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的悲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4546
颗粒名称: 无可奈何的悲哀
其他题名: 观影片《童年在瑞金》
分类号: J95
摘要: 这部影片讲述了江西贫穷落后地区的孩子们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家长文化观念的影响,不得不放弃学业,走上谋生创业之路的悲剧故事。影片通过展示贫瘠的红土、简陋的校舍、低矮的教室、破旧的课桌椅等场景,表现了当年江西的贫困状况。孩子们一边放牛一边高唱乘法口诀,或背诵课文,但除了平平之外,都不能享受义务教育。家长们陈旧的文化观念对孩子们心灵造成创伤和粗暴干涉,例如烧毁孩子的红书包或不让女孩子上学。影片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提醒人们要消除头脑中陈旧的传统文化观念,否则孩子们辍学的悲剧永远不可能根本制止和消除。
关键词: 佛山市 影片 童年在瑞金

内容

看完影片《童年在瑞金》,心情是压抑的,沉重的,会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一群孩子,正当读书学习的最佳时候,却由于家庭沉重的经济困难和家长们传统的文化观念等原因,使他们不得不含泪离升心爱的学校,过早地走上了艰难的谋生创业之路。影片体现了编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重的忧患意识。
  为了强烈地表现出当年江西贫穷落后的状况,影片一开始就尽力展示出了一幅幅令人心酸、苦涩的画卷:一望无际的贫瘠的红土,坑坑洼洼起伏的山峦;简陋的校舍,低矮的教室,破旧的课桌椅,昏暗的油灯;大人们起早摸黑,拼命工作,孩子们一面上学读书,一面担负着繁忙的家务劳动,可是还是不能摆脱贫穷的困境,还是不能过上宽裕的生活。虽然孩子们已感到比较满足了,他们一边放着牛,一边高唱着乘法口诀,或者有时背诵着课文;“爷爷七岁去逃荒,爸爸七岁去讨饭,而今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上学堂,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全靠共产党。”可是,这群孩子除了平平之外,竟都不能享受到一个少年儿童应该有的义务教育,正当的学习却被他们的父母视为沉重的负担,怎能不使观众对这些孩子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
  最令人痛心和困窘的,还在于孩子的家长们头脑中陈旧的文化观念对孩子们心灵上的创伤和粗暴干涉。巧巧十五岁就被父亲逼着退学出嫁,她珍爱的红书包竟被父亲烧毁于灶膛中;小红不能上学的原因竟是父亲认为她的存在会影响自己的幸福,一些家长居然认为:“女人生来就是生孩子,要读那怎多书干嘛?”还有一些家长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和低层次的要求,说什么:“只要懂得加减法,能算清帐目就已经足够足够了。”如果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那末,即使将来这些地区富裕了,他们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上学深造的。
  如果说摆脱贫困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那未,要消除人们头脑中陈旧的传统文化观念,则要作出更艰巨的努力。否则,孩子们辍学的悲剧永远也不可能根本制止和消除。目前,一些沿海富裕地区的孩子辍学率比较高,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吗?这可能是影片具有的现实教育意义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晓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