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艺之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9975
颗粒名称: 初访“艺之谷”
分类号: J527
摘要: 文章描述了一个炎热夏日的黄昏,作者参观了佛山石湾的“艺之谷”陶艺厂,认识了年轻的陶艺家刘藕生。刘藕生展示了他的陶艺作品和国画作品,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热情和才华,以及将经济信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努力。
关键词: 黄昏 艺之谷 陶艺厂

内容

这是一个炎热夏日的黄昏,太阳刚刚落下,沸沸腾腾的热气还没有退下,在阳光遗留的热浪包围下,人们总会感到疲倦和懒散。
  就是在这样一个黄昏,我们来到了佛山石湾“艺之谷”陶艺厂。当我站在一条小小的十二米龙窑前,站在年轻的陶艺家刘藕生面前,我感到,一种令人心醉的神韵在这里游荡。
  刘藕生个头不高,时时露出微笑,笑容随和却显示出强烈的自信。刘藕生首先将我们引到他的临时创作室。这间创作室不大,也十分简陋。然而,房屋的一面摆满了许多神态各异、造型古朴的陶艺品。有笑容可掬的弥和尚,有道貌岸然的黑钟馗,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艺之谷”的主办人刘藕生向我们介绍说:“艺之谷”陶艺厂是1987年5月才筹建的,而今已创作出三百多件艺术精品,并投产了近7万件产品。听到这里,我觉得这位三十多岁的陶艺家,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经济意义的个体户了。在他的身上不仅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更有着艺术与经济的双重意识和现代文化人摒弃了过去传统的孤芳自赏的艺术创作态度。他们有效地通过经济流通使世界各国了解到中国的陶瓷艺术。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我正陶醉在这小小的“艺之谷”的艺术氛围中,同来的文友对我说,刘藕生不仅在陶艺上有颇深的创造力,在国画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前两天,这里还展出了他的《百虎图》呢!”
  此时此刻,黄昏的余热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刘藕生已把他的《百虎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记得有位艺术家说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使每一件作品达到一种似与不似的感觉中。我不敢说刘藕生的国画已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但我却敢说,他笔下的每一只“虎”,都凝聚着他的爱与憎,使人感到每一只“虎’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向着我们倾述着什么……
  黄昏就这样悄然而去,刘藕生兴致盎然地提出,当场为我们表演他的捏塑。只见他把陶土放在工作台上,为我们表演起来。他先将陶土摊平,然后卷成一个人型状。他一面胸有成竹地捏塑着,一面从容不迫地向我们介绍着。他说:陶瓷作品的制作,主要有三道工艺,一是捏,二是烧,三是釉。在捏塑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烧的火候和釉的色彩,这样才能使每一件作品在色彩和造型上达到完美和谐,并各具独自的艺术造型的特色。
  你看他用手一拍一捏,手指灵活地转动着,而他那长长的手指甲犹如一柄雕刀,对着陶泥一挑一刻,人物的眼神,眉毛及耳轮就雕出来了,转眼间一个有生命的达摩栩栩如生地摆在我们眼前。刘藕生运用国画的泼墨手法去表现达摩的胡须。那陶泥如同墨,刘藕生的手如同一支画笔,一拔一画。在这里,他不求真,只求似。整个人物的神采呈现一派大写意的拙态,给人以返朴归真的艺术感染。
  告别“艺之谷”后我想了很多。艺术创作的艰辛是可以想象到的,而将经济信息注入艺术创作之中,把握住国内外市场对陶艺的需求,更需要卓越的艺术魄力和经济胆略。我衷心地祝愿他们开拓出一条新的艺术之路。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海凤
责任者
刘藕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