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江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佛山报》
唯一号: 191136020230000002
实物名称: 肄江
其他名称: 老沙
文件路径: 1911/01/object/PDF/191112020230000001/19890401
起始页: 004.pdf
类型: 河流
分类号: P942.77
主题词: 自然地理-河流

实物简介

三水县城西南镇之滨,有一江水,名为肄江。肄江河中横躺着一大沙洲,名为老沙。这老沙硬将北江流入的水,分支为二流,靠北的为主流,靠南的虽是次流,但水深与河面也不比主流差多少,两流至老沙东端再汇合,成为河面宽阔的渡头,是三水县至南海县、高要县部分镇的南北交通要道。肄江汇流之东,又有沙洲所阻,再次分流,其主流向东延伸,流入珠江。肄江水的两度分合,构成水态奇观。因肄江源于西北绥三江汇流,西、北江有鸳鸯河相通,故遇汛期初泛之时,肄江之内北清南浊,界线分明,其水势亦南北有别,南速而北缓,或北速而南缓,究其原因,大抵亦因西、北江水汛期先后,水位高低有关。 肄江水奇,景异。先说江中之老沙洲,洲上树林青翠,远望如绿色之舟。在春色满江,烟雾迷漫之际,这绿舟隐于雾中,如泊如动,富有情趣,故被列为三水新八景之一。肄江酉端,老沙洲头,有一架被称浮沉古树,水涨水枯,树位不变。自古相传此树是沙洲之祖,偌大的沙洲是因有这古树而积成。但其浮沉之谜,却至今未解。肄江之北是县城西南镇,当华灯万盏与星月争辉之夜,肄江河里清澈的河水,倒影着星光与灯光,如繁星坠河。此情此景,若得一叶轻舟,知已三两,举杯舒怀,真是羡煞古人。江之南有群岗映衬,一派田园风光。江之西远望三水文塔,隐现于绿树从中,别有诗意。肄江的东面正是南海县小塘镇境,北江是经小塘流入珠江的。站在肄江的北江大堤上,向东眺望,肄江水向东奔流,极目处渺若烟云。 肄江有四季不同的景物,但最为壮观而又独具特色的是肄江之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古老的西南渡头不再是靠木舟手摇来横渡。代之以铁皮机动小船。这种小船数以百计,穿梭于肄江河面,每天接送近万名过往旅客。旅客中有来自南海、高要两县,而更多是本县南部农民。他们每天清晨便挑着各种蔬菜、农副产品、河鲜、花草等商品过渡来县城摆卖,或有专程渡河到县城茶楼饮早茶的农民。人头攒动,场景蔚为壮观。另外肄江河每天一早,便有三两成群的小渔船,在河面上捕鱼,使肄江动中有静,富有情趣。 我有幸站在肄江的北江大堤上观日出。肄江观日出虽比不上泰山之巅观东海日出的壮丽神奇,但未有到过泰山观日出的,亦可在这里满足好奇心。当旭日初升之际,只见一个圆溜溜的火球,冉冉上升在东方的江面上。那时红霞万缕,云图奇异。火球发出那金色之光,照得肄江河金灿灿,红彤彤,映照着河中船只,顿时使其成为金色之船。它们在那金色的河中行驶,激起了道道金波。 肄江河畔的人流、车队,过往的轮船,穿梭于南北的横水渡,与河中的绿舟——老沙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静分明的肄江图,使游人流连忘返。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