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经验 希望的窗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7589
颗粒名称: 成功的经验 希望的窗口
其他题名: 深圳经济特区创建十周年
分类号: F11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深圳经济特区在短短的十年间,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了现代化新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城市开发和建设面积扩大了320倍,工业产值增长了200倍,出口产品达到了800多种。深圳为内地提供了科技成果、商品展销、培训人才等服务,为国家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内地的改革探索了路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佛山报 经济特区 科技成果 商品展销

内容

据《特区时报》报道: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创建十周年。十年来,它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已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城,初步建成以工业为主,兼营商贸、农牧、住宅、旅游等业的综合性经济特区,成绩举世瞩目。美国朋友曾用“一夜之城”来形容它的建设速度。邓小平在视察深圳时,写下了光辉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前不久来到特区视察再次指出;“创办经济特区是成功的,办得是很好的。”对深圳经济特区作了很高的评价。
  深圳特区开办之时,面积不够3平方公里。人们形容它只有四个一:一条主街(解放路),半小时可以走完;一间五层的华侨大厦,算是最高、最大的建筑;一年的工业产值仅有6千万元人民币,全镇只有几间生产化肥、农械的小工厂;一间戏院(深圳戏院)。十年后的今天,城市开发和建设面积达61平方公里,比过去扩大320倍,成千幢高层大厦、商业住宅楼宇,拔地而起:30多平方公里的罗湖、上埗两个商业区,已经连成一片;先后开发了蛇口、八卦岭等七个工业区和一个科技工业园,已经形成了年产150亿元人民币工业产值的生产能力。
  道路交通已经成网,新建和扩建的一百多条30至50米宽的柏油干道,共长800公里;市郊开凿了2258米长、10.5米宽的梧桐山隧道,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山岭隧道;市区还建设了铁路高架桥和立体交叉桥,交通四通八达。目前,全市各种机动车辆近6万台,比十年前增加40倍,人均车辆数居全国之冠。电讯等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电话机数达11.8万台,直拨电话可通国内550个城市和国际156个城市,仅港澳线路就有820多条。全市基建投资累计达180亿元人民币。
  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十年间的经济迅速发展,不仅高于国内其他城市,而且高于经济起飞时期的亚洲“四小龙”。
  十年前,深圳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全年社会总产值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如今许多项目的经济收益比办特区前成百倍地增长。以去年为例,工农业总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18.8亿元,其中工业增长200倍(每年平均以74%的速度递增)。过去,没有工业产品出口,如今,出口产品达800多种;去年工业出口产值6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8.4%,创汇21亿美元,仅次于上海,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创汇城市。
  深圳特区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发挥了“窗口”作用:
  第一,为内地提供了一批科技成果。仅1986年至1989年,已有59项由深圳研究开发成功的技术和产品转移到内地,而且其中8项属于填补国内空白的先进技术项目;
  第二,为内地提供了商品展销、洽谈、穿针引线、培训人才等服务,仅1986年至1989年,全国有30万人到深圳接受培训和参加研讨会;
  第三,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技术信息;
  第四,为国家经济作出了贡献。十年来,深圳上交财政共计174亿元人民币和9000多万美元;
  第五,十年来,深圳特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内地的改革探索了路子,提供了经验
  深圳特区所取得的成就,为人向往。全市人口从过去的31万增加到100多万人。去年的职工年平均收入为3840元,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