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仍需重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8157
颗粒名称: “老调”仍需重弹
分类号: K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五十年代,中国党政机关和大专院校学习社会发展史,认识到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现代人的祖先。劳动观念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中国是近半个世纪才逐渐形成的。现在,劳动观念在人们头脑里淡化了,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成了风毛麟角。马克思主义重视生产劳动,因为它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直接间接源泉,也是最终消除产生阶级的根源的重要手段。保持普通劳动者本色,保持与群众血肉的联系,防止腐败现象滋生,防止从公仆变为主人的大事。
关键词: 佛山市 社会发展史 劳动

内容

五十年代,党政机关、大专院校都要学点社会发展史,开宗明义的一课是《劳动创造世界》。一课下来,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来,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现代人的祖先啦。学了这一课,人们既懂得一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为树立革命人生观打下理论根基。作为过来人,现在回想起来,确是终生受用。
  劳动观念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中国是近半个世纪才逐渐形成的。之前,劳动一直被视为卑贱之事,古籍虽有人君每年春天“籍田”(亲自动手犁田以示带民开耕)的记载,《尚书》也有“先知稼穑之艰难”的告诫,但出发点是怕收成不好影响赋税,并非真正尊重劳动。古代教育没有劳动的内容,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授徒,唯独没有生产知识,樊须请学农事,他板着面孔说:“吾不如老圃”,樊须一走开,他就指着脊梁骂:“小人哉,樊须也”。孔子的第二代传人孟轲走得更远,公然宣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总之,在封建社会里,生产劳动只能默默地戴上耻辱的徽记。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取得了夺取政权的胜利之后,才结束了这个历史的偏见,劳动作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写进了共和国的宪法,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也形成了制度,社会风气也以劳动为神圣、光荣。
  也许是一种“观念更新”吧,近年来劳动观念在人们头脑里淡化了,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成了风毛麟角,且不说机关的,就是领导工农业生产的干部,也没有几个愿意到第一线和工人农民一起摸爬滚打的。当然,大多数人是属于不会安排时间,让“文山会海”、行政事务缠身而下不去的,但也有少数人刻意模仿外国“老细”的风度,谁见过“老细”和工人一起干活的呢?于是,西装革履,出入汽车,指挥生产靠电话,商谈工作在酒家,自以为“现代化”,殊不知,背离了中国国情和党的传统。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重视生产劳动,不仅因为它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直接间接源泉,而且因为它是最终消除产生阶级的根源的重要手段。阶级的产生是从少数人脱离生产劳动开始的,也只有当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才能彻底铲除滋生阶级的温床。马克思说过,“社会主义与劳动是彼此不可分的”,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保持普通劳动者本色,保持与群众血肉的联系,防止腐败现象滋生,防止从公仆变为主人的大事。劳动观念绝对淡化不得,“老调”仍需重弹!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华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