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 艰苦创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1432
颗粒名称: 扎根农村 艰苦创业
其他题名: 记高明县的退伍军人
分类号: F3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明县一些退伍军人在农村创业的故事,以及他们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贡献。
关键词: 高明县 退伍军人 农村创业

内容

近几年来,高明县每年都有200多名退伍军人回农村,他们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安心农村扎根农村,艰苦创业,兢兢业业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许多人成了劳动致富的能手。这里,介绍他们当中的几位。
  扎根茶园创新业
  更楼镇新围村的李荣星,1982年从部队退伍回乡,看到家乡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面貌日新月异,他下定决心扎下根来,搞劳动政富,要把家乡打扮得更美。
  李荣星全家8口人,6个劳动力,耕种15亩责任田。农事季节,全家上阵,三几天时间便把农活干完了。1985年,更楼镇政府决定把一些经济效益差的果林场投标给农民承包。李荣星与家人商量后,承包了镇花木场一个4亩多面积的茶园。
  当时的茶园杂草丛生,茶树凋谢。为了改变茶园面貌,李荣星和妻子一起把铺盖搬到离家5公里的茶园安营扎寨。夫妻俩住在茶园,食在茶园,耕种在茶园。一年光景,茶园迅速恢复了生机,而且获得纯收入3000多元。
  种茶尝到了甜头,李荣星夫妻干得更欢了。1987年,他俩又开垦了20亩山地,种茶、种果,还购置了两台制茶机,自己动手摘茶、加工茶叶,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去年纯收入超过万元。
  不恋城市恋农村
  今年34岁的苏胜泉,是富湾镇马宁村的退伍军人。1981年他退伍回农村不久,适值高明县恢复建制,需要招收一批干部。这时,苏胜泉的家人和亲友都劝他找县民政局安排工作。可是,苏胜泉说,农村虽然艰苦些,但有广阔的前途。他安心在农村搞种养,1986年投入了近2万元的资金,把20亩低产田改挖鱼塘,养鱼5万尾,又在塘基四周种上香蕉2000棵、石榴80棵,去年纯收入达到2.4万元。
  人和镇对川村退伍军人谢伟祥,1986年退伍回乡,县民政局考虑他家人口多、劳动力少,经济生活困难,安排他到佛山市张槎派出所工作。谢伟祥到佛山工作了半年,总觉得城市不如农村好,便申请辞职回到了家乡。回乡后,他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筹集资金1万2千多元,购置了一批机械设备,办起了油料加工厂,为当地农民服务,很受群众称赞。去年,油厂收入达1.3万多元,谢伟祥一家从困难户跨进了万元户的行列。
  联合起来办工厂
  高明镇通往三洲镇的公路旁边,有一间办得颇有名气的汽车修配厂。这是退伍军人梁作兴和黎建辉、黎进辉三人联合办的小工厂。梁作兴在部队时当过采购员,熟悉汽车零件及性能,经过刻苦钻研,还学会了维修汽车技术。1979年他退伍回到三洲镇尼教村,决定把自己学到的修理汽车技术奉献给群众。1984年他与黎建辉、黎进辉一起,筹集11500元资金,购置了电焊机、电钻、台钻、千斤顶、电表等工具,办起了汽车修配厂。几年来,他们坚持文明待客,随到随修,保证质量,不多收顾客一分钱,生意十分兴隆,每年纯收入从原来的1万元上升到去年的2万5千多元。
  更楼镇中岭村的彭志扬和彭胜希兄弟俩都是退伍军人。1984年,他们与妹夫陈建三人联合办起了木材加工厂,除了代客来料加工外,还自己加工各种木器产品出售,产品远销省内各地,深受群众欢迎。去年,木厂产值达20万元,获纯利26071元。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乃和
责任者
李荣星
相关人物
苏胜泉
相关人物
谢伟祥
相关人物
梁作兴
相关人物
黎建辉
相关人物
黎进辉
相关人物
彭志扬
相关人物
彭胜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高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