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啊 陶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0807
颗粒名称: 您好啊 陶城
分类号: K29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陶瓷之都——陶城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文章通过描绘陶城的景色、建筑、交通、工业等方面,展现了陶城的美丽和繁荣,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陶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关键词: 陶城 历史 文化

内容

喷薄而出的朝阳,向大地撒出亿万把金箭,逼得夜色仓惶败退;撩开乳白色的面纱,沐浴在熹微晨光中的陶城,呵,好一位绝色佳人!清亮的人工湖,是您秋波流盼的明眸;树木葱笼的街道,是您神采飞扬的黛眉:栉比鳞次的广房,是您洁白如玉的皓齿;熙来攘往的人群,是您毫光闪烁的满头珠翠。
  我随着上班的人流,在一片喧闹的喜悦中,顾盼徜徉。我的绵长的思绪,就如这条宽阔平坦的江湾路,延伸向陶城苦涩的昨天……
  呵,石湾,您这东平河畔的一颗明珠,您的璀灿莹光,曾经闪射过唐宋明清尘封的史册。在河宕乡出土的三万片陶器残件,证明了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您的先人巳经在这块地方,开创了一个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陶器时代”。从唐代起形成商品生产,明清之际达到鼎盛时期。有陶窑一百多座,从事陶瓷生产的工人三万多人。清人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云:“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海外之国。”当地民谚也云:“石湾瓦,甲天下。”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地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物上,发现了不少石湾窑烧制的琉璃瓦和花草鸟兽人物瓦脊。
  五千年熊熊不熄的窑火呵,煅烧出声闻遐迩的“南国陶都”响的招牌。然而,解放前的石湾,却是满目疮痍,百业凋零,市容破烂不堪,陶工衣不蔽体。那时的石湾呵,就象一块被丢弃在荒郊野外的石头!
  厉史终究翻过新的一页,古老的陶城和它的主人一起,昂首阔步走入新的世纪。
  纵目眼前的江湾路,令人感慨万千。假如说江湾路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那么,街道两旁星罗棋布的各式陶瓷商店就是坚实绵长的堤岸。多达七百多家的陶瓷商店一溜儿排开,一眼望不到尽头,迤迤逦逦地没入陶城的瑞气祥云之中。气势轩昂的“陶瓷一条街”、“陶瓷批发市场”不但向人们显示了陶城产品的丰足,而且也显示了陶城恢宏的气魄。五光十色的马赛克,溢彩流光的彩釉砖,造型逼真的艺术陶瓷,浮黄泛绿的琉璃瓦……这里,仿佛汇集了世界上所有最美艳的色彩,构成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梦幻世界。
  这里就是原来被石湾人称为“西瓜路口”的地段么?!以前的秃岗、衰草、乱石、水坑、满地垃圾哪里去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三友岗,红卫岗、榴苑新村一幢幢崭新的住宅楼群,以及一字排开的的商场、酒家、银行……原先交通事故频仍的路口,已架起了一座立交桥。南来北往的车流,在桥下潺潺淌过。改革春风的柔指,抹去了肮脏、杂乱、贫困,使这里成了陶城令人瞩自的“橱窗”。
  十九层高的陶城大厦和十七层高的建国大厦隔街相对,耸峙云霄;茶色玻璃、奶黄色马赛克外墙,闪烁着陶城人的骄傲。
  秀丽玲珑的石湾公园,你可还记得自己原来的面貌吗?一片乱石葬岗,一口散发着腥臭的池塘。是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是陶城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才使你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变成了一个绿树成荫,风光旖旎的休息,运动、游乐场所。
  放眼前方,和平路——陶城的主干道,正如一条“金光大道”。平坦笔直,四十二米宽的马路,逶迤而去的绿带,秀颀飘逸的玉兰花灯,沉淀了嚣烦的市声。仰视云天,陶城的天空,白云叆叇,澄碧如浩。那支令人心酸的民谣还记得吗:“居住在石湾,上街无白衫;住房不开窗,吃饭打雨伞。”那时呵,黑龙滚滚,遮天蔽日,是镇委领导陶城人民,下大决心,齐心协力,经过几年的奋战,终于为陶城夺回一片明丽的天空,使绿水长流,松柏常青。
  还是让思绪的骏马。把我带到绿带似的东平河吧!她用丰盈的乳汁哺育了两岸千万勤劳的人民。如今,她的身旁工厂树立,东平陶瓷厂、湾江陶瓷厂,美术陶瓷厂、建国陶瓷厂……犹如一串闪光的珍珠,挂在她丰腴的颈脖上。江面上,伟岸的桩墩托起了两岸人民多年的心愿,随着熊伟的石南大桥的建成,将结束石湾和南庄交通往来只靠轮渡的历史。江边的货运码头上,机动车满载着一箱箱的陶瓷产品,装进巨大的船,让巨轮驮去陶城人民沉厚的情谊……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朝阳不但给东平河涂上一层胭脂,而且也给晨光中的陶城披上一件盛装。望着越着东平河这面明镜梳妆的陶城,我不由情不自禁地高呼,“您好啊,陶城、”!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树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