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征程来下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20143
颗粒名称: 风雨征程来下鞍
其他题名: 记南海平西村和它的创业者
分类号: F127.6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平西村在南海县的村庄中已成为亿元村,通过十年艰苦创业,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比十年前增长21.5倍,从农村旧貌换新颜,转变为具有时代魅力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周伟根作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进行艰苦创业,制定“约法三章”以保持集体富裕之道,并实现了产品、生产手段和经济结构的三个转变,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时代。
关键词: 南海县 工农业总产值 经济结构

内容

南海县平洲镇平西村充满了时代的魅力。她在南海县二百多个村庄中,已成为亿元村。十年艰苦创业,今天平西旧貌变新颜,工农业总产值比十年前增长21.5倍,其中工业产值从100万元跃到6000万元实现了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放眼平西,厂房林立,绿树婆娑,果园红翠,楼宇成排。锦织、染整、织布、制衣,水洗等6间工厂,已配套成龙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街。小河旁边屹立一座引进6条先进生产线,年产百万对的皮鞋厂,人们称之为“鞋城”。面对着充满时代魅力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现,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带领群众从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创业者周伟根。值得自豪的是,周伟根今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建国四十周年前夕的大喜日子里,他光荣进京参加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平西之所以有今天,是伟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带领乡亲父兄艰苦创业的结果。
  平西人永远忘不了,1974年春天的一个青黄不接的时节,村里的困难户把一张张申请表送到当时乡政府的简陋办公室的桌子上。当时当副支书的周伟根和党支委一班人沉默了很久很久,大家都在抽着闷烟,人人心里都非常焦急,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斩断平西穷根的问题。当时的平西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割怕了。农民只能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在7分土地上耕种过日子。当了20多年干部,没能使乡亲父兄摆脱穷困。支委们都非常内疚,特别是周伟根,做梦也想使平西办点工副业,让大家有点余钱过日子。尽管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妻子又多次劝他不要当干部了,然而,他风雨征程不下鞍,一定要为群众脱掉“穷’字才心甘。
  周伟根已有11年肝病历史了,可是,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组织送他到西樵山疗养,他过不惯那种优闲自在的疗养生活,未到期就回平西指挥建新厂订规划了。平时肝病发作,入了平洲医院吃过药、吊过针,觉得人精神多了,他又偷偷地跑回来,心里总是惦念着正在创业的平西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芒,普照神州,平西村也大受其惠。周伟根和党支委真是如鱼得水,他们彻夜不眠地规划开拓平西的蓝图,个个干部精神抖擞地带领着5000多父老乡亲大干。在十年改革开放征程中,平西跃马飞奔。
  周伟根,这个1953年就参加了共产党的汉子,立志要为穷苦大众谋幸福,坚持走集体富裕之道,他就与党支委定下“约法三章”:身为村干部一不准私人办厂;二不准参与承包;三不准权力入股。曾经有人拉周伟根合伙办厂,说什么凭老周的关系和本事,一年可赚个十万八万,好过辛辛苦苦当干部。老周一口回绝了:“当干部就是要先人后己,哪能只顾自己发财?”
  今天的平西已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产品从低档向中高档转变;二是生产手段从手工业作坊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转变;三是经济结构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平西,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九十年代第一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植
责任者
周伟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