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力感漫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1740
颗粒名称: 书法力感漫谈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描述了大自然社会中力感现象的普遍存在,并以杂技演员、举重运动员、峭崖和泥田中的力感表现为例。同时,作者讨论了书法中的力感,指出书法线条需要具备变化和动态才能表现力感,而太过平直则缺乏生气和变化。古人认为,书法线条要像软鞭和舞三节棍一样灵活,运笔要逆入涩进,留得笔住,这样才能表现出力道和韵味。
关键词: 大自然社会 力感现象 杂技演员

内容

大自然社会中,力感现象比比皆是。杂技演员以棍棒扛起重缸,演员的棍棒是微微弯曲的;举重运动员举起比自身还重的杠铃,运动员手臂的肌肉是刚健起伏的;峭崖上劲松迎风的屈曲伸展,泥田里两蛇相斗的翻转滚动,无处不体现力感美的感受。
  万物给书法家以启迪。观赏历代书家名作,往往觉得有跳跃生命力,充溢于点画黑白之间,奕然生动,呼之欲出,这是书法线条气满力壮的缘故。卫夫人《笔阵图》形容“一”如千里阵云,“1”似万岁枯藤,是说千里阵云看似一横,退是起伏多姿的;万岁枯藤观似一竖,也是曲折变化的。一横一竖如果写成平板垂直的制版美术字一般,就无书法功力与美感可言。
  颜真卿自谓其书法得之于“屋漏痕”,见屋檐雨水沿着墙壁弯曲蜿蜒下坠,发现到力感与书法线条的表现;怀素观察山川花木,草莽惊蛇,引起富丽奇妙的遐想,领悟到力感与书法运笔的变化。
  书法线条太直则无变化,无变化则无动态,无动态则无力感。书法自唐而后,有如江河日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唐至清,官方提倡“馆阁体”,文人为了中科举,竞写笔笔均称,平正方直,无生气变化之文字,观之如“木乃”一样。
  古人云:“笔软则奇怪生焉”。要表现书法线条的力感,如使软鞭,如舞三节棍;需回腕藏锋,处处留得笔住。大凡一画起笔要逆,中间要丰富,收处要回顾;一竖起笔要力顿,中间要提笔,收笔要凝住。写字从起笔至中间至收笔,都最忌直滑,要涩要曲,即由情之所至在书法线条中的一种自然的行笔。
  书法运笔能做到逆入涩进,“行处留,留处行”,书法线条就可穷尽奇巧之势,更具力道和韵味。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小如
责任者
建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