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团队活动摘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琼纵文艺战友纪念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0023
颗粒名称: 文艺团队活动摘要
其他题名: 琼崖红军——琼崖纵队政治部
分类号: E223
页数: 6
页码: 39-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琼纵文艺战友红军剧团、琼崖独立总队政治部歌剧团、琼崖独立总队青年剧团、琼崖纵队政治部歌剧团、琼纵政治部文工团、琼纵政治部文工队、文工团等文艺团队活动摘要概况。
关键词: 文艺团队 活动 琼崖红军

内容

中共琼崖特季、中共琼崖区党委、琼崖纵队的历届领导人向来重视革命文艺宣传工作,只要战争形势需要,就组织文艺队伍,在连队、机关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在漫长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的歌曲、戏剧、美术、舞蹈给广大指战员、革命群众留下极为积极的影响,起到宣传、组织、鼓动群众的作用。
  由于时间久远,资料散失,仅凭前辈追忆和文艺战友的回顾,而整理出这篇“活动摘要”,难免挂一漏万,仅供战友和研究部门参考。望关心、热爱此项工作的战友、首长和有关部门提出宝贵意见,进一步修改、补充整理成为一份较完整的资料,做为琼崖纵队文艺团(队)的史料,以轸念逝者、激奋来者、勉励后人并以飨读者。
  红军剧团
  (1929年冬——1932年夏)
  1929年秋冬之间,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形势逐渐好转,母瑞山(米碎山)根据地比前巩固,……又组织琼剧团,自编革命戏文,排练公演,活跃群众的文娱生活,附近乡村的群众知道母瑞山的红军剧团演琼剧,不怕艰险,爬山越岭前来观看,……。后来万宁县有一个地方剧团的生、旦主要角色,也跑来观看我们的演出。受到我们的影响,要求加入红军剧团……”。(摘自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师长梁秉枢的《琼崖工农红军战斗片段》)。
  红军剧团主要活动在定安县的母瑞山,万宁县的六连岭,以及琼东县一带的老苏区、游击区。演出的剧目除革命歌曲、活报剧外,还有琼剧《大义灭亲》、《双朵红》、《打倒白色恐怖》、《结婚离婚绝对自由》(又称“双自由”)、《义女报夫仇》、《仇敌鸳鸳》等。当时的主要领导人如:冯白驹、王业熹、何毅等都参加过编写剧本。当时,为了筹款支持革命,红军剧团用职业剧团名称到游击区或国统区演出古装琼剧,红军派便衣手枪队在观众席中暗中保护。演出收入全部上缴部队。
  红军剧团团长林树全,主要演员有蔡永鸾、陈世经、纪永凤、谢维保、纪永金等二、三十人。冯白驹等创作的琼剧《双朵红》还流传到马来亚琼侨聚居的地区和胶园,被当地群众组织演出过。
  1932年夏,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警卫旅陈汉光部和谭启秀独立团来琼,大举进攻苏区,红军剧团人员有些被编入战斗连队,有些到民间职业琼剧团当演员,红军剧团才停止演出活动。
  琼崖独立总队青年剧团
  (1938年冬——1940年12月)“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同志在琼山县演丰老区,发动当地青年成立业余剧团,在演丰乡一带农村演出琼剧、活报剧进行抗日宣传。
  1938年12月5日,琼崖红军改编为琼崖独立大队(简称),在琼山云龙誓师抗日。1939年2月10日,日寇侵占琼崖。部队正式扩编成立琼崖独立总队,在总队机关、连队成立业余剧团,活动在咸来、树德等一带乡村。
  1940年春,琼崖独立总队在澄迈县美合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总队新成立一个青年剧团,在美合周围的南坤、仁兴、岭仑、美厚、岭肚、藤寨等一带农村和小墟集,进行抗日宣传演出,剧目有《大义灭亲》、《爱河潮》、《黄金与爱情》、《参军和送粮》、《五家婆》、《战斗凯歌》、《夜攻碉堡打伪军》等。青年剧团的演出,鼓舞激发了军民抗日救国的昂扬热情。1940年1.2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集中主力部队疯狂向我美合抗日根据地进攻,历史上称为《美合事变》。我党为保存抗日力量,决定领导机关、部队撤出根据地,转入敌后进行战斗,坚持抗日,青年剧团也随之解散,人员分配到各单位或连队。
  1940年独立总队青年剧团团长符才三,团员有二十多人。团员冯裕湖(琼山县长泰村人),美合事变后分配在美合留守医院工作,在一次出发筹粮途中,被反动派保安七团伏击壮烈牺牲。
  琼崖独立总队政治部歌剧团
  (1941年秋——1942年冬)
  “美合事变”后1941年1月29日,琼崖特委和总队领导机关安全抵达琼山县。日、伪被我部队多次的沉重打击后,被迫撤走了,从此巩固了琼文抗日基地。1941年7月底琼纵政治部派周珠江、郑放为正副团长,开始组建歌剧团,并调来了几名男女青年。不久,周珠江调离,由郑放任团长,9月林金光调来任副团长,10月调刘青云来任政治指导员,这时团员已有二十多人。总部副官处给歌剧团配备了二盏汽灯、二张大布幕和一批缴获的日、伪军军服等物资作服装道具。剧团开始在部队与农村展开文艺宣传活动,还在永(兴)大(致坡)联乡,帮助乡抗日民主政府举办一期民众工作学习班,结业时,歌剧团演出话剧《模范乡长》(政治部宣传科长吴乾鹏编导)和《打兽兵》、《破除迷信》二个活报剧(林金光等合编)。
  此后,歌剧团奉命配合第二支队林茂松部到琼山县的益来乡、旧州乡、潭文乡进行宣传活动,夜里配合各中队、小队分别深入到国民党顽固派统治区的农村活动,削弱和抵消当时也在此地活动的国民党保安七团、六团的反共宣传,和争取群众站在抗日方面来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如同旧益乡抗日民主乡政府人员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和抗日团体的基层组织,白天由大队派出手枪班上潭文市(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宣传,也在连队开展教唱抗日歌曲,组织军民联欢晚会。在陈村庙土建舞台上进行抗日战争以来第一次登台宣传演出,各村庄无数群众观看演出后,坚定了抗日的信心。
  歌剧团从第二支队第二大队回政治部后,日常除了练习抗日歌曲外,抓紧时间排练吴乾鹏编导的歌剧《家乡进行曲》。1941年11月10日琼崖东北区在琼山县树德乡下昌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了冯白驹等十三人为政府委员,冯白驹任主席,成立了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歌剧团为大会演出歌剧《家乡进行曲》受到代表们一致称赞,歌剧团的声誉鹊起,在全岛各地引起反响。
  吴乾鹏同志被选为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兼管宣传科工作。他为歌剧团编导和导演了话剧《人兽之间》(内容是日伪统治区的斗争)。在琼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全县参议会上演出获得好评。
  歌剧团在龙发战斗后,又出发到第一支队第三大队陈求光部进行工作,1942年1月23日傍晚,歌剧团同第三大队指战员在琼山咸来大水村后旷野上举行联欢会。24日拂晓,远处传来剧烈枪声,这就是海南战争史上著名的“大水战斗”打响了。郑放团长带领歌剧团的同志在大水村后高地榕树下待命。战斗越来越猛烈。歌剧团奉命往西撤退后挑选部分男女团员,随部队进入前沿阵地同指战员一齐唱歌、喊口号,鼓舞我军士气,瓦解敌军。(一些保七团士兵和被捉的民夫,逃到我军阵地来),经过五天四夜的激战,杀伤大量敌人后,我军决定撤出战斗。歌剧团的同志与指战员们一同撤出战场之后,被派到医院,代表政治部慰问伤员。
  二月初,政治部歌剧团同第一第二两个支队的指战员业余演出队在咸来乡联合演出,庆祝“大水战斗”胜利。
  1942年2月7日,国民党保安第六团林荟材领部进犯我琼文根据地,为避免损失,总部命郑放同歌剧团员莫礼贵、邢丽霞,带领百余名轻伤病员,转移到琼山、文昌两县交界的沿海地区,到达莴茄乡同乡政权的同志安排好伤员,留下莫礼贵,邢丽霞同志照顾伤病员,郑放团长往文昌了解情况。三天后,林荟材指挥的保六、保七团及琼山、文昌顽固游击队撤走,伤病员安全地被接回琼文根据地。
  1942年2月22日,歌剧团奉命去万宁县的六连岭根据地,同行的有新任第三支队长林伯熙及一、二支队选派的小队、中队干部等百余人,他们是去六连岭军政学校参加第二期学习的。歌剧团全部徒手从琼山县的树德乡启程,途经文昌县重兴乡,林支队长是当地人,在当地乡干部配合下,动员了二十多名青年参军,和动员出十多支步枪,当新参军的青年集中时,歌剧团为他们作了专场小型演出。三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歌剧团继续向琼东县马岭行进,第二天晚上抵达万泉河边草烈村,村前是通向加积市的公路,在朦朦胧胧的星光中歌剧团看见十多条小艇,从艇上下来的是军政学校第一期毕业学员。他们告诉歌剧团:卜鳌镇附近遍布日、伪军据点,但歌剧团在草烈村的群众掩护下,乘艇到汕尾村,敌人一点都不察觉,正如冯白驹同志所说:“是人藏人,不是山藏人”。歌剧团经过多日的爬山涉水,穿镇过乡,黑夜行军,终于安全到达六连岭根据地,及时参加军政学校第二期开学典礼。开学的当晚,歌剧团与来自各地的学员联合演出一场文艺晚会。开学不久,乐万县政府在六连岭下的旷野上召开庆祝第三支队进攻万城的胜利大会。歌剧团和军政学校的学员们再次组织演出晚会。晚会过后的第三天传来不幸消息——刚接任的林伯熙支队长在金鸡岭公路打击日军军车、带领突击队冲锋时不幸中弹牺牲了。为了将林支队长牺牲的情况紧急报告给总部,歌剧团奉命派熟悉路线的归侨团员陈振修同志北上送信去总部。
  次日下午,日寇联合国民党琼崖守备第一团麦林营和国民党万宁县府的武装向六连岭我党、政、军住地进攻。歌剧团随第三支队往六连岭东面游击区活动。一天拂晓,日寇突然来袭,歌剧团在撤退中团员符文英左手臂被子弹击中,一星期后治愈回团工作。符文英同志是歌剧团成员在战斗中第一个受伤的女同志。
  四月中旬,独立总队参谋长李振亚抵达六连岭告知,派往总部送紧急信件的歌剧团员陈振修同志在完成任务后,南下往第三支队经琼东县途中,遭国民党军伏击,光荣牺牲,这是歌剧团牺牲的第一位归侨同志。
  1940年夏天,歌剧团奉命返回总部,歌剧团为支援地方政权需要,同意乐万县抗日民主政府陈克邱县长的要求,将华侨回乡服务团送来的原籍乐万县的归侨谢裕芳、邢福民、莫礼贵三人留下参加地方工作。与此同时,团员邢丽霞、符文英、潘正宽因病住进第三支队医院留医。
  五月中旬,歌剧团奉命到第二支队工作,队伍住在琼山县大坡乡下堆村,一天突然日寇飞机前来空袭,歌剧团郑放团长与两名团员受轻伤,由于战斗任务紧张,顾不得治疗,又随团到文昌县游击区工作去了。
  五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数千群众汇集在文昌县东阁乡流坑村观看歌剧团演出由林金光同志创作的话剧《“新婚之夜”》,内容是号召青年参军打敌寇。当晚有二百多人报名参军,演出一结束,群众立刻清理临时搭起来的舞台,不留一点痕迹,以防敌人报复。另一个晚上,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科长、县的妇救会长等领导同志,和歌剧团联欢。歌剧团除合唱、独唱外团员韩淑霞表演独舞,县民政科长周朝博表演国术、县妇救会长黄守英也跳了独舞。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类似这样的军民联欢却是经常举行的。同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文昌县第五区潭牛、大昌、潭乐、新桥等乡,在大昌乡土芦村举行欢送青年男女参军大会。因为区领导接到日寇调兵企图扫荡的消息,所以只在临时搭的舞台上演出简短节目。歌剧团郑放团长与团员邢丽霞合唱《“送郎参军”》,群众一再要求再唱,两位同志又唱了《“延水谣”》,还邀请县政府的张华运同志表演洞箫独奏,以及表演了卓别林式的滑稽艺术,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观众喝采声不断。
  1942年10月的一个晚上,歌剧团在东湖村举行有党政军机关和群众二千多人观看的晚会,演出活报剧《“竹浪桥大捷”》。该剧内容是说9月17日第二支队在文城潭牛公路干线间的竹浪桥,伏击日寇讨伐队九辆军车中的前二辆全歼日寇的战绩。演出中途,突然戏台后不远处,传来巨大炮弹爆炸声,原来日寇已开始对琼文抗日中心进行扫荡蚕食。正在演出的王昆同志急忙脱下上衣,把汽灯灯光罩住。久经战火磨炼的群众,在敌人炮击中,有秩序地从容疏散,军民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事后了解,是驻龙发岭据点日军,见演出灯光而开炮的。
  11月歌剧团继续在文昌东部的头(苑)、东(阁)、宝(芳)地区活动,这时政治指导员刘青云调回政治部,被派到第一支队政治处负责宣传股工作。歌剧团转移到文昌西部的第五区一带活动。不久,副团长林金光带领团员张运斌、王昆、赵雪清、陈雪蓉、周学典等到定安县内洞山一带活动的挺进大队工作。团员符月光、韩淑霞、陈学波等随小部队配合文昌一区、县青抗会干部,在文昌县一区的南阳、高隆、琼山县的钟税一带活动;团员符国京带领陈坚等一组同志到文昌东第六区农村部队的医务所,协助医务人员进行工作;团长郑放带领陈志飞、邢丽霞等随第二支队第二大队第二中队,在琼山县的树德、钟税乡、文昌县第五区的大昌乡、潭牛乡打游击。不久,韩淑霞同志在文昌南阳地区的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12月中旬,郑放团长向政治部主任王业熹汇报了歌剧团各同志分散各地工作的情况,根据战斗形势的变化,组织决定歌剧团暂时解散,团员由第二支队政治处安排工作,副团长林金光留在挺进大队当连指导员,团长郑放派到西区的第四支队政治处负责宣传工作。
  时过不久,传来了歌剧团一些战友牺牲的消息:
  邢丽霞同志在树德乡,在日寇扫荡中,突围时被日寇捉住,她英勇不屈而被杀害;
  张运斌同志在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当连文化教员,在一次日寇包围时,他带一个班阻击日寇,掩护大队突围,部队胜利突围了,可张运斌和全班战友在阻击敌人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符国京同志在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当连队党支书,一次伏击日寇,带领部队追击残敌中受重伤,在澄迈县四区的花场村附近山林中养伤,日寇搜山,他走不动,敌人发现欲活捉他,他拉响手榴弹与数名敌人同归于尽;
  符月光、林秀娟、周学典也分别在文昌、琼东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在文昌县第六区部队医务所的符秀英、祝新、祝娟,从文昌县迁回琼山县,在咸来乡覃冠山,被扫荡队发觉围攻杀死;
  在万宁县第三支队六连岭医院的符文英,潘正宽,因缺药物医治而病故了。几个月的时间内,战斗在各个岗位上的不少战友,先后英勇牺牲,他们的鲜血,洒遍了海南的大地,把珍贵的年轻生命献给了人民的抗日战争与祖国解放伟业。
  琼崖纵队政治部歌剧团
  (1945年夏——1946年夏)
  1945年6月,琼纵政治部又开始筹备恢复成立歌剧团,由郑放任文化科长兼团长,陈光武任副团长,7月,从各单位先后调来陈志飞、莫爱莲、邢扬娟、羊林影、符文波、邢定桥、符乔梧等同志,歌剧团人员不多,基本训练未完,就奉命进入白沙县,会同挺进支队开展群众工作。抵达一区元门乡休息时,交通员送来消息说:“日本投降了,司令部命令,挺进支队马上出山到外线,包围日寇”。于是,歌剧团转向南丰市圮乐牙村扎营,进行基本训练和排练一些节目。
  10月,歌剧团和琼崖抗日公学,在我军解放的南丰市联合演出,机关干部、学生、市民数千人观看了演出,这是日寇投降不久,南丰市第一次盛况空前的演出。
  10月下旬,歌剧团奉命东返琼山、文昌地区进行慰问演出活动。这时副团长陈光武调离,符文波因伤留医,羊林影也调离。歌剧团只剩下几个人。
  歌剧团和文昌县人民政府琼剧队第一次联合演出是在东阁乡的抱古左村。东阁、宝芳、头苑等乡群众来了一万多人,坐满整个大草地上,歌剧团的歌剧、舞蹈、魔术、活报剧为主要节目,县琼剧队演出琼剧《“大义灭亲”》,从天黑演到天亮,群众尽欢而散。
  第二次的演出地点是在清澜港对面的东郊乡。清澜港有国民党的46军驻防,东郊镇有国民党地方部队,距离演出点仅十多华里,但老区的人民心向共产党,男女老少对敌人严密封锁消息;演出的晚上来了四千多观众,歌剧团刚唱几首歌曲作为开场式,天不作美,突然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群众没有带雨具,却坐着不动,一定要看演出,经县青抗会长李光邦再三动员群众回去,并答应第二天晚上不下雨时,保证演出。第二天晚上顺利演出,满足了老区人民的热望。
  歌剧团和文昌县人民政府琼剧队联合继续到各区、乡演出,在群众中影响巨大,敌人既怕又恨,于是国民党46军组织了一个加强营,还有县、区的反动武装配合,专门追击我们这个在人民中有巨大影响的革命文艺团队。为了避免群众的损失,上级决定撤销各个演出点,歌剧团只好辞别文昌的父老,向琼山县老区转移。
  歌剧团到达琼山县,原想和县人民政府联系慰问演出问题,根据战斗形势分析,一致认为国民党46军与地方反动武装已开始向琼山老区扫荡了。我们第一支队在琼文一带行动飘忽,寻机歼敌,不宜组织演出,为避免损失,歌剧团决定过南渡江西返政治部。
  1946年2月1日,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挺进支队等,在南丰镇农村举行除夕聚餐联欢会,冯白驹同志致词后,歌剧团及机关干部、连队战友轮流唱歌,日本反战同盟的日军士兵也表演了日本民歌和捕鱼舞,联欢会开得十分热闹欢快。
  春节过后几天,歌剧团随司令部向澄迈县六芹山转移。郑放同志调去执行新的任务,歌剧团由政治部科长刘青云负责,调回陈光武任副团长。敌人经常疯狂扫荡,歌剧团既难以演出活动,又不能学习排练,于是组织决定,在初夏时解散,团员分配到各单位去。
  琼纵政治部文工团
  (1948年9月——1949年1月)
  1948年8月,琼崖纵队领导根据形势发展,又由郑放同志负责开始筹备成立文工团,并从部队抽调几名原歌剧团员陈国强、莫爱莲、符乔梧、符文波及政工队员王(徐)文仁等。
  9月18日,秋季攻势首先在陵水光岭打响,俘敌班长以下三十多人,前线总指挥李振亚、前线指挥部副政委符荣鼎,命郑放带二名文工团员押俘虏到保亭县造官镇支前指挥部进行教育,俘虏都是福建籍人,懂普通话,在保亭县人民政府黄式如县长领导下,经过教育,发现俘虏中一名老兵及一名年龄最小的士兵(敌连长勤务兵)思想比较开朗,经过思想教育工作后,他们自愿回原部队作“策反”工作。黄县长与郑放研究后,通过一名在陵水做买卖的我们的基本群众带两个俘虏回去。一个月后,那二名士兵果然动员了一个班的敌兵,携一挺轻机枪,几支步枪投奔到我部队来了。这是解放战争开始第一起投奔解放区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士兵。
  10月中旬,琼纵第二副司令吴克之来到造官镇,带来一名泰国归侨韩惠敏参加文工团工作。
  不久黎良德同志带几名农村青年来参加文工团,政治部决定黎良德任文工团团长,郑放任副团长。黎、郑二人合作编导琼剧《将军向后转》教育国民党起义官兵,收到很好效果。1949年1月,政治部决定将文工团改为青年剧团专演琼剧。郑放同志调去参与筹建琼崖公学工作。
  琼纵政治部文工队、文工团
  (1949年2月——1952年8月)
  1949年2月,琼纵组织决定发动春季攻势,为了加强前线政治宣传鼓动工作的需要,决定成立文工队,从部队和琼崖公学选调一批男女青年,共三十多人组成文工队,由王昆任队长。文工队内分民运、文艺、宣传三个组,活跃在春季攻势的前线上。
  3月4日春攻在澄迈打响,在各次战斗中,白天,队员们在行军中唱快板,喊口号鼓动士气。每解放一个墟镇,队员们在街头唱歌、演讲、贴标语、演出临时编的活报剧。政治部文化科长蔡民生画的宣传漫画成了有力的鼓动武器;晚上,利用战斗空隙,给部队、群众演出或举行联欢会。
  4月19日,我军解放石碌矿山,俘敌一百多人。为了配合部队对俘虏进行教育,文工队编演《一个士兵的遭遇》和《全家团员》等剧。
  6月28日,琼纵在白沙司令部驻地,举行春攻庆功大会暨夏季攻势誓师大会,文工队在大会上“说模范,唱英雄”,深受广大指战员欢迎。随着战斗形势发展,琼纵决定扩大文工队为文工团,调政治部文化科长郑放兼文工团长,王昆任副团长,并带领团员们到前线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在“夏攻”中,琼纵部队在东路分别攻打乐会的龙江、阳江告捷;在文昌的重兴、会文全歼守敌,又克文昌的昌洒、东郊敌据点。正当我军节节胜利之际,敌32军溃逃至海南岛,敌人大兵压境,负隅顽抗,孤注一掷,垂死挣扎更为疯狂。对此,琼纵司令员冯白驹同志电令前线停止“夏攻”,各总队按原防区寻机歼敌。此时,文工团也随指挥部返回白沙县司令部休整。这期间,政治部的罗文洪同志与妇联的何秀英同志演出一些小节目以及文工团联合排演苏联话剧《破旧的别墅》(演出时剧名改为“人约黄昏后”),这是琼纵在解放区第一次演出苏联戏剧,引进外国艺术使指战员大开眼界,感到新鲜。9月下旬,郑放调离,林金光接任团长职。
  1949年10月1日,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兄弟民族委员会、各乡群众在解放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成千上万军民连续三天三夜尽情联欢,白天,各式各样的化装队伍聚集在白沙县毛栈乡领导机关驻地进行游园活动。晚上,由青年剧团演出改编琼剧《白毛女》;第二晚是文工团的歌咏、快板、魔术、舞蹈以及吴乾鹏同志表演的丰收舞,吸引众多军民;第三晚由机关干部联合演出新编琼剧《人民的胜利》,琼纵副政委黄康、后勤主任李定南、副参谋长符振中等领导同志亲自扮演剧中的主要角色。山城在欢腾,解放区在鼎沸。
  10月中下旬,陆续从北区和独立团调来从泰国归来参加革命的云平、周醒、云雪英、黄魂、吕美珠、韩惠芳、陈运南……和从“琼公”和各部队、政权机关调来从泰国、马来亚、新加坡、越南、缅甸、归来以及本地参加革命的符洪高、阮炎南、王子毅、莫壮勤、王大勤、钟纯业、黄小华、梁添、陈蔚云、陈三逢、林愈、詹秋云、严秋霞、林鸿造、王少明、吴平浪、王成龙等,充实文工团的力量。这些同志后来都成了文工团的政治或文艺骨干。如周醒同志被党培养成长为民族舞蹈艺术家。参与大型舞剧《五朵红云》等创作,流传于世。此外,还调来政治部文化科副科长黄伯英任副团长。在此前后,文工团成功地改编了用海南话演出的多幕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选段,排演了《“青春舞”》,《“唱春牛”》,《“朱大嫂送鸡蛋”》等等。文工团的文艺节目更加丰富多彩了,宣传鼓动工作更加生动活泼而卓有成效了,广大军民更加喜爱了。敌人,更加仇恨了,日夜梦想除掉这支“播火”的队伍。1950年春节刚过,国民党一个营的武装偷袭正在万宁县禄马乡演出的文工团,然而,在老乡的掩护下,文工团安全撤走了,敌人扑了个空。
  1950年初,文工团随琼纵司令部、政治部到屯昌县南吕镇,积极准备节目迎接野战大军渡海作战,在这段时间里,文工团还到枫木,黄岭一带乡镇巡回演出,溃败的敌军,曾一连三天派出三架飞机,跟踪部队,轮番轰炸俯冲扫射,文工团余汉民同志负伤,梁添同志沉着机智地在敌机炮火下抢救伤员,其他同志安然无恙,敌机一飞走,晚上,文工团又进行演出。
  文工团随琼纵司令员冯白驹同志和其他首长及政治部等领导机关的队伍,爬山涉水向海口进发。1950年4月23日到达澄迈县,当夜露宿路旁,在金江镇休息了一天,4月25日抵白莲墟,在这里恰与渡海的43军129师文工队会师,当晚两支文工团队举行了胜利会师的联欢会,尽欢而散。翌晨,队伍继续前进,夜宿海口市郊秀英坡荒野上,4月27日到达琼山府城,夜宿五公祠旁的一个尼姑庵里,几天后转住五公祠,这时从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三后方卫校一批学员补充到文工团来,他们是廖华、陈辽、古贻华、陈汉文、周邦才、劳光兴、练平沙、陈敏、陈炫、彭俊、彭丽玫、黄爱梅、温群芳、赖洁贞、梁焕惠等。几天后,为尊重宗教活动和保护文物,于是奉命迁出,移驻得胜沙路五层楼后的一间酱油厂里,一个多月后又搬到“昆章楼”(现424医院里),团员住在靠海边一些日本式的高脚木板屋。
  文工团刚进入海口,又从琼纵一些单位调来了韩春兰,吕子明、周芸芝、郑森玉、王进、邢浪平、符碧蕾等同志,充实了艺术力量。他(她)们后成为业务骨干,邢浪平成长为名闻遐迩的舞蹈家,其成名作有《半边裙子》等等。
  1950年5月间,文工团奉命在海口和文昌等一些县市举行庆祝海南解放的演出活动。7月琼纵文工团被改编为海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
  1950年7月文工团在海口公开招考演(奏)员,与此同时还陆续不断地个别或小批吸收新的人员,他们中有符国武、邱开信、曾德星、潘美德、符奉书、周虹、黄良博、翁桂英、徐光祯、林芹生、林秀琼、王静波、龙舜霞、林书豪、韩英畴、陈惠明等。并向128师文工队同志学习打腰鼓和扭秧歌舞。
  1950年8月文工团全力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活动,到剧场,上街头演出话报剧、音乐、歌舞、快板等小型节目,文工团第一个海南相声《防袭防钻》就是为了配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由林金光团长编写、演出的。
  9月,文工团又一次搬迁到红坎坡原黄埔中正中学旧址。刚解放,这个地区人员混杂,治安不太好,那时,每个班都发两支“三八大盖”,晚上轮流值班放哨,曾发生过追赶潜伏特务事件和步枪走火事故。
  10月,中南建团工作队来文工团建立青年团组织,在文工团发展第一批青年团员,建立了团支部。
  11月军区政治部派阮炎南、云平两同志,作为海南军区文艺工作者代表赴广州,出席由叶剑英同志主持召开的“华南地区第一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12月,在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同志亲自带领下,全团人员到定安县新竹等农村参加“清匪反霸”斗争,使同志们在阶级斗争中学习,提高了阶级觉悟。此时,在定安县城招收了一批学生,补充了队伍,他们中有许德高、吴长明、陈益裕、周升智、周汝亲等等。
  从定安回来后,驻地又搬到府城镇原匹谨中学旧址,毗邻政治部、司令部,这里有小礼堂、大操场,具备较好的基本训练、排练和生活的条件。这时的文工团组织结构健全了,象个文艺团体了。上有团长林金光、副团长王昆、黄伯英、协理员唐南,(后由符岱山接任)下分三队一组,即军乐队、演员队、舞蹈队和美术组。队下编班管理。井然有序地投入排练演出配合“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大型话剧《糖衣炮弹》和《劈金匾》等节目。
  1951年除夕夜晚,军民欢度海南解放后第一个春节,文工团在大同戏院演出,军区首长都来观看。演出后,有关部门才告知,今晚在舞台底下,敌特放置定时炸弹,已及时排除并抓获了特务。全团人员有惊无险。但这件事进一步教育提高了同志们的觉悟和警惕,加强了对“文艺武器起着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主要作用的认识。
  1951年3月文工团选派二十多名团员组成代表队,由团长林金光率领,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中南军区文艺汇演”,这是文工团第一次参加全军性的文艺汇演,代表队带去的节目有海南话演唱《歌唱胜利年》、话剧《归队》等。《歌唱胜利年》(黄伯英曲,王昆词,云平、周醒编舞)是以海南民歌、乐曲和舞蹈为基调的创作节目,有特点,受到好评,黄小华同志在广州中山纪念堂用海南话演唱海南民歌“七指岭”,以其纯朴、甜润具有浓厚海南特色而获得赞赏。与此同时,文工团抽调四十多名团员参加由李德全同志率领的中央少数民族慰问团,到我岛五指山区慰问黎、苗兄弟民族演出,历时一个多月。
  1951年后,从大陆各部队和文艺团体,调来了一批创作及管弦乐演奏及演员等骨干,充实艺术力量,他们中有王芸、陈平、林国强、张百驹、郑志昂、彭琪、李佳、项佩坚、张舜珍、许青心等。
  文工团派副团长王昆和林鸿造同志到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深造,学导演和弦乐专业。他们毕业归队时,原在“东江纵队”被派去学习编剧、作曲的杨永、李振伦也被分配到海南军区文工团;文工团还派周醒、周芸芝同志到华南文工团去学舞蹈,文工团的创作力量从此大大加强了。
  上级拨给专款,由林金光团长到广州购买大批舞台设备和管弦乐乐器,充实了文工团的设备,从此结束了“两盏汽灯一张幕,两把胡琴一盒墨”的游击时代,文工团进入正规训练,积极钻研专业,培养拔尖人才的发展阶段。
  1951年夏,解放后文工团第一次组织下连队演出和辅导连队开展文娱活动,乘坐几辆从国民党缴来的十轮大卡车,向岛东出发。那时,海南岛的公路条件较差,文工团是边修路边前进的。第一天目的地是文昌,车至离潭牛市二、三公里处,因大雨路滑,最后一辆汽车突然翻滚到低洼的稻田里,林芹生同志受重伤。翻车事故不但没影响我们的情绪,反而激励了大家更加团结战斗,在文昌只用一天时间洗晒衣物,修理损坏的布景道具,赶排因伤员而缺角的戏,第二天就按计划在文城演出。
  这次下连活动遍及在岛东的文昌、琼乐、乐会、万宁、陵水、榆林港各部队,历时三个多月。
  1951年下半年,为配合部队的正规化训练和思想教育,文工团创作和排练了话剧《走向正规化》(杨永、张百驹编剧),海南方言歌剧《剿匪记》(张百驹编剧、吕子明、罗国忠配曲),还排了小话剧《秋毫无犯》、《不能入库》以及大型歌剧《董存瑞》。
  文工团奉命深入到驻西路部队连队体验生活,当文化教员,边演出边搞创作,开展连队文娱活动,并随派遗部队剿灭空投特务。在这次下连活动中,一些同志立了功。
  1952年夏,全团参加“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的训练班学习后,带着两台新排的好节目,下连队推广“速成识字法”。
  1952年月,抽调邢浪平、符丽霞、陈秋美、黄建新等同志参加地方土改队。
  1952年月,抽调郭泽平、陈文仲、许青心等一批骨干参加组建南方大学文工团。
  1952年月,抽调王静波、龙舜霞、王大勤等一批骨干充实林业一师文工队。
  1952年8月文工团搬迁到海口八灶村一个地主大院里,准备与四十三军文工团合编,成立海南军区兼四十三军文工团。
  至此,“琼纵”文工团划上了圆圆的句号,完成了他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少数同志被留在新编的文工团内,其他同志都先后调离文工团,有的下连队任职,有的转业到地方各条战线各司其职,默默奉献着。
  四十年过去了,但愿“琼纵”文工团、队在琼岛上所播下的文艺火种,在历史的长河中还闪烁着她在上游激水中所溅起的浪花。
  现在每当看到《打盅盘》舞(也叫《八音舞》)人们便会忆起当年“琼纵”文工团。
  每当看到歌剧艺术影片《五朵红云》人们便会感触到当年“琼纵”文工团的脉博还在搏动。
  每当看到电影《红色娘子军》,就会听到《放牛娃》的主旋律,引发你不能不想起当年“琼纵”文工团。
  这音韵绕梁不仅只是三日,而是天长地久地在祖国的大地上回旋。
  胜利永远伴随着艰苦的创业者,也同样不会离开继往开来者I

知识出处

琼纵文艺战友纪念册

《琼纵文艺战友纪念册》

本文记述了海南省三亚市琼纵文艺战友成员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