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末代皇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7112
颗粒名称: 周恩来与末代皇族
分类号: I24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恩来与末代皇族》长篇小说第三十篇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 周恩来

内容

“现在是你们的新生开始,今天是以新人的资格来相见的。”周恩来加重语气说:“你们是新人了,不是皇帝,总司令了,现在要以朋友相待。”
  听着周恩来的话,溥仪心里暖烘烘的,他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中国人了,堂堂正正的人了,他全神贯注地继续聆听着:
  “不劳动不得食,有机会锻炼,对你们说来还有必要。……劳动观点以后不易巩固,大家要注意。10年所得,不要抛于一旦。10年生活好的一面,有了一定的劳动观点、集体观点,今后不要抛掉。”
  周恩来向在座的11位发问:你们今后都准备干些什么工作呢?有人回答了,他点点头,又点名叫到溥仪,溥仪说:“我要求派到工厂去当工人。”
  周恩来脸上露出笑容:“还是力所能及吧,我看你到北京植物园工作比较好。”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实习。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开始了《我的前半生》一书的写作。第二年3月,他正式走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职务,从事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文史资料的编审、整理工作。
  脑中的杂草慢慢锄去了,溥杰和他哥哥溥仪一样,走向了新的生活
  清瘦的面容,微宽的前额,挺直的鼻梁。溥杰和哥哥溥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难怪有人说,他的相貌就是溥仪,溥仪的相貌就是他。
  溥杰出生于1907年,比溥仪小一岁,个头也矮一点。
  他时常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他曾自责自艾地说:
  “我4岁断乳,一直到17岁,每天早晨一醒来,老妈子给穿衣服,自己一动也不动。
  “8岁开读,老师常讲三纲五常;十三四岁,老师开始骂民国,称革命党人‘无父无君’,说中国除非‘定于一’才有救,军阀混战是由于群龙无首,激发我‘恢复祖业’,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母亲死前对我说:‘你长大以后好好帮助哥哥,无论如何不可忘记你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就这样,溥杰从小就在逊清“王府”的熏陶中,在清朝遗老的教育下,长大成年。他立志追随乃兄溥仪,担任了溥仪的中校侍从武官,为恢复爱新觉罗皇朝而奔波。
  抗战胜利了,溥杰同溥仪一起递解苏联,1950年转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
  1979年,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的负责同志出差北京,特意到溥杰家作客。闲谈之中,这位同志问溥杰,在战犯管理所里哪些事情使他最感动,溥杰告诉他两件事:
  第一件是贺龙和聂荣臻元帅来到所里视察,接见了溥仪和溥杰。贺龙问起他们的生活情况。当讲到溥杰的夫人嵯峨浩时,溥杰低着头,小声地说:她在日本生活惯了,以后不一定会回来了。贺龙微笑着说:人是可以改变的,我想她是一定会回来的。开始他总把这句话作为一种同情而自慰,后来,他越来越感到,这不是同情,而是共产党、人民政府政策的体现。
  第二件,抗美援朝时期,所里请来一位志愿军军官,作上甘岭战役报告。报告人以丰富的材料,生动的语言,把他们的心紧紧抓住了。溥杰听着听着,热泪夺眶而出,后来他才知道,这位气度不凡的军官,就是陈赓将军。
  然而,溥杰并不是一开始就自觉接受改造的,他脑中的杂草毕竟长了几十年,要铲除它,并非易事。
  就以溥仪的一张小纸条来说吧,溥仪被捕之后,一直把自己的叛国行动说成是迫不得已的,是在暴力强压下进行的;把与土肥原的卖国谈判说成是武力御驾,把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的行为和种种谄媚民族敌人的举动统统掩盖起来。他要管理所内深知底细的家族成员帮他隐瞒真相。一次,所里调整住房,要把溥仪和家族的人分开,他偷偷背着看守人员,写了一张小纸条,大意是:我们相处得很好,我走后仍要和衷共济,我对你们每个人都很关怀。写罢,他交给溥杰,要他秘密递给全体传阅。
  (三)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