时,国民党46军进剿,形势发生变化,调昌江县委任干事。1947年五、六月,调琼崖南区临委任宣传干事。八、九月,调感三特区任区委委员。1948年调南区专署当录事员,直到海南解放。1950年8月,调崖县任文教科长。1951年3月调海南行署民政处任副科长、科长。1955年,调海南华侨中学任校长。1956年7月,调海南中级人民法院任司法科长。1958年反地方主义后,下放松涛水库工程处任参谋。1962年2月,调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政局任副局长。“文革”时期,1968年冬,下放番阳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回自治州任二轻局副局长。1984年离休,享受地专级待遇。
  孙家本(1920—1945)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是孙维青烈士堂弟,1920年生,排行第三,长兄孙家森素以教耕为业(已故),次兄孙家协投读黄埔军校,是国民党的团级干部,参加七年抗日,日军投降后,解甲回家,现是三亚市政协委员。他们兄弟之中以家本最为突出,少年就聪颖过人。年少在乡中时对那些乡绅
  极其轻蔑和痛恨。对一般人民群众则欢喜接近,具有倔强的叛逆性。因而那些作为封建代表的儒者也视之为不肖和家庭宗族的败类,可是他却傲然自得。
  天赋给他的聪慧,使他从小上学起就负有盛名,1936年读完小学后继而考上崖县中学,该校其时是为崖陵感三县的最高学府。在录取中名列前茅。入学后成绩愈更表现突出。同学尊敬他,老师器重他,成为学生中的学习优秀分子。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小就抱有为国为民大志的孙家本,在国难当头之际他更是痛心疾首,慷慨激昂,抑制不住心中的烈火,日夜不辞辛苦,除把功课学好外,还经常和该校学生的抗日组织紧密在一起,写文章出墙报,到街头,下农村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大道理,由于他讲词丰富,语言动人,令听众莫不受到极大的感动,深表同仇敌忾。对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去,都有极大的影响。
  孙家本1938年从崖县中学毕业回家,日军侵占崖县后,敌人杀人放火的暴行,国破家亡的惨状,孙家本目击其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
  圣职责,鞭策着孙家本走上了革命的征程。当他在离开家乡之前,就常和党组织及其堂兄孙维青一起共策抗日的工作。1940年7月同孙己任等一批有志青年被党组织选送到“琼崖抗日公学”学习。毕业后分到琼总政治部当文书并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秋调琼总第二支队任行政秘书,1943年9月调回昌感崖联合县委,其后被派去感三区任区长。几个月后调回联委任民运干事。1945年9月调任崖县区区长。
  1945年日军投降后,国民党仍执行反共政策。崖县的抗日堡垒一一梅山革命根据地受到疯狂的摧残、抢掠,崖县、区、乡的党政组织被迫迁到西南山区长老乡的土伦村。不久在国民党的策动下,该村的反动分子暗中和国民党勾结一起,诱迫群众叛变,设下圈套造成骇人听闻的“土伦事件”。党多年培养的大批骨干分子都被杀害,孙家本在这次事件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5岁。
  孙家令(1923—1948)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45年4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纵队。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军琼崖纵队班
  长。1948年6月在乐东县石壁战斗中牺牲。
  孙家何(1918—1941)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40年7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后任炊事班班长。1941年9月在崖县黑眉岭战斗中牺牲。
  孙家孝(1928—1950)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47年参加崖县常备队,后任警卫班班长。1950年2月在昌感县好索战斗中牺牲。
  孙家参(1918—)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日军侵占崖县后,参加青年抗日救国会。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后备队副队长,组织破坏队破坏敌人的电讯、交通设施。1945年5月,选派到阜龙乡琼崖公学学习。12月31日结业后,分配到白沙工作团工作。1946年初,国民党46军进剿,琼崖总队司令部东撤,一些村、乡基层干部叛变,形势险恶,为加强黎胞的政治思想工作,调到白沙县元门乡任乡长。1951年调白沙县二区任区长,1952年,调白沙县建设科任科长。1954年调保亭
  县三区任区委书记。1956年升任保亭县农村部部长。1958年转保亭县检察院任检察长。1958年10月,反地方主义后下放劳动。不久,调三道公社、新政公社任书记。1962年调崖县委任农村部部长。1981年3月5日离休。
  孙家佩(1910—1940) 曾用名孙土全。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40年2月参加琼崖独立总队。同年10月在昌江县海尾村战斗中牺牲。
  孙家养(1923—)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六岁丧母,十岁入梅东小学读书。毕业后,帮家父务农。日军侵崖后,为抗日,1940年参加抗日救国会。1943年,崖一区委书记孙维青拟派其到日军据点当伪军搞谍报,因维青牺牲未就。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儋县西路军抗日军政学校学习。7月,分回梅山任支前委员会委员兼青抗会委员。1945年5月,选派到阜龙乡琼崖公学政治训练班学习。12月,结业后,分到白沙工作团工作。1946年初,国民党46军进剿白沙,为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被派
  到由黎族组成的国兴中队当政治文化教员。1947年,国兴中队与兄弟部队合编为前进支队,仍任教员。10月,调琼纵第五总队第三支队第九中队当文化教员及政治服务员。1948年夏,参加造水战斗,此战消灭敌一个团,解放乐东县城。7月转业到礼智乡任党总支书记,任上出色完成党交给的建立党、政、群团体任务。同时发动青年参军,储备粮食,迎接大军过琼。1950年5月,海南解放,10月调崖一区委任副书记。11月选送到广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任第三班党支部书记,参加广州电器行业三反五反运动,任组织科长。1953年4月,学校分开,被分到武汉继续深造,7月考入中南财经学院计划经济系,任系总支书记。1958年7月,毕业。分到海南区计划委员会任主任科员兼党组干事。1972年7月,调海南物资局任秘书。1974年为物资服务公司负责人和党组成员。1985年离休,享受处级待遇。
  孙家浩(1927—)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8岁入梅东小学读书,后考入崖县中学。1942年参加抗日儿童团并任团
  长,后转为抗日救国会会员。1945年2月,经吴西
  (吴以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3月,参
  加崖县边区工作队,到四五区联区红五乡和雅林
  等地清匪反霸建党建政。8月,调仁义乡任总支委
  员,不久到南区地委学习,结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1949年6月,任仁义乡总支书记。1951年2月,调
  任崖一区委书记兼土改队队长。参加抱岁、林旺、
  青田、田独、榆红等地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八字
  运动,同时在榆林参加土改集训后,随海南土改工
  作团副团长赵光炬到保平乡进行土地改革。经过
  半年努力,终于取得胜利。1953年8月,土改结
  束,调崖县供销社任第一副主任。1955年1月至
  1956年3月,到中央合作干校学习。1957年至
  1958年3月调自治州供销社任副主任、州民贸公
  司副经理、州商业局副局长。1958年4月调保亭
  县任农村部部长。10月,陵水、崖县、保亭合并为
  崖县,任鱼雷公社党委副书记。1960年鱼雷公社
  划分为南海水上、羊栏公社,任羊栏公社书记。
  1964年10月,选为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并参加澄
  迈四清运动。1965年5月,经四清工作团报海南
  区党委批准,任崖县人民政府县长。“文革”中受冲击。1968年4月,下放到藤桥糖厂任副主任、主任。十一届三中会后平反恢复工作。任崖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1982年4月,被选为崖县县委书记兼武装部第一政委。1987年离休后,被选为关工委副主任、老人协会主任、市老人体协主席。1995年7月1日,被中共海南省省委授于五十年党龄纪念章。
  孙家道(1925—)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童年上梅东小学,日军侵崖后失学。1942年参加儿童团,1943年春转青抗会并任主任。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选为梅东党支部组织委员。1945年1月升任党支部书记。1946年7月梅东党支部恢复,出任书记,9月经区委同意并接受任务,考入崖中,一面读书,一面搜集情报,任中学党支部书记,因敌监控严密转榆亚中正中学。1948年2月离校到红五乡参加清匪反霸,7月任罗所乡总支书记。1949年6月九所战斗开始,罗所乡出色完成支前任务。11月调乐官乡任总支书记。上任几天,乡政府遭袭击,孙
  家道沉着应对,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1950年海南解放,8月调黄孔乡任乡长。1951年3月升任崖四区委书记兼八字工作队队长。11月调任崖县政策研究员。1952年2月转组织部任组织干事。6月调任县委秘书兼土委秘书。10月被定为地方主义分子批斗,免去职务,下放土改单元队当副队长、队长,不久,因病治疗。1953年9月安排到县法院当审判员。冬,县委指定他带队去梅山搞粮食征购,得到县委表扬。12月,调县民贸公司任经理,1955年1月调州民贸公司任办公室主任。5月带团参加全国第一次民族商业代表大会。6月任州民贸公司副经理,1957年5月任州商业局副局长,8月反地方主义停职检查,1958年冬,派三亚供应站主持工作,1959年3月被划为右派。1964年摘帽,分到红旗镇当办事员。“文革”中,被批斗。1978年平反,恢复党籍,任州商业局副局长,1984年,安排当巡视员。1984年办理离休。
  孙家遵(1911—1945) 曾用名孙太志。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中共党员。1939年4月参加崖县常备队,后任驳壳班班
  长。1945年11月在崖县黑山村战斗中牺牲。
  孙珠江(1913—1983年) 原名毓水,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27年秋考入崖县中学(校址崖城)读书。这时共产党员陈英才、黎茂萱等在崖城地区领导农民运动,举办农运骨干培训班。孙珠江经常去听课,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参与了农运活动。他经常借假期回家的机会向农民群众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1928年初,崖县东部地区革命受挫后,崖城地区的革命转入低潮,陈英才等人离开崖城找职业掩护。1935年党的“八一宣言”以表后,陈英才返回崖城恢复党的组织活动。之后,陈英才、黎茂萱介绍孙珠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孙珠江经常奔走于崖城、保港、梅山之间,和吴秉明、何绍尧等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7年夏,妻子尹麦花筹足300光洋给他去广州学习3个月后考进黄埔军校(一说燕塘军校)学骑兵专业。在学校里,他勤奋学习,成绩突出,得到同志们的好评。7月,芦沟桥事变震惊全国,孙珠江满腔义愤参加了广州各学校的游行示威,呼吁社会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1938年8月,孙珠江在一次撑竿运动中腰肌扭伤,请假返家医治。10月22日,广州沦陷。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决定从各地来黄埔军校的党员学生回到原地去开展斗争。孙珠江得悉其消息后主动和崖县县委书记叶云夫接上关系,在县委的领导下进行工作。1939年2月日军占领崖县后,驻在梅山领导抗日斗争的中共崖县委在梅东发展了一批党员,对梅东党支部领导成员进行调整,孙珠江任支部书记,1940年8月任崖一区委书记。在此前后,他和吴秉明、王毓桂、何绍尧等人扎根串连,建立起“互济会”、“打猎会”、“梅仿抗敌团”。他常常利用给平民讲课的机会,教育和鼓励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参加火热的抗日斗争。把吴华兰、孙少英、孙有翠、孙有家、孙家月、陈鸿妃、孙英余、韦吉凤等青年妇女召集起来组成宣传队,到梅东、梅西、梅联、长山、旧村、三家去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动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打击日本侵略者。1939年7月,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孙珠江把“梅仿抗敌团”和吴秉明等人领导的“打猎会”合编为“崖县抗日救国军”。这支队伍在
  梅山、保港、崖城地区青抗会员的密切配合下,主动出击,烧毁深沟营到九所的有公路桥梁,摧毁沿途电线、电杆,使敌人胆颤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中共崖县县委为了加强崖县抗日武装中队的领导,1939年底对该中队的领导骨干进行调整充实,任陈世德为中队长,孙珠江为副中队长,陈国风为指导员。但不久王鸣亚披着国共合作的外衣,解除了崖县抗日中队的武装,扣押陈世德等人,制造了闻名全县的“抱善事件”。“抱善事件”彻底暴露了国民党政府假联合,真分裂的庐山真面目。从此之后,崖县国民党政府和日军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日夜轮番围剿县委所在地——梅山。孙珠江和孙维青、孙有华、孙惠公、孙有珍等抓紧武装,加强巡逻放哨,严密监视敌人的破坏活动。同时借《抗旗日报》大力揭发崖县国民党政府王鸣亚、李尚芬一伙破坏团结抗日的罪行,迫使其释放抗日无罪的陈世德、李大和、李侃、周关仁等人。4月,日军疯狂地进行扫荡,驻在梅山地区的崖县县委和各地来的同志的粮食供应发生困难,对此,孙珠江不惜倾家荡产,打开粮仓,全力供应,
  引起家中父兄有意见。因此,孙珠江主动向父兄提出分家立户问题。自己分得下屋一幢,农田6亩,牛五头。其中留一头牛耕种外,其余交孙太治、孙家璋牵入少数民族地区交换粮食来缓解同志们的生活困难。所分得的6亩田也供大家一起耕种,一起享受。
  孙珠江任崖一区委书记期间发展一批党员,壮大了党组织。1940年12月12日,“美合事变”后,崖县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侵略者互相勾结,肆无忌惮地向抗日根据和革命村庄进行扫荡,并继续在各村加强保甲制度,利用一些民族败类到处活动,寻打共产党,捕杀革命同志。崖城地区党组织有的负责人经不起革命斗争考验,出卖组织,出卖同志,使崖城地区的所有党支部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党组织的负责人、骨干分子共20多人被捕,我打入敌黑衣队的地下党员徐日光从虎口逃生,跑到梅山向县委报告。于是孙珠江根据县委的决定,毫不犹豫地通知各地被叛徒出卖名字的同志迅速转移,避免了一次大灾难。对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日本侵略者为非作歹的滔天罪行,西南临
  委及时而果断地派陈永泰、陈嘉光带领一个短枪班到崖县协助工作。因此,县委做出铲除奸细,开展对敌人斗争的决定。孙珠江紧跟党的部署,挑选立场坚定、年富力强的骨干分子组织锄奸队,深入进行侦察,率先铲除了祸国殃民的黎光善全家,以杀鸡吓猴之举警告一切汉奸卖国赋,谁要是与人民为敌都没有下场!所以一批不可一世的日军帮凶闻风丧胆,纷纷逃入内地,不敢外出。
  1941年8月,琼总第三支队抵达黑眉岭,中共崖县委发动青年参军参战,组织物资供应。县委由叶云夫、何赤、孙珠江带领参军青年10多人运送粮食和一批军用物资、日用品前往部队慰劳。根据支队张开泰的请求,孙珠江留在部队工作,任政工队长。黑眉岭战斗中,孙珠江和政队员们自编山歌、快板、顺口溜,深入各中队列举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鼓励战士冲锋杀敌,为民族而战,因而,战士们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不幸第二大队第二中队长林天民壮烈牺牲,孙珠江被调继任中队长。此间敌人严密进攻,中队和支队部失去联系。
  他机智勇敢地带领战士们迂回穿插于敌人之中,痛快淋漓地打击敌人,终于冲破日本鬼子的严密封锁,找到了支队部。孙珠江奉支队长张开泰之命返回抱挪洞了解情况,途中遭到国民党兵的追击不幸脚部负伤,潜入溪边芦苇中脱险,后来掉队,他强忍伤痛,跋涉回到梅东村的蔗园躲藏。后由父母用牛把他驮到村前海山请草医包扎,再到东锣洲躲避治疗。伤愈后,到昌感县联委(当时崖县委受昌感县委指导)并参加了县委举办的学习班学习,4个星期之后返崖县区,任区员,配合何赤工作。1943年6月任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在职期间,孙珠江加强武装队伍的领导,挑选一些立场坚定英勇顽强的青抗会员补充武装后备中队,建立一支坚强的武装队伍。与此同时,还在梅东、梅西、梅联、长山等村建立儿童团,把全乡九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女编队编组进行识字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他们日夜巡逻放哨,注视敌情。1942年后,昌感崖一带连年灾荒,粮食歉收,经济困难。为了保障供给,孙珠江注重生产自救,他发动全乡群众开垦荒地种植玉米、蕃薯、瓜菜、
  棉花,每年生产的九十万斤杂粮和二三千斤棉花织布以解决群众的衣食困难和支援部队。除此以外,还在全乡范围里开展“减租减息”、“保障佃权”运动,组织帮耕帮工队帮烈属军属种田、收割。孙珠江为革命利益不徇私情,在收缴军公粮时,他的胞哥有抵触思想,他带三名武装人员上门严厉质问,主张绳之以罚,他哥哥终于乖乖缴粮。这一大公无私的行为惊动了梅山地区的地主恶霸不法分子,使他们不敢乱说乱动,对我党的摊派任务按时完成。
  孙珠江立场坚定,斗争性强。经常亲自带领武工人员惩治叛徒、汉奸、特务和不法地主恶霸分子——韦石开、陈观津、韦家辉、孙毓甫、蔡石花等。这些叛徒、汉奸、特务经常带领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围村、扫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抢夺财物。他们都被孙珠江带领的武工队处决。孙珠江铁面无私,不管是亲是疏,凡是对党对人民危害的反动家伙他都坚决打击,为民除害。
  孙珠江经常带领武工人员,查私缉私打没官僚奸商的财物,使地方工作人员的衣食费用得到
  解决。
  1944年4月,孙珠江任崖县区长,1945年10月以后调琼崖民主政府。1946年1月,琼崖特委从一级党政机关中抽调10名干部成立随军工作团,孙珠江任团长,配合琼纵第三支队开进白保乐地区进行工作。首先进入白沙的牙叉、无门、前叉、营根、大墩、十万和保亭的打仲黑、小满、志妈转入乐东县的万冲、番阳再折转白沙毛贵、毛栈、小水等,经过3个月的紧张战斗,在白沙县建立起一、二区公所和9个乡公所,在保亭县建3个乡公所,在乐东县建立2个乡公所。其后,孙珠江调去儋县民主政府工作。一次到儋三区传达工作,突然敌人袭击区公所,孙珠江和区长李某指挥区武装部队进行反击,李区长不幸牺牲,孙珠江机灵果敢,安全脱险。孙珠江不久上调南区地委,1946年8月调返崖县,同年11月任崖县委常委分管宣传和武装工作。在此期间,孙珠江屡次参与组织拔除国民党地方武装的据点。如歼灭敌梅东关公庙据点,打击了敌人的残余势力和嚣张气焰,使崖县中西部地区的武装支前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
  清敌建党建政方面、孙珠江带领工作队深入罗浩、龙鼻、七公、木棉头、薯园、臭水、温元等地开辟新区建立政权,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1948年6月以后调南区行署学习,结业后,随军入保亭县参加“清匪反霸”、“清敌建政”工作。1948年10月调返崖二、三区筹建榆三县任镜云乡乡长。1950年9月调到陵水县政府任秘书,1952年任陵水县法院院长,1954年因受“冤案”牵连迫害患病离职医治,1956年复出崖县民政科,1957年任副科长,1958年10月又被扣上“地方主义分子”的罪名,送劳改在狱患病,1960年保释就医并受管制。打倒“四人帮”后,1979年平反昭雪,1983年因病不幸逝世。
  孙维青(1917—1943) 原名孙家维,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他个人赋性纯朴憨直,谦虚诚恳,小学毕业后考入崖县中学就读,在学校里他既刻苦学习文化,又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阅读了许多革命书刊,并受到陈英才、林庆墀等老师的启发教育,思想进步很快。1936年底,党组织派黎茂萱、何赤到梅东发展党员,孙维青、黎光宗、孙毓雄被吸收
  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建立梅东党支部,孙维青任党支部书记。
  1938年底,形势紧迫,琼崖沦陷近于眉睫。中共崖县委领导人叶云夫、黎茂萱以及何赤同志到梅山开展抗日运动。孙维青就在他们的直接领导下同孙珠江、孙有华、孙家元、孙有林、陈虞等青年学生,日夜走村串乡宣传组织群众抗日救亡。1939年2月,日军占领崖县。他们又在各阶层人民中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那些爱国志士、开明乡绅引导到抗日斗争行列中来。5月,为了扩充党的抗日骨干力量,党组织经过物色,吸收孙有华、吴东等一批先进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因工作需要,支部领导调整,孙珠江任党支部书记。1940年5月,孙维青接任党支部书记,之后不断扩大党组织,先后吸收了孙已任、孙家文、陈虞、陈才干等一批青年入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青年抗日救国会”,创办民众识字班,以“火、火、火,日本强盗放的火,血、血、血,中国人民流的血”等革命歌曲、进步书刊教育青年、农民,引导他们走上抗日征途。
  孙维青、孙珠江、孙惠公、孙有华、孙有珍等共产党员以“青年抗日救国会”的骨干分子为核心,成立起一支几十人的武装抗日游击队。他们分别到港门、保平、头灶、新庄等地去筹集枪支弹药装备队伍。抗日游击队成立后连续袭击敌人。他们先后烧毁抱套溪桥,又砍掉了几十公里的电杆、电线,给敌人沉重的打击。值此国共合作抗日之初,中共崖县委领导人由于偏于“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而缺乏坚持我党的独立自主的方针和路线,结果,梅山这支抗日游击队竟然被国民党借合作之名收缴了全部武器,解散了队伍。虽然如此,孙维青、孙珠江等同志还是不灰心,不气馁。他们重新组建抗日武装常备队(自卫队),后以常备队的骨干分子配合县区武工队进行锄奸、反敌,首先杀掉了长山村日寇汉奸黎亚四、黎光选父子,继而又毙掉叛变分子韦石开,又配合县、区锄奸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崖城“虎口拨牙”杀掉臭名昭著、血债累累的大汉奸黄鼎芬和保平村勾敌通奸的国民党区长周天章、地主恶霸、汉奸周佩武等,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凶焰。
  1940年6月,孙维青被调任中共崖一区委书记,他担子更重了,工作更繁忙了,建立“青抗会”、“妇女救国会”,搜集敌情、交通联络、发动武装、扩大党组织、清敌锄奸等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孙维青是一位有胆识的青年,办事既果断又机警,在任期间,崖一区的抗日斗争搞得有声有色,热气腾腾,众人异口同声赞扬他。1941年7月被提为中共崖县委委员、组织部长。
  1942年初起,日寇、伪军、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勾结,形成三位一体的反共大联盟,进一步镇压梅山人民的抗日斗争,敌人对梅山地区军事上轮番扫荡,经济上严密封锁,并且利用奸细测探情报,挑拨黎汉相斗,以达到削弱和瓦解梅山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力。孙维青审时度势,发动梅山的共产党员和抗日人民同敌人作殊死的斗争。发动群众“反围剿”、“反扫荡”,组织人民掀起“生产自救”运动,克服了粮食、纱布、弹药等困难,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1943年5月一天早上,日寇在汉奸的带领下,突然举兵包围梅山,意在捕捉孙维青以及梅山乡
  的共产党人。晌午过了,孙维青认为敌人撤兵了,就悄悄地回村准备召开“青抗会”和“儿童团”会议,他行到村边就被埋伏的敌人发现追捕,孙维青在脱围中被敌人用剑劈中,不幸壮烈牺牲。
  孙维青同志是梅山乡抗日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他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光辉形象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孙惠公(1911—)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6岁开始上学,初中毕业后,考上崖县中学附设乡村师范班,毕业后,被聘为梅东小学教员、月川小学校长、崖县教育经费管委会事务员。1934年秋,到广东教师进修学校公费就学,毕业后,先后在崖县第七高小、第五高小和崖县初中预习班任教。
  1937年7月7日,日本武装侵略中国的消息传到崖县,他正好暑假还家,便邀同伴在梅东小学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为后来建立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提供了群众基础。暑假后,回五高任教,参加中共崖县委组织的抗日后援会,常在
  晚上邀同事到港门、保平、临高等初小的夜校去宣传发动抗日。这时,中共崖县委书记叶云夫常以商人的打扮到五高活动。五高校长何绍尧是中共崖县委委员,他们发现惠公在学校内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活动后,常让他看抗日小报,教给他许多革命道理。
  1938年春,国民党县长何定之巧立名目,苛捐勒索,光是已经加重了的田亩税就要提前征收3至5年,崖县人民怨声载道,掀起抗税斗争。在这次斗争中,惠公多方串联,积极发动群众,当面驳斥国民党官员的剥削行为。人民群众的反抗,挫败了何定之发国难财的阴谋。
  1939年1月下旬的一个早上,何定之带着一群人马,狼狈向崖县西区逃窜。显然,日寇未到,国民党官员就要弃城逃跑,岂不是留下一座空城拱手让给敌人!惠公愤怒极了,立即约同事任大屏一起写了10多张大字报和数十张标语,张贴在崖城、港门、临高等村的主要路口和市场,揭露和声讨何定之不抗日弃城逃跑的罪行。
  2月14日夜,日寇在榆林、三亚登陆。18日
  夜,日寇占领崖县县城,不到10天全县沦陷。惠公和孙家维、孙珠江、孙有珍数人商量,分头搜集到民间枪枝几十杆,组成梅山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虽然不能立即与日寇进行正面战斗,但扰乱、破坏敌人的交通道路、通讯设施。
  1939年秋的一个夜里,惠公和孙家维、孙珠江、孙有珍、吴东、胡安、王荣贵、孙毓高、蔡魁生、孙如燧、孙太治、孙关春等13人,把梅山至中灶10余公里公路上的电杆电线全部破坏,将桥梁涵洞统统捣毁。日寇白天维修,他们在夜里不断伺机破坏。在这期间,还经常筹款筹粮,支援琼崖抗日独立队。
  1939年10月,中共崖县委委员黎茂萱、何赤俩同志介绍孙惠公参加中国共产党,为预备党员,1940年1月16日夜宣誓转正。
  1941年秋,日寇数次夜间到惠公家搜捕洗劫,由于抓不到他,便一把火把他家烧为了焦土。
  同年秋的一个晚上,他接受了县委交代的任务,和县委委员李大和到尖峰岭,带领琼崖独立队三支队突围。他俩爬山越岭,在尖峰岭北面的黑
  眉山找到了部队。那时,三支队已在黑眉山与日寇激战几个日夜,大量杀伤敌人,但我军也伤亡不少,情况危急,队伍必须向东转移,不用说要摆脱日寇的围追堵截,就是要组织伤员长途跋涉,越过敌人封锁的地带也不知有多大困难。尖峰岭东几十里是乐东、崖县国民党的老窝,南面则是日寇占领的崖县四五区平原。惠公的任务是带领三支队通过这个地区,向崖县东路挺进。如果路线选择不当,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不过这个地段离梅山游击队活动范围接近,据惠公掌握的情况,不久前日寇曾经进攻国民党盘踞的抱善基地。国民党如同惊弓之鸟,抱善可能空虚,可以神速从这里通过。惠公的意见被三支队政委兼支队长张开泰等同志采纳,以两天三夜的山地行军,到达长溪。选择这个地点,惠公有一个目的,因为他家在这里库存着两造粮食,他打开粮仓,发动群众碾米,除供三支队全队吃饱外,每人还装满米袋。部队又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到达梅山。根据县委的安排,部队在梅山后岭休息。群众杀猪宰牛,缝衣送被,情如鱼水,部队在战斗中损失的装备大部分得到
  补充。休息几天,夜间部队转移,惠公和叶云夫、何赤、陈作霖4人留下,处理部队驻扎期间与附近村庄的群众关系问题。这一夜,他们走东村访西庄,直到凌晨准备离开老陈田村时,突然村外枪声四起,日寇包围了村庄。他们分头突围,陈作霖同志在突围中壮烈牺牲。这一天,日寇也同时“扫荡”梅东和水南村,黎茂萱同志和何绍尧同志分别在梅东和水南壮烈牺牲。
  1942年6月10日,县委书记叶云夫和委员何赤在梅山野外主持召开了梅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成立崖县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孙惠公当选乡长,这是崖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在梅山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各村的基层组织不断巩固发展,民主政府执行党的减租减息、帮工代耕、征粮征税支援前线的政策,动员青年参军,组织民兵配合县委武工队锄奸肃反,捣毁敌人交通通讯设施。日寇妄图扑灭梅山的抗日烈火,在梅山的镇海、长山、梅联仅6公里的地段上建立了3处堡垒,封锁梅山,不让梅山群众外出集市。党和政府发动梅山人民种棉花,纺纱织布,挑海水煮盐,用土法制
  火药,战胜了敌人的封锁。
  1943年3月,崖县委调孙惠公和林庆墀等同志到尖峰岭黑眉山,会合感恩县委筹备建立崖感联县办事处。5月1日召开两县代表会议,选举成立崖感联县办事处,林庆墀、王康宁当选为正副主任,孙惠公任秘书科长。他们三人建立了党组,建立地方武装。办事处就流动驻在黑眉山一带,使黑眉山成为巩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4年3月,崖感联县办事处取消,惠公调任琼崖南区军政委员会秘书科长。仅一个多月,军政委员会取消,他又调琼崖独立总队第二支队任副官兼书记。
  1945年初,部队在昌感交界的大槐山集训。一天早晨,他们接到中共感恩县委送来日寇向我军进攻的紧急情报。我军作好战斗准备,候日军接近阵地,便集中火力大量消灭敌人。不久,敌人飞机4架轮流轰炸和低冲扫射,我军因隐蔽得好,无一伤亡。惠公和支队长符振中、政委符荣鼎等领导都参加了战斗。
  8月,日军投降,美械装备的国民党46军来琼
  劫收。在日军的配合下,国民党军队在尖峰岭制造了“土仑事件”,我崖县区党政机关人员大部分被杀害;驻感城的我琼纵二支队挺进大队八中队全队阵亡;国民党军又在石碌附近的美孚村进攻我二支队部。此时,惠公也随军参战。美孚村战斗,炮火连天,激烈地打了整整一天,我军伤亡不少。国民党挑起内战,我军不能老是被动挨打。美孚战斗不久,驻在昌江马鞍村的我二支队接到县委情报,知道敌人要乘火车入石碌劫收。新任支队长陈武英、政委陈岩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老马村铁路段截击火车。支队长、政委都到前线指挥,惠公参加了战斗。一连埋伏3天,才见火车驶入伏击圈。经过激烈的战斗,敌军伤亡不少,俘虏很多,战利品一大批,是我二支队抗日战争以来缴获武器最多的一次。后来才知道,国民党46军军长韩练成也在火车上挨打。
  1946年春,孙惠公调离琼纵二支队部,到海南区党委,区党委分配他到琼东定安联合县政府任秘书科长。那时候,国民党已全面发动内战,形势相当紧张。为了发动群众对敌斗争,他和战友们
  的足迹跑遍了琼东、定安各地。
  同年秋,惠公调回区党委。区党委冯白驹、黄康等领导接见他和林庆墀同志。冯白驹同志指出:崖县离区党委驻地较远,区党委对崖县的情况了解不够。崖县文化比较发达,革命活动开展比较早,不少知识分子参加革命,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过去崖县对建立山区根据地不大注意,经不起敌人的摧残。46军来琼后,崖县的工作已经崩溃,需要你们回去。你们的任务是:第一、恢复建立党组织,收拾崩溃局面;第二、建立山区根据地再向平原发展;第三、开展学运工作;第四、崖县敌人驻军多,敌军中的反战分子不少,要注意敌军中的兵运工作;第五、日寇在崖县时开矿山设工厂,要注意工运工作。因此,决定林庆墀同志为南区临委委员,惠公为崖县县委书记。冯白驹同志指示后,惠公向区党委要求,调当时在区党委附近工作的何赤、罗群、孙鹤林、林志龙、蔡大元、陈兴起、陈侃等同志和他一起回崖县,区党委同意了他的要求。
  林庆墀同志与他们几人一起回到昌感崖联合
  县委,知道县委已于五月派陈明纲、孙珠江、陈虞、吴清尧、林志超等同志回崖县区收拾工作。在昌感崖联合县委,庆墀同志传达了区党委的决定。中共琼崖南区临委同时成立,讨论惠公回崖县建立县委的问题,决定取消崖县区,成立中共崖县委,按区党委的决定,惠公任崖县县委书记。
  1946年10月中旬,惠公回到崖县。10月18日,他在梅山召开第一次县委会议,传达了区党委和临委的决定,成立中共崖县县委,他任县委书记,何赤、孙珠江、陈明纲同志任县委委员。会议听取陈明纲关于收拾恢复崖县区组织情况汇报,同时调整任命了各区乡的领导成员。县委各负责同志分头到各区乡工作。惠公带蔡大元等同志到龙浩、只峨、抱串、温仁、千家等少数民族乡村开展山区工作,动员一批少数民族青年参加革命,建立红五、罗所、千善、千雅、温仁等少数民族乡民主政权,使马岭、育才、雅亮等崖一、四、五区和乐东县千家区的少数民族地区连成一片,建立了山区根据地。县委建立不久,崖县各区乡党组织也迅速恢复和发展。
  1947年春夏间,县委组建地方武装前进队。当时,枪支弹药不足,为了战斗的需要,惠公利用在部队学到的制造地雷的技术,指导梅山民兵制造地雷。前进队利用土制地雷在九乐公路战斗中,截击国民党乐东机关枪连,打死其连长。在拔除抱用据点的战斗中,地雷发挥威力,敌兵死伤不少,惊慌撤走,为建立山区根据地扫除了障碍。
  国民党继承了日寇的衣钵,继续在梅山建立据点,控制梅山人民。1947年秋,惠公等组织了破袭敌梅山据点的战斗。首先争取国民党崖县自卫大队第一中队排长黎明为内应,并报请上级派琼崖纵队南征队长吴之率所部来崖县支援。在县前进队的配合下,乘着黑夜,消灭了驻扎在梅东村关公庙里的国民党中队,缴获轻机枪两挺,长短枪数十支。
  1948年4月,正当解放乐东县城的战斗进入紧张阶段,惠公调任乐东县县长,在乐城前线配合我军搞坚壁清野工作,动员群众把粮食和一切可资敌人利用的东西,迁移到远离乐城的地方收藏,以断绝集结困守乐城敌人的接济。一天,忽接情
  报,榆林要塞敌军派美械装备的一个大队入乐城,企图据守顽抗。我军除留围困乐城守敌的力量外,大部分都集中到进入乐东的要道青岭仔进行伏击。惠公参加了青岭仔战斗,并负责后勤指挥。这次战斗大量杀伤敌人,击毙了带要塞军入乐城的国民党少将新任乐东县县长。
  6月,惠公调到中共琼崖南区地委任秘书主任。
  1950年春节后几天,国民党大批残军从大陆溃退海南,敌师长陈忠坚带一个师窜下黄流。这时,惠公和崖县委委员陈国风、四五联区区长何施仁带工作队在黄孔乡工作。敌军突然向黄孔乡扑来,他们立即撤向手板坡。敌人连夜追踪到手板坡。黎明前,惠公发现满山遍野都是敌人,急忙呼叫大家进山,敌人乱枪扫射,我同志牺牲3人,被捕10多人。
  4月30日,南区地委接到区党委电报通知,我军已进入榆林三亚。惠公随南区地委和专署5月3日到达榆林,参加大军128师军政领导会议。
  7月,中共琼崖南区地委和专署撤消,海南军
  政委员会任命惠公为崖县副县长兼崖县人民法院院长。解放初期惠公的主要工作是安定社会秩序,布告国民党官员登记认罪自新,成立集训所集中管训,并组织调查他们的罪行,分别给予判刑。
  秋末,晚造收完,开始秋征公粮、购粮。惠公受命带征粮工作队到保平乡搞秋征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在全县铺开解放后的第一次秋征工作。
  秋征试点刚结束,惠公带崖县人民代表到府城参加海南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随后参加广东省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
  1951年2月,惠公调任中共乐东县委常委、乐东县县长。这年秋天,惠公带乐东县人民代表参加广东省第二次人民代表会议。会议结束,省政府决定他和黎族起义首领王国兴上武汉参加中南民族工作会议。接着,上北京参加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会议结束时正好遇上1952年元旦,早上,全体代表到怀仁堂与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进行新年团拜。
  2月,惠公回到海南行署,传达了中央民委会
  议精神。行署决定由史丹同志和他筹备成立海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史丹同志任主任,他任副主任。
  1955年10月,为开辟莺歌海盐场,惠公被任命为广东省盐务局莺歌海盐场筹建处副处长兼场地管理所主任,带勘探队实地勘测设计规划,处理盐场征地与当地群众的关系。
  1958年8月,惠公调任自治州交通局局长,主要任务是配合铁道兵开通安由港到莺歌海的铁路。海南行署和自治州政府决定从乐东、崖县、陵水、保亭四县共派8000民工,配合铁道兵参加铁路大会战,成立了安黄铁路民工指挥部,自治州州长林岳川兼任总指挥,他兼任副总指挥。
  1958年10月,自治州撤销,陵水、崖县、保亭三县合并为崖县。惠公调崖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工业交通,继续抓安黄铁路的建设,直接负责铁路民工的指挥工作。
  1962年,自治州恢复。10月,惠公又从崖县调到自治州人民委员会任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州人委党组成员。
  1966年4月,惠公被任命为广东省各民族代
  表团团长,带各民族代表到北京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他们在北京参观名胜古迹,还到河北省砂石峪、山西省大寨等地参观学习改造山河的经验。
  7月,惠公带着党中央的关怀,带着全国许多先进经验回到自治州,还不待贯彻,“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开始了,人被扣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惠公恢复工作,任自治州委统战部副部长。他焕发青春,积极组织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拨乱反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战政策。
  1983年,惠公办理离休。可是,他一息尚存,总要为革命发挥余热,有机会时,常以讲战斗故事等形式,为机关干部、学校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受聘为三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积极襄助地方史志的纂修工作。三亚市第二小学聘他为校外辅导员。1992年6月,受国家教委、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联合表彰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
  孙毓贤(1913—1941)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40年4月参加琼崖独立总队。1941年3月在昌江县海尾村战斗中牺牲。
  孙毓高(1910—1946)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中共党员。1939年11月参加崖县常备队,后任驳壳班班长。1946年6月在葫芦门战斗中牺牲。
  孙毓雄(1915—1942) 字仲家,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同胞兄弟五人,毓雄排行第二。父亲如梁,前清廪生,当过本村基正小学校长,是村里知书达礼的人。家庭拥有大幅的土地兼有盐场,其家庭之豪富遐迩闻名。毓雄娶崖城曾任过国民党县长陈其庚之女为妻,胞姐嫁给崖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黎茂萱。崖县社会上流人物多是他的亲戚和朋友,交往面甚广。
  毓雄身体健旺,形态魁梧,性情豪爽,资质聪慧,爱好文学,书画诗文都得手。他为人恭谨,心地善良,别人有难,解囊相助,深受群众爱戴,乡里
  众人尊称“二哥”。
  孙毓雄从入学读书起就听到老师讲述帝国主义侵凌压迫我中华民族的种种罪行,又目睹贪官污吏横惩暴敛,苛税重剥,封建地主的横行霸道,导致盗贼四起,土匪猖獗,饿莩遍地,民不聊生的混乱象,深有感触。
  1925年黎茂萱受党组织派遗回崖县进行革命活动。1926年秋同陈英才、陈世训、麦宏恩一起创建崖县第一个党组织一中共东南支部,同时成立由共产党人主持的崖县国民党党部和崖县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宣传,传播马列主义。自此,黎茂萱曾到梅东岳父家。毓雄自小爱好读书,曾在黎茂萱处阅览了许多有关进步书刊,受到了熏陶,开始对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有个影印。特别是刘秋菊、林茂松来到梅山之后,黎茂萱、何赤以“梅山女婿”的身份来往梅山和刘、林两人共同开展革命活动之后,与毓雄频繁接触。毓雄在他们的启发教育下,开始信仰共产主义,拥护孙中山“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能够背叛封建地主家庭,故于1936年由他姐夫黎茂萱和何赤介绍加入
  中国共产党。
  “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抗击侵略者。在此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孙毓雄义无反顾毅然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他曾多次从家里拿出钱财援助“抗日后援会”、“青年抗敌同志会”和发行“革命文艺”、创办“书报推销站”等活动。他发挥了绘画所长,画出各种漫画配合学生宣传队深入街头巷尾和乡村进行抗日宣传。孙毓雄在抗日号角的推动下,再也坐不稳了,他拍案而起,发出了铿锵的誓言:“宁为抗日死,不愿当亡国奴而生”,决心离开温馨的家庭,奔赴革命圣地一一延安参加抗日。毓雄赴延安的事,父亲知道后一时不够理解,但他坚持耐心地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说服父母亲,又有姐夫黎茂萱从旁帮助开导,最后父母亲还是同意了他的延安之行。并备足路费给毓雄北上延安。毓雄经过一个月余时间的辗转和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陕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班学习。在“抗大”,毓雄曾多次聆听毛主席和中央首长做关于
  《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革命前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争和战略问题》等一系列的革命理论课的讲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提高了革命理论和思想觉悟,加深了对共产党主义的信仰。
  1939年春,全国抗日战争形势已由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进入相持阶段。党中央为了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把“抗大”毕业生分派去敌后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孙毓雄“抗大”毕业后奉命带领一个小分队奔赴前线。出发前林吉祥(同是崖县人)还为他设宴,席间举杯慰勉,壮行饯别。
  一个冰雪弥漫的早晨,孙毓雄带领数十人的小分队,斗志昂扬地离开革命圣地一一延安,直向黄河进发,过了黄河彼岸还未站稳脚根,就被叛徒出卖,国民党以数百人的兵力将其包围,毓雄带领的小分队陷入虎口,几经反击,但因寡不敌众,最后毓雄不幸被捕,解送西安监狱,后转到西安西北青年劳动教导营禁闭。他身陷囹圄,但凛节坚贞,敌人软化引诱,动摇不了他的意志,改变不了他对共产党主义的信仰。他在狱中同敌人作针锋相对
  的斗争。敌人奈何不得。于1942年将他杀害在西安西北青年劳动教导营。时年27岁。
  孙鹤林(1921—1981) 海南崖县一区梅东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他是家中的长子,受父母的溺爱,可父亲因病不幸早逝世,鹤林只在小学读四年级就辍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深入,鹤林以饱满的热情和同龄青年一起,参加我党在梅山地区陆续举办的平民夜校和识字班,从此启发了他抗日救国的观念。从这时起,他一旦有机会就同孙维青、孙珠江、孙家元、孙有华、孙家文等进步青年在一起畅谈国家大事。
  中共崖县委迁驻梅山后,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梅山地区的各种抗日革命团体相继成立,抗日行动迅猛。如参加宣传队走村串户宣传发动群众,进行破坏公路桥梁、通讯设施、动武筹粮筹款支前、打没缉私、肃反锄奸、减租退押等等,孙鹤林都积极投身到这些行动中去。
  鉴于他个人的表现,1942年6月被推选为梅山乡青抗会主任,同年7月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
  党员。青抗会在他直接领导下,参加会员人数占各村青壮年人数的95%以上。该会能默契配合各团体组织开展工作。使梅山抗战工作热气腾腾。
  1945年日军投降后国内战争全面爆发,10月国民党四十六军来琼,其势凶猛,大有铲平解放区、游击区之势。梅山这块革命根据地,倾刻笼罩在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此时的梅山乡各组织被迫撤出搬到西南团——土伦地区。身居梅山乡青抗会主任的孙鹤林也撤到了土伦村。“土伦事件”中,大批区乡干部遭受捕杀,孙鹤林机智地和部分同志逃出虎口,到达昌感崖联合县委驻地。
  1946年,他响应联合县委“到少数民族地区和汉区内地去开辟新天地”的号召,7月下旬到了琼定特别区的黄肚乡。在那里,他以发展建设新区为已任,发挥了个人的才智和毅力,紧紧依靠党、依靠群众克服了生活、气候、水土不适等困难,深入乡村动员青年参战,发动群众筹款筹粮支援前线,开展清敌建政、减租退押和发展党组织工作,为党培养了一批骨干分子。不入,黄肚乡民主政
  府成立,他被选为该乡乡长。同年12月,国民党四十六军离琼,琼岛形势开始好转。联委为尽快收复崖县工作,特令在新区开展工作的部分同志回崖,此时他也奉命回到了梅山,和陈虞等同志一起展开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掌握了大量情况并制定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梅山的工作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1946年11月至1950年5月先后任崖一区总支委委员、县委干事、信孚乡总支委员。
  解放后,先后任崖县委秘书、海南区党委组织部干事、崖县盐务局局长、海南盐务局科长,1956年被选为中共崖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兼榆亚盐场场长。
  1958年4月被诬为崖县地方主义的骨干分子受到撤消职务、行政降级下放基层等处分。1958年5月,下放到保亭县偏僻的三道乡,此后,来回辗转于三道——新政——响水公社之间,先后任三道乡副乡长、新政公社副社长、公社党委副书记、响水公社干事。当他正在尽力为贫穷落后的山区工作的时候,1963年整风整社运动中,他又被
  错划为攻击“三面红旗”的反动分子而被开除党籍、行政再降级之处分。这又加重对他的思想打击,但他还是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没有反党反人民,坚持向上级反映本人受害的经过。然而“文革”期间,在极左路线的作崇下,他所反映的问题不但没有正视反而屡遭打击。尤其是1975年10月那一次,竟以“闹翻地方主义案”、“攻击三面红旗”、“污蔑上级党委破坏党的团结和统一”等罪名,把他迫离工作岗位。这对他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打击,可是他并不因此而消沉,反而显得老练和机警,以超常的冷静对待发生的问题,他始终相信自己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是否身无官职一身轻呢?不,他身在山区心系山区人民,空闲时节每每走村串寨、访贫问苦,利用多年所建立的人事关系为当地人们解决诸多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终于得到彻底平反,恢复原来行政16级的待遇,调往响水公社任副书记负责全面工作。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天起他走马上任,以响水工作为己任,忘记了家人忘记了自己,真正作到废寝忘食。由于他长期以来熟透
  山区的风土人情,熟悉山区的地理环境甚至一草一木,一旦抓起工作来得心应手,短短的两年多时间,该乡多次被评为全县的先进集体,他个人同样多次被评为全县基层领导干部的先进者。正当他政治生命的火花在平凡的岗位上得于闪烁的时候,他常常感到右上腹隐隐作疼并长时间伴有淋漓大汗。他自以为只是一般工作疲惫和营养不良所致,那知道这是病魔向他发出不祥的警报,他仍然置之以不顾,直到他在1980年11月某日,在全乡农业晚造生产大检查时摔倒在田埂上,醒来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为期已晚矣。他这次真的倒下去再也起不来了,他带着当地人们对他的了解,带着他对当地人们的深情厚意,带着他终生的点点感慨于1981年1月9日离开人世。时年六十岁。
  纪德明(1928—) 海南崖县一区角头村(今属三亚市崖城镇)人。1935年入梅东小学读书。1940年参加儿童团。1942年离乡到昌江王法山参加独立队第二支队。1940年春选当第一中队传令员。年底为大队传令员。1944年部队辗转到
  白沙改编为琼纵挺进支队,开辟白保乐根据地,为支队传令员。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秋,国民党46军分兵二路直扑琼纵司令部,挺进支队夏越团转战澄迈六芹山三个月,兵员伤亡惨重。与冬,在牙上园村收编为争光队、猛冲队、忠勇队,纪德明被编入猛冲队。1947年2月,转争光队当政治服务员。8月部队挺进保亭开展新区工作。10月,调挺进支队第一中队当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1948年春,转战乐东,在造水摆开战场,毙敌一个团,解放乐东县城。其后,部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总队第5团,任七连指导员。1949年春夏,7连改为团机炮,仍任指导员。海南解放后,5团编为独立30团,调政治处任党组干事。1952年任政治处记录部主任。1953年,部队改编为林业工程第2师,在政治处当保卫科长。1953年上半年,调华南垦殖总局徐闻拖拉机学校主管保卫工作。7月,调崖县南滨农场任政治场长。不久,调崖县垦殖所当保卫科长。1954年,崖县、保亭垦殖所合并,为保卫科长与所党委常委。1956年转崖县交通管理所当所长。1957年到海南
  军区军官教导队学习。1958年2月,回崖县待分配,不久被划为右派,开除党籍,降五级劳动改造。1979年平反,调崖县食品厂当副厂长。1980年调县经济委员会当干事,不久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

知识出处

三亚市革命人物录

《三亚市革命人物录》

本书收录的人物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解放军部队正式追认的革命烈士,或是民主革命时期,在地方上任乡长或中共总支书记,在部队任连 级以上职务的同志。本书收录的烈士共372人,其中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151人,抗日战争时期为95人,解放战争时期为114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12人(海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50年5月1日算起),其他人物为27人。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