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周身票证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30016822
颗粒名称: 回想周身票证时
分类号: G26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回想起六十年代初的生活,人们需要持有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必需品。这些票证包括粮票、油票、煤票、柴票、肉票、鱼票、肥皂票、布票、糖票、煤油票和香烟票。购买其他物品则需要支付高价。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逐渐改善,票证逐渐减少,市场供应充裕。
关键词: 六十年代 票证 必需品

内容

青年朋友或许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是六十年代最初几年的事,现在回想起来,好象白头宫女说玄宗一样,不免感慨良多。
  六十年代初,经济生活一度陷入非常匮乏和紧张的境地,市场、商店的货架柜台,空空如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很多要凭票、定量、定期供应。有些东西,人们还要排队候买,因为虽然是凭票。但紧俏的物品,不一定能够全部满足人们的需求。当时,有个曲艺队演出过一个叫《排队迷》的相声,说的便是这个故事。
  那时侯,一般市民“拥有”哪些票证呢?粗略计算一下,至少有十种之多。粮票、油票、煤票、柴票、肉票、鱼票(每月凭票定量供应。例如柴十斤,鱼票每票可买一角的鱼),肥皂票(每月一票限买半块),布票(每年13.3市尺),糖票(每月一张,定量半斤),煤油票(不定期供应,开卖的通告周知,每票可买半斤)。上述的票,多数是按人口计算而发放的。另外,还有香烟票一种,它先在原单位(无单位的在居委会)填写“烟民”登记表,然后按表配给每人每月一张,凭票可买相应的烟一条。烟瘾较大的“烟民”,当然不够抽的。
  那时候,有没有不用票证而可以买到的东西呢?有的,那叫做“高价品”,例如“高价糕点”、“高价猪肉”等。这些高价东西,你肯我愿,不是一般人能够买得起的。多数人吃“瓜菜代”、“神仙糕”(用碱水蒸大米作糕,形状松大而不耐饱)。番薯成了吃香的宠物,手掌的三分之一大的一块熟番薯售价四角,一担番薯的价钱可买单车一部。
  开放改革的十年来,人民生活逐渐改善,手头上的票证越来越少了,只剩下粮、油、煤三种。现在市场上物品供应充裕,从前是“有什么吃什么”,现在是“吃什么有什么”,这变化不可谓不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巨阙
责任者