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苍生尽腹饱 不辞辛苦在田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5226
颗粒名称: 但得苍生尽腹饱 不辞辛苦在田间
其他题名: 记坚持三十年育种的优秀共产党员吴烔兆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炯兆是一位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献给了选育种工作。在30年的科研工作中,他不断奋发进取,开拓创新,选育出了一个又一个水稻良种,为粮食高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担当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本文介绍了吴炯兆的选育种工作经历和成就,并阐述了他的工作方法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经济建设 水稻育种

内容

从事水稻育种的人都知道,选育种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吴炯兆从事选育种工作30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献给育种工作,选育出一个又一个水稻良种,受到党和人民的赞扬。最近市委向省推荐他为优秀共产党员。
  60年代初,吴炯兆跨进了市农科所,一头扎进了选育种的科研项目中。当时我国有一种出口大米“华南15”,在成熟期特别容易脱粒,产量很低,急需一种米质好产量高的品种来代替。吴炯兆主动承担起新品种的试验任务。他把全副心思倾注在杂交试验上,白天在试验田里转,晚上又泡到办公室。经过几度寒暑,试验进入了最后阶段。这时正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吴炯兆想,作为一个科技干部、又是共产党员,总不能丢下科研工作不管。因此不管人家说他什么,仍然是一个心思搞科研。一天,吴炯兆正在田里搞杂交,他的妻子即将临产了,到处找不到他,还是靠同事的帮忙才送到医院。谁记得清,他洒下了多少汗水,终于选育出了专供出口的“广新粘16号”,随后在中山大量种植。“文革”那段时间,正是吴炯兆选育种工作硕果累累的时期,他还选育出“84早68号”、“秋矮”等,得到推广种植,并且都载入了广东植物品种志。
  选育种工作的成功率很低,各种类型材料的杂交后代其性状千变万化,因此有人说成功靠碰运气,有人说靠耐心。吴炯兆相信只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临失败的后面就是成功。他在60年代就育成了晚造品种“秋矮”,在其后近20年的时间里,不断改进,达到10种型号,但性能仍不尽如人意。为这个品种,吴炯兆殚心竭力,对每一个有高产苗头的品种都进行分析、杂交。每逢开会见到行家就和人家交换意见,询问杂交后代的表现。每杂交出一个新品种就不辞辛劳,拿去给外地的技术站和农户试种。70年代后期,省农科院育出早造高产品种“桂朝”,吴炯兆想了个主意,何不利用早造“桂朝”的高产性能来引导晚造“秋矮”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约900次的失败后,1983年终于选育成功晚造高产品种“秋桂矮11号”,这个品种很快就成为我市晚造的当家品种,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也大面积推广种植。从1986年至1989年,全省累计种植面积438万苗,增产稻谷2.2亿公斤,为粮食生产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目前,“秋桂矮11号”已经成了各地育种专家追赶的目标。有人对吴炯兆说,一个育种专家能育出“秋佳矮11号”这样的优良品种,这辈子也可以满足了。吴炯兆笑笑说:“我还希望育出比‘秋桂矮11号’更好的品种。”他透露了一个“秘密”,在4年前就已着手跳出“秋季矮”的圈圈,采用秈梗杂交的方法选育新类型,现在已经育出了第6代,平均每株有3—4百粒,大有希望超过“秋桂矮11号”。
  吴炯兆在30年的农业科研工作中,就是这样不断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为粮食高产奉献出自己的力量。难怪同志们说:他真是一个工作踏实,事业心强的优秀共产党员。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何炜峰
责任者
吴炯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