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仆的无私胸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30344
颗粒名称: 人民公仆的无私胸怀
其他题名: 三水六和镇干部的住房观
分类号: F3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六和镇因为资金被用于建设工厂、农业投入和还债,导致干部住房条件差,但镇政府坚持先解决更重要的问题。最终,干部们理解并支持了镇政府的决定。
关键词: 陈仲文 三水县

内容

1990年眼看又要过去了,三水县六和镇镇委书记陈仲文在工作计划上划去了最后一项:如有可能,改善干部住房条件。计划中的24套干部住房从1988年起就逐年往后推,现在又要推迟到1991年了,陈仲文觉得有些愧对同事,但又觉得必须这样。
  六和镇的干部宿舍楼就在马路边篮球场旁,一幢4层楼的半旧黄色建筑,共有16个套间,每个套间都是52平方米,全镇60名干部和工作人员,有的结了婚没房子,单身汉住在不足10平方的小房子里。干部住房紧张已经有很长一段日子了。
  1988年,镇委、镇政府曾考虑建两幢共24套宿舍。地皮有了,设计图出来了,钱也有了,沙石、水泥更是本镇所产。然而,房子缓建了。原因是:有比建房子更重要的事情等钱用。就在这一年,镇出资420万元与人合作办起六和沙灰砖厂,耗资60万元为六和中学建起一幢宿舍楼和一幢实验楼。
  房子缓建了,有些镇干部想不通,私下里嘀咕:“有些镇都开始为干部建单家独院的住房了,我们连住都不够住。再说又不是没有钱,干吗建幢房子都舍不得?”面对着这些抱怨,镇的主要领导干部首先是身先士卒,不抱怨,不喊难。副镇长李伯新一家五口,都挤在一套两房一厅里。儿子都20岁了,不好再跟两个妹妹挤在一起,才由镇政府从弃置破烂仓库中截出一个4平方米的小空间给他住。其次,每次
  开镇干部会议,书记、镇长总要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干部住房条件差,农民生活条件更差,等到群众生活好过了,我们再建新房也不迟!镇干部理解了,支持了镇委、镇政府的决定,抱怨之声逐渐听不到了。
  那么,六和镇把钱用到那里去了?他们建工厂,全镇12间企业都是这几年来逐渐建起来的。还有,农业投入逐年增加,仅是农田基本建设,1988年是75万,去年是117万,今年上半年是57万。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还“欠债”。用陈仲文书记的话来说六和是个穷镇,基础差,欠农民的债太多,得好好还一还,从1988年到1990年,全镇耗资200多万元修建邓边公路、噉咀公路,用于自来水水改,在镇边建厕所、灯光球场。现在,镇内有了路灯,灯光球场、有平坦的水泥路。这个佛山最北面的穷镇87%的人用上了自来水。
  六和镇没钱建干部宿舍楼,但镇内110名五保户年底就可搬入敬老院。这座园林式的敬老院耗资达97万元。本来,镇里暂时没有条件建这么好的敬老院,但当一对老夫妻(男的81岁,女的67岁)跑来镇政府哭诉生活无着时,本着老有所养的原则,镇政府出资80万元,社会捐资17万元,咬咬牙建起了这样一座敬老院。
  六和镇干部的房子问题,未必有多少老百姓知道,但六和的巨变却是人所共知的。一位阔别故乡30多年的香港同胞,惊叹于家乡的变化,特地买来鞭炮,挂到镇政府门前,请陈仲文亲自点燃。一串鞭炮,融进了人们对共产党干部的信赖和敬重。
  蔡秀娟张宗会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秀娟
责任者
张宗会
责任者
陈仲文
相关人物
李伯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
六和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