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沉浮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3231
颗粒名称: 陈永贵沉浮录
分类号: F321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大寨在实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的变化和陈永贵对此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对陈永贵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大寨的变化中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和变化。
关键词: 陈永贵 大寨生产 农村改革

内容

大寨呢?大寨怎样了?他听家乡来人说,刚实行责任制那会儿,都想不通,有的人强调大寨的特殊性,说早就把命运交给了集体,别再搞什么一家一户了。也有人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不是“砍社会主义红旗”吗!社员们分了又合,合了又分,一步三头,总是舍不得那个“大锅饭”因此,在实行生产责任制上,步子迈得很慢。他无不感慨地悦,在一条老路上走惯了,没看到光明前景时,容易二心不定,甚至窝头往回走。这是人们,尤其是我们农民的局限性啊。
  每当家乡来人,陈永贵就让他们往回捎话:昔阳农村都包的差不多了,咱们大寨已是“兵临城下”,还死守什么,赶快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大寨,终于经过比全国农村晚了两年多思想裂变的傍徨和阵痛,象一朵迟到的浪花,汇入了席卷全中国的改革大潮。
  大包干的第一年,老天爷也开了眼,风调雨顺,种啥收啥。当年粮食产量突破百万斤大关,总收入43万7千元,人均收入544元,创造了历史记录。陈永贵知道后,乐得好几宿没睡好觉。
  陈永贵虽然有好几年没回大寨了,心里却十分惦记着故乡的变化。家乡的人经常来北京,对大寨的每一点变化,他总刨根问稍地、一滴不漏地打听清楚。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1985年,大寨党支部书记赵素恒出差到北京,专程到陈永贵家,看望老支部书记。她向他扯了近几年大寨的变化。她告诉他,地分开好几年了,也没见大寨出了几个地主富农,倒是全村人富了,家家有了电视机,户户添了新家具,小青年骑上了“电驴子”,老年人用上了电褥子,还有人买了洗衣机、电冰箱,那些玩意儿过去咱都没见过。过去社员下地干活,每天都要干部喊,敲大钟,现在大家铆足了劲,自动去干活。过去社员怕公家征购粮食多,眼下倒过来了,盼国家多征购,担心自己保管不好粮食,怕小麦、玉米发霉、生虫子。
  她扳着指头告诉陈永贵,现在村里开展了采煤、运输、烧砖、开矿、畜牧,酱醋加工等多种经营,乡亲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啦。经济搞活了,收入增多了,有五户个体户还购买了汽车,大寨的变化可大呢!政策对了头,农民积极性高。当陈永贵听到人均收入由过去200元增至600元时,高兴地说:“还是现在政策好,倒退十年的话,我也包它几亩田。”
  过去说大寨人,“身在虎头山,眼望北京城。”虎头山离北京城老远啦,那么远,怎么能看到北京城?那不过是一种愿望,可今天实现了,姑娘小伙子结婚都到北京旅游,天安门前照张相,可神气啦。陈永贵到东效农场对大家说,现在全国农村形势生机勃勃,正由贫困走向富裕,由单一农业结构走向农工商综合发展,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发生了质的变化,证明了现行的农村政策、路线是正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种了30多年庄稼,才找到联产承包法。面对大寨人终于游进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海的事实.陈永贵毫不掩饰地说,中国现在的新领导人,“朝气蓬勃”,“有气魄”,制定了全面改革的蓝图,开辟了建设现代化的新局面,照这样干,实现四个现代化,没跑!我要有多少热发多少热,多作贡献。卸职后,公家给他订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参考消息》四份报纸。他天天浏览一遍,每次都是先看农业新闻,对农村的事他最感兴趣。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农民最多的国家,了解今天农民的变化,就知道了当代中国。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永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