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们的新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2519
颗粒名称: 为了孩子们的新生
其他题名: 记市少年管教学校的领导班子
分类号: D924.1
摘要: 本文报道了顺德仙塘市少年管教学校的领导班子如何通过艰苦办校和关心学员的方式,成功改造了一批批违法少年。他们不仅提供了舒适的校园环境,还优先照顾学员的生活需求,采取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唤醒学员重新做人的意志。
关键词: 佛山市 少年管教学校 违法少年

内容

座落在顺德仙塘的市少年管教学校,几年来,经过管教人员的悉心整治,已成为一所花园式的学校,学员们在这里自觉接受教育、改造。这些曾在社会上劣迹斑斑的少年犯是如何被管教好的呢?最近我们采访了该校的领导班子。在采访中,通过所见所闻,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宁可自己苦些,也要让孩子们生活得好些。”少管学校的几位正副校长,家住在城区。为了工作方便,他们平时都跟其他管教人员一样住在校内,到了周末才回家和亲人团聚。他们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干部,几年来,每次周末回家都要骑自行车走二十多公里的路,过完周末又骑车回来上班。这里的住宿条件非常差,校长周德新住在办公室,其他四位副校长大多和管教人员挤在一间矮小的平房里。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仍想方设法改变学校落后的面貌,给学员们提供一个舒适、清新的环境。建校六年来,他们发扬艰苦办校的精神,共投资了31万多元,把原来的一所破旧祠堂改变成为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校内设有宿舍、课室、饭堂、加工房、谈心活动场,这些场所地面全铺上马赛克,室内装上光管、风扇,还购买了播音器材、电视机。去年,他们还建了一个篮球场,建起一座育新亭,大大丰富了学员们的课余生活。
  在生活上,他们宁愿自己苦些,也要优先照顾学员。这里每到夏天,室内炎热难耐。刚办校时,他们就先给学员的宿舍、劳动场所、课室、文娱室等装上了电风扇,而自己则靠一把扇子办公,直至去年九月份办公室才安装了电风扇这里用电比较紧张,为了让少年学员们看到电视,晚上他们宁可点着蜡烛办公……近几年来,社会上很多单位办企业,目的是为了提高福利待遇,但是,该校领导班子却通过办加工业用来提高学员的生活待遇。去年他们共赚加工费6万多元。全用于学员的服装、伙食补贴及医药费方面。
  “坚持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唤醒他们重新做人的意志。”在劳改战线工作多年的几位校长深知,要教育、改造好一个人,光靠管靠压是达不到挽救的目的,他们始终象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帮助和教育这些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员病了,他们就和管教一起用自行车把病者送去几公里远的医院看病,回来后,又亲自把药煲好送到病者床前。天气变凉,他们嘱咐学员多穿衣服,防止感冒。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他们就呆在学校里和学员一起过,每年的大年三十晚,和学员们一起吃团圆饭。这一点一滴的事情,无不反映出他们的父母之心。
  尽管到这里的学员都是劣迹斑斑,但是他们并没有歧视这些学员。在工作之余,他们找学员谈心,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教育感化这些少年学员,他们宁可自己受点委曲。一次,学员孔国泉因为违反纪律,钟副校长到宿舍找他谈话,但孔国泉拒绝谈话,并爬上床铺躺下装睡,当老钟刚想伸手把他拉起来时,就被他张口咬伤了手。事后,孔国泉还硬说是管教打人。周校长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找钟友泉谈心,要他受些委曲,向孔国泉道歉。后来老钟在全体学员面前向孔国泉道歉,孔对此很受感动,马上认了错。
  少年管教学校的领导班子,几年来沤心沥血把一批批违法少年改造过来,他们为了孩子们的新生,处处表现出高尚的情操。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洪
责任者
容国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