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为乐赤子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30786
颗粒名称: 赠书为乐赤子情
其他题名: 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
分类号: G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景宜先生是一位热爱书籍的文化企业家,他通过赠书和举办书画展览等方式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他的爱国举动受到祖国赞扬和肯定,被选为政协委员和荣誉市民。
关键词: 石景宜 热爱书籍 赠书 书画展览

内容

有一位被称为“文化书使”的长者,他虽年逾古稀却四处奔波,不吝钱财,不辞艰辛,到处赠书传播文明,为文化交流穿梭于海峡两岸。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
  石景宜先生是我市南海县西樵人,他自幼受绿水青山熏染,酷爱书籍。年青时代就读于省立勷勤大学,抗战胜利后于广州开设“忠诚书店”,经营图书业务。一九五八年移居香港,在九龙旺角繁华地区开设的汉荣书局做旧书买卖生意。经过艰辛创业和悉心经营,汉荣书局声誉日隆,拓展为汉荣书局有限公司,拥有两间书店、三个门市部和一个出版社。并与英、美、日、新加坡、印度等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出版社建立了业务联系。
  作为炎黄子孙,石景宜先生深知祖国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是资金,二是知识。因此,他选择了赠送书籍的方式,为四化出力。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景宜先生先后向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等四十多个单位赠送图书40余万册,总值4000多万港元,深受广大同胞的欢迎和赞赏。石先生每捐书必亲力亲为,亲自选购、包装和赠送。目前在广州市及暨南大学图书馆均设有石景宜先生赠送的书籍永久性陈列室,陈列室内的藏书包括有孙中山先生的专著一千余册及各种珍贵的史籍和资料,且不断增加新书。在深圳大学,石先生曾三度举办规模宏大的台湾图书展览,为海峡两岸开拓了经常性的文化交往途径,给大陆学术界广泛了解台湾学术的成就与动态创造了条件,并沟通了海峡两岸学者的心灵。
  今年初,石景宜先生首次捐赠大陆图书13400余册给台湾历史博物馆,实现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心愿。他觉得台湾与大陆隔绝了数十年,对彼此文化、生活均不甚了解,他希望在不涉及政治下,让两地学术得以交流,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这也是他不断买书捐书的理想所在。一九八八年,景宜先生更萌发了“炎黄子孙联谊画为媒”的念头,决定以个人收藏的书画作品举办《中国当代书画展》,展出了大陆、港台,以及海外当代著名书画家李可染、启功、溥杰、赵朴初、关山月、黎雄才、董寿平、黄君璧、欧豪年、李奇茂、王子豪、伍揖青、赵少昂、周千秋等一百五十多位书画家的书画精品三百余幅。继在台北、北京、广州等地展出后,于去年五月十日至十九日在佛山市艺术中心隆重展出,丰富了我市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最近,石先生又在筹划第二次大型书画展览,还准备编印一本《华夏千家书画集》。
  石景宜先生“醉于书,乐于赠”以及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系列活动,受到文化图书出版界朋友、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口称赞,被誉为“文化书使”、“开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之门的第一人”。石景宜先生不止一次地说:“这件有益于祖国四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事,我将长久地做下去!”
  石景宜先生为支持祖国四化建设,沟通海峡两岸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爱国举动,受到祖国的赞扬和肯定。他被增补或增选为广州市、广东省和全国政协委员;被评选为广州市荣誉市民;两度赴京参加国庆盛典,应邀参加北京亚运会开幕式,曾受到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石景宜先生的晚年生活是繁忙劳碌的,也是多姿多彩和富有意义的。我们祝愿他健康长寿,为发展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促进祖国统一,作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景宜
相关人物
李可染
相关人物
启功
相关人物
溥杰
相关人物
赵朴初
相关人物
关山月
相关人物
黎雄才
相关人物
董寿平
相关人物
黄君璧
相关人物
欧豪年
相关人物
李奇茂
相关人物
王子豪
相关人物
伍揖青
相关人物
赵少昂
相关人物
周千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