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深楼粤曲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31034
颗粒名称: 静夜深楼粤曲声
分类号: I23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老张唱粤曲的经历和粤曲的复苏,强调了民族传统艺术的广泛群众基础和改革的重要性。
关键词: 粤曲 佛山市

内容

“一叶轻舟去,人隔万重山……”在万簌俱寂的夜晚,那《凤阁恩仇未了情》的悠和曲调,隐隐地飘进了我的居室。这嗓音,这韵味,听得出是住在对面楼的老张唱的。多年来没有听老张唱粤曲了,你听,今天他唱得多动听!
  老张是个教师匠,五十出头,是我童年时的学友兼街坊。一年多前,他家也搬到这个新住宅区里,与我彼此隔楼相望。他年青时是个粤曲迷,听说还在文教系统的一次文艺会演中捧过银杯。也难怪,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五、六十年代电台、广播站常播放粤曲,剧场常演粤剧,耳濡目染,佛山人谁不会哼上几句。老张就是这类人中的佼佼者。我还知道,在六十年代前半期,他常在周末之夜,在家中开设“私伙局”,自备茶烟夜宵,相约几位能弹会唱之友来热闹一番。此时,你来一段浑厚沉实的《柳毅传书》,他献一曲委婉哀怨的《碧海狂僧》,竟也唱出了点“虾腔”、“凡腔”的味道来。岂料在“浩劫”初期,因此事被贴了大字报,说他借唱粤曲颂扬才子佳人,鼓吹靡靡之音。自此,老张决心与粤曲绝缘,不再过问丝竹八音事。
  声沉影寂多年的他,为什么今晚竟引吭高歌呢?
  两天后是星期日。为一探究竟,我过楼探访了老张。他对我说,改革开放以后,对传统粤曲他又跃跃欲试,想约原来的弹唱老友聚一聚,无奈,有的外迁,有的年迈,难找搭档了。唱粤曲无伴奏,犹如喝肉汤不放盐——没味,他只好把心事搁在一边。近年,社会上掀起了“卡拉OK”热,并且逐步进入家庭,老张那已就业的儿女也添置了这么一套新玩意。于是,在那天晚上,他拈起了咪头,看着荧屏上的字幕,随着伴奏,与儿女们一起玩起了粤曲卡拉OK。
  听完老张一段叙述,我想,粤曲确实已在复苏了。在我们单位组织的节日晚会上,就有许多青年人争着点唱《分飞燕》、《卖花女》、《帝女花》、《禅院钟声》等曲调,一些人还去学唱难度较大的“梆黄”曲目。这大概是十年来唱惯了“劲歌金曲”,现在要换换口味吧。我向老张提出了这个看法,他却意味深长地说:“戏剧是地方文化缩影,扎根在群众中的民族传统艺术之花,是不会枯萎的。粤曲也一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只要搞好本身的改革,‘南国红豆’一定会绽发新枝。”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福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