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一座水泥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8160
颗粒名称: 山乡一座水泥桥
分类号: U4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9年10月20日,高明县杨梅镇大塘面村建成了一座长45米、宽1.4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面桥。这座桥的建成,使村民可以方便地到对岸的农田耕作,运输肥料、稻谷,还可以实行机耕,对发展生产好处多多。在建桥过程中,村干部发动群众出谋献策,自己设计,义务征工,大大节省了开支,展现了党和群众的凝聚力。
关键词: 高明县 大桥 建设

内容

1989年10月20日傍晚,高明县杨梅镇上巷管理区大塘面村的男女老少个个欢呼雀跃,心情激动,纷纷涌到石龙庙口,观看和欣赏刚刚建好的一座崭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桥。大家情不目禁地说:“嗨!终于赶在秋收前把桥建好啦!”“是呀,石龙桥直通幸福路,子孙后代幸福多啊!”
  这座长45米,宽1.4米的水面桥是今年3月筹建的。共耗资5万多元。
  大塘面是革命老区的一条穷山村。要建造这么一座水面大桥,两个生产队都拿不出资金。怎么办?群策群力,靠几个“点”去解决啦。于是,村长邓松安,离退休干部吴启祥、刘富邦等人自告奋勇“扯头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依靠上级有关部门支援一点,争取外出工作人员捐助一点,发动村民集资一点。终于集“点”成“水”。然而,“水”并不多。怎样才能惜“水”,做到既要花钱少,又能办大事呢?村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出谋献策,自己设计,义务征工,大大节省了开支。
  3月下旬,趁着天旱河浅,生产队派人挖河沙,炸大石,建桥墩。夏季雨水暴涨,一度停工之后,中秋一过,人们又争分夺秒,一连多天,天天都有几十人投入运沙石,铺桥面的续建工作……。
  如今,村民到石龙庙对岸一带的农田耕作,可用单车、手扶拖拉机往返运送肥料、稻谷,还可以实行机耕,运输方便,对发展生产好处可多啦!
  别了,石龙庙那座千百年来屡修屡被洪水冲毁的木桩石板桥!别了,子孙世代都曾用肩膀托谷?水的历史!
  或许有人会说:小小一座水面桥,何必小题大做。
  嘿!朋友呀,可不能这么看啊!山乡里有了这么一座水面桥,你可知道它将要为农业生产步上新台阶作出的贡献?从筹建到建成的过程中,你可曾体会到党和群众那种钢筋水泥与沙石般的凝聚力?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邓湛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