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发廊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9019
颗粒名称: 水乡“发廊妹”
分类号: F71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佛山市水乡发廊的普遍存在和其主人大多是女性。作者赞叹发廊姑娘的灵巧手艺,同时也提到发廊的出现是随着时代变化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来。文中还提到,发廊之所以在水乡发展迅速,有时代需要、收入不错和开张容易等多个原因。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也提到了发廊姑娘的敬业和诚信,以及一个发廊妹的故事。
关键词: 佛山市 理发 服务业

内容

常听人说,在香港,银行多过米铺,此话真假,笔者未到过香港,无可印证。但在如今的水乡,「发廊」却要比米铺、银行多,却是千真万确。在镇上,那旋转着的「发廊」标志——彩色圆筒你随处可见。在乡下,一条村有三几间发廊也不算稀奇。即使你走在曲径幽深的小巷,挂着各种字样招牌的发廊也会突然呈现在你的眼前一
  过去,理发被许多人视为低等的职业,而现在,这种社会偏见早已被时代的潮流所冲淡了,不用说许多妇女们成了理发师,一身朝气的年青姑娘「拿剪操刀」的也不少。随着时代的变化,陈旧的理发室巳被淘汰,人们再也不满足那种过去「陆军头」、「村姑装」、「劳动装」了,于是,与美的时代脚步紧紧相跟的发廊在水乡各处便应运而生了,而且发廊的主人大多是女性,洗发、剪发、吹风、定型,完全出自姑娘的手。朋友,当你头发蓬松地走进发廊而又朝气勃勃地从发廊走出来时,你不赞美姑娘们那一双灵巧的手么?
  俗话说得好:人靓要服装,佛靓靠金装。这话道出了服饰对人扮靓的重要。但你也别忘了头发。一头靓发,能给人一种後逸潇洒的感觉。记得八十年代初期,当珠江三角洲上空徐徐吹来了「港风」的时候,青年小伙普遍留的是一头「够型够款」的遮耳长发。姑娘们则是清一色的时髦电发「爆炸」装。现在,也许是人们见到长发不够雅观,或者是趋于潮流吧,青年小伙留长发的几乎难觅其踪,青年姑娘也一扫大众化的电发,多数人留的是一头朝气勃勃的短发。君不见,许多姑娘一张漂亮的面孔留起短发来,更显得容光焕发,青春照人。我奖叹那些创造美的发廊姑娘的时侯,也忘不了那些设计发型的佼佼者。
  发廓如春笋般地在水乡冒出来,无疑给过去那些理发室带来了竞争。某镇有一间集体理发店,占尽天时地利,大概在六七十年代曾门庭若市吧,但面对如今满街旋转着的圆筒,它显得寒酸了,生意一直不好。 后来。有人向他们提建议,不如也开间新潮发廊吧。于是,几个星期后,在一片炸响的鞭炮声中,人们在原址的理发店上看到了醒目的「丽丽」发廊的招牌,门面全部装修一新,并且请来几位年青姑娘担「正日」、当师傅,结果,生意很快回升。那天,我进去剪发,跟一个老伯聊起这件事,他很感慨地说:「的确,老的、旧的东西是要更新一下啊!」
  再说,发廊之所以遍布水乡,究其原因有三。首先是时代的需要。时下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水乡,人们结束了过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社会交际多了。在公共场所露面的机会多了,为了使自己的仪表更加端庄,许多青年会毫不吝啬地花二块钱到发廊洗发吹风。二是发廊收入不错。三是开张比较容易。花几百元到广州或者什么地方学习几个月回来,购置些工具,便可以开张大吉了。在发廊工作的姑娘也许是出于职业的本能,大多彬彬有礼。她们带一张笑脸迎来顾客,也总是让顾客带着微笑离开。
  有部分姑娘开发廊发了财,还专门雇请一二个帮工,自己则负责为顾客剪发、吹风、定型,用她们的话来说,是做「半小老细」。我在顺德的西滘认识一个青年「发廊妹」小何,她原本在镇上的风扇厂做工,收入不算低。三年前,她萌发了当个体户的念头,便向其哥哥借了一千多元,上广州投师三个月,回来后便跑到乡下开起发廊来了,生意不错,且干得很开心。她跟我说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天,小何开门营业,第一个走进来的不是青年人,而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那妇女说她女婿今日新屋落成入伙,特地来理个发,吹吹风,扮靓一点前去庆贺。小何给她理完后,她在镜前瞧了又瞧,笑咪咪的说自己年轻了许多,惹得小何也笑了。在谈到干这一行的得失时.小何感到最惋惜的是娱乐时间少了。她说,晚上是发廊营业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不能走开。我问她,那么你后悔了,准备不干了吗?她笑着说:「我不后悔,我趁年轻多挣点钱。我还要继续当我的「发廊妹」。
  在水乡,发廊虽多,但极少听说漫天抬价勒索顾客钱财的事。毕竟,水乡姑娘心灵美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宗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